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正式版) 下载本文

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设计要求

参编单位及人员名单

主 要 参 编 单 位: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主 要 起 草 人 员:主 要 参 编 人 员: 本 标 准 审 核 人:本 标 准 审 批 人:(车辆基地总图及工艺)

阳丁山 梁 波 李冬竹 王明霞 李儒英 姚雪梅

万 宇 王 尹 马 骞 付 笠 刘振丰 汤 徐胡兴宇 陈后良 陈 礼 周军峰 涂一麟 耿成帮谢 波 蔡冬兴 谭成中 魏玉龙

陈华银 时亚昕 周勇义 彭宝富 蒋岿松 凌喜华张 智

张定文高承敏朱 均 强 建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李

曾 目录:

1 一般规定 .......................................................................... 2 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 ................................................... 3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 ................................................... 6 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10 5 车辆检修设施................................................................. 16 6 综合维修中心................................................................. 23

1

7 物资库 ............................................................................. 258 生产办公 ......................................................................... 289 后勤服务设施 ................................................................. 3010 车辆段资源共享 ........................................................... 3211 绿化设计 ....................................................................... 3412 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 ................................................... 42

车辆基地设计应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和必要的生活设施等。在《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营管理地方规定,提出以下成都地铁车辆基地的设计总体技术要求,以指导成都地铁新线车辆段的设计。本手册适用于成都地铁(含100km/h以上速度市域快线)新建车辆基地,但不包含有轨电车停保基地。

1 一般规定

1.1 车辆基地的布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利于列车运行组织、减少列车空走距离、增加夜间空窗作业时间、救援抢险及资源共享等条件。

1.2 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到整个线网管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大架修车辆基地选址要考虑便于资源共享各条线的合理利用,便于车辆的运送和工程车的转线,并应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车辆基地至终点站的长度大于20km 时,宜另外设置停车场。

1.3 车辆段的位置宜设在交路折返点附近,以便于列车的出发和进段,减少列车的空车走行距离,有利运营。

1.4 车辆基地内的建筑物布置应适当集中,单体应尽量整合,并结合规划条件,对于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做好预留。

1.5 绕城高速以内且沿江河的车辆基地车场线路肩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2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绕城高速以外车辆基地路肩

2

设计高程不应小于1/100洪水频率标准的潮水位、波浪2 车辆基地的功能与规模

爬高值和安全高之和。

1.6 车辆较大修程应尽量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修车效率;较小的修程应逐步向状态修和在线修的方向发展,缩短列车的修车时间,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减少备用车数量。

1.7 车辆基地建设,应近、远期结合。用地范围按系统最大能力预留,房屋建筑按照远期规模建设,机电设备、检修设施、站场线路按照近期规模建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大平台宜一次建成,并预留上盖物业的接口条件。

2.1 车辆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规模、设施设备配置应根据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车辆基地布局规划、线路建设计划、既有车辆基地的能力、既有线网车辆通道条件、车辆基地选址条件、工程运营的条件、资源共享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2 车辆检修采用预防性计划维修与状态性故障修理相结合的检修制度。预防性计划维修按照车辆大修、架修、定修、三月检、双周检和日检的修程等级执行分级维修模式;状态性故障修理按照车辆随机发生的故障执行临修的检修模式。

2.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的车辆检修周期仅适用于100 km/h以下的车辆,100km/h以上

3

市域快速线路采用下表中车辆检修周期。

车辆检修指标表

修 程 检修周期 停修时间 大 修 150×104km 35d 架 修 75×104km 20d 定 修 15×104km 7d 三 月 检 3.75×104km 2d 双 周 检 0.625×104km 0.5d 列 检 2d 2h

2.4 车辆基地的设计规模

应满足车辆运用、检修任务量的要求,车辆的运用、检修任务量根据列车交路长度、列车全日开行对数、配车数、车辆检修周期、车辆检修时间及车辆技

术参数等计算确定。

1)大修工作量Lo, Lo=Na/Co; Lo=Ma/Co , Ma=(nd*2 l+No*2ld*1.5)*365/104

Na—配属列车数(列),Co --大修周期(年或104km);Ma—列车年走行公里(104km);ld—出入段线长度(km);nd—全日行车对数;l—线路长度。

2)架修工作量Lh, Lh=Na/Ch- Lo; Lh=Ma/Ch - Lo ;Ch –架修周期(年或104km);

3)定修工作量Lp, Lp=Na/Cp- Lo- Lh; Lp=Ma/Ch - Lo-Lh;Cp –定修周期(年或104km);

4)三月检工作量Lm, Lm=Na/Cp- Lo- Lh- Lp,Lm=Ma/Ch

- L4

o-Lh- Lp ,Cm –三月检周期(年或10km);

5)双周检工作量Lw,Lw=Na/Cp- Lo- Lh- Lp-Lm, Lw=Ma/Ch

- Lo-Lh- Lp- Lm,Cw –双周检周期(年或104km);

4

2.5 配属车辆由运用车、备用车和检修车组成,以列为单位,运用车以行车计算资料为准。

1)备用车初近期宜按照运用车的10%计算,远期按运用车5%计算,四舍五入取整。

2)检修车宜由配属列车与车辆检修率的乘积,向上取整确定;车辆检修率应按照车辆检修制度计算确定。

①大修列车数量No, No=Lo*to/250,

No—大修列车数(列),to --大修停修时间(日);250—年工作时间(日)

②架修列车数量Nh, Nh=Lh*th/250,

Nh—架修列车数(列),to—架修停修时间(日); ③定修列车数量Np, Np=Lp*tp/250,

Np—定修列车数(列),tp—定修停修时间(日);

④三月检列车数量Nm, Nm=Lm*tm/250, Nm—三月检列车数(列),tm—三月检停修时间(日);

⑤双周检列车数量Nw, Nw=Lw*tw/250, Nw—双周检列车数(列),tw—双周检停修时间(日);

在修列车数量N, N=No+Nh+Np+Nm+Nw,N向上取整 3)系统规模下仅计算运用车,不计算备用车;系统规模下的检修车数量按远期规模检修车数量计算。

2.6 各级修程的规模计算中,时间制及走行公里制不平衡系数的取值,均按地铁设计规范执行。

2.7 设计规模应以计算规模的小数进位取整确定,对于线路终点可能延伸的线路,设计规模应留有余地。

5

2.8 车辆基地用地指标计算时应扣除因车辆基地之外功能增加的面积,并根据大架修的规模及停车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3 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

3.1 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运用、检修设施为主体,结合综合维修、物资仓储、综合办公和其他设施、设备的功能要求,适应运营维修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运作班制等不同情况,按有利于组织生产、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统筹布置,并应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条件。绿化率应符合成都市的相关规定要求。

