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QC新七大手法 - 图文 下载本文

如何运用QC新七大手法

(一)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又名关系图 。

概念:

关联图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用途:

制订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制订质量方针;

制订生产过程的质量改进措施; 推进外购、外协件的质量管理工作; 制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规划与目标展开; 解决工期、工序管理上的问题; 改进职能部门的工作; 其他。

应用关联图的步骤:

(1)定要分析的“问题”。 “问题”识别规则是:箭头只进不出。

(2)召开诸葛亮会。与会者应用“头脑风暴法”就分析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找“因素”

(3)边记录、边绘制、反复修改关联图;

(4)用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箭头指向是:原因→结果。 (5)找出重要因素(简称“要因”)。“要因”应出自末端因素。末端因素的识别

标志是:箭头只出不进。“要因”应当用符号加以标别。

(6)将“要因”同“问题”之间的路线用粗箭头连接起来,以示关键路线。 (7)复审关联图。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及时地复审关系图并加以修正甚至重新绘制。

应用关联图的实例: 电控装机合格率低的关联图:

应用关联图的注意事项:

单目标(即关键质量问题只有一个)因果分析时最好不用关联图; 用因果分析关联图时,“要因”必出自末端因素并做出“标识”; 图中一定有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

二、排列表——分析因素影响的大小;又名柏拉图、pareto图。

概念与用途:

柏拉图是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即在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问题中确定关键的少数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V.Pareto)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洛仑兹(M.C.Lorenz)

美国的朱兰博士(J.M.Juran)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排列图的分类:

分析现象用的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以下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质量: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 (2)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3)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4)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分析原因用的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操作者:班次、级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以及个人本身因素; (2)机器: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 (3)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

(4)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作业方法。 应用排列图的步骤: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4)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5)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6)画两条纵轴和一条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

(7)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将

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8)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出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9)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时间、主题、数据合计等等。

应用注意事项:

(1)项目分类一定要按照同一维度。 (2)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

(3)为了抓住“关键的少数”,在排列图上通常把累计比率分为三类: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也即主要因素;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即次要因素;在90%~100%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

(4)如果“其他”项所占百分比很大,则分类不够理想。

(5)如果数据是质量损失(金额),画排列图时质量损失在纵轴上表示出来。 应用实例:

电气不良状况记录表 : 期间:2003年8月8-28日 过程检查组 检验者: 周易

依分类项目,作数据收集整理,并做成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