四川文史资料选辑 - 图文 下载本文

务叫“校务”,党部开会叫“教务会一议”,党员大会叫“校 务会议”,小组开会叫“上课”。党员皆于入党时自取一假 名作为“党号”,通讯时即用“党号”不用本名(如曾琦叫 “移山”,李瑛叫“八千”,何鲁之叫心弦”;以后参加 的左舜生叫“`鄂公”,陈启天叫“无生”,余家菊叫“责星”, 杨叔明叫“贞素”??等等)。该党组织之初,对外宣传的 反动政治纲领是:(一)信仰国家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国 际主义,(二)实行全民革命,反对阶级专政、一党专政, (三)高唱内不妥协,主张内除国贼,反对军阀,(四)强 调外不亲善,主张外抗强权,反对日、俄??。《先声周 报》在巴黎用石印出版,由曾琦、李瑛负责编辑,曹清萍负 责写和印刷。每期出版后,在留欧学生界散发,并分寄国内 大中学校。 一九二四年春,曾琦、张介石返国,在上海大夏大学教 书,拉拢少年中国学会会友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及田汉、 舒新城等组织“醒狮社”,于是年双十节出版《醒狮周报》, 鼓吹国家主义。曾琦自任主编,田汉编副刊《南国》,左舜 生任发行。《醒狮》文字,仿梁启超《新民丛报》式的浅近 文言,易懂可诵,颇能投合一部分徘徊歧路的地主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之所好。其后,左、陈、余三人加入青年党,《醒 狮周报》色彩渐明,众咸知其为国家主义派的宣传刊物,“醒 狮派”之名亦于兹开始。 二、初期国内党务之发展 一九二五年春,李瑛、张雨村等由欧返国,与曾琦商量, 为适应在国内发展党务的需要,把总部迁回上海,改为委员 制,由曾琦任“中央委员会主席”;海外党务仍以“先声社” 名义主持。并商定由李瑛去北京教书,在北方发展组织,曾 琦在上海主持“总部”和《醒狮周报》,发展南方组织;张 子柱去香港办学校,在广东和南洋发展组织;张雨村回四川 活动,在川省发展组织。活动办法是先创办刊物以宣传国家 主义,组织外围团体以扩张声势,再于外围分子中吸收党员。 其宣传的对象,以大中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知识分子为主。 一九二四年底,北京有一些大学的教师、学生,,受《先 声周报》、《醒狮周报》的影响,组织“国魂社”,出版《国 魂周刊》,由燕京大学讲师常乃德(燕生,山西榆次人,北 京师范大学毕业)、中国大学学生姜蕴刚等负责主办。一九 二五年上半年,李瑛到北京’大学任教,见“国魂社”人数众 多,组织健全、即于其中吸收党员,成立青年党北京市党部。 市党部设委员七人,由李磺任委员兼主席夕谭联镰(广东人) 为内务委员夕林立(号建成,又名德一,四川隆昌人,北京 大学学生,后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为外务委员,组织委员为 王师曾(四川涪陵人,中国大学学生,后去该党总部任曾琦 的秘书),训练委员为夏葵如(号涛声,安徽人,北京大学 学生),宣传委员为常乃德夕奖惩委员为姜蕴刚(四川彭山 人)。仍以“国魂社”名义对外活动,以为掩护。继续出版 《国魂周刊》夕由常乃德主编,与上海《醒狮周报》南北呼 应,为当时该党的重要宣传刊物。(该刊主编常乃德,在燕 京大学和北京师大任教,研究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和史学,其 后提出“生物史观”,作为国家主义的反动理论根据,成为 该党的“理论家”。)青年党北京市党部成立后,积极扩张 党势,一九二五年内,有三件大事。(一)是年夕上海五册 惨案发生夕各地反帝救国运动高涨,李磺即乘机策动党员学. 生响应,组织救国团体,在各大学力主罢课,扩大宣传。北 京大学林立,夏葵如等发起出版《救国特刊》,鼓吹罢课、 罢工、和游行示威;姜蕴刚、戴庆云等在中国大学发起组织“铁 血救国团”;刘肇文、_乐少成等在工业大学发起组织“工人 救国团”;陈翰珍、林v恩等在农业大学发起组织“农人救 国团”。