3.2 车辆基地有条件与国家(或地方)铁路沟通时,宜设置铁路与车辆基地之间铁路专用线,为城市

轨道交通的车辆、物资、大型设备的运输提供铁路运输条件。当无条件与铁路沟通时,车辆基地应提供新车运输及吊装条件。

3.3 出入段线应设置信号转换区域,出段线和入段线各设一处转换轨,信号转换段长为远期编组一列车长+60m,宜设置在平直段上,长度应和信号专业协调确定。

3.4 车辆基地的新车卸车线有效长不应小于60m,可与平板车停放线或材料装卸线兼顾使用。

3.5 材料装卸线设置平交道口,轨顶标高与堆场地面标高一致。

3.6 车辆基地出入口以及道路设计应满足地铁车辆、大型设备、轨料运输的条件。车辆段内主干道宽7m,局部次要道路宽4m设,沿4m宽的道路应考虑设置

6

错车点。

3.7 物资总库的布置应方便汽车运输,并靠近材料堆放场。

3.8 牵出线有效长度应满足远期列车编组长度+2台内燃机车长度+车挡(或信号机)至停车位置的有效安全距离不小于10m+5m视距的要求。

3.9 车辆基地内的生产区域、办公区域的布局应合理,以减少人员的行走距离。司机公寓和食堂应合建、派班室和车辆基地调度室应尽量靠近设置在运用库出库端以节省司机出勤时间,提高出车前的作业效率。

3.10 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预留轨道消防车从车辆基地进入正线的条件。

3.11 车辆基地内轨行区(含试车线)与主要道路

之间应用金属围网进行隔离。金属围网高1.8m,建议材质采用内径5mm的冷拔低碳钢丝,进行热镀锌处理,表面浸塑,颜色为绿色。护栏孔径为60mm×200mm;立柱为配套桃形立柱;护栏立桩基础采用独立混凝土基础20cm,金属网与地面缝隙小于3cm,金属网与墙面无缝联接,围网型式如下图所示。

7

3.13 车辆基地室外管线应采用综合管沟内集中布管的方案进行设计,特殊区域室外埋地给水管管材宜采用钢丝网骨架复合PE管。综合管沟按以下要求分开设置:

1)消防、给水等压力管和弱电系统管线整合共沟。 2)供电和动照专业管线合并设置于电缆沟内。 3.14 车辆基地内的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应设置员工汽车停放场所以及自行车、电瓶车停放棚,并考虑设置电瓶车充电设施。机动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棚数量应结合运营要求及车辆基地定员来综合确定。

3.12 车辆基地信号楼控制室、信号机房及信号基地工班设置在道岔区中间段(咽喉道岔)附近,便于信号楼值班员瞭望列车运行情况及信号联锁故障时及时前往人工排列进路。

3.15 车辆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规定指标进行计算,计算基数为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对应的停车列位以及远期交路对应的检修列位之和。

8

3.16 车辆基地周边围墙按2.8m高实体砖墙设计,为保证出入口美观,在门卫房大门两侧一定范围围墙装修应与门卫房立面协调,当车辆基地和主变电站、公安用房等地铁配套设施共址时,车辆段围墙应包络所有配套设施全部用地。

3.17 库外带电的轨道线和区域周边设置安全隔离围栏,库内检修平台设置安全隔离围栏。在平交道口设置警告标志。道路设置标志、标线。在车辆基地出入口设置标牌。标牌、标识,要求见第10节。

3.18 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线路,车辆基地的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车辆基地应明确功能分区,方便管理。车辆基地应分为全自动驾驶区域(无人区域)及人工驾驶区域(有人区域),列车由全自动运行区域至人工驾驶区

域经信号转换轨转换。

1)全自动驾驶区域:全自动驾驶区域至少应包括停车列检线、洗车线及出入段线等线群,在这些线群上完成的车辆收发车、日常检查、列车清洗等作业均可列车自动行驶到位,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强的特点。其中洗车线应兼顾人工驾驶模式。

2)人工驾驶区域:人工驾驶区域包括大架修线、定临修线、镟轮线、调机停放线、工程车停放线等线群,在这些线群上完成的车辆检修作业必须依靠专业检修人员和专用工装设备,而且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列车移位转线,不宜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

3)转换轨:转换轨位于自动驾驶区域的牵出线至人工驾驶区域线群的联络线上,长度为1列车长+60m。转换轨靠近厂前区,驾驶员可通过上跨出入段线的人

9

行天桥到达转换轨,上下车方便。线路与生活区采用围栏进行物理隔离并设置门禁系统。

4)洗车机采用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模式,洗车机的控制纳入正线信号联动系统,洗车实现自动控制及人工控制。

5)ATC模式下牵出线长度应按信号专业要求适当增加。

4 车辆运用整备设施

4.1 车辆基地车辆运用设施宜包括双周三月检库、停车列检棚(库)、洗车库、不落轮镟库等生产房屋及作业平台、相应辅助线路等设施。运用整备主要车间功能及主要设备配备如下:

1)停车列检棚(库):承担车辆停放以及对与列车的行车安全相关的部分进行日常性技术检查,如果列车有故障指示,从诊断装置下载故障信息,并分析诊断数据。配备主要设备包括受电弓检测平台(含五防系统的设备)、司机登车梯等。

2)双周三月检库:主要对车辆易损件和磨耗件进行检查及更换,进行车辆的重点部件及系统状态检查,部分部件如空调滤网等清洁、润滑。主要配备设备包括静调电源柜、车顶平台安全门控装置、车轮检查仪等。

3)洗车机库:承担列车清洗作业,配备成套洗车设备。

4)镟轮库:承担轮对镟修作业,配备不落轮镟床、公铁两用车及起重机。

10

5)轮对及受电弓在线检测棚:承担轮对及受电弓4.5 运用库的设计需考虑日后扩建的条件,尽量的动态监测任务,配备全套轮对及受电弓在线检测设备。

4.2 双周三月检库宜与停车列检棚(库)合建组成运用库,运用库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检修库合设。运用库和检修库等大柱网厂房且屋面吊挂荷载不大时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结构形式:

1)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轻钢屋面; 2)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网架结构; 3)轻型门式刚架结构。

4.3 运用库或检修库屋面一般采用铝镁锰板或夹芯彩钢板,库内考虑自然采光。

4.4 运用库和检修库内都采用整体道床,库内轨道两侧缝隙应用橡胶条填充至库内地面齐平。

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4.6 停车列检棚(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停车列检棚(库)规模应按近期停车列检规模建设,按远期规模预留用地。近、远期规模变化不大或厂房扩建困难时,其厂房可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2)停车列检棚(库)内全部采用整体道床,列检区应按不小于停车列检库总列位数的50%设置,列检区宜采用柱式检查坑。所有检查坑内应设置移动式防暑降温设备,并设置配套电源插座。

3)为满足司机瞭望信号灯的需要,以及驾车前的动车试验,每个停车列位的有效长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

4)停车列检棚等建筑周边应用不低于1.8m高的金

11

属围栏将库内和库外区域进行隔离。

5)尽端式停车列检棚(库)应在靠近咽喉区一侧的停车列位上设置检修坑,贯通式运用库按照一线三列位布置,宜在两端列位设置检修坑,中间列位上不设置检修坑。

6)停车列检库内停车位两端相对位置应设登车梯,登车梯边缘不得侵入车辆设备限界

7)按运营作业需要在停车列检库内应设置受电弓检查平台,数量不小于列检列位的三分之一,受电弓人工检查平台对侧应设置防护网,防护网宽度相对于检查平台适当延长1-2米。

