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复习题 下载本文

《中国天气》复习资料

(七) 地形作用:强迫抬升、背风波和地形粗糙度变化引起的局部地区的垂直运动(海陆风)。

(八)中小系统的作用:中小尺度低压和辐合区可以促使对流强烈发展。 11、雷暴云的规律:雷暴传播,雷暴平移。

雷暴云的平移:大范围水平气流使云体不断平移,移向接近于云体中层高度上大范围水平气流的方向。

雷暴云的传播:在云体外围不断地形成新的雷暴单体而老云逐渐消散下去,因此

使人们产生云体似乎在整体移动的感觉。这种云体新陈代谢的现象叫做雷暴 的传播。

第五章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系统

1、中高纬度与低纬度的差别?

㈠ 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同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 ㈡ 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热带大气中凝结潜热的释放对大尺度运动系统的水平散度和垂直速度有显著的影响。

2、低纬环流。副高、南亚高压、洋中槽、沃克环流、哈德来环流。 低纬环流(哈德来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热带高压,是控制副热带地区的大型天气系统。

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

洋中槽:太平洋中部和大西洋中部的上空,对流层高层存在以条东北-西南向的低槽。

沃克环流:它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 3、西太副高与南亚高压的异同点(结构、形成机制、天气) 西太副高:

㈠ 形成:环流动力作用 ㈡ 结构特点:

暖区,暖中心与高压中心不完全重合。低层有逆温存在。 脊线附近水平风速较小,南北两侧有急流。 负涡度区的范围和强度均随高度而增大。

副高南部,辐散下沉,潮湿。中心附近下沉逆温存在。 南亚高压:

㈠ 形成:高原热力作用 ㈡ 结构特点:

- 13 -

《中国天气》复习资料

1。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 2。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 3。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

4。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 南亚高压对我国和亚洲天气的影响

㈠ 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和变动与我国主要雨带位置和季节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㈡ 南亚高压主要中心的位置和东西振荡与我国主要雨带中的中期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

㈢ 南亚高压进入高原到退出高原之间的时期,刚好是高原的雨季。 ㈣ 南亚高压与日本夏季的天气也有密切关系。 ㈤ 南亚高压和印度季风槽的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4、短期副高变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当东移的是发展强大的槽、脊时,它们就会造成西太平洋副高的短期变化。当深槽移近它时,它就东撤、南退;当强脊移近它时,它便西伸、北进。

(2)夏季,500百帕图上,在西藏高原地区有分裂的暖高压中心出现(简称青藏高压)当其东移入海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引起后者明显的西进。

(3)当华北暖高压并入西太平洋副高时,可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形状发生较大的变化,脊线可从原来的东西向转为南北向,甚至可在较北地区出现闭合高压中心。

(4)初夏或秋季,从我国大陆东移入海,刚一入海的阶段有冷平流,可使西太平洋副高脊减弱东撤;而当冷高渐渐变性增暖并入西太平洋副高后,西太平洋高压脊往往加强西伸。

(5)一般台风沿高压外围移动,受其外围气流“操纵”。当西太平洋副高呈东西状,副热带高压脊较弱时,台风可穿过其脊,使其断裂。

(6)盛夏,在北半球副热带范围内流型表现为6-7个波,其平均波长约为50-60个经度。预报我国东部地区副热带高压建立与否,特别要注意80°E的长波槽是否将建立,当该区有槽产生时,则我国东部地区将有一次副热带高压的建立过程。 5、南亚高压、行星尺度、短期变动的三个形态、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了解) 东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东,长江流域少雨 西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N 以西,长江流域多雨 带状型过程:过度型

6、赤道辐合带、两种流型(信风、无风)、短期(活跃型、不活跃型)

赤道辐合带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1)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汇合的地带,辐合带中吹东风 (2)无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赤道后转向为西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汇合的地带,风很小,几乎静风。也叫静风辐合带,静风赤道槽 ITCZ的短期变化:

㈠ 不活跃型 :云系:分布散乱的信风云系。ITCZ由SE和NE汇合而成,ITCZ呈东西走向,不利于台风的发生发展。 ㈡ 活跃型 :南半球冷空气强,ITCZ偏北。 7、热带波动。东风波,及其与西风槽的区别。

东风波:副高南侧对流层中下层,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处,呈波状形

- 14 -

《中国天气》复习资料

自东向西移动。出现在东风带中,故称为东风波。 经典的东风波

(1)波槽呈南北走向。槽前是东北风;槽后是东南风。 (2)东风风速随高度减小,波槽随高度略向东倾斜。 (3)对流层低层槽后辐合,槽前辐散。高层相反。 (4)天气产生于槽后。 (5)伸展高度6-7km。 (6)波长1000-1500km。

第二种华南地区,SW季风之上的东风波(5km以上) (1)出现在SW季风之上,5-12km,强度随高度增强。 (2)东风波风速随高度增强。

(3)低层槽前辐合,槽后辐散。高层相反。 (4)坏天气出现在槽前及槽区附近。

8、赤道反气旋,及其天气现象,对副高的影响。洋中槽的结构(了解)

赤道反气旋 :赤道缓冲带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加强发展,形成反气旋中心,此反气旋中心称之为赤道反气旋。

天气 :赤道反气旋中心附近,静风,云淡,SW季风中断,对台风有影响。 对副高的影响:??? 9、云团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上经常出现的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的白色密蔽云区,称为云团。伴有大风暴雨。 种类:

㈠ 尺度较小的“爆米花状”云团:云取宽度小于一个纬距,包含10个积雨云群。夏季青藏高原、南美洲热带地区,日变化明显,午后发展,夜晚消失。 ㈡ 一般云团(一般4*4纬距):出现在ITCZ中,水平范围在2-12个纬距。一个云团由许多积雨云胞组成,顶部常有卷云幡,是热带气旋、东风波和台风的主要来源。

㈢ 季风云团:6-9月间出现在东南亚及邻近海上,随季风的 推进,云团呈爆发性的向北发展。南北宽度由几个纬距到10个纬距。东西长可达20-40个经度,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云团。它与西南季风活动的关系密切,故称为季风云团。季风云团常可造成暴雨天气。

10、台风的定义、结构。锋面气旋与台风的共同点、不同点。 定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结构:

㈠ 台风气压场特性: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中心气压很低。台风周围等压线密集,气压水平梯度大。垂直方向气压梯度随高度减小,到一定高度转为高压,但低压范围可直到平流层底部。 ㈡ 台风流场特性:

1.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

台风大风区:亦称台风外圈,直径一般约为400-600公里,有的可达8-10个纬距, 外围风力可达15米/秒,向内风速急增。

台风涡旋区:亦称台风中圈,是围绕台风分布着的一条最大风速带,宽度平均为10- 20公里。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

- 15 -

《中国天气》复习资料

台风眼区:亦称台风内圈。在此圈内,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其直径一般为10-60公里,大多呈圆形,也有呈椭圆形的,大小和形状常多变。 2.在垂直方向上,台风可分为三层

3Km以下为内流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最强流入在500m高度; 10Km以上为外流层,气流主要是向外辐散,200hPa以上有最强流出;

3-10Km流入流出相应气旋,主要表现为切向运动,所以也叫切向运动层。

(四)台风区温度场特征

台风热力性质的主要特征:具有暖中心结构。发展成熟的台风,在台风眼区的对流层中上层,有明显的暖核存在。 (五)云墙和螺旋云带

台风眼区外围的一个圆环状的云区称云墙或眼壁。

云墙宽度一般为20-30Km,云高一般可达15Km,上升速度可达5-13m/s,最强降水及破坏性最大的风边都发生在这里。

外侧云带宽窄不一,可由十多公里到数百公里,分布疏密不一,都是由对流云群组成的,发展着的台风常拖有很长的尾巴,其实际上也即是水汽输送带。 11、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力分析。分析台风的移动速度。

基本路径四条路径:西移路径、转向路径、西北移路径、异常路径。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