名目繁多夕虚张声势。主要目的夕是借救国运动来 骗取青年,发展党务。在这次运动中,拉拢了一些青年学生 加入该党组织。(二)当时,留美学生中亦有研究、讨论国 家主义的团体组织,如“大江学会”、“大神州学会”等, 都曾出版过刊物鼓吹国家主义。是年夏天,“大神州学会” 会员闻一多、余上沉等,“大江学会”会员罗隆基等夕先后 回国到北京,李瑛乘机同他们联络,以“先声社”及“国魂 社”名义发起“国家主义团体联合会”,于北京大学第三院 开扩大成立会,举行公开讲演。听众多为北京各大学学生, 会后被介绍参加青年党者不少。’(三)是年秋,有留俄学生 彭昭贤返国到北京,制造谣言,伪称华侨备受苏俄政府虐待、 侮辱,意在激动国人反共、反苏。彭昭贤联合北京青年党人, 发起“反俄援侨大会”,亦在北京大学第三院开会,发表演 说,诽谤苏联和攻击共产党。这一阴谋为北大学生中的中共 党员识破,是日组织进步群众到会夕驳斥彭等谣言,并捣毁 会场。李瑛被困于主席台上,赖川籍学生陈宗藩(崇庆县人) 拼力护卫,始逃出会场。其后,青年党人常以这一事件来互 相鼓动反共情绪。彭昭贤则以这一幕丑恶活动作敲门砖,南 下投入蒋党,后来得任国民党政府的内政部次长。 曾琦、李磺皆系川人,故回国活动时即特别重视在四川 发展组织。《醒狮周报》创刊后,列重庆女二师教师、少年 中国学会会员彭举(芸生,四川崇庆县人,成都国学院毕业) 为该刊四川代派人,每期邮寄数十份与彭,嘱其在川中师友 学生中散发。此反动刊物在重庆出现后,即引起共产党员萧 楚女(时亦在女二师任教)的注意,在重庆《新蜀报》撰文 揭露该刊宣传国家主义,以反动理论毒害青年。于是,国家 主义派之名,渐为四川青年所唾弃。一九二五年夏,青年党 上海总部派张雨村到重庆与彭举接头,商量在四川建立国家 .主义团体。彭介绍其同乡杨叔明(名永浚,成都国学院毕业, 时在女二师任教,他是曾做过满清皇朝陕甘总督并封侯爵的 杨遇春的后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受过浓厚的封建 教育,为人擅长社交,喜欢玩弄政治。加入青年党后,成为 该党在川康两省的重角)与张晤谈,张、杨晤谈时,杨表示 “四J叮军、政、教育各界都可以联络,负责在川省开辟一个 局面”。趁在暑假期中,杨与张同到成都夕找着杨的侄儿杨 润六,联络一些《醒狮周报》的读者徐思平、吴照华、周晓 和、王伯安等,组织了一个“爱国团体”(名称忘去),研 究各种“救国办法”。其后,,徐思平被介绍入青年党。张雨 村又通过他侄子张昌达(成都联合中学学生,后去日本读士 官学校)拉拢一些青年学生组织正式的国家主义团体“成都 惕社”,其中骨干分子为魏自新(思愈)、蔡家彪(慕班)、 董国祥(巴中人)等夕以后均成为四川青年党的重要干部。 一九二六年下半年夕李瑛、陈启天、刘天予、魏时珍(名嗣 奕,四川蓬安人,留德学生,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归国后在 上海同济大学任教授时参加青年党)等到成都大学教书,经 李、陈等的鼓吹,在成大学生中组织了“踢社”,于是便以 成大及联中为基地夕向成都其他学校发展。当时夕国家主义 派在成都大、中学校甚为活跃,“踢社”在成大、成都高等 师范、华西大学、联中、省立第一师范等校均设立分部,“社 务”发展很快。参加的学生如成大的刘东岩(名裕常,资中 人)、华大的汪洁(号介夫,绵阳人)、高师的青成烈(名 伟,南充人)、王子垫(蓬溪人)、范寓梅(女,新津人)、 省师的李天培(名育才,广汉人)、萧亮伯(崇宁人)、陈 升朝(金堂人)、联中的吴孝先(奉节人)、王元枢和李文 叔(灌县人)等,以后均成为青年党的重要干部。刘天予并 在成大创刊《理论斗争》,作反苏、反共、鼓吹国家主义的 反动宣传。一九二六年春,杨叔明继任重庆女二师校长夕徐 思平任重庆联中校长,青年党认为是在重庆发展党务的好机 会。上海总部派张文睽(号伯伦,四川荣昌人,留法学生)、 罗治安两人到重庆,分别担任女二师及重庆联中的教务主任。 在两校师生中大肆活动,组织国家主义团体“起舞社”,骗 取青年学生加入该党组织。