8)线网车辆大架修基地应根据检修规模配置待修车位及修竣车停放位,以供大修车进场后至出场前的周转用,一般按每线设1条待竣修车考虑,当承担外线

车辆大架修列位大于1列位时,待修车位及修竣车停放位应适当增加。

9)运用库及检修库地面应采用环氧树脂耐磨地面,环氧树脂自流漆不小于2mm厚(包括面漆、腻子、环氧砂浆中层漆、封闭底漆),颜色应和装修方案匹配。

10)运用库及检修库库内架空管线应采用综合支吊架的安装方案。

11)检修库、运用库及工程车库出库方向在车辆段(场)轨行区封闭的情况下均不设置大门。

12)运用库、检修库等有轨道接向室外的建筑,库门轨道设计应特殊处理,防止雨水顺轨道槽流入库内。

4.7 检修库、运用库库内检查坑坑底采用水磨石

12

地面,坑底标高为-1.4m~-1.3m(含坡度),检查坑两侧应贴瓷片,贴瓷片后净宽不小于1.1m。静调库和周月检库库内检查坑两侧设低地面,低地面标高为-1.2m。所有检查坑应考虑照明设施及动力插座,壁式检查坑坑内照明灯具采用嵌入式安装,照明灯具具有防水、防暴、泛光、及防眩目的功能,灯的照射角度应可调,确保可照射到车下部件,以便检修。

4.8 双周检、三月检线应设置柱式检查坑,检查坑两侧地面设置一定斜度,坡度朝地沟方向,便于冲洗和排水。股道两侧应设置检修平台,其中一侧需为双层平台,顶层平台兼顾两条股道时,中间应设护栏分隔。另一侧设中间平台及防护网,应在保障不侵入车辆设备限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防护网与车体间隙(不大于10cm)。

4.9 双周检、三月检股道两侧检修平台应设置落地污水池及插座,设在每辆车中间对应位置;顶层设置电源插座,每20米设置一个。库内污水池应足够大,以满足1m宽的特殊拖布清洗的要求,污水池宜采用不锈钢结构或混泥土浇注结构,并应带沉沙和过滤装置以防堵。

4.10 双周三月检库和静调库内应各设置一条零轨(长度按一列车长考虑),库内应设置静调电源柜,在双周三月检库附近应设置滤网清洗间以能满足运营作业要求。滤网清洗间设置防溅水墙,防水地面,清洗间地面设置一定斜度或直接采用不锈钢网架空以便排水,清洗间设置沉沙池,可定期清淤,清洗间内采用不锈钢支架,采用防漏电插座。

4.11 运用库、检修库、洗车库、镟轮库、工程车

13

库库内的照明灯具尽可能设置在柱子侧面,条件困难的设置在两条股道中间,便于维护。库内各种电气柜门锁采用通用三角锁芯。

4.12 车辆基地接触网隔离开关应设置在库外,宜考虑采用电动隔离开关并配可视化接地装置,以提高检修效率。在有登顶平台及接触网的库内,接触网设计时应预留五防连锁的接口。

4.13 运用库、检修库等屋面应该选用强度较好并隔热防寒的材料,屋顶应设计有爬梯可以上去维护。

4.14 不落轮镟轮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落轮镟轮设备应单独设置在库内(防雨),以利于全天候镟轮作业的正常开展。镟床前、后的线路有效长度大于远期1列编组列车长度+公铁两用车长度+止挡+有限安全距离。镟修线作业时不应对车辆段

内的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镟轮库周边应考虑不落轮镟床进场运输及卸载条件。

2)不落轮镟床地坑内壁及地面应刷防油、防滑、防酸碱油漆,设备基坑按一级防水处理。不落轮选设备应配备独立的电源空气开关或断路器。

3)不落轮镟库内宜设置起重机。

4)镟轮库内设镟轮间一处,镟轮基坑内设空调、排水及照明设施。镟轮间内设工具间、卫生间各一处。

5)镟轮库内应设公铁两用车检查地沟,该地沟能兼顾段内叉车等的检修。。

6)镟轮库的设计也应该结合车辆配置数量进行,配属车较多,镟轮工作量较大的线路在车辆段和停车场分别各配置一台镟床。

7)镟轮线可设置在运用库或检修库的最旁边股

14

道,避免镟轮时占道,影响检修作业人员通过。

8)在公铁两用车转换轨区域采取用角钢封水泥边,角钢与轨道之间镶嵌大块橡胶块避免顺坏地面。

4.15 洗车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洗车线设计应尽量采用贯通式布置,设在入段线上,当停车规模较大时,应核算洗车能力。

2)洗车机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平面交叉和车辆基地内调车作业,提高车辆基地运作效率。

3)当停车场的停车能力少于12列车时,可以采用人工洗车。

4)洗车机棚应适度加长,以增加预湿中洗涤剂的反应时间,提高洗车质量。

5)洗车线两侧220V和380V的插座须为防水插座 4.16 停车规模较大的车辆基地入段线上应设置

轮对及受电弓检测棚,并满足以下要求:

1)轮对及受电弓检测棚内应设相应的照明设施。 2)在检测棚库外侧应设置4m宽的平过道,平过道轨道两侧缝隙应用橡胶条填充至地面齐平,方便检测设备专用标定轮上轨道。

3)检测棚设备间应考虑防尘以及通风设计。 4.17 运转综合用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运转综合用房的应配置DCC室、车辆基地派班员室、车辆基地司机待乘室、乘务交班会议室、乘务备品库及车辆基地更衣室等,其中DCC室(120㎡)、乘务派班室(30㎡)、乘务出勤室(30㎡)、乘务交班会议室(60㎡)、车场组办公室(30㎡)、电客车队长办公室(40㎡)、乘务备品间(30㎡)及车场组更衣室(20㎡)。

15

2)DCC应集车辆检修调度、车辆基地调度、车辆基地信号控制室及消防控制室统一考虑,并设置独立调度房间和调度设备。

3)充分考虑车辆运用状态及功能性能参数的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含踏面检测、受电弓检测等,并做好相应专业设计配套,数据终点宜在DCC 设置。

4) 专用通信机房距离运转综合楼较远时,应在运转综合楼再设计单独的通信设备机房,用于放置在运转综合楼或其附近工作的机房通信设备。

4.18 运用库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工艺设计 1)运用库内停车列检线按1线2列位布置,停车列位之间的距离保证在20m以上。

2)由于运用库为全自动驾驶区域,在运用库库前平过道和中间横向通道加设门禁系统,以保证正常运

营时段形成物理隔离。

3)无人区内需要人工参与完成的车内清扫和列检作业,原则上在全天运营时段结束、车辆全部入库停放后再统一进行。在中间横向通道下方设置人行通道,清洁和列检人员通过人行通道及通往股道的楼梯到达指定的股道进行作业。

5 车辆检修设施

5.1 车辆各级检修修程的规模按地铁设计规范规定检修周期计算。检修设施包括定修库、临修库、大架修库等生产办公房屋以及作业平台、架车机等设施及设备。主要检修车间功能及主要设备配备如下:

1)大架修库:大修和架修库宜合设,负责对车辆

16

各部件和系统包括车体在内进行全面的分解、检查及整修,结合技术改造对部分系统进行全面的更换,对车辆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测、调试及试验。主要配备设备包括地下整体式架车机、车辆称重设备、起重机、工艺转向架、起重机、叉车搬运车、转向架及钩缓拆卸工具等。

