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滑了三分之二。而在2012年9月欧盟也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其涉及相关产品的价值总额高达二百一十亿欧元,是欧盟贸易诉讼历史之最,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将损失最大的海外市场欧洲[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与欧美国家贸易争端的增加,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利用贸易保护来保障本土企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与企业要做好长期与贸易保护主义做斗争的准备,同时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分为光伏生产发展不平衡和光伏利用不平衡。 在生产上,一方面是中国光伏产业制造产能非常强而电站需求较弱。我国光伏产能突破30GW,而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在高速增长后达到6GW。供需脱节使光伏产业根本无法立足国内。另一方面我国在晶硅电池/组件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而在多晶硅材料制造上竞争优势不高,在成本上处于劣势。这促使大量的产业投资多倾向于光伏组件,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再一方面,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与企业对研发机构的建设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足,致使研发与生产相脱节。中国占有世界60%的市场,但在核心技术上长期依赖欧美。例如,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的总额只有31亿美元,仅占全部出口额的10%左右,然而每年却从美国进口高达50亿美元的原材料、设备与技术。

在光伏利用上,我国的光伏电站建设是以集中式为主,因此主要集中在光照充足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而欧洲的光伏电站建设多以分布式为主,集中于人口密集地区。我国在分布式电站的建设上投入还远远不够。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1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达到2.2GW,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从图二中可以看出青海省的新增安装量最多,占到总安装量的36%,其次是宁夏占总安装量的16%,加上江苏,甘肃,新疆,山东,内蒙古,西藏,河北和山西,这十个省份的新增光伏安装量占到全国的92%。

5

图二: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地理分布状况

事实证明,在太阳能发电的应用上最有效的还是分布式电站。我国人口众多,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力需求量大而且有大量的建筑屋顶可供利用,这也节省了长距离输电的高昂费用。但是由于产业政策与补贴政策上的限制,我国的分布式电站建设还较落后。 (三)缺乏先进的技术,关键技术依赖进口

缺乏核心技术是我国光伏企业的死穴。目前的全球行业现状是,欧美国家大规模投资研发,出售技术和装备,我国购入技术和装备,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出口并赚取国家补贴。

在多晶硅料生产技术上,我国基本掌握了西门子法和硅烷法,自主生产的多晶硅原料满足国内需求的50%。但是在成本、质量上较国外还有差距。特别是还没有完全掌握冷氢化工艺。原材料方面,电池用银浆依靠进口,国内暂无生产。EVA树脂是电池主要的封装材料,但是国内生产的性能较差,主要用于低端产品。背板我国还无法生产需要进口。我国少数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于新型电池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设备制造方面,基础设备投资是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初始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降低电池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部分重要的关键设备尚无法自主生产。少部分国产化的设备,在性能质量上也很难达到要求[7]。

目前,光伏产业政策对光伏技术在研发上的投入依然不够,而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连续性、系统性的相互衔接上,相关的支持政策也没有起到太好的效果。 (四)地方政府的越位扶持

6

深度分析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不难看到地方政府的身影。在我国推进科学发展,节能减排,调节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因为具有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概念,同时投资大、用工多,即能发展经济又能带来政绩,所以受到各地方政府的追捧。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地方的政府往往盲目上马,在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的情况下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提供包括信贷、税收、地皮等大量优惠政策。“保姆式”的过度扶持,使得光伏产业急速扩张,重复建设。例如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均规划建设的有光伏产业园。其中除了二十余家大型光伏企业外,其余的均是中小企业。而全国其他多个省市也建有光伏产业园。政府的钟爱给光伏行业买下了隐患。在危机来临时,这些企业往往需要政府伸出援手,这即拖累了地方财政,也给予了欧美政府口实,展开“双反调查”,对出口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三、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危机也是一次机遇。深度分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提升自身竞争力,有助于我国企业抓住未来全球RE新一轮扩张的机遇。

(一)调整产业政策与行业补贴政策,完善法律法规

对我国光伏产业的拯救最根本的还是依靠市场的调节,各地方政府应重新明确自身的引导职能,掌握与市场中间的平衡。在行业寒冬,政府应合理指导,使有优势的企业借助金融工具并购,加快行业的整合,使光伏行业优胜劣汰,加大对国内终端市场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国内的产业市场。

据了解政府有关部门正准备调整“金太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补贴政策,将现在的“事前装机补贴”改为“事后度电补贴”,以发电电量作为补贴依据。这也是国际通用的讲究发电实际效果的事后补贴方式。我国当前“金太阳”项目补贴约为系统是成本的50%,补贴的幅度很大,但是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致使补贴的总量很小[8]。2009年以来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总额均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其中70%用于风电),补贴力度远远小于欧美。2011年补贴了600MW,2012年补贴了1.7GW,这离我国的装机总量与产能还远远不够。我国应降低补贴的门槛,加大补贴投入,开拓小型屋顶市场。 完善光伏电站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克服因法律缺失所带来的利益纠纷。比如商业屋顶电站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以及电站赔偿的标准问题等,明确屋顶所有者和屋顶电站所有者的权利义务等[9]。只有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指导,才能为分布式光伏电

7

站的大规模建设铺平道路。

(二)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扩大国内市场,扩展国际新兴市场

短时期内,我国光伏产业要想走出困境只有加快国内光伏应用的发展,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早在2011年高速扩张过后的光伏产能超过了国内外的需求,我国就开始启动扩大内需,2011年我国的装机容量达到2.7GW,增长500%。2012年新装机容量突破6GW。按照规划,2012至2015年间国内年均装机容量会达到3.5GW[10]。但是对于超过30GW的国内产能来说过,这些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加大力度在西北、西南等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在中东部地区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时,推进光伏发电民用化的进程,扩大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明确项目实施细则,完善商业模式,早日实现分布式发电入网强制收购,吸引民间资本与外资资本投入光伏电站建设[11]。

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我们的成本优势,有计划地开发和占领东欧、亚洲、南美和非洲这些国际新兴市场,这是当前形势下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出路之一。据市场研究机构IHS的最新研究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5GW增长12%。欧洲市场很可能进一步萎缩下滑至37%,约13GW。亚洲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5GW,居全球之首。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光伏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走出去,在欧、美布局设立分公司或建立工厂来减少贸易摩擦,不能因为贸易壁垒就放弃国外成熟市场。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企业应学会利用世界贸易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要想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科研部门的研发突破。构建光伏产业产学研新模式,推进国家级的研发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等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与分享,积累先进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这样才能完善我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打破产业链上游对国外的依赖局面,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更新不断,但高电价仍是阻碍光伏发电的最大障碍。

太阳能电池的上网电价数倍于火力发电,而随着环保成本的增加,火力发电的电价将呈现上升曲线,而太阳能电池上网电价将随着技术提升和规模化量产逐渐下降,两条价格变化曲线预计将在2012-2015年之间相交,到时光伏产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