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技巧 下载本文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是学校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校联系的关键在“沟通”二字,而沟通的是否成功在于“技巧”方面,只有家长与教师双方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感情,求得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才能达到家校交流的最高境界。好,下面就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策略问题做一下交流

一、运用恰当的谈话方式。 包括:

1、在正式谈话开始前,为了避免紧张,可向家长关切地询问孩子的在家生活情况,如:孩子每天什么时候睡觉、起床,平时喜欢和什么人玩,遇到问题一般愿意跟谁说,等等。

2、谈话内容要始终集中在孩子身上,尽量多介绍孩子在校表现,询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谈论时尽量说“咱们的孩子如何如何,咱们班的孩子怎样怎样”,会让家长觉得很亲切。

3、要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与此同时还要巧妙答复与引导。如果始终是教师为主,家长可能会厌烦。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倾听时可多用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尽量少用封闭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

4、尽可能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要说的内容,而不要用“你”来提出要求。如“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上课和学习”,而不是说“别让你的孩子再迟到了,这样会影响学习的”。最后强调一句:“我说明白了吗?”而不能说:你听明白了吗?尽量把责任揽到自己这边。

5、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等,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6、在指出学生缺点时不要说“你的孩子今天又犯了什么什么错误”,而要从侧面切入:“你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要是在这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意见,也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

1

7、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真诚、热情,谈话侧重点要因人而异。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拉拉家常,以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

对那些脾气急躁、虚荣心强难以接近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对于那些谦虚、诚恳有教养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商量对策;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像这样的家长就可以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这个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

2

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学生的行为不论好坏,都应向家长说明。和家长交流时,教师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差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差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而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因此,应先向家长说明好的部分,使其心情放松后,再说明不好的部分。此时家长较容易接受教师讲述学生要改善的地方,也比较愿意配合教师来协助其改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对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凶汉不打笑脸人)。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圆满度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要想对以上沟通技巧掌握自如,首先要求班主任和教师对家长要备好课,对每位家长要了如指掌,至少要对你所要谈话的这个家长的

3

素质、品行有个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前提还是要真诚。

二、掌握非言语技巧。研究表明,交往信息中面部表情占55%,声调占38%,语言占7% ,因而与言语交流相配合的非言语交流特别重要。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以下非言语技巧,效果会更好。

1、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神。

2、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或“是”等短语回应来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最好能动笔记录家长谈话的要点。

3、注意力集中,不要边谈边干其他事情,心不在焉。 4、在和家长沟通前、沟通中,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时再沟通。

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一般教师可根据所沟通问题的性质灵活选择。

1、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在校内或校门口沟通。这类沟通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且不需要回避他人。如,告诉家长孩子在某类活动中表现突出,孩子的仪容仪表该注意一下了,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近期在家休息状况等等。这类沟通能有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进一步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2、利用家长来访或家访,在校内一角或学生家里沟通。这类沟通一般需要回避他人,家长一般不大愿意让别人知道,学生也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状”,所以教师应单独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告诉家长孩子损坏了公物,学习开小差,注意力下降等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