2)定修库:定修作业主要进行车辆的各系统状态检查、检测;各部件全面检查、清洁、润滑,以及部分部件比如空调机组、受电弓的清洁、测试及修理以及列车的全面调试。定修库内配备的主要设备应包括起重机、静调电源柜等。

3)临修库:在车辆段内临修库宜与定修库合设,临修库作业包括更换转向架以及对车辆空调、广播、转向架等部件一般故障处理。临修库配备设备包括架

车机、起重机、移动式作业平台等。

4)其他库:其他库包括静调库、吹扫库、喷漆库、辅助检修车间以及供应商售后服务用房间,班组工器具存放、生产材料存放、备品间等办公配套房间等。

①静调库:车辆修竣后通电调试作业场所,配备静调电源柜、限界检测装置等。

②吹扫库:车辆全面吹扫除尘,配备车底吹扫设备等。

③喷漆库:承担车体喷漆作业,配备喷涂设备、漆雾净化设备等。

④辅助检修车间:包括受电弓间、空调间、制动间、电机电器等检修车间,负责车辆各种部件检修,配备各种部件的专用检修工具。

⑤办公配套房建:各检修班组办公房间、资料室、

17

卫生间等。

5.2 大架修库

1)大架修库宜按照一列车长设计,按整列车同时架落车条件设置架车机组。

2)库内所有起重机应考虑设置必要的检修爬梯,并在距起重机轨道轨面1.2米处靠墙设置安全护栏。

3)大架修库内的转向架转盘的承载能力应满足一辆车通过的条件。

4)转向架检修车间应靠近大架修库设置,通过库内轨道和转盘进行转向架的转运。

5)转向架检修工作台位宜配置1t悬臂吊以便于零部件的拆装。

6)转向架检修车间零部件清洗宜配置机械清洗设备。

7)空调机组检修车间应配置专门清洗区,清洗区设置防溅水墙,门口设置不锈钢平推门。

8)空调机组检修车间应考虑足够的存放场地,建议空调机组采用立体存放方式,存放容量不小于同时大架修车辆所包括的空调机组数量。

9)电机检修车间宜与转向架检修车间同跨设置,以便于牵引电机的转运。

10)电机检修车间应根据作业需要配置电机分解、检测、清洗、烘干、组装、试验设备和必要的起重设备。

11)电机检修车间的试验区应相对独立设置,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2)电机检修车间配备的烘干设备应能满足整机烘干的需要;起重设备应采用地面操作方式。

18

13)车钩、缓冲器检修车间宜与车体检修车间毗邻布置。

14)车钩、缓冲器检修车间应设置检修、试验、存放区域,并根据作业需要配置相应的检修、试验设备。

15)受电弓检修车间宜毗邻大架修库布置。 16)制动、空压机检修车间宜毗邻转向架检修车间布置。

17)制动、空压机检修车间宜配置相对密封的阀类试验间,保证阀类试验时温度、湿度的稳定。

18)车体检修车间宜采用移车台方式与大架修库连通。 车体检修车间宜配置移动式中间作业平台。

20)门窗检修车间宜毗邻车体检修车间布置。 21)电子检修车间应按相对密封的条件设置,并

配置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设备和电子板焊接烟尘净化设备。

22)喷漆库宜按喷漆线与打磨线分开的原则设置,以减少打磨灰尘对喷漆的影响。

23)喷漆线和打磨线宜设置尽可能为1或2辆车的长度,不宜设为1列车长度。

24)打磨宜按整体密封作业的打磨方式,配置空气净化、粉尘收集等环保设备。

25)喷漆应按整体密封作业的喷漆方式,配置漆雾净化、漆雾浓度监测报警等环保、安全设备。

26)喷漆库宜根据地区的环境条件和能源供应情况配置合理的烘干设备。

27)喷漆线需要独立设置,顶部封闭,不能与相邻库房相通,以免喷漆作业给周围带来环境污染;同

19

时需考虑环保、通风措施。

28)大架修车辆称重宜根据作业流程需要,在适当位置设置车辆称重设备或专门设置车辆称重线,称重设备应该满足零轨要求,并具备可调能力。

29)大架修机械加工区宜与其他零部件检修车间分开布置。

30)大架修各库房内的水池、电源柜、插座、气源出口及支架的位置要合理、安全,高度应便于使用;各库、房门的高度、宽度应考虑基地内机动车、设备的进出。

31)检修办公用房根据车辆生产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办公用房设在检修库(定临修库)附近。全部管理用房间设纱窗及窗帘。

32)大架修车辆段应集中设置小型压缩空气站以

及配套的压缩空气管路,检修库内间隔设置压缩空气接口,风压可调,便于集中提供检修车上、车下吹扫用风。定修段仅考虑配备移动式空压机。

5.3 吹扫库

1)地面或高架线路较长时,大架修修段应考虑设置吹扫线,满足定期对车底吹扫、清洁作业要求。

2)吹扫库宜按照车辆采用整列入库,定位清扫的作业方式设计。

3)吹扫线宜采用柱式检查坑,股道架空结构。 4)吹扫工艺建议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大功率吸尘器和高压水结合的清扫工艺。

5)吹扫库应配置空气净化、通风除尘等环保设备。

5.4 定修库

20

1)定修库内应设10t起重机和2t起重机各1台,用于转向架、空调、受电弓等吊运。库内所有的起重机应设置对应的检修平台。

2)若车辆段没有大修车间,必须在检修库或临修库设置供检修使用的物料房和检修间,并考虑约1000平方米空地堆放大型车辆备件,如电机、空调机组、逆变器等。

3)定修线两侧宜配备中间作业平台和车顶作业平台,以便检修人员上下车辆,所有的登顶平台位置应间隔一节车设置一处防暑降温设备。

4)有条件时,定修线宜配备转向架转盘与大架修线连通以方便转向架的运送。

5)定修线宜采用柱式检查坑,半下沉地面,股道架空结构。

5.5 临修库

1)临修库内应设10t起重机有1台,用于转向架等吊运。

2)临修线应配置一列车长的固定式架车机以提高临修效率,并设置相适应的设备基坑,基坑应考虑有足够的架车机检修空间。

3)有条件时,临修线宜配备转向架转盘与大架修线连通以方便转向架的运送。

5.6 静调库

1)静调线铺轨有效长应根据限界门的设置情况进行计算,满足整列车进行限界检测。

2)静调线库内部分宜全部设计为零轨,并保证限界门前设置一节车长的平直零轨。

3)静调线两侧设置双层检修平台或单侧金属防护

21

网。

4)静调线宜按单元车配置静调电源柜,每个静调电源柜功率均应满足一列车的调试需求。

5.7 试车线

1)试车线的长度应根据车辆性能及技术参数以及列车综合作业要求计算确定。可采用下列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试车线总长度L=L1+L2+L3+L4+L5+L6 L1:起动阶段的长度 L2:制动阶段的长度

L3:惰行距离,惰行时间满足5-10秒 L4:滑动式车挡安装距离 L5:安全距离 L6:远期列车编组长度

2)在用地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试车线长度应满足最高试车速度要求;当条件受限时,试车线长度应能满足不低于最高速度的80%的试车要求(在紧急制动情况下),此时全速试车可考虑在正线进行。

