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二)家庭教育意识调查 1.教育方式

调查发现,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往往会选择“自然”、“过激”等家庭教育方式,其中选择“民主”的教育方式的外来务工家庭却不到20%。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同的效果。

家庭教育方式调查

35%

30%

25% 20% 15%

5%

0% 溺爱放纵自然过激S1 迷茫民主

案例一(迷茫型):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迷茫的选择“逃避”。

小雪是一年级第二学期新转入生,从小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坐牢,是爷爷抚养长大。如今父亲出狱,带着孩子,借读于我们学校。由于小雪学前教育的不完善,基础非常差。又由于在家说的是家乡话,小雪根本听不懂普通话,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与女儿的关系又比较生疏,生活上的照料也达不到周全,走到小雪身边,我们时常闻到小雪身上散发着一股怪味……新环境的不适应,小雪吵着回老家,父亲很无奈地跑来向老师“请假”:“老师,我们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我也没办法,她想回老家看她爷爷,反正她在学校中也学不到什么,她要回就让她回吧,我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

案例二(过激型):由于缺少一定的家庭教育理论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孩子方面,选择打、骂的教育方式,往往效果甚微。

小俊是三年级的学生,父母相对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陪他学习,辅导他作业。但是由于小俊的学习态度非常差,所以成效不大。父母想尽一切办法想改进他的学习态度,但是恨铁不成钢,最终妈妈用平时织毛衣的针无奈的扎在小俊的手上,脸上……红色结盖的小洞眼,爸爸妈妈看着伤心,却也无奈!在案例中,我们非常理解小俊家长的心情,但却不赞同小俊家长的做法。

案例三(自然型):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殊不知,他们拼命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小星是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由于基础打得不牢,成绩跟不上。父母又忙于打工赚钱,对于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即将毕业,老师非常担忧小星的学习,打电话与其家长沟通,可是家长要么推脱很忙,没时间。要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老师:“我们孩子,初中反正是在老家读的,他的学习成绩比在老家的学生要强多了!”“再说孩子读书的好坏,我也没办法,一切顺其自然,不能强求。”

案例四(放纵型):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在生活中缺少沟通交流,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缺少对孩子的监管、教育,致使孩子走上了歧路。而此时家长孩子后悔都来不及。

小升是七年级的大学生了,父亲到处打零工,不在身边,母亲在乡镇企业上三班制,经常日夜颠倒。父母对于小鑫的生活、学习跟本无法照顾。导致小升行为习惯控制能力差,而他在学校是出

5

了名的调皮捣蛋者。经常偷偷上网吧,欺负同学。近期,小升由于手头没钱不能上网吧,就威胁同班同学,让他去偷父母的银行卡。由于数目过大,最终让老师、父母发现。最后,小升不得不退学回老家。

2.教育态度

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所采取的方法往往简单粗暴。其中我们也发现,22%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上完全听从老师的意见,家长对于老师的过分信任其实是反应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力不从心。

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

听孩子解释,耐心教育。

事情过了就算了,不加理会。

严加管教,把孩子打一顿。1

完全听从老师的意见。

0 @`%

(三)家庭亲子关系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忙于生计,平时在家与孩子的交流很少。

你与孩子一天的交流时间

15分钟以下,15分钟以下 22%

15—30分钟,15—30分钟 32%系列1

30—45分钟,30—45分钟 34%

45分钟以上,45分钟以上 12%

0 0@%

同时我们发现只有8%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另外13%的外来务工家长基本不与老师联系。69%的外来务工家长表示极少有空余时间,18%的家长下班之余睡觉、聊天、看电视或打发时间。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由于缺少沟通交流,所以外来务工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最好的朋友了解甚少。

6

三、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家庭生存压力大,学习环境不容乐观。

虽说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家乡务农收入,但按照城市生活水平衡量,他们的收入总体还是属于偏低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由于生存压力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十分匮乏,这对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都是不利的。

(二)父母文化水平低,学习辅导跟不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其中,母亲的文化程度相对低于父亲的文化程度,而在我们外来务工家庭中,承担家庭辅导工作的恰恰多数是母亲。由于他们文化层度的不高,导致他们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三)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式不良。

在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忙着打工,早出晚归,又限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疏于关心。大部分的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犯了错误,缺少耐心的沟通,往往脾气暴躁,动辄打骂。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

(四)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亲子沟通缺失。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往往选择加班加点、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而没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进行亲子互动,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四、对策的研究 (一)具体措施

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重担落在了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我们应该以更大的热忱去关怀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开设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通过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让我们形成统一的联盟军”

这两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的组织结构模式,有机的结合教育体系,凝聚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组织结构模式: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教育指导团队

教师组织, 家长参与, 社区资源,引领示范。 营造氛围。 交流互助。 7

(1)教师组织,引领示范

学校在党政工的带领下,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带动我们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尤其鼓励我们的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设计家教指导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在我们的外来务工家庭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家长参与,营造氛围

学校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古松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家委会”。 首先由每个班级的家长自主报名,推选出班级家委会8名;再从每个班级中挑选出2名家长,成立学校家委会。这些家委会成员都是由我们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鼓励我们其他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真正达到骨干家长引领的积极效果,营造和谐氛围。

(3)社区资源,交流互助。

邀请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到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中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政府共同参与调研,专家讲座,社区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树立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2.确定指导内容——“让我们站在身旁帮助他们”

从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此时,“让我们站在身旁帮助他们”是我们确立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方针。内容的确定应该是家长需要的,也是能为他们所用,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校分年级贯彻落实《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家教指导重点,确立家教指导阶段目标,并以此形成专题化。 年级 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指导要点 1、能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幼小衔接,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能根据自身条件为子女创设必需的学习物质条件,如书房、书柜、藏书、报刊等;紧抓日常生活规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通过自身的追求上进和不断学习为子女做出好的榜样。 3、通过亲子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1、启发孩子乐于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2、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注重心灵沟通,形成亲子互学的良好家庭氛围,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途径,学习不同的内容,获得进步。 1、家长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教育、感染孩子。 2、使家长认识到情感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诚实、不说谎、守时、不迟到、守信、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借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游戏要讲规则等。 4、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的变化,掌握一8

专题2: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一、二专题3:帮助孩子养成良年级 好的学习习惯 专题4:帮助孩子掌握正三、四确的学习方法 年级 专题11:家长要做孩子快乐的玩伴 专题8:亲子共守诚信 五、六专题14:关注孩子青春前年级 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