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安国论(白话) 下载本文

第八段 说明应禁止向谤法的布施

第一章 问可否如经文所说施行斩罪

客人说:「若要禁断谤法的人,若要根绝违反佛的禁诫,不就是要依该经文所说施行斩罪吗?可是对他们加以杀害,不是会造成罪业吗?

第二章 举出杀害僧尼之罪来诘问

而且,《大集经》说过:『剃头着袈裟,持戒及毁戒,天人可供养彼,则为供养我,是我子。若有挝打彼,则为打我子,若骂辱彼,则为毁辱我。』因此,不论善恶,不择是非,只要是僧侣便应作供养,为何打辱儿子,更令父亲悲哀呢!那个竹杖外道因杀害目连尊者而永沉无间地狱的渊底,提婆达多杀死莲华比丘尼而长久被阿鼻地狱的火焰咽呛。先前的例证如此清楚明白,这是后世最应感到害怕的。这样做虽然好像是禁诫谤法,可是经已打破了禁言,这件事难以令人信服,叫人如何理解呢?」

第三章 说明停止对谤法布施的意义

主人答道:「客人你清楚地看见经文,仍然说出这样的话,不知是你仍未心意,抑或是不通道理呢?其实我并不是要完全禁诫佛子,只是憎恶谤法而已。虽然对释迦以前的佛教,斩破其罪,对释迦以后的经说要停止布施,可是,若四海万邦、一切四众,不向恶布施,全部向善归依的话,则又怎会有甚么灾难并起、灾祸相竞出现的情形呢!」

第九段 预计二难的出现、并以立正安国作为结论

第一章 发心归依正法正师

客人闻言,马上起座、整理衣襟而说道:「佛教这样纷杂,旨趣难以穷究,不清楚的地方又多,是非对错也难以明白。可是,法然圣人的《选择》存在于今日,将诸佛、诸经、诸菩萨、诸天等以『舍、闭、阁、抛』来处理,他的文章清楚地这样记载。因此圣人离国他去,善神舍弃居所,至今天下饥渴、世上出现疫病。现在主人你广引经文,清楚地指出他的不是,因而驱走了我的迷妄和执着,耳目也清新起来。总而言之,国土泰平、天下安稳是上自一人下至万民都爱好、并衷心渴望的事。能够早日停止对一阐提

- 13 - 立正安国论

的布施,永久地对众僧尼作供养,收服佛海中的白浪,堵截法山里的绿林,使世间成为『羲农之世』,国家成为『唐虞之国』。然后,互相斟酌法水的浅深,把佛家的栋梁推崇尊重。」

第二章 预言二难的出现、促使治谤法

主人喜悦地说:「斑鸠化为麻鹰,麻雀化为巨蚌,真是太高兴了!你能交上有德的朋友,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像麻亩一般耿直。若你坦诚地回顾过去的灾难,专心一意地相信我的说话,世上就会风平浪静,不久就会迎接到丰年。可是人心会随时间而改变,物性也会依环境而更改。譬如水中月影随波而动,阵前军心因敌人的剑影而动摇一样。虽然你现在说相信,可是往后定会永远忘记吧!欲想首先安稳国土,而祈愿现当二世,就应该马上思索具体的方案,及早加以对治。为甚么呢?因为《药师经》所说的七难中,五难已经发生,还剩下二难。那就是『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了。《大集经》所说的三灾中,两灾早已显现,还有一灾未出现。那就是『兵革之灾』了。《金光明经》内的种种灾祸虽已一一发生,可是『他方怨贼,侵掠国内』的灾难仍未出现,这一难仍未到来。《仁王经》的七难之中,六难如今正在盛行,仍有一难未出现。那就是『四方贼来侵国难』了。再加上经文曾说:『国土乱时,先鬼神乱,鬼神乱故万民乱。』现在依这经文所说,仔细地推敲的话,则百鬼会很快扰乱,令万民死亡。先前的灾难已很明显,后来将会出现的灾祸又何须疑惑呢?若果剩余的二难,因为恶法的罪过而一并出现、相竞而来的话,那时候又怎样能应付呢?帝王以国家为基业而治理天下,人臣统领田园而维系社会。可是,外来的贼人到来侵逼这个国家,又由于自己国内的叛乱而互相掠夺领地的话,又怎会不惊恐?怎会不骚乱呢?若果国破家亡的话,又有甚么地方可以遁世呢?倘若你希望得到一身的安泰,不是必须祈祷天下的静谧吗?