张、罗两人反动积极,对揭露国 家主义派反革命面目的重庆《新蜀报》极为仇恨。一九二六 年六月二Ff }借口《新蜀报》报导五帅渗案周年纪念示威游 行消息,讥讽女二师学生未参加,是“有意侮辱学生”。张 伯伦怂恿女二师学生前往报馆“质问”,罗治安煽动联中部 份学生前往“助威”夕将《新蜀报》捣毁夕并将报社编辑周 钦岳拥回女二师校中夕开会垢晋。此一凶暴行动夕激起渝市 新闻界的抗议夕各报联合组织“六二事件雪耻大会”夕特辟 《雪耻专栏》夕每日撰文斥责夕要求官厅依法处理,保障新 闻自由。杨叔明迫于社会各界的责难夕乃挽请其把兄弟郭勋 棋(时任重庆警备司令)出面调停夕命张伯伦、罗治安自动 辞职离校夕此一事件始告平息。张、罗虽被迫去职夕但青年 党仍在两校继续发展组织,并扩展到一般社会知识分子。一 九二七年初,青年党即在重庆成立四川省支部夕由杨叔明任 主席。 一九二五年,余家菊联络京、沪教育界的舒新城、杨效 春等组织“国家主义教育学会”,在上海出版《国家主义教 育丛刊》。陈启天时方主编中华书局发行的《中华教育月 刊》,亦出版《国家主义教育专号》。左舜生则利用中华书 局编辑的职务,编印《国家主义讲演集》、《国家主义论文 集》。这些书刊夕配合着《醒狮周报》,扩大了国家主义的 反动宣传,不少具有狭隘的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其所感夕 参加了国家主义的团体—醒狮社,有些人更进一步地加入 了青年党。于是,建立上海市党部,以曹当任主席。南京方面, 赵瑞麟、徐汉豪(崇明岛人)等组织“国光社”,出版《国 光周刊》,旋亦建立南京市党部,徐汉豪任主席。张子柱回广 东后,以广州不易开展活动,遂到香港筹办西南中学,自任 校长,即以该校为据点,在广东、南洋发展组织。吸收了侨 商郑振文和新闻界的关楚璞等人入党。西南中学的教师、学 生加入青年党者更多,于是即在香港成立青年党南方支部, 由张子柱任主席,郑振文、关楚璞等任委员。并在香港创办 一文言小报《探海灯》(三日刊),关楚璞任主编。--拾一 些道听途说的谣言,编成内幕新闻,又从而发为评论,诬蔑 共产党和攻击国民党,从侧面来宣传国家主义和青年党的主 张。 一九二五年冬,曾琦、李瑛等见该党组织在各地颇有发 展前途,遂在上海总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商议“充 实政纲,扩大宣传夕修订党章,健全组织”夕以谋进一步的 发展。大会决定扩大中央委员会,增选国内新加入的左舜生、 陈启天、余家菊、刘天予,郑振文、常乃德等人为中委(巴 黎组党时干事会的干事于改委员制时均为中委),“中央委 员会”之内设“中常会”,为党的实际领导机构,推曾琦兼 “中常会主席”,李璜、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常乃德、 张子柱等为“中常委”。修订党章,规定该党组织系统为 “党、团、社”三级制,于党之下设“国家主义青年团”, 作为党的预备组织和训练机关,各地的“社”则为“团”的 预备组织。“团”不设“中央团部”和“省团部”,各市县 “团部”隶属于所在地区的市县“党部”。凡参加该党者, 必先入团夕“团员”经过训练、考核夕表现积极者方能升为 “党员”;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学生夕则先入“社”,再入 “团”升“党”。党员又分“一级党员”和“二级党员”。 建党后参加的“基本党员”和以后由团升入党者为“一级党 员”,须参加党内经常的“小组活动”夕并得负责办理党务。 “二级党员”为年龄较大、地位较高的社会分子,直接入党, 不入团受训夕不办党务夕只有纵的关系(与党的首脑及有关 负责人联系)夕不参加横的组织(如小组会、党员大会等), 系便于拉拢反动军政和社会各界有地位者而设。该党吸收党 员夕本以教员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初无一、二级党员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