3)试车线应为平直线路,困难条件下可以设置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应满足列车的试验速度要求。

4)试车线宜采用9号道岔。若现场条件有限,列车最高运营速度不大于80km/h时,可设置7号道岔;试车线采用碎石道床。

5)试车线两端应设置缓冲式滑动车档,允许的最大撞击速度不应小于15km/h,必要时可设防撞土堆。

6)试车线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检查坑和试车设备房屋,试车线应具备ATO试车功能。

5.8 蓄电池间

22

1) 蓄电池间须设于检修主厂房附近,单独设置。 6 综合维修中心

2) 蓄电池间须设置有酸/碱性电池充电间、充电电源间、充电值班室、充电间、存放间和清洗间。考虑为场内运输设备充电。

3) 充电电源间、充电值班室和充电间应相邻设置,充电间和值班室之间应场坪排水设有观察窗。设置叉车作业条件。蓄电池间配备防爆起重机(1t)。4) 所有房间地面须比室外场坪高出300mm。充电间、清洗间及存放间应作耐腐蚀(耐酸/碱)地面。

5) 蓄电池清洗间、充电间、存放间设1.5 m高耐酸/碱墙裙,房屋的墙壁﹑屋顶和门窗均应耐酸/碱处理。酸/碱性电池充电间设1.5m高耐酸/碱墙裙,房屋的墙壁﹑屋顶和门窗均应采取耐酸/碱措施。

6.1 综合维修中心承担全线线路、路基、桥梁、轨道、涵洞、隧道、房屋建筑、道路等设施的维保工作,以及供电、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系统设备检修工作,配备工务、机电、供电等检修车间,配备设备包括车床、钻床、砂轮机、铣床、电焊机等各种机电设备检修工具。检修车间布置要求如下;

1)粗加工设备与精加工设备应分区域安置,有冲击的设备基础应设隔振基础。

2)砂轮机应集中设置,并设打磨房(可若干间),不分散安置(特别是车道旁)。

6.2 车辆段内应设置调机库及工程车库,配置调车机车(内燃或蓄电池车)、接触网检测作业车轨检

23

车、磨轨车、轨道车等正线作业车辆。各种类型的工程车应按线别、配属段进行配置,但对于部分使用率偏低、价值昂贵的车型,如磨轨车,可考虑采用多条线路资源共享的原则。

6.3 调机/工程车

1)调车机库不宜和检修库合建,宜与工程车库合并设置,两者需间隔开,互不影响。

2)定修以上车辆段的总库线应不少于四条股道,其中检修道轨不应少于2条、4台位,检修股道全部设置地沟,停放股道靠近出口方向设置1台车长的地沟。以便于司机与检修日常工作,报修、交流,减少工程车调车作业量,提高应急能力。

3)调机库工程车检修道需使用移动式架车机架,地面基础应可承重,库内应设置天车。

4)调机/工程车库的规模应根据调机和各类工程车数量和种类确定。

5)调机/车工程车库库内股道区应为整体道床,库内轨道两侧缝隙应用橡胶条填充至库内地面齐平。

6)调机/工程车库应设机械通风,采用柴油动力的工程车需加强排烟设计;库内应考虑排水,并设置地漏。

7)若新线考虑配备了引用混合动力(接触网供电+蓄电池)工程车(不含第三轨供电的线路),在调机工程车库内电力蓄电池工程车对应的停放线上应设充电电源柜,并配备受电弓检查平台。

8)调机/工程车库内停车线旁应设置工程车辆(磨轨车)专用上水设施。

9)调机/工程车库的长度及库内相关部位的最小

24

尺寸要求,应参照《地铁设计规范》执行。

10)调机库或附近设置叉车等作业车辆检修地坑,以便检查车辆基地内作业车辆走形部及车底其它部件。

11)乘务的工程车队至少应有3间房,分别为队长室、值班培训室、更衣室。工程车检修班整备间、备品备件存放室、钳工间、充电间等

12)工程车库内停车线旁应设工程车辆(磨轨车)专用上水设施。

6.4 救援设施

1)车辆段需设救援汽车停放间及救援设备间,救援设备间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靠近运转办公楼,救援设备间需设于一层,采用铁门,门高宽要求能够满足电瓶车、叉车进出,以完善车辆救援整备设施,提

高救援应急能力。 7 物资库

7.1 物资库应包括车辆运用和检修系统、综合维修系统等整个车辆基地的材料、配件、备品、设备、机具、工器具及劳保用品等的采购、存放、发放和管理工作,车辆基地物资仓储纳入物流计算机管理网络,并根据任务量设置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物资总库由立体仓库、普通仓库、材料棚、材料堆场组成,配备主要设备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储设备、起重机、各类叉车搬运车、自动恒流充放电机等设备。

7.2 物资库宜根据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物资类别、周转数量和运营维修的需求确定仓库的形式。具有网络资源共享功能的车辆基地、具有大架修功能的

25

单线车辆段应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形式;单线定修段、单线停车场的车辆基地应采用普通仓库形式。

7.3 对于物资库的规模及设计要求如下: 1)大架修基地的物资总库,宜按5500平方米控制,其中大件存放区与立体仓库区各2500平方米,办公区500平方米。办公房间的规模:操作控制室40平方米、三个恒温存放库各100平方米(劳保用品、仪器仪表、电子电器)、办公房间60平方米。物资总库内适当位置设置监控设备。

2)对于定修段的物资总库,建议按照4000平方米控制,其中大件存放区2000平方米,立体仓库区1500平方米,办公区500平方米。

3)室外设置2000平方米的露天材料堆场和1000平方米的材料棚。

4)车辆段应单独设置易燃品库,总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其中油桶间按照50平方米/间布置,其它材料间按照25平方米/间的标准配置,其中一间考虑存放废旧化学品,存放危险化学品的房建地面应采用不发火耐酸碱地面。易燃品库库内考虑设置防爆恒温恒湿空调器。易燃品库周围应建3m以上防火安全隔离墙,库内所有配套设施都必须为防火、防爆产品。

5)物资总库应考虑废旧物资的存放场所,存放废油不小于100平方米,存放镟轮铁屑不小于100平方米,存放废弃闸瓦、碳滑板等不小于200平方米,并且叉车能够正常出入。

6)物资总库内仓库办公区应和控制室临近立体仓库作业区布置,办公用房面积设置80-100㎡,并安装可视门禁系统,控制室面向货架区采用玻璃围挡。

26

7)大件存放区配置钢平台或阁楼式货架及悬臂式货架1套,起重机起重吨位应在5T左右。

8)物资总库内电子电器库安装防静电地板和配置防静电储存柜。

9)物资总库内应设置装卸搬运设备专门停放区及满足设备充电的充电设施。

7.4 立体仓库由立体货架区卸货区、大部件存放区、电子电器存放库、仪器仪表存放库、劳保用品存放库、操作室、生产管理用房以及物流管理网络等组成。立体仓库主门采用防火自动卷帘门,库内货梯能满足搬运设备(托盘堆垛车)进出。

7.5 立体仓库配备 1t 起重机1 台、自动化立体仓储设备1 套、计算机管理系统1 套、在水平输送匝道的末端设有输送升降平台1 台、以及各种运输、搬

运车辆。

7.6 立体仓库的接口要求规定如下:

