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版] 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 - 图文 下载本文

(1)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思想内涵及辩证关系

? “动”是指学生学习的主动、互动、活动。

? “动”是学生思考成熟的交流和表露,是学生开动脑筋、积

极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动”显示出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动”衍生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理想教学境界。

? “静”是指学生精神贯注专一、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的安静;

阅读书本时,聚精会神、默不作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宁静;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而搅尽脑汁、冥思苦索、研究问题的冷静。 ? “静”还包括教学目标的相对确定性、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

性、提问设计的相对明确性、教学模式的相对固定性。

? “静”是思想的前提、智慧的结晶、成熟的标志,是“动”的

导火绳。

(2)课堂教学中对动与静的调控

? 要让学生动起来,有时需要教师静下来。

? 教学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要带给学生充裕的精神生

活,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

? 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给学生思想松绑。

? 学生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搞一言堂,用自己

的讲授代替学生的感受,把学生的知识限于教师的讲稿之中,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的设计之内,迫使学生按照教师既定的框框去思考,削学生的足,适老师的履。这种注人式的教学原则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抹杀了学生的能动作用,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窒息和摧残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活书橱”、“人形鹦鹉”。

(3)妥善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 教学设计的相对稳定与教学过程中的适度变通。教

学设计需要思考教学目标、内容、步骤、方法、手段等教学环节。这些环节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应保持相对稳定,使教学有所遵循,避免无序紊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但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能凝固化。它要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教学环变通性并能容纳非预设性。

? 坚持读议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又根据需要允许有

所侧重。读议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的统一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3、巧用对话

?

??

?

?

(1)对话走向生成

生成一词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高频率词。

学习过程也是能动地认识世界最终达到改造世界的过程。因此对话教学不只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去感知教材、巩固教材,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去运用知识探讨尚未被认识的新规律,去发现真理。通过对话,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由单纯获取知识引向善于发现真理的新境界。这就是从对话走向生成的哲学基础。

师生对话式交往其关键在教师而不在学生。教师不搞师道尊严、不搞教师中心、不搞居高临下,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对话式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否定老师的观点。要允许出错、允许改错、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