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视力表的介绍 下载本文

他各行也都在五分视角下依不同距离而制定的(图2-2)。

Bailey-Lovie视力表包含了一张视力表必备的大部分要求,主要特征包括:

logMAR增率、每行视标数目相同(5个),各字母的识别难度相近(英国标准)。但是由于视力表尺寸的限制,最大视标为6/38(在一张视力表上一行设置5个20大小的视标并不现实),没有应用干扰条。该视力表现广泛应用于远、近视力的检查中。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m)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H=tan(5/60)×5000=7.27mm(H基本视标的高度,5m=5000mm指检查距离)

三、常见视标的类型1、Landolt环Landolt环是一个带缺口的环。环的外直径是画粗的五倍,因此内直径就是画粗的三倍。缺口为一个画粗宽度。大部分Landolt环视力检查中,缺口呈现于四个方位——上、下、左、右。有时也会有八个方位的缺口(四个主要方向,四个斜向)。被检者的任务是辨别出每个所呈现的Landolt环缺口的方位。与其他视标不同,Landolt环的界定标准定义是很精确的,那就是环的缺口为1分视角。

2、字母视标视力表中的大部分字母是以格子数的方式设计的,字母高5个单位,宽4、5或有时6个单位。字母画粗通常是1/5高度,临近两画的空缺处与画粗等宽,这是Snellen于1862年设计的,该视标主要笔画宽度为1/5字母高度,衬线就是加在字母笔画末端的小短线。而现代的更多视力表用的是非衬线(或者是无衬线)字母。现在应用较广泛的两

种非衬线字母是10Sloan字母(Sloan,1959)和10英式字母(BritishStandard4274,1968),前者是基于5×5格子设计的,后者是基于5×4格子设计的。

常用的字母分为“英式”和“Sloan”字母,各有10个字母。英式字母为D、E、F、N、H、P、R、U、V、Z;Sloan字母为:C、D、H、K、N、O、R、S、V、Z。

3、翻滚E翻滚E也叫文盲E,是基于5×5格子设计的,每个字母E含有等长的三画。E可以出现在各个朝向上,患者只需辨认出E的笔画的朝向。常用的四个方位:上、下、右、左。而有些测试中会有八个方位。在检测儿童或不会读字母的患者时,翻滚E是最常用的。

4、数字和画图还有一些数字和画图的视标,主要用于儿童和文盲人群的视力检测(Fern&Manny,1986)。

四、视力表的种类视力表是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Landolt环视力表。从功能上分有近视力表、远视力表。

(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为视标,其笔划宽度与间隔均为1分视角,视标E的边宽为5分视角,缺口宽度为3分视角,视标排列共12行,视标的递增率为几何级数,视力为等差级数(0.1~1.0),以小数记录。

(二)Landolt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力表是采用7.5毫米正方形中有1.5毫米宽度的环,环上有1.5毫米宽的缺口,呈C字形。标准视力以小数记录为1.0。如视力为N,表示在5米处能看见兰氏环缺口是毫米方

形中有毫米宽的缺口。兰氏环视标按等差级数计算,增率为0.1、0.2??2.0,记录采用小数法。

(三)对数视力表对数远、近视力表是我国缪天荣在1958年提出设计的,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将视力分成5个等级,视标为E字或C字、共14行。对数远视力表,是以5米距离测试,能辨第11行,为标准视力,记以5.0。视标按几何级数增加,视标每增加10√10即1.2589倍,视力的对数就减小0.1。即视力记录按算术级增减。

近视力表是用以检查调节状态下视力及测量近点距离的图表。可了解调节力的程度,协助诊断屈光不正或眼病,近视力表除上面介绍的标准近视力表、兰氏环(Landolt环)近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外,还有耶格(Jager)表、转盘式自带光源近视力表。

五、视力表的设计(一)Snellen视力表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表。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平宽度均为5分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视角。

Snellen视力测试是一种测量“最小阅读力”形式的视力检测方法,经典的Snellen分数表达法为最小分辨角的倒数。

(二)对数视力表缪天荣于1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减,1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

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文盲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标从小到大按10√10=1.2389254的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9

倍。每行视角增大率恒定,即1.0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9倍。

(三)Bailey-Lovie视力表Bailey和Lovie(1976)为视力表的设计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并将其应用于视力表的每一个尺寸水平。所以,视力表中唯一有意义的变量就是每行字母的大小。该视力表设计的原则如下:

1.对数单位的增率(各行比例恒定);2.每一行的字母数相等;3.字母间距与行间距同字母大小成比例;4.各行视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可变性。

该视力表的表达与传统的理念相反,即数字越小,视力越好。如能辨认1分视角的表达为0,大于1分视角的,表达为负值,而最佳能辨认视角为10分视角的,则表达为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EDTRS视力表的设计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四)儿童视力表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因此,儿童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图形视力表。

(五)近视力表近视力表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

视力表的发展历史1、1861年FrancisusDonders首次使用“视力(visualacuity)”一词,并将其定义为视敏度(sharpnessofvision),即受检者主观视力与标准视力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