1)立体仓库需做密封设计,库内窗户可不设开窗机保持仓储区的阴暗。一楼房间设置窗户时应考虑加装防盗网或采用高窗。

2)立体仓库的主门还应考虑货车的进出,尺寸建议为4m×4m。库内大门高度应满足叉车进出要求,高、宽至少为2.5m,建议库内门的尺寸为3m×3m。

3)立体仓库地面设计应满足立体仓储设备荷载要求。

4)立体仓库设机械进排风系统,库区需设抽湿设备,使库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管理用房应设空调系统;电子电器间、仪器仪表间及劳保用品存放间作防尘防潮设计;其中电子电器库、仪器仪表间应设恒温

27

恒湿空调器。

5)立体仓库需设置合理的快速响应自动灭火系统,如水喷淋系统。

6)立体仓库中阁楼式货架、窄巷道货架所属的仓库应有电源接口,供阁楼式货架下方照明及仓库装卸搬运设备充电。

7)立体仓库内的作业照明灯应采用表面温度较低的灯具。

7.7 上盖物业开发车辆基地由于上盖平台下方净空因素,可取消立体仓库,而改设普通平库,但需增加相应的建筑面积。

7.8 材料棚的设计按地铁设计规范执行。 7.9 易燃品库的接口要求规定如下:

1)易燃品库应分气瓶间、乙炔间、化工品间、油

脂间,其中化工品间、油脂间面积应比气瓶间、乙炔间大一倍。

2)易燃品库四周应安装避雷带,所有金属窗、货架防爆开关应就近作接地处理。

3)易燃品库墙体上部应设高位长条窗,使易燃品库内空气形成对流。

4)油品库应考虑叉车进出,库房门尺寸可按 3m×3m设计,其它库房门宽不小于1.5m。

5)易燃品库应安装有强制性通风设备、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8 生产办公

8.1 车辆段生产办公用房分为办公用房、生产用房和设备用房。其中办公用房为办公室、调度室、工

28

班室、会议室、培训室等有大量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设备用房指各系统专业要求的用于放置各专业设备的房间20,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员停留其中;生产用房指检修间、备品间、材料房、工具间、更衣室等介于办公用房和设备用房之间的,偶尔有大量人员短暂停留,或有个别人员较长时间停留的房间。

8.2 办公用房全部设置空调,设备用房根据使用功能要求设置空调,其余用房均不用考虑,所有办公房间内不得设置配电柜。

8.3 所有办公用房接入电话,办公室电话容量根据定员决定,并适度扩大,其他无特殊要求的办公用房设置一部电话。系统专业用房电话按各专业要求确定。所有办公用房(包括会议室)预留网络接口,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部分设备房和生产用房预留网络接

口。

8.4 车辆段生产办公用房面积应根据线路长度、配属车数及车辆段定位确定。定修车辆段综合楼生产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一般约为9000 平方米(不含食堂及公寓),大架修车辆段办公用房面积应相应增加;运转综合楼使用面积据远期规划最大停车数量配置人员、班组数量来规划办公用房间、设备房间和生产房间;调机及工程车库生产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合计约为250 平方米。

8.5 大架修车辆段应设置大架修生产管理用房,使用面积根据远期规划需求设置实用面积。

8.6 上盖车辆段综合楼应设置在盖板上方,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交通便利。

8.7 综合楼办公区每层楼设置10㎡左右房间,配

29

置电源及网络接口,预留做复印室。 9 后勤服务设施

9.1 车辆段应设置体育娱乐设施。

9.2 车辆段应考虑保卫、环卫、汽车司机、访客接待室及垃圾站等用房。

9.3 车辆基地内应设置必要景观照明配电设施以及绿化灌溉设施,数量应能满足场段内的绿化设计需求。段内采用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系统,用于绿化灌溉,节约用水。

9.4 车辆段公寓床位数应根据远期夜班司机、调度、厨师以及其他夜间值班人员数量确定。

9.5 公寓应按照双人间布置,设置独立的卫生间,并需设置配套的管理用房、洗衣房、储藏室、保洁间

等房间。

9.6 食堂应设置厨师及工作人员的管理用房,其面积根据工作人员数量确定。

9.7 食堂餐位数应高于车辆段远期最大当班人数的二分之一,食堂操作区、售卖区、就餐区原则上应同时设置于底楼。当就餐区不在同一层楼设置,餐厅之间应具备两个以上通道及出入口。

9.8 食堂需在一楼设置隔油池,数量不少于2个。 9.9 食堂窗户需安装防盗栏杆、纱窗,就餐区窗户需增设百叶窗。

9.10 食堂售卖台高度在900mm(装修完成与地面净高),售卖台高度为400mm(含窗框),台面采用深色石材,两侧墙面贴乳黄色墙砖。

9.11 厨房内墙面为300*600mm墙砖,地面为

30

30*30mm防滑地砖,排水沟内需贴地砖,排水盖板为不锈钢下方有不锈钢网。

9.12 食堂就餐区地面采用800*800mm地砖,墙脚加20mm踢脚线,墙面为米黄色的乳胶漆。

9.13 车辆基地所有办公用房需配置窗帘及纱窗,一楼必须安装防盗护栏,生产用房、存放物资的场所及其它采用低窗设置的建筑物一楼须安装防盗护栏,办公区通道需配4-5个220v电源插座,。

9.14 公共卫生间全部采用蹲便器,大便池冲水采用脚踩式,小便池、洗手水龙头采用机械式,洗手池需配380-220v电箱及插座。

9.15 车辆基地综合楼大厅应设置安防值班室和物业值班室,房间应具备通风空调、通信、照明等功能,物业值班室窗户须面对大厅内。安防值班室面积

不低于20平方米。

9.16 车辆基地围墙内800mm范围不能种植乔木,该范围内如有排水沟需加水泥盖板,留出巡逻通道,巡逻通道上考虑照明设计。

9.17 车辆基地大门统一采用伸缩门和机动车道闸系统,机动车通行道闸系统具有车辆号牌拍照识别及智能开关功能,机动车道闸系统安装于伸缩门内侧,伸缩门正上方安装报警红闪灯和反爬钉等必要的安防防护措施。伸缩门高度不低于1.6M,人员进出小门应设置门禁系统。出入口应设计安装有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可监控。

9.18 门卫室应按办公用房标准设置并配套独立卫生间。门卫访客室窗户须面向段外道路,高度在1200mm(装修完成与段外地面净高),窗户长高不低于

31

1600mm*1400mm且按横向推拉要求设计。大门旁人员来访登记区应安装遮阳遮雨棚,方便来访人员登记和证件核查。

9.19 场段内照明应覆盖周边围墙、出入口、厂区道路、楼宇通道、机动车车辆停车场等重点部位,并具备时控功能。 10 车辆段资源共享

10.1 随着成都地铁线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车辆段设计应考虑检修资源共享,线网车辆大架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网络中相同车型线路的车辆大架修应相对集中设置,以提高大架修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节省用地和投资;

2)车辆段的大架修规模,应以承担网络资源共享线路的远期配属列车数进行控制,并宜适当预留大架修规模的扩建余地,以适应因原规划共享线路的调整而引起大架修规模变化的需要。

