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答:一、分析原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教育的因素 二、解决方案

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

2.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 3.与其他老师沟通。 三、小结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分析

5.基本情况:(强迫症)

乔某,初三女生,15岁,身材苗条,打扮得干净整洁。乔某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听歌,尤其当其心情不好的时候,听歌一直都是其解闷的好方法。但从初三开始,歌声却成了乔某摆脱不了的心魔,尤其是最近(一个多月前开始),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的时候,乔某总是忍不住趋向那些听过的歌词和旋律,更糟糕的是在考试的时候也在想,而且依稀那个就会沉浸在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导致了考试成绩前所未有的退步。未来止住成绩的下滑,乔某总是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去想可越是不想去想,就越是忍不住,弄得自己心情很烦恼。乔某担心再这样下去,中考肯定会考砸。

答:一、原因分析

1.压力过大。到了初三后,学业竞争日渐激烈。

2.家庭因素。乔某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上省重点高中。而她在努力一段时间后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在焦虑和自责的心情下,自觉难以向父母交代,所以不自觉地选择了这种独特的逃避方式。

3.人格因素。乔某承认自己遇到事情习惯过多地思虑和牵挂。 乔某已形成强迫症。 二、解决方案

1.主要采取了森田疗法来帮她矫正。

2.解决乔某的心理阻抗后,找到乔某强迫症症状产生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个性,向她说明只要她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3.与乔某的父母取得联系,把乔某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他们,并希望他们能调整对乔某的要求。

三、小结

1.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不能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想当然,不能轻率地对学生的情况过早下结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2.在辅导中,对学生的评估要考虑到家庭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人的人格特征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等。

3.大多数所谓的强迫症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种强迫倾向。就其产生原因来说,一般都与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人格特征、家庭因素以及青春期心理特征等有关。

案例分析

6.基本情况:(粘液质、人际交往适应不良)

潘某,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为下岗职工,母亲为黑车司机,贷款买车,早出晚归,经济情况拮据。父母均初中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庭无精神病历史。潘某在家里不被宠爱,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只得顺从父母的话;家长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好,对孩子不接纳、不认可、不鼓励。从小爷爷疼爱她,爷爷在她6岁时去世,对她打击很大,受到父母的责备,就想起爷爷。由于学习不好,脾气不好,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潘某称,“在运动会上跑1500米,不知道能不能跑下来?”“班里有两派学生,不知道应该跟谁玩?”“我想买一本我喜欢的书,爸爸妈妈就是不给买”。

答:一、原因分析

1.潘某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循规蹈矩,不善言谈,影响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偏下。

2.父母文化水平低,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家庭经济状况拮据。父母忙于生计,少有时间

沟通,有的只是责备。与普通孩子比,缺少家庭的支持力量,导致心理脆弱、易焦虑。

3.潘某十分向往被老师和同学接纳,但受家长的影响,自己又缺乏人际交往的信心和技巧。

根据以上情况,潘某的主要问题是偏激行为和人际交往不良。 二、解决方案

首先,采取与潘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它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并确定目标。 其次,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加深咨询关系,分析其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帮助她树立良好的交友原则,探讨与同学玩时的成功策略。

再次,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行为疗法,使她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并加强亲子交流。在交谈过程中,找父母的优点,分析与父母交往时的成功策略。让她理解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

最后,还要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分析现在的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巩固辅导效果,增强自信心。

三、小结

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多数住上了楼房,邻居之间很少来往,甚至对门人家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首先,建议青少年主动走出自己的小家庭,如同学之间互相“串串门”、邻居之间走动走动、多帮助父母采购生活用品等。

另外,建议学校、老师多组织一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众多接触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群,扩大交往范围。

还有,扩大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发他们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情感,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就自在其中了。

案例分析

7.基本情况:(体罚事件)没完成作业等等殴打学生

哈尔滨市某小学正在上微机课的四年级学生某某和另外三名同学被班主任王老师叫回班级教室。往老师质问某某作业中为什么少做了三道题,孩子解释说老师留作业的时候自己正好去上厕所了,所以漏听了这三道题。王老师当下让某某不做这三道题还有作业中算错的题。由于紧张,某某过了十几分钟还没做完题。王老师见状生气地在某某左颊上扇了两耳光,又在她右腮和右臂上掐了几下,后来,经过医院诊断,结果为左面部外伤,右面部痉挛,三

叉神经压痛,右上臂皮下淤血。

答:一、原因分析

再笨案例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是被掩盖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1.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压力时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教师心理难以平衡。 3.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冲突。 二、解决方案

1.从学校的角度讲,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多给教师一些关注。其次,学校应为教师设立交流的平台。再次,学校应适当组织一些活动,给老师一个放松的机会。还有,学校应适当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把一切教育任务都压到班主任身上。最后适当地组织老师的培训,教授心理知识和方法。

2.从教师的角度讲,最能够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的人还应是教师自己。

3.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只重学历和知识水平,只重考试,却没有心理测试的内容,也不做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这无疑是不完善的制度。

三、小结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人格逐步形成。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教师已经成年,在生活中是学生行为参照的对象、模仿的榜样。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由于其认知水平的优先,辨别是非能力的不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对和反社会性的人格,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力,会影响学生整个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心理疏导技术,以合理、健康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工作。

案例分析

8.基本情况:(杀狗事件)解剖画图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获诺贝尔医学奖后,在被问及成功的因素时,他却说对自己在小学受到的一次惩罚念念不忘。小时候的麦克劳德非常调皮,又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出于好奇,解剖了一条狗,想看看他的内脏。时候才知道那条狗的主人是校长。麦克劳德傻了,等着一个严厉的惩罚,可想不到校长的惩罚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骼图和一张狗的血液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