第三章 明示严然的谤法果报

尤其是人生在世,一定会忧虑来世的事。因此,或是相信邪教,或是尊崇谤法。我虽然憎恶各人不明是非,却是哀怜他们归依佛法的心意。为甚么竟以同样的信心力量而胡乱地尊崇邪义的说法呢?若果不改变执着心,仍然存有错误的意念,就会很快离开这个有为的世间,定必会堕于无间地狱。为甚么呢?因为《大集经》有说:『若有国王,于无量世,修施、戒、慧,见我法灭,舍不拥护,如是所种无量善根,悉皆灭失。』以至『其王不久当遇重病,寿终之后,生大地狱。如王夫人、太子、大臣、城主、柱师、郡主、宰官亦复如是。』

- 14 - 立正安国论

第四章 引述仁王经明示谤法的果报

《仁王经》说:『人坏佛教,无复孝子,六亲不和,天神不佑,疾疫、恶鬼,日来侵害,灾怪首尾,连祸纵横,死入地狱、饿鬼、畜生。若出为人,兵奴果报,如响如影,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三界果报,亦复如是。』

第五章 举出念佛无间的经文

《法华经》第二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以至『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又同第七卷︿不轻品﹀说:『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涅盘经》说:『远离善友,不闻正法,住恶法者,是因缘故,沉没在于阿鼻地狱,所受身形,纵横八万四千由延』。

第六章 以立正安国作为结论

放眼众多经文,专门重视谤法。真可悲啊!人们出离正法的门户而进入邪法的炼狱。真愚蠢啊!各人陷于恶教的纲绳,永远被谤教的恶网所缠。倘若今日被朦雾所迷,他日定会堕于烈焰的狱底。这又岂能不忧愁,岂能不痛苦呢?你要尽早改变信仰的心,迅速归依实乘的一善。若然这样,则三界全是佛国土,佛国又怎会衰微呢?十方全部是宝土,宝土又怎会崩坏呢?若果国家没有衰微,国土没有破坏的话,身体就会安全,而心灵就会得到禅定。这一言一语都是值得相信、值得崇重的。」

第十段 领解并发誓立正安国

客人说道:「对于今生、后生,有谁会不谨慎,有谁会不畏惧呢?翻开经文而仔细地阅读佛的说话时,便知道诽谤的罪非常严重,毁法的罪至为深广。我信一佛而将诸佛抛弃,景仰净土三部经而将诸经搁置,并非是我个人妄任的想法,只是追随先贤的说话,天下间的人们亦都是这样吧!在今世劳累性心,来世堕于阿鼻这件事情,经文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而且道理也很详明,这是不用怀疑的。我会愈益请教阁下的慈诲,藉此不断地开启我这个愚客的痴迷心。希望能早点对治问题,快些令世间得到泰平,首先令生前安泰,更令没后有所倚杖。我不单自己相信,更要训诫他人的错误呢!」

- 15 - 立正安国论

立正安国论跋文

此论文是在文应元年定稿的。由正嘉年间开始构思至文应元年完成。 过去在正嘉元年八月二十三日的戌亥时,见到大地震而开始思索。其后在文应元年七月十六日托宿屋禅门呈递给故最明寺入道大人。其后在文永元年七月五日见到大明星的时候,更认识到这些灾祸的根源。由文应元年开始直至文永五年的闰正月十八日为止,经历九个年头,西方大蒙古国送来威胁要侵袭我国的国书,而且在文永六年再次送来国书,这更验证了我的论文。以此为基准推想,未来亦会如论文中所说吧!这是经得起验证的文章,这并非只是日莲的力量,也许是由于《法华经》的真实文字的感应所致吧!

文永六年十二月八日记之

安国论述作由来

正嘉元年八月二十三日,戌亥时,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同二年八月一日,刮大风。同三年发生大饥馑。正元元年大疫病流行。同二年全年四季大疫病不绝。万民之中,已有超过大半濒临死亡。因此,国主为这事而惊恐,根据内典外典而作种种的祈祷。虽然如此,丝毫未见应验,反而令饥饿疫疾等增加。

日莲眼见世间情势,遍阅一切经典之下,得知祈祷没有应验,反而增加凶恶的原因的道理和文证。终于迫不得已而写成这一篇论文,将之名为《立正安国论》。文应元年七月十六日,托屋户野入道呈递给故最明寺入道大人。这是出于一心为报国土之恩。

该论文的大意是说日本国是天神七代、地神五代、百王百代、在人王第三十代钦明天皇时开始由百济国传入佛法的。至桓武天皇时代,已经历五十多代、二百六十多年。其间虽有一切经以及六宗,却未有天台、真言二宗。在桓武的时代,山阶寺的行表僧正的弟子中有位叫最澄的小僧,虽然穷究以往传来的六宗以及禅宗,仍然感到未能满足自己的心意。其后初次看到四十多年前在圣武天皇时代,由大唐的鉴真和尚传来的天台的章疏,才大略地领悟到佛法的玄旨。最澄为了佛法的天长地久,于延历四年在叡山建立寺院。桓武皇帝表示尊崇,而称之为天子本命道场,舍弃对六宗的归依,一心一意地归伏天台圆宗。

在延历十三年,把在长冈的首都迁移至新建的平安城。在延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召集南都七大寺的六宗硕学、勤操、长耀等十四人,于高雄寺决定胜负。六宗的明匠连一条问答也不能应付,变得哑口无言。击破了华严宗的五教、法相宗的三时,三论宗的二藏、三时的法门。而且,不单他们自宗的宗义被击破,更明白到他们自己全部都是谤法的人。在同年二十九日,皇帝赐布敕宣,加以诘责。十四人作谢罪表向皇帝呈递。

- 16 - 立正安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