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期末复习题 下载本文

1.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D )

42

6

A 1.24×10~ 1.24×10eV B 1.43×10~ 71 eV C 6.2 ~ 3.1 eV D 3.1 ~ 1.65 eV 2.

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C )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

C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 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3.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 D ).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 B).

A.400 ~ 780 nm ; B. 200 ~ 780 nm ; C.200 ~ 400 nm ; D.10 ~ 1000 nm ; 5. 6. 7. 8.

下列含有杂原子的饱和有机化合物均有n→σ*电子跃迁。则出现此吸收带的波长较长的化合物是(D). A.CH3OH; B. CH3Cl; C.CH3NH2; D.CH3I 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C)。

A.最大波长; B. 形状; C.摩尔吸收系数; D.面积 在下列化合物中,(B)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

A.丙烯; B. 丙烯醛 ; C.1,3-丁二烯 ; D.丁烯;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K带是指(D)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n→π*跃迁; C.σ→σ*跃迁; D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9.

在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R带是指(D)

A.n→σ*跃迁; B.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C.σ→σ*跃迁; D.n→π*跃迁;

10. 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醛及酮可根据下述吸收带的(B)出现与否来判断。

A.K 带; B. R 带 C.E1 带; D.E2 带

11. 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κmax=30L· mol·cm)的一个吸收带是(B)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2. 在苯酚的紫外光谱中,λmax=211nm(κmax=6200L· mol·cm)的一个吸收带是(D)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3.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三个谱带,分别为λmax=240nm(κmax=13000L· mol·cm),λmax=278nm

(κmax=1100L· mol·cm

-1

-1-1

-1

-1

-1

-1

-1

-1

-1

),λmax=319nm(κmax=50L· mol·cm

-1-1

)试问λmax=278nm

(κmax=1100L· mol·cm)谱带是(C)。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4. 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两个谱带,分别为λmax=248nm(κmax=15000L· mol·cm),λmax=282nm

(κmax=740L· mol·cm),试问λmax=248nm(κmax=15000L· mol·cm)谱带是(A)。 A.K 带; B. R 带 C.B 带; D.E2 带

15.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A)。

-1

-1

-1

-1

-1

-1

A.波长变长; B. 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谱带蓝移 16. 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助色团的是(C)。

A.―OH; B. ―NH2 C. ; D.―Cl C=O

17. 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个紫外吸收谱带分别为λmax=211nm(κmax=6200L· mol·cm)和λmax=270nm

(κmax=1450L· mol·cm)。如果在碱性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λmax=236nm(κmax=9400 L· mol·cm)和λmax=287nm(κmax=2600 L· mol·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B)。 A.芳酮; B. 酚类 C.芳胺; D.卤代芳烃

18. 某芳香化合物产生两个紫外吸收谱带分别为λmax=230nm(κmax=8600L· mol·cm)和λmax=280nm

(κmax=1450L· mol·cm)。如果在碱性条件下测定两个谱带分别红移到λmax=203nm(κmax=7500 L· mol·cm)和λmax=254nm(κmax=160 L· mol·cm)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C)。 A.芳酮; B. 酚类 C.芳胺; D.卤代芳烃

19.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305nm,在乙醇中测得λmax=307nm,该吸收是有(C)跃迁所引起的。

A.n→π*; B. n→σ* C.π→π*; D.σ→σ*

20. 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327nm,在水中测得λmax=305nm(κmax=30 L· mol·cm),该吸收是

有(A)跃迁所引起的。

A.n→π*; B. n→σ* C.π→π*; D.σ→σ*

21. 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

是(D)。

A.环己烷; B. 氯仿 ; C.甲醇; D.水 22. 下列化合物不适合作为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是(D)。

A.环己烷; B. 甲醇 C.乙腈; D.甲苯 23. 摩尔吸收系数(κ)的单位是(C)。

A.mol·L·cm ; B. mol·g·cm ; C.L· mol·cm ; D.g· mol·cm ; 24. 有关摩尔吸收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摩尔吸收系数是化合物吸光能力的体现,与测量波长无关。 B. 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和浓度 。 C.摩尔吸收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D.摩尔吸收系数越小,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25. 40.在吸光光度分析法中,需要选择适宜的读数范围,这是由于(A)。 A.吸光度A=0.80~0.15时,误差最小。 B. 吸光度A=15%~70 %时,误差最小。 C .吸光度读数越小,误差最小。 D.吸光度读数越大,误差最小。

26.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在紫外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24nm(κmax=9750),λmax=314nm(κmax=38);

以下可能的结构是(A)。

A.CH3COCH=CHCOCH3 ; B. CH2=CHCH2COCH3 ; C.CH3CH=CHCH2CHO ; D.CH2=CHCH2CH2CHO ;

27. 某羰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204nm(κmax=60 L· mol·cm)的弱谱带。

