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选择题(4)》精讲精练(含答案) 下载本文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拟人手法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4、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3

5、下列对《过零丁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三十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 ( ABCD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

14

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 ,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