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工程问题 下载本文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工程问题,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人数较多的工程问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在工程问题中,涉及几个量?等量关系是什么?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1) 工作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 工作时间=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 工作效率=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通常,没有给出具体的总工作量,把它看作 单位1 热身练习:

1、修一条1000米的道路,甲队5天可以完成 ,乙队4天可以完成. ①、甲队的工作效率是 。 ②、乙队的工作效率是 。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 (1)、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 ; 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 ; 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 ; 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 。 (2)、两人合作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 两人合作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

二、新课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典例分析:

例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5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6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列表分析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甲单独 两人合作 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甲单独的工作量 + 两人合作的工作量 = 工作总量1 解题过程(略) 同步练习1

(教材P101的练习2)

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思考:

一项工作,12个人4个小时才能完成。

(1)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的工作量)是 ;

(2)这项工作由8人来做,x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 。

总结:

1、一件工作,由m个人n小时完成,那么人均效率是:

1 mn 2、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列表分析: 人均效率 人数 时间 工作量 先 后 题目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先做的工作量 + 后做的工作量 = 工作总量1 解题过程(略) 同步练习2

整理一块地,一个人做需要80小时完成。现在一些人先做了2小时后,有 4人因故离开,剩下的人又做了4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 相同,求一开始安排的人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四、课后作业 1、必做题:

教科书第106页 习题3.4 第4、5题 2、选做题:

教科书第107页 习题3.4 第12题 五、板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工程问题 一、常用的关系式:

工作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二、工作总量没给出,通常看作单位“1”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