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自考2008~2013年试题及答案(含全部答案) 下载本文

C.自由政府时期 D.强势政府时期 9.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人们一般将政府视为“看得见的手”,那么,被视为“看不见的手”的则是指( D )

A.国家 B.政党 看的见

C.企业 D.市场机制 看不见

10.行政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C )

A.职能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 11.我国中央一级主管行政编制的机构是( A )

A.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C.中央组织部 12.财务行政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斯坦因 C.威洛比 13.对民间组织的登记、行政区划等事务的管理属于( C A.工商行政管理 C.民政行政管理 14.实行委员会制行政组织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D )

A.德国 C.英国 15.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

A.行政职位 C.行政体制 16.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奉行的原则是( C )

A.最优原则 C.满意原则 17.最典型的事前监督是( D )

A.质询 (暂时监督) B.机构管理 D.财务管理 B.国务院 D.财政部 B.威尔逊 D.古德诺 )

B.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D.人口行政管理 B.法国 D.瑞士 B.行政人员 D.精神要素 B.最小化原则 D.模糊原则 B.

审计监督

C.国政调查 (事后监督) D.听证会制度

18.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 B )

A.硬件系统 B.政务 C.电子技术 D.软件系统 19.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最普遍的行政管理方法是( A )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行为方法 20.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属于( C )

A.全国人大 B.省级政府 C.国务院 D.国务院各部委 21.行政法律规范最基本的功能是( A )

A.规范与控制功能 B.自我调节功能 C.导向和约束功能 D.改革与稳定功能 22.在整个行政绩效体系中处于中枢与核心地位,且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的是( D )

A.文化发展 B.社会公平 C.社会治安 D.政治发展 23.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是(A )

A.行政绩效 B.行政效率 C.行政效益 D.行政效果 24.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方面,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 C ) A.以政府为中心,围绕政府需求提供服务 B.以政府为中心,由政府规范公众行为 C.以公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需求提供服务 D.以企业为中心,政府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服务 25.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 C ) A.自然环境发展的需要

B.行政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C.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相互适应的需要 D.社会大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发展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abc ) A.行为科学理论 B.决策理论 C.系统理论 D.新公共管理理论

E.政府治理理论

27.行政系统的文化环境因素可以划分为( bcde )

A.行政规范文化 B.行政价值文化 C.行政功能文化 D.行政运行文化 E.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28.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有( abcde )

A.强制力 B.诱导力 C.组织制度 D.信息 E.个人因素

29.改革开放前,我国“全能主义”职能模式的主要弊端有( acde )

A.容易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B.个人合法权益不足 C.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D.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E.容易产生腐败

30.影响行政机构改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abcd )

A.经济体制转变 B.政治制度转变 C.社会发展程度 D.国际环境转变 E.行政人员冗余过多

31.宏观经济调控大致包括( bce )

A.效益调控 B.结构调控

C.规范性调控 D.质量调控 E.总量调控

32.行政沟通行为的特点主要有( abd )

A.交互性 B.媒介性 C.单向性 D.目的性 E.强制性

33.有代表性的现代行政决策理论模式主要有( abcd )

A.理性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渐进决策模式 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E.非理性决策模式

34.运用行政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bde )

A.调查研究在先原则 B.适度原则

C.坚持具体指导原则 D.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E.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原则

35.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有( ab )

A.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B.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C.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D.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E.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的组织。 2、行政权力的活动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37.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3、推进社会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