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C)。

A.酮类; B. α,β-不饱和醛及酮 C.酯类; D.α,β-不饱和酯

28. 某羰基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275nm(κmax=22 L· mol·cm)的弱谱带。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A)。

A.酮类; B. α,β-不饱和酮 C.酯类; D.α,β-不饱和酯

29. 某化合物在220-400nm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D)累。 A.芳香族化合物; B. 含共轭双键化合物; C.醛类; D.醇类 30. 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C)。

A.HPLC; B. GC; C.IR; D.TLC 31. 红外光谱是(A)。

A.吸收光谱; B. 发射光谱; C.电子光谱; D.线光谱 32.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C)。

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33. 红外光谱给出分子结构的信息为(C)。

A.相对分子量; B. 骨架结构; C.官能团; D.连接方式 34. 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优于紫外光谱法的一点的是(B)。 A.灵敏度高; B. 可测定的物质范围广; C.可以测定低含量组分; D.测定误差小 35. 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B)。

A.质荷比; B. 波数; C.耦合常数; D.保留值 36. 下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D) A.C=O B. C-H; C.C=C; D.O-H 37. CO2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为(A)。

A.3,2,4; B. 2,3,4; C.3,4,2; D.4,2,3 38. 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A)。 A.3; B. 4; C.5; D.2

39. 在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D). A.CO; B. H2O; C.SO2; D.H2

40. 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

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C)。

A.指纹区, B.基团频率区, C.基频区, D.合频区。

41. 在红外光谱中,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的波数(cm)范围是(A)。

-1

C=O -1-1

-1

A.1900~1650; B. 2400~2100 C.1600~1500; D.1000~650 42. 确定烯烃类型的两个谱带是(B)。

A.1680~1630 cm和1300~1000 cm B.1680~1630 cm和1000~700 cm

C.2300~2100 cm和1000~700 cm D.3000~2700 cm和1680~1630 cm 43. 确定苯环取代类型的两个谱带是(C)。

A.2000~1667 cm和1600~1500 cm B.3100~3000 cm和1600~1500 cm

C.2000~1667 cm和900~650 cm D.3100~3000 cm和1300~1000 cm 44. 酯类化合物的两个特征谱带是(A)。

-1

-1

-1

-1

-1

-1

-1

-1

-1

-1

-1-1-1

-1

A.1760~1700 cm和1300~1000 cm B.1760~1700 cm和900~650 cm

C.3300~2500 cm和1760~1700 cm D.3000~2700 cm和1760~1700 cm

45. 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70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2700~2900 cm,1725 cm,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A)。

A.醛; B. 酮; C.羧酸; D.酯

46. 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3300~2500 cm,1710 cm,

则该化合物可能是(C)。

A.醛; B. 酮; C.羧酸; D.酯

47. 某化合物在近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在红外光谱上3400~3200 cm有强烈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C)。 A.羧酸; B. 酚; C.醇; D.醚

48. 某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 cm,1450 cm,1375 cm,720 cm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

合物可能是(A)。

A.烷烃; B. 烯烃; C.炔烃; D.芳烃

49. 某一化合物在紫外光区未见吸收带,在红外光谱的官能团区有如下吸收峰:3000 cm,1650 cm。该

化合物可能是(B)。

A.芳香族化合物; B. 烯烃; C.醇; D.酮

5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下列数据中,(D)能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

-1-1-1-1

-1-1-1-1

-1-1

A.3000~2700 cm,1675~1500 cm,1475~1300 cm B.3300~3010 cm,1675~1500 cm,1475~1300 cm C.3300~3010 cm,1900~1650 cm,1000~650 cm D.3000~2700 cm,1900~1650 cm,1475~1300 cm 51. 某化合物在1500~2800 cm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A)。 A.烷烃; B. 烯烃; C.芳烃; D.炔烃

52. 羰基化合物(1)RCOR、(2)RCOCl、(3)RCOH、(4)RCOF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D)。 A.(1); B. (2); C.(3); D.(4)

53. 芳香酮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位移的原因为(A)。 A.共轭效应; B. 氢键效应; C.诱导效应; D.空间效应

54. 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向低波数移动,原因是(B)。 A.溶液极性变大; B. 分子间氢键增强;C.诱导效应变大;D.易产生振动耦合

55. 酰胺类化合物C=O伸缩振动频率多出现在1680~1650 cm范围内,比醛酮C=O伸缩振动频率低的原

因是(B)。

A.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 B. 共轭介效应和形成分子间氢键; C.诱导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 D.共轭效应和形成分子内氢键; 56. 一种能作为色散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D)。 A.玻璃; B. 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银晶体 57. 在透射法红外光谱中,固定样品一般采用的制样方法是(B)。 A. 直接研磨压片测定 B. 与KBr混合研磨压片测定 C. 配成有机溶液测定 D. 配成水溶液测定 58. 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的是(A)。 A.UV-Vis; B. 荧光分析法; C.磷光分析法; D.化学发光分析法 59. 关于荧光效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1

-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