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载本文

(2) 导流底孔、放空底孔、表孔等水道过流面抗冲耐磨混凝土应连续均匀上升,避免长间歇。

(3) 其余参照本技术要求10.3条执行。

8.4 抗冲耐磨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

抗冲耐磨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见本技术要求14.2条。

9、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9.1 说明

(3) 施工单位应遵循DL/T5150-2001有关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满足混凝土主要设计指标(见表1)、混凝土施工强度保证率和均质性指标、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见表16)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微膨胀混凝土的水泥品种、膨胀剂及掺入方式,试验成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9.2 拌和

微膨胀混凝土的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时间应较普通混凝土规定的搅拌时间延长,确保微膨胀混凝土拌和均匀。

9.3 运输、浇筑和养护

(1) 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应縮短运输时间,运输过程应避免拌和物离析。

(2) 微膨胀混凝土的浇筑应保证微膨胀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一个规定连续浇筑的区域内,浇筑施工过程中不得中断。拌和料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所需时间不宜超过90分钟。在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

10、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标准

10.1 分缝分块

大坝溢流坝段横缝间距为24m,两岸非溢流坝段横缝间距一般为20m,大坝拱冠底部厚50.28m,最大拱端厚为58.43m。具体分缝分块尺寸以施工详图为准。

10.2 设计允许最高温度

10.2.1坝体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见表12。对于老混凝土约束区和陡坡、填塘部位,可参照上述基础约束区混凝土的标准或适当加严执行。

表12 坝体设计允许最高温度 单位:℃

部 位 基础强约束区 溢流坝段 基础弱约束区 非约束区 非溢流坝段 基础强约束区 ##1~5、24~27 基础弱约束区 非约束区 非溢流坝段 基础强约束区 ##6~10、18~23 基础弱约束区 非约束区 12~2月 3、11月 4、10月 24 27 29~30 24 27 30 24 27 30 25 28 32 25 28 32 25 28 32 25 28 29~30 25 28 32 25 28 32 5、9月 29~30 32 33 32 34 34 29~30 32 33 6~8月 29~30 32 36 32 35 38 29~30 32 38 注:①基础强约束区为建基面以上0~0.2L,基础弱约束区为建基面以上0.2~0.4L,其中L为浇 筑块长边尺寸。

②重要部位采用下限值。

水垫塘及其它设计允许最高温度见表13。

表13 水垫塘及其它设计允许最高温度 单位:℃

部 位 水垫塘 护坡、预挖坑等 12~2 25 24~26 3、11 28 29 4、10 32 32 5、9 33 34 6~8 35 36 10.2.2 上下层温差控制:当下层混凝土龄期超过28天成为老混凝土时,其上层混凝土应控制上、下层温差,对连续上升坝体且高度大于0.5L(浇筑块长边尺寸)时,允许老混凝土面上下各L/4范围内上层最高平均温度与新混凝土开始浇筑下层实际平均温度之差为17℃;浇筑块侧面长期暴露时,或上层混凝土高度小于0.5L或非连续上升时应加严上下层温差控制。

10.2.3大坝混凝土施工需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使块体实际出现的最高温度不超过块体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其有效措施包括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和减少胶凝材料水化热温升等。

10.2.4在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主体建筑物基础约束区四级配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超过12~14℃(相应出机口温度应达到7℃);脱离基础约束区四级配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超过16~18℃(相应出机口温度应达到12~14℃)。对于二、三级配混凝土浇筑温度应相应加严。

10.3 混凝土温控措施

10.3.1 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

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应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高温季节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

10.3.2 加强表面保湿保温措施。在高温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外界气温较高,为防止混凝土初凝及气温倒灌,应在仓面设置喷雾设备,以降低仓面小环境的温度,同时在白天高温时段对已浇混凝土表面覆盖彩条布内夹保温材料等保湿材料隔热保湿。

10.3.3层厚及间歇期

(1) 混凝土浇筑层厚原则上遵照6.4执行,若需变动,应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2) 大体积混凝土层间间歇应原则上满足表10的要求。若需变动,应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3)墩、墙等结构混凝土层间间歇期应满足表11的要求。

(4) 施工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施工进度要求和本章有关层厚及间歇期要求,规划好各部位混凝土浇筑具体层厚及间歇期,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 对施工计划中预计为长间歇停浇面,应在仓面布设防裂钢筋。 10.3.4 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

主体建筑物施工程序和进度安排,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底孔、中孔和表孔等重要结构部位,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得出现薄层长间歇,其余部位基本做到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

(2) 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宜安排在低温季节施工。

(3) 相邻坝段高差符合设计允许高差要求。相邻坝段高差不大于12m。最高与最低坝段高差不大于21m。

10.3.5 常温混凝土为低温季节不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自然温度混凝土,也称自然入仓温度混凝土;预冷混凝土为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采用预冷措施拌制的低温混凝土。

10.3.6 为减少预冷混凝土温度回升,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和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混凝土运输机具应加保温设施,并减少转运次数,使高温季节预冷混凝土自出机口至仓面浇筑坯被覆盖前的温度满足浇筑温度要求。

10.3.7各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已入仓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

应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10.4 填塘、陡坡混凝土的温控要求

大坝浇筑块内建基面岩体高差大于3m或其它监理工程师指定的部位,均应按填塘混凝土处理。填塘、陡坡混凝土温控原则上按基础约束区允许最高温度执行,但夏季加严1~2℃,特殊部位按设计文件执行,填塘、陡坡混凝土应埋设冷却水管,待混凝土浇至相邻基岩面高程附近并冷却至与基岩温度相近方能浇筑上部混凝土。

10.5 混凝土表面保护

10.5.1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应满足以上温控要求外,还应满足表面保护要求。 10.5.2 坝址气温骤降频繁,更突出了表面保护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表面保护标准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表面保温要求。应重视基础约束区、上游面及其他重要结构部位的表面保护。尤其应重视防止寒潮的冲击。所有混凝土工程在最终验收之前,还必须加以维护及保护,以防损坏。浇筑块的棱角和突出部分应加强保护。

10.5.3各部位主要保温要求如下:

1)保温材料:应选择保温效果好且便于施工的材料,选定的保温材料须验算其?值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保温后混凝土表面等效放热系数:大体积混凝土,?≤2.0~3.0W/m2 ?℃;大坝上游面、结构混凝土等,?≤1.5~2.0W/m2 ?℃。

2)对于永久暴露面,10~4月份浇筑的混凝土,浇完拆模后立即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温层,5~9月份浇筑的混凝土,10月初设施工期的永久保护层。施工期的永久保温指保温至工程运行前。?值取10.5.3.1)中下限值。

3)每年入秋(9月底),应将孔洞进出口进行封堵。

4)当日平均气温在2~3天内连续下降超过(含等于)6℃时,28天龄期内混凝土表面(顶、侧面)必须进行表面保温保护。?值取10.5.3.1)中上限值。

5)低温季节(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降可能超过6~9℃)以及气温骤降期间,应推迟拆模时间,否则须在拆模后立即采取其他表面保护措施。

6)当气温降到冰点以下,龄期短于7天的混凝土应覆盖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或其他合格的保温材料作为临时保护层。

7)施工单位应在预冷混凝土运输浇筑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运输、浇筑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