10.2 网络车辆定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车辆基地共址合建、车型相同的线路,车辆定修应集中设置;

2)共线运营的线路,车辆定修应集中设置。 10.3 网络综合维修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1)每条线路只设置1个综合维修中心,根据需要设置综合维修工区;

2)车辆基地共址合建时,相关线路的综合维修设施宜统筹设置集中为1个综合维修中心。

10.4 网络车辆基地共址资源共享应遵循下列原

32

则:

1)不同线路采用相同车型时,相同功能的设施宜合并设置,并与先期建设的车辆基地同步实施,后续车辆基地工程不再重复建设;临修设施宜合并设置,并宜设置一列车的地下固定式架车机组,以提高设备能力和临修作业效率;

3)应在不同线路的车场之间设置地面联络线,使列车在车辆基地内实现线路之间便捷的转线,达到或增强网络车辆通道的功能;

4)不同线路的列车救援、抢修设备宜按照多线合用原则配备,包括列车救援、接触网抢修、工务抢修设施等。段内调车、正线巡检和抢修、列车救援等用途的内燃机车、平板车宜统筹配置,并宜满足多机重联和互为备用的需要;

5)物资仓储宜统筹合并设置。应多线共用1座杂品库、共用1座物资总库;

6)供电系统宜统筹设计,分期建设,并宜预留互为备用条件;

7)生活办公系统宜集中、分散相结合布置,乘务员公寓宜分别按线路设置;各专业生活办公系统宜按照各专业的生产需要,分别设置;不同专业房屋合并建筑时,不同专业之间应有明确的区域功能划分;

8)集中设置食堂1座,设计规模按照总定员计算确定;

9)共址车辆基地的出入口、道路、市政管网连接、水系调整、消防设计等共性事宜,应以一个整体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合并设计。共址车辆基地的火灾同时发生概率,应按照一个车辆基地的设计标准执行。

33

10.5 成都地铁按全线设一处培训中心考虑,位于皂角树车辆段,新线车辆基地可设置该线专用的培训设备。

10.6 网络维保设备资源应考虑共享,如轨道检测车、钢轨探伤车、钢轨打磨车、钢轨焊接车、隧道清洗车等专用设备。新线车辆段设计过程中应核实既有的资源配备情况,并根据新建线路资料核算任务量,按需配备。

11 绿化设计

11.1一般技术要求

11.1.1 地铁车辆基地绿化设计,应根据基地总图布置形式、生产特点、消防安全、环境特征,以及当

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植物习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和选择绿化植物。

11.1.2 车辆基地绿化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相适应,并与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相协调;

2) 地铁车辆基地绿化应有自己的风格; 3) 车辆基地景观绿化应充分体现为生产服务和为职工服务;

4) 不得妨碍车辆基地内道路和轨道的行车安全,不能阻碍基地内生产操作、设备检修、消防作业和物料运输,不得种植散发有害气体的绿化物种;

5) 基地绿化应合理布局,自成系统;

6) 充分利用的车辆基地内通道、零星空地及预留地尽可能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

34

11.1.3车辆基地绿化植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车辆基地自身的建筑特点及设施特点,选择适应性强,具有抗御有害污染性、净化、减噪或滞尘能力强的绿化物种;

2) 基地绿化应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3) 选择易于成活、病虫害少及养护管理方便的植物树种;

4) 根据美化环境的要求,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多选择具有观赏性的植物。

11.1.4 地铁车辆基地绿化设计,应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美化要求、植物习性等因素,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花卉与草皮适当搭配、合理布置。有条件的车辆段可根据自己的用地

情况设置小型的花圃和苗圃。

11.2 车辆基地各组成部分绿化设计 11.2.1 主入口区域绿化设计

主入口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车辆基地的形象,体现基地的面貌,是职工上下班集散的场所,是给宾客参观创造第一印象之处。绿化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的特点,色彩、风格,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等,多数采用规则式和混合式相结合的布局。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常绿树,也可布置色彩绚丽、姿态婀娜、气味芳香的树种及花卉,如桂花、含笑、晚香玉、栀子花、紫薇等。有条件的车辆基地还可以在车辆基地主入口设置人工景观,如喷水池、假山石等。大门的绿化要方便交通,与建筑的形体,色彩相协调。林荫大道上选用冠大荫浓、生长快、耐修剪的乔木作遮荫,或

35

配以修剪整齐的灌木绿篱,以及色彩鲜艳的宿根花卉,给人以整齐美观,明快开朗的印象。

11.2.2基地厂前区绿化设计

该部分主要包含综合楼、培训中心、职工公寓、食堂、公安用房等区域,是车辆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是基地绿化的重点。该区的绿化应注重景观绿化效果,合理布置常绿树、落叶树、草皮和花卉,有条件的建筑物可以考虑垂直绿化。为便于防火,应不种或少种针叶类及含油脂的树种。为方便职工休闲活动的需求,在厂前区较大的用地空间可以设置交流、休憩、活动、体育运动的公共活动空间,以软质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交相互应。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季节性的花灌木。

11.2.3 车辆基地内公用设施及生产设施区景观绿化设计

该部分主要包含运用库、检修库、运转综合楼、物资总库、污水处理房、危险品储存间、变电所等区域。此区域绿化应当满足功能上的绿化为主。

针对不同的区域结合各自不同的使用特点,在植物的绿化布置形式上、绿化苗木的选择上应当区别对待。

a) 在运用库、检修库、运转综合楼区域宜种植枝叶繁茂、滞尘能力强、减噪声效果好的树种,在建筑周围种植中小乔木、灌木。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及出入口等处周围,宜适当配置观赏性植物。

b) 在物资总库、材料堆放区域的绿化应注意防火安全,因此,不得种植含油脂多、飞扬毛絮的树木,

36

宜种植枝叶茂盛、含水分多的植物。

c) 在污水处理房周围宜种植抗污染能力强的高大常绿树,多种植芳香植物。

d)变电所,危险品储存用房周围宜种植低矮常绿灌木、花卉和草皮,不得种植飞扬毛絮植物。

e) 埋地管线的地面及附近,宜种植草皮、花卉或根系小于70cm的灌木,架空管线和管廊的附近,宜种植耐修剪的灌木以及草皮、花卉。

11.2.4 车辆基地内道路绿化设计

车辆基地道路是连接内外交通的纽带,职工上下班人流集中,车辆来往频繁,地上地下管道,电线纵横交叉,都给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道路绿化应满足庇荫、防尘、降低噪音,交通运输安全及美观等要求, 要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色彩美,有层次地布置好乔木、花

灌木、绿篱,宿根花卉,形成既壮观又美丽的绿色长廊。

a)主干道的行道树,宜种植树干挺直、树冠开张、枝叶繁茂、分支点高的抗污、净化力强的阔叶乔木,并宜常绿与落叶树适当搭配。行道树乔木高度以7~10米为宜,定于高度不低于4米。

b)公用设施区及生产设施区的次干道,应根据各自的特点,种植具有抗噪音强、抗污染和净化力强的行道树。

c)人行道一侧或两侧,可以适当配置绿篱、草皮和花卉。

d)基地内消防车道两侧的绿化、必须符合消防车安全行驶和消防作业的要求。

e)在道路弯道的横净距和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的绿化,应符合现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37

