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 计算机网络 期末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第一章 概论

1.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环境下,以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2.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5种:星状、树状、总线型、环状和网状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个人局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确定通信时采用的数据格式、编码及

信号电平等。即对所表达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中规定,也即“怎么讲”。

语义:协议的寓意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也即“讲什么”。 同步:规定了时间执行顺序。

4.网络通信协议的特点:层次性,可靠新和有效性。

5.OSI/RM的七种模型从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6.OSI/RM七种模型的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实

现比特流的透明传送,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是体检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编程无差错的物理线路。

网络层:未分组交换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以分组为单位的数据

包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短对端的数据传输服务,解决对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

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绘画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

及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

变换、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使用的协议。

7.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对应关系 P16图

第二章 物理层

1.要求计算:P28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b)/信道带宽(bp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糟心到上的传播速度(m/s)

2.奈奎斯特定理:任何一个信号如果通过带宽为W(Hz)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当美妙传输2W马原,就可实现吗原件干扰传输。

在理想条件下,即无噪声有线带宽为W的信道,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C(即

信道容量)为: C=2Wlog2M。 例题2-4

例题2-5

3.香农定理:C=Wlog2(1+S/N)。 例题2-6 P30

4.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

5.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交换方式两大类,存储交换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 6.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是:(1)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实时要求高

的话音通信(全程≤200ms)。(2)早通信前要通过呼叫,为主、被叫用户建立一条物理的、逻辑的连接。(3)电路交换是预分配宽带,话路接通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虚占电路,据统计,传送数字话音时电路利用率仅为36%。(4)在传送信息时,没有任何差错控制信息,不利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突发性数据业务。

分组交换的优点是:(1)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终端设备(含有不同的传

输速率、不同的代码、不同的通信控制规程等)之间的通信。(2)分组多路通信功能。(3)数据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4)经济性好

分组交换的缺点是:(1)由于采用存储---转发处理分组,所以分组在网内的

平均时延科大几百毫秒。(2)每个分组附加的分组标题都会需要交换机分析处理,进而增加开销,因此分组交换适宜于计算机通信的突发性或断续性业务的需求,而不适合于在实时性高、信息量大的环境中应用。(3)分组交换技术比较复杂,涉及网络的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代码、速率的变换方法和接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等。

7.通信接口特性:DTE和DCE之间的物理特性,这种连续特性和选用的DCE类型、传输信道(模拟或数字)、传输方式和通信速率等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通信接口特性满足四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规程特性和功能特性。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连续ARQ协议的最大窗口尺寸

连续ARQ协议的接收窗口固定设置为1,WR=1;最大发送窗口尺寸为2n-1(或称为案“模-1”)

2.选择ARQ协议的最大接收窗口尺寸为WR≤2n-1(或称为“模/2”)。

3.在选择ARQ协议中,接收窗口大于发送窗口是没有意义的。发送窗口的尺寸一般和接收窗口一样,因此发送窗口的尺寸通常也不超过2n-1。

4.计算题 例题3-5 要会做 P85 提示:在接收端可以讲接收码组R(x)生成多项式q(x)去除。当传输中未发生差错时,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相同,故接收码组R(x)必能被q(x)整除,若妈祖在传输中发生差错,故接收码组除q(x)时可能除不尽有余项。 5.P89 表3-3 b0与b1的值。

6.在同步通信应用中,可以采用与HDLC类似的领比特填充插入/删除法,发送方在5个“1”后自动插入一个“0”,接收方在检测到5个“1”后,第六个如果是“0”则自动删除,恢复原来的比特流。 课后练习题 3-3 3-14 3-15 P97

第四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

1.局域网:是指将分散在一个局部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等)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

2.局域网的四个技术特性:(1)传输介质(2)传输技术(3)网络拓扑(4)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3.CSMA/CD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

(1)载波监听,是指每个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要先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

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以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2)多路访问,是指在总线型局域网中,有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共享总线的通道资源。

(3)冲突检测,是指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必须监听传输

介质,判断是都发生了冲突。因为如果存在多个计算机都在发送数据,就会形成信号的叠加,即冲突,从而造成接收方无法接收到正确的数据。一旦检测到冲突,发送方应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一个随机时间间隔后重发。 4. 计算题 P110 例题

5.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CSMA的改进协议,在CSMA基础上增加了冲突避免机制和确认机制,即IEEE 802.11使用的CSMA/CA协议。局域网广泛采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是循环冗余,CRC。 课后习题 4-10

第五章 网络层与网络互连

1.IP编制方案,包括因特网先后采用的三种技术,最初的分类编制、子网编制和无分类编制方案。

IP地址长度占32位。

分类编址:网络号+主机号(二级)

子网编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三级IP地址) 无分类编址:网络前缀(可变长度)+主机号(二级) P145图 补充:分类编址

网络号 主机号

A B C D E

8位(0开头) 16位(10开头) 24位(110开头) 1110开头 11110开头

24位 16位 8位

2. 每个IP地址类的点分十进制值的范围

类别 A B C D 3.P148 图5-4 要求会计算 例题见作业,最后一次最后一题&& P151 例题5-3 4.P150 例题 5-2 注:分片的工作是由路由器完成的。MF在最后一段才是0. 5.内部网关协议OSPF:OSTF是IETE的一个工作组设计的一个内部网关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link state)算法或称为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6.实现VPN有两种基本技术:隧道传输技术和加密技术。

7.IPv6地址表示,只能使用一次0压缩。P198必考,要求会压缩方式。

第六章 传输层

1.P213 表6-2 常用应用进程默认的熟知端口 套接字=

五元组=<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传输协议>

2.用户数据保协议UDP只是在IP的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端口复用和差错检测的功能。 3.UDP协议特点:(1)无连接的(2)不可靠服务(3)同时支持点到点和多点之间的通信。(4)首部只有8个字节。(5)面向报文的。

4.TCP协议特点(1)面向连接。(2)可靠服务(3)只能点对点服务,不提供广播或者多播服务(4)首部固定部分20字节,最长可达60字节。(5)面向字节流的。 5.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P221 6.TCP连接释放建立四次握手:P222

7. P226 RTTnew=RTTsample(第一次测量得到的RTT样本值)

RTTnew=α×RTTnew+(1-α) ×RTTsample(第二次以后的测量)

最低地址 1.0.0.0 128.0.0.0 192.0.0.0 224.0.0.0 最高地址 127.0.0.0 191.255.0.0 223.255.255.0 239.255.255.255 备注 网络号127用于回送地址 组播地址 P227 RTTDnew=RTTDsample/2(第一次测量得到的样本值)

RTTDnew=β×RTTDnew+(1-β) ×|RTTnew-RTTsample|(第二次以后的测量) 8.P230 例6-10 (2)(4)重点中重点

第七章 应用层

1.域名的作用:主机可以通过域名服务程序将域名解析到特定的IP地址。

因特网的域名系统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联机系统,采用C/S应用模式。域

名服务程序在专设的节点上运行,厂将该节点称为域名服务器(DNS server) 2.POP3是邮局协议第3版(RFC1939),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它使用C/S服务模式,在接收邮件的用户PC上必须运行POP3客户程序。

3.万维网(WWW,would wide web)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来标志WWW上的各种文档,使其在因特网中具有唯一的标示符。

复习另一个要点:作业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