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助读下篇题目答案 下载本文

30、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 )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 )一。须臾( ),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他每次都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认为这是胡说。张僧繇为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过了一会,雷电交加,击破了墙壁,一条龙驾着云飞上了天,而其他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壁上。

31、外科医生

有医者,自称善( )外科。一裨将阵( )回,中( )流矢,深入膜( )内,延( )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 )。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 )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情,不该同时要求我(完成)!”

道理:讽刺了只求表面解决问题而且贪图钱财的人。

32、张用良不复杀蜂

太仓张用良,幼时揭蜂窝,尝为蜂螫( ),故恶之。后见蜂则百计千方扑杀之。一日薄( )暮,见一飞虫,投( )于蛛网,竭力而不能脱。蛛遽( )束缚之,甚急。忽一蜂来螫蛛,蛛避。蜂数含水湿虫,久之得脱去。张用良因感( )蜂义,自是( )不复杀蜂。

译文:太仓人张用良,小时候捣蜂窝,曾经被黄蜂蜇伤,因此十分憎恨黄蜂。后来看到黄蜂就千方百计地抓住,然后杀死。一天傍晚时,张用良看见一只飞虫撞向蜘蛛网,竭尽全力仍然不能够脱离。蜘蛛立刻把它捆绑住,情况十分紧急。忽然看见一只黄蜂飞来用毒针蜇蜘蛛,蜘蛛随后便避开了。黄蜂多次沾水使小虫变湿,时间一长飞虫便挣脱蜘蛛网飞离。张用良被蜂的道义行为所感动,从此以后再也不杀黄蜂了。

33、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 )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 )以斗升相济(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 )之。乡里咸( )称其善。然( )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 )之,曰:“与人为善,乃为( )人之本( ),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 )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 )悟母之善举也。

译文:刘氏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一个孩子。白天在田间努力种田,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整年都像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人,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偶尔有没有衣服穿的人,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称赞她善良仁慈。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诫他,说:“为别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谁没有紧急的事情呢?”刘氏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烧光。大家不仅给他衣服,并且为他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怀念刘氏的恩情呀!这时刘氏的儿子才体会母亲做好事的道理。

道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别人一把,别人也会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患难与共”的意思:

34、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 )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 ),俄儿( )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 )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遂俯( )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 )二鹊招鹳援友也。

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像尾巴一样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好像答应它们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扩展:“声嘶( )力竭”形容( )

35、鉴真东渡日本

唐高( )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 )人,年十四出家为僧。稍( )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 )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 )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和尚普照等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36、砚眼

明有陆公庐峰,于京城待用( )。尝( )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 )还邸( ),使门人( )往,以一金( )易( )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⑦。公曰:“向观砚有鸲鹆( )眼,今何( )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 )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译文:明朝有一个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商议价格还没有决定。已经到了府邸,(他)让仆人前往集市,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交换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感到惊讶,认为它不像早先看到的。仆人坚持说就是那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看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微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下的银两,让石工打磨,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大概因为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理解:门人的错误在哪里?

心怀叵( )测:( )

37、欧阳晔破案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 )死者,狱( )久不决。晔自临( )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 ),悉劳( )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治理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为了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件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来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囚犯坐在院子里,撤掉他们的手铐与脚镣,让他们吃喝。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院子里,这个人脸色变了,而且恐惧地回头看。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拿筷子,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38、焚鼠毁庐

越西( )有独居男子,结茨( )以为庐( ),力耕以为食,菽( )粟盐酪( )具无仰于人。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 )之。一旦被酒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 ),怅怅( )无所归。龙门子唁( )之。男子曰:“人不可积憾哉!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译文:

越地西部有个独居的男子,编结茅草做成房屋,努力耕作得到食物,豆类粟米盐和奶酪,都不需靠别人(自力更生)。常为鼠担忧,老鼠白天一只接一只行走,夜晚则吵闹啃咬直到天亮。那男子一直为此事烦恼。一天喝醉了酒回家,刚刚睡到枕头上,老鼠百般地令他恼火,无法合眼。那男子(终于)发怒了,拿着火四处烧老鼠。老鼠死了,房屋也毁了。第二天酒醒了,茫茫然无家可归。龙门子去慰问他。男子说:“人不可以积愤啊!我起初十分怨恨老鼠,光看见老鼠却没有看到自己的房子,不料想竟导致这样一场灾难。

成语“意气用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