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安国论(白话) 下载本文

第四章 引法华经举证恶侣

《法华经》说:『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贪着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乃至『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议。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

第五章 引涅盘经举证恶侣

《涅盘经》说:『我涅盘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悉复涅盘。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似像持律,少读诵经,贪嗜饮食,长养其身,虽着袈裟,犹如猎师,细视徐行,如猫伺鼠。常唱是言,我得罗汉。外现贤善,内怀贪嫉,如受哑法,婆罗门等。实非沙门,现沙门像,邪见炽盛,诽谤正法。』。

由这些经文来察看世间,确实如经文所说一样,如果不责诫恶僧侣又岂能成就善事呢?」

第四段 明示诽谤正法的元凶

第一章 问诽谤正法的人、法

客人更气愤地说:「贤君和圣人依循着天地之道来教化民众、明辨道理是非来统治世间。世上的僧侣都受到天下人所归依。如果是恶僧的话,贤君明主当然不会信任,如果他们不是圣人的话,当世贤哲之士必然不会敬仰。现在,他们受到贤人圣者的尊重,由此可知是他们都是不可轻蔑侮辱的高僧。你为甚么口出妄言,强加诽谤,你所说的恶比丘,是指哪个人呢?请你详细告诉我吧!」

第二章 以法然的邪义选择集为示例

主人说:「在后鸟羽院的时代有位叫法然的僧侣,他写过一部《选择集》,破毁释迦一代的圣教,把十方的众生全部迷惑。在他的《选择》中说:『道绰禅师创立圣道、净土两个法门,主张舍圣道而归净土。首先,圣道门有两种分类。以至我依照这个基准来思考的话,应该存在着密大与实大。这样的话,现在的真言、佛心、天台、华严、三论、法相、地论、摄论,这八个宗派的宗旨正在于此。昙鸾法师在《往生论》的注释中说:

- 5 - 立正安国论

谨案龙树菩萨的《十住毘婆沙》所说,菩萨希望达到阿毘跋致之位的话有两条道路。其一是难行道,其二是易行道。其中所谓难行道即是圣道门。易行道即是净土门。学习净土宗的人首先要知道这个旨趣,假设有先学圣道门而后有志于净土门的人,仍须舍弃圣道而归依净土。』他又指出:『善导和尚立有在正、杂的二行中,舍杂行归依正行之文。第一的读诵杂行,就是指除了以上的《观经》等往生净土的经典之外,受持、读诵大小乘、显密的众经典,全部叫做读诵杂行。第三的礼拜杂行,就是除了以上礼拜弥陀以外,礼拜恭敬一切诸佛菩萨及诸世天等,全部叫做礼拜杂行。我认为根据此文,必须舍杂修专。怎会有人舍弃百即百生的专修正行,而坚持执着于千中无一的杂修杂行呢?修行之人应该仔细地思考!』他又说:『在《贞元入藏录》中,由《大般若经》六百卷开始,至《法常住经》为止的显密大乘经,总计有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全部归纳于读诵大乘的一句。应知道在随他之前,定、散之门会暂时开放,随自之后,定、散之门则会关闭,至于一开以后永不关闭的就只有念佛的一门了。』又说:『念佛的行者必须具足三心之文。这文在《观无量寿经》有说,在该经的注疏中亦有说:问:若有解行不同的邪杂人等,须防外邪异见之难。又或将向前行一步两步便被群贼叫唤回来的人,譬喻为别解、别行、恶见的人。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等人,就是指圣道门了』。他又在最后结尾的文章中说:『如果想迅速离开生死,应该在这两种胜法中,将圣道门搁置而选择进入净土门。想进入净土门的人,应在正、杂二行之中,暂抛弃各种杂行而选择归依正行』。

第三章 明断法然的谤法

由此可见,引用昙鸾、道绰、善导的荒谬解释而建立圣道、净土,难行、易行的宗旨,藉此将法华、真言,以至一代大乘的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的经文,一切诸佛菩萨及诸世天等,全部归纳为圣道、难行、杂行等,认为要将之舍、闭、阁、抛,以这四个字来迷惑一切众生,并将三国的圣僧,十方佛弟子,全部称为群贼,并且加以骂詈。从近处来说,那是违背了他自己引为依经的净土三部经中所说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誓文;从远处来说,他是忘记了一代五时最重要的《法华经》第二卷所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乃至其人命终,入阿鼻狱』的诫文的人。

第四章 总结选择集的谤法

现在经已是末代了,人们全都不是圣人,各人处于暗途,忘记了直道。没有人开启人们的蒙昧,真叫人悲伤!人们只追随邪信,真叫人心痛。所以,上自国王下至土民,

- 6 - 立正安国论

说到经文,以为除了净土三部经之外便没有经典,说到佛,便以为除了弥陀三尊之外便没有佛。

然而,传教、义真、慈觉、智证等人,把涉渡万里的波涛取得的佛经,又或巡礼中国各地山川所崇拜过的佛像,或在高山峻岭,或在深谷之底,建立华界或莲宫等来崇奉。将释迦、药师两佛并列,向现当二世施露威光,又奉祀虚空、地藏两菩萨来教化众生,令今生后世蒙受利益,故此得到国主寄赠郡乡,致使香火鼎盛,也得到地头赠以田园作为供养。

