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新课标古诗鉴赏 下载本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 解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

29

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详解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1)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答案】

(2)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30

答: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答: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高考预测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 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计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任意答出三个即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9.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 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 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

31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绝句 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8、这首诗主要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主要塑造了一个不知名的高岩鸟形象(2)此鸟生活在高岩之中,鲜为人知,品种珍奇,叫声亲切诚挚,但飞入庭院之中,却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3分)(答?黄鹂?不给分)

9、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对比和比拟(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2分)诗中将无名鸟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对它们鸣叫声的态度做了对比,(2分)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才高却受排挤者的同情与惋惜。(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8--9题。(11分) 诉衷情?宝月山作

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扬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①仲殊:僧人。俗姓张,名挥,仲殊是其法号。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题型设计一:

8、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具体分析。(5分) 答:?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1分)?乱莺啼?写出了晚春时西子湖畔自在的莺儿不停地欢快鸣叫,表现出西湖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2分)还进一步表现了西湖的春色之美。(2分)(写出?乱?的意思1分,分析3分、只点出西湖景色特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9、词人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境。请具体分析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心境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4分)

答:上阕描绘的景物是动景:杨花飞、莺啼乱。(2分)下阕描绘的景物是静景:闲庭、窗帷、篆香、月色。词人以动衬静,借美景表现闲情。(2分)下阕中闲庭、篆香、月色给人幽静、空灵之感,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从容、自在。这是一种难得的超然的心境。(2分)(具体答出景象2分,表现手法的得2分,答出心境得2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设计二:

8、词的上片写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下片写晚归寺院所见之景,这两幅场景各有什么特点,又各以哪个字点出了景物特点

答:上片场景明丽热闹,是动态之美,以?乱?字点出;(3分)下片场景寂静清幽,是静态之美,以?闲?字点出。(3分) 9、?月到门时?,从这轮伴随诗僧回到山门的朗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答:天色已晚,僧人在月下迈着悠闲的步子回到寺院。(2分)?钟声?和?篆香?使这轮朗月充满了禅意,(1分)表现了词人自在从容的举止和洒脱旷达的胸怀。(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8--9题。(11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8、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5分) 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2分)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3分)

9、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并简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6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