的视距要求。

f)在铁路股道两侧以及道路与铁路平交道附近的绿化,应符合现行《Ⅲ、Ⅳ级铁路设计规范》GB50012-2012的视距要求。

11.3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11.3.1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宽度规定

11.3.2 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11.3.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38

11.4 车辆基地绿化应植物多样性

11.4.1 植物的多样性可以丰富园林的景观,为

11.3.4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车辆基地绿地内“植物造景”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11.4.2 植物多样性便于因地制宜栽种植物,充分利用绿地中光照、水湿、温度、土壤肥力、酸碱性等方面的生态条件。

11.4.3 植物多样性便于适应车辆基地绿化中复

39

杂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是各不相同的,绿地中根据当地栽种植物的功能要求和立地条件的限制,应当相应地选用适宜的植物,这就形成了绿化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11.4.4 基地绿地内选用多样园林植物,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环境污染因子。

绿色植物对各种污染物的吸收量,不同的树种差异也很大。因此选用多种植物相互配合,才能全面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11.4.5 绿地内选用多种植物,有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

11.4.6 绿地中选用多种植物,有利于形成乔、灌、藤、草多层混交,更近似自然群落融合一体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

11.4.7 在绿地中选用多种植物,能丰富职工的科学知识,为久居车辆段内从事工作的职工就近认识多种植物,提供了方便。

11.5 车辆基地绿化设计应避免存在的问题 11.5.1 布局呆板、千篇一律。

目前在车辆基地绿化设计上普遍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一些车辆基地规划设计观点和手法陈旧,设计人员对基地绿化设计的特殊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研究,基地绿化往往局限在车辆基地主干道两侧或厂前区的广场,从布局的形式、设计的手法乃至植被的配置上,都相互雷同,缺乏个性。基地绿化建设缺乏发展的思维与新时代特征。

11.5.2 车辆基地硬质景观过多。

目前的车辆基地绿化设计中,尤其在厂前区,硬质

40

景观过多,植物造景所占比例太少。这样的设计手法就不利于车辆段生态环境的改善。

11.5.3 形式单一,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未能形成。 多数车辆基地的绿化仍只停留在地面栽植,而未能充分利用车辆段建筑的墙面、屋面等再生空间进行布置,使车辆段绿化在形式上显得单一。立体的、多层次的绿化空间未能形成。

11.5.4 植物的栽植位置、配置不合理。 车辆基地绿化中往往缺乏专业绿化技术人员的指导,植物的栽植位置不当:一是乔木离建筑距离太近,影响底层的通风、采光;二是乔灌木与基地地下管线的距离不符合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影响了管线的正常工作。在植物的配置上也未能结合基地的特点和根据基地的不同功能建筑形成的室外空间及绿化功能的要

求处理好乔灌木比、常绿与落叶比,以及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使绿化的空间缺乏层次,绿化效果不理想。

11.6 车辆基地再生空间绿化的运用

车辆基地再生空间的绿化是指由人为措施而建造的物质实体各表面的存在形式。再生空间主要指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

11.6.1 屋顶绿化

根据车辆基地内建筑屋面布局形式和面积大小,在屋顶布置植物、建筑小品等园林要素,构成屋顶花园,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而且在调节气温、防止污染,提高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效果较好。

11.6.2 垂直绿化

41

垂直绿化要在充分考虑墙面和基地建筑的造型、色彩、门窗结构的前提下,选择装饰性的攀缘植物,作好造型的设计与控制。

11.6.3 棚架绿化

在车辆基地道路和一些不宜直接攀缘生长植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空间,搭设一定结构的棚架进行绿化,从而形成车辆基地内绿色的视觉走廊。

11.6.4 再生空间绿化的环境价值。

由于能吸收、阻挡太阳辐射和发光质,从而降低环境温度和眩光、吸附尘埃,提高空气净度,减少干燥等,有助于改善车辆基地环境质量,使人们的工作更舒适。屋顶绿化可以避免阳光暴晒所引起的热胀冷缩和风吹雨淋,对建筑材料和设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12 库内和库外标志标线

12.1 库内标志标线

库内标志标线主要包括轨道、功能区域、防滑防撞等标识以及库名等标牌,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内容:

1)库内标线

①轨道警示线: 轨道警示线位于轨道两侧,黄黑相间,宽度100mm,工程级反光,工艺股道涂刷相同警示线。

42

②库内通道边线:位于库内通道两侧,白色实线,宽度150mm,工程级反光。

③设备标示线:距离设备轮廓线(基坑)200mm,黄色实线,宽度80mm,工程级反光。

④起重机工作范围警示线:黄色虚线,虚实长度1200/600,线宽100mm,工程级反光。

43

⑤地面高差警示线:设置于库内正负零地面与坡道(或低地面)交界处(高差大于300mm但无法加装护栏),红白相间,线宽80mm,工程级反光。

2)库内防滑条

①运用库、检查库、检修库库内坡道处沿坡到横

⑥柱号和轨道编号标识:轨道编号设置于入库端股道中心地面上,从运用库和检修库入库段开始向库尾端所有结构柱要进行编号,字高300mm,工程级反光。

向粘贴防滑条,防滑条宽度80mm或者3in,间距300mm。

②各库库内生产区域内台阶粘贴防滑条,防滑条

44

宽度20mm或者1in。 ②修竣区边线为80宽白色实线框,线框内部涂刷绿色。

③叉车、电瓶车等停放位边线为80宽黄色实线,线框内部为地面原色。

5)各建筑库内应有相应的车间标牌,包括库内车间名、库名、地面股道编号等标牌,采用3厚铝板折边。

3)库内粘贴标识:采用国家标准标识,尺寸:300(宽)×400(高)。材质:自粘PVC,永久固定。安装高度1.8m(标识下沿)。

4)区域色块:

①待修区边线为80宽白色实线框,线框内部涂刷黄色。

45

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规定的第3种2号涂料。

2)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标线厚度为1.8±0.2mm,导向箭头厚度为3.0±0.2mm 。

3)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单实线,距离路缘石100mm,道路边线宽150mm,

4)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单实线或虚线,宽度150mm,虚线实线段长2m,间距4m布设。

5)路面导向箭头为白色,长6m,具体尺寸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6)场段内前后大门附近道路区域、厂区道路转弯

12.2 库外标志标线

1)道路标线采用凝固快、耐磨性强、有效寿命长、反光性能好的热融型反光标线,标线涂料采用JT/T

46

处、段内轨行区外侧道路等须设置限速标志。平交道口转弯路口前设置减速带,减速带可采用成品橡胶减速带,端部距离路缘300mm。

7)平交道口前设置限高架,限高架可采用门式钢

制限高架,限高架立柱及横梁直径不得小于250mm,限高4.5m,限高架涂刷黄黑警示色。

8)道路转弯处设置广角镜,广角镜可采用成品广角镜。

9)道路路肩500mm外设置消防车上线导向路牌,设置路径范围为自消防车进段出入口至车辆段材料装卸线。导向路牌可由路牌+托盘+柱子+底盘+基础组成,路牌尺寸可采用360mm*1200mm,路牌高度可按3000mm设置。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