然而,如果根据法然的《选择》,那就是要忘掉释尊教主,而尊崇西方净土的佛驮,将付嘱抛弃,把东方如来搁置,唯独专信四卷三部的经典,把一代五时的妙典白白地抛弃。以致造成如非弥陀的寺堂,人们便放弃供养佛的心意;如非念佛之僧,便一早忘掉布施僧人的胸怀了。故此,佛寺堂阁凋蔽零落,屋瓦上布满苔藓,僧人越来越少,庭草更无人葺剪,茂密得蓄满露水。虽然如此,各人已舍弃护惜的心,更没有建设的意思。因此,住持的圣僧和守护的善神都一去不返,这全是法然的《选择》所造成。真是可悲,在数十年之间,百千万人被魔缘所迷荡,忘失了佛的教导。爱好傍道而忘掉正道,善神又怎会不发怒呢?舍弃圆融而好偏邪,恶鬼又怎会不得方便呢?所以,与其作千万种的祈祷,不如禁止这一个元凶吧!」

第五段 举中国、日本之例明示念佛忘国

第一章 执着于法然邪义的示例

客人更不悦地说:「自从我的根本师匠释迦牟尼佛说出净土三部经以来,昙鸾法师便舍弃四论的讲说而一心归依净土,道绰禅师便搁置涅盘的广业,而一意宣弘西方的修行,善导和尚抛弃杂行而建立专修念佛,惠心僧都更收集各种经典的重要文章,而以念佛的一行文字为宗要,尊重弥陀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呢!而且,往生净土的人,其数多得不胜枚举呢!尤其是法然圣人在年幼之时便登上日本天台山,十七岁就涉猎六十卷天台经典,并且穷究了八宗而深得它的大意。此外,更反复七次读诵一切经论,有关的章疏、传记,没有一本未研究过,他智慧的光辉恰如日月,他的德行更超越了先师。虽然如此仍然不明出离之道的趣旨,不辨涅盘的宗旨。故此在阅览一切,深思远虑下将诸经抛弃,专心修行念佛。除此之外,更在梦中得到灵应,而不分远近地向天下四方的民众宣弘念佛,故此被号称为势至的化身,又或者被景仰为善导的再生。因此,十方的民众不分贵贱都向他低头,全国男女都走到他跟前顶礼。直至现在,已经历了多少春秋的推移、几许星霜的积聚;而你却指摘他疏忽了释尊的教导,更任意讥讽弥陀的经文。你为何将近年的灾祸归罪于这个贤圣的时代,更牵强地诋毁念佛的先师,恶骂法然圣人

- 7 - 立正安国论

呢?那不是吹毛求疵、剪皮出血般无理取闹吗!自古以来,未曾见过这样的恶言恶语,你要为自己的说话感到惶恐,更要小心谨慎呀!你犯的罪非常严重,如何能逃避科律的处罚呢!我跟你对面而坐也感到恐怖,我真想拿起手杖回家去呢!」

第二章 以理证破折法然的邪义

主人微笑地把客人留住说:「正如常吃蓼叶习惯辛辣,久处溷厕忘却臭味一样。听闻善言而认为是坏话,把诽谤者称做圣人,疑惑正师并比拟为恶僧,这样的迷惘是很深的,这样的罪也不浅。请你听听事情的原因,听我谈谈详细的趣旨吧! 在释尊说法的一代五时中,建立了先后,用以分辨权实。然而昙鸾、道绰、善导由于追随权教而忘记实教,依从释尊前期的教导而舍弃最后的教导,他们实为未知佛法深奥渊底的人。其中,法然虽然是继承权教之流,却不知其源流的迷失。这是甚么缘故呢?他将大乘经的六百三十七部、二千八百八十三卷经文,以及一切诸佛菩萨和诸世天等,用『舍闭阁抛』四字来处置,迷乱一切众生的心,这完全是他个人的说话,完全是不见于佛经之说。这都是妄语之极,所犯的恶口之罪是无可比拟那么严重的,应受的罪更多得无穷无尽。可是,世人却相信他的妄语,完全尊崇他的《选择》。故此,崇尚净土的三经而抛弃众经,景仰极乐的一佛而忘掉诸佛。这完全是诸佛、诸经的怨敌,圣僧、众人的雠敌呢!这邪教已广泛宣弘到全国各地了。

第三章 举出中国的亡国现证

至于你认为我将近年的灾难归咎于法然而大感恐惧,让我引一个先例来解开你的迷惘。《止观》第二引用《史记》说:『周末有被发袒身不依礼度者。』在《弘决》第二注释此文时引用《左传》说:『初平王之东迁也,伊川见被发者而祭于野者。识者曰:不及百年其礼先亡。』由此可知,征兆会在灾祸发生前显现。还有:『阮藉逸才,蓬头散带。后公卿子孙皆效之,奴苟相辱者方达自然,撙节兢持者呼为田舍。为司马氏灭相』。

而且,根据慈觉大师的《入唐巡礼记》所说:『唐武宗皇帝会昌元年,敕令章敬寺镜霜法师,于诸寺传弥陀念佛教。每寺三日巡轮不绝。同二年,回鹘国之军兵等侵唐界。同三年,河北之节度使忽起乱。其后大蕃国更拒命,回鹘国重夺地。凡兵乱同秦项之代,灾火起邑里之际。何况武宗大破佛法,多灭寺塔。不能拨乱,遂以有事』。

第四章 举出日本的亡国现证

- 8 - 立正安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