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下载本文

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从主语对谓语的语义关系看,是受事作主语;只就现代汉语看,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被(给、让)”字作标志,正是在这点上,古今汉语被动句式表现出大的差异。

第三节 被动句和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句的概念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谓语表示加于主语的行为或动作,简单说,就是主语是受事,谓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叫做被动句。与之相对,主语是施事,谓语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叫做主动句。

被动句,从形式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语法标志,只是语义上的被动句,如“碗打破了”、“树砍倒了”、“金石可镂”、“兔不可复得”。一类有语法标志,有某种格式或结构特点。如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典型格式就是:

受事主语+介词“被”+施动者+动词,如“树被我们砍倒了”。

被动句可以转换为主动句,既可转换为一般的施事主语句,也可转换为处置式的“把”字句,如“树被我们砍倒了”——“我们砍倒了树”——“我们把树砍倒了”。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也可转换成没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如“树被我们砍倒了。”——“树,我们砍倒了。”——“树砍倒了”。

二.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有语法标志的被动句,其被动表示法有:

(一)“于”字式:受事主语+动词+介词“于”(“乎”)+主动者

(1)欲克伤于矢,流血及履。(《左 ·安之战》)(被箭射伤) ...(2)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篇》)...(被别人擒)

(3)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鲁庄。(《荀子·王制》)(被五........国毁灭,被鲁庄劫持)

(4)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书·贾山列........传》)(被陈涉攻破;被刘氏夺取。)

这类句子,“于”字对区分被动、主动语义很重要。如(3) 闵王毁于五国(被动)——闵王毁五国(主动) 桓公劫于鲁庄(被动)——桓公劫鲁庄(主动)

因此,有些对比性句子就用“于”字显示主动和被动的差异: (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制于人。(《孟子·许行》) .(3)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于”字式被动句,“于”和它的宾语组成的介词短语,古代汉语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为现代汉语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后发制于人——后发被别人制服。

(二)“为”字式:“受事主语+介词“为”+主动者+动词”及其变式:

1.受事主语+介词“为”+主动者+动词

(1)止,将为三军获。(《左·襄十八年》)(被三军虏获) ....(2)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被宋国人讥笑) ....2.受事主语+介词“为”+动词: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被杀戮) ...(2)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巳为禽矣。(《史·韩信破..赵》)(被擒)

3.受事主语+介词“为”+主动者+助词“所”+动词:

(1)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被....人所采纳)

(2)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被江充所打败) .....4.受事主语+“为所”+动词: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鸿门宴》)(被俘虏) ...(2)(于)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韩愈《张中亟传后叙》)...(被杀)

(三)“见”字式:

“受事主语+助动词‘见’+动词+介词‘于’+主动者”及其变式: 1.受事主语+助动词“见”+动词+介词“于”+主动者: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被大方之家讥.......笑)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廉蔺列传》)(被秦王欺....骗)

2.受事主语+助动词“见”+动词:

(1)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被污辱;被信任;被任用) ..(2)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 (《汉书·燕..剌王旦传》)(被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