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务监督 下载本文

五、运动性中暑

(一)释义

它是指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量超过身体能散发的热量而造成运动员体内的过热状态。

(二)征象

高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皮肤发热、干燥或呈粉红色。

(三)原因

1.先天性原因,如慢性特发性无汗症。

2.功能性原因,低体能水平、低工作效率、皮肤表面积减少。

3.后天性原因,汗腺功能紊乱、传染病、X线照射、皮肤烧伤后大疤痕、药物影响等。

(四)处理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对严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2.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等。

(五)预防

1.夏天炎热季节时避免在一天中最热时间进行。每运动5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 2.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和盐。

六、运动性昏厥

(一)释义

在运动过程中,脑部突然血液供给不足,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生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称之为“运动性昏厥”。

(二)征象

开始时可能是感到头昏眼花、心悸气促、恶心想呕、出冷汗,继而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呼吸缓慢,眼睛发黑,失去知觉而昏倒。

(三)原因

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四肢回流血液受阻,或突然进入激烈运动状态(如疾跑、冲刺),或在极度疲劳下继续勉强地锻炼,或久蹲后骤然站起,或疾跑后急停,或空腹状态下锻炼出现低血糖等,都可引起运动性昏厥。

(五)处理

如一旦出现运动性昏厥,应及时将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和腰带,使脚高于头部,并进行由小腿向大腿、心脏方向推摩,促进血液快速回流到心脏,也可点按人中、合谷穴。

如发生呼吸障碍,即进行人工呼吸。轻微患者可同伴搀扶慢走,并协助做伸展运动和深呼吸等。

9

(六)预防

平时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运动时要控制运动负荷,防止过度疲劳。

七、游泳性中耳炎

(一)释义

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时细菌随水进入中耳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

(二)征象

早期发病只会觉得耳有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到了中耳炎后期,牵拉耳朵或压耳屏都会引起明显疼痛,甚至会有耳朵流脓、耳鸣及暂时性听力障碍等,还常伴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原因

游泳性耳病常常由于游泳或淋浴所致的耳内过度潮湿而引起。在污染的水中游泳是游泳性中耳炎常见的原因。

(四)处理

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除积极治疗外,平时还要注意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

(五)预防

1.游泳前作好体格检查。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

4.鼻子呛水后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 5.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一、运动损伤的释义及发病原因

(一)释义

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10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

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6.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 7.场地设备的缺点

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 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

二、常见运动损伤

(一)运动性休克

1. 释义

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人体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或因无氧代谢增加,机体发生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机能障碍,丧失了适应和抵抗能力,导致“运动性休克”。故又称“重力休克”。

2.征象

运动性休克可分轻、中、重三度。

轻度时,患者自觉头昏、耳鸣、眼前发黑或冒金星、恶心、面色发白、软弱无力。 中度时,患者头昏加重,或因意识模糊而昏倒,即使有同伴搀扶也无力支撑身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恶心或呕吐,呼吸减慢,心率减速,脉搏细弱,血压轻度下降。

重度时,患者意识模糊,知觉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周身大汗或无汗,呼吸浅表,心率慢并伴有节律不齐,脉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也可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11

3.原因

剧烈运动后,如果立即站立不动,使下肢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挤压作用,血液由于重力作用而淤积于下肢扩张的静脉和毛细血管里。此时,全身血容量虽无改变,但有效血循环量却急剧减少,导致人体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或因无氧代谢增加,机体发生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机能障碍,丧失了适应和抵抗能力,导致“运动性休克”。

4.处理

当患者出现休克先兆或轻度休克,应立即搀扶,尽可能让其继续行走,使下肢肌肉收缩,促使血液回流,使症状消失。

出现中度休克时,应将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两下脚抬高,或由同伴二人抬其两下肢,由小腿向大腿做按摩或揉搓,以使血液尽早回流入心。

当患者出现重度休克时,除上述处理外,可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涌泉、合谷、十宣等穴。在知觉未恢复以前,不可给任何饮料或服药。如有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也可做50%葡萄糖静脉注射等抗休克处理。

病情较重者,经现场急救后,急需转医院抢救。

5.预防

应从加强体育锻炼入手,使其能适应激烈运动下机体各部分功能的改变。赛跑前,应了解运动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应继续慢跑,做好整理活动并做深呼吸。在比赛的现场应有医务人员做好救护准备。

(二)脑震荡

1.释义

在运动中,如果发生头部的相互碰撞或头部摔倒在地下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生脑震荡的。 当发生脑震荡时,伤者会出现一时性的神志恍惚和意识丧失。

2.征象

致伤时,神志昏迷,脉搏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稍大但能对称;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清醒后,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平时情绪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3.原因

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使大脑管理平衡的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感受器官功能失调,以致引起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

4.处理

单独性的脑震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发现更严重的头部损伤。因此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防颅内损伤严重,危及生命。

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