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6 孔雀东南飞 并序(第0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

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

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

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1.C 2.D 【解析】A项,便可白公姥(偏义复词,偏指“姥”);B项,昼夜勤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C项,我有亲父母(偏义复词,偏指“母”);D项,否泰如天地(反义词,坏运气和好运气)。 3.A 【解析】B项,“驱遣”不是;C项,“遗施”不是;D项,“扶将”不是。 4.D 5.B 【解析】A项,辞别;B项,婉拒;C项,辞别;D项,告诉。 6.A 【解析】《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7.D 8.C 【解析】这是焦仲卿与母亲诀别之际所说的祝福母亲的话,没有体现焦仲卿的软弱。 9.B (一) 1.A 【解析】何:副词,多么。 2.画线句子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几句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几句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些描写都表现了罗敷惊人的美貌。 【解析】作答此题,需先明确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仔细对比。其次,要明确描写的意义何在。 3.这样写可以更好地表现罗敷的形象特点——不慕荣华富贵和机智聪明,同时也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作答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着手分析。内容上,主要从塑造人物的形象的角度考虑。秦罗敷的这番夸夫之语,是她机智聪明的表现,表明自己不稀罕使君的地位,自己有比使君更优秀的丈夫。而没有写使君的反应,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听到之后因尴尬、无奈而无话可说,也可以设想更多的结局。结构上,如此设置使诗歌余味无穷。 4.①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②都有不畏权贵或视权贵如浮云的思想;③都追求婚姻的自由幸福。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需明确二人各自深受后人喜爱的原因。然后将其进行对比,找出共同点即可。 (二) 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文中作者首先提出刘兄的劝诫合情合理,然后列举了一系列的原因如A/B/C,D项是作者从反面作的一个假设,因此D项不是作者认为刘兄合情合理的原因。 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文中作者明确表示刘兄劝诫兰芝合情合理,所以D项说刘兄有点错是不正确的。 3.D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A项的错误在于,这里的“肃”虽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译为“孝敬的样子”,而只能表示一种态度,应译为“恭敬地(请别人)”。 2.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的“若”,第一句作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作动词,“好像”之意。A项的“与”都作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作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错误在于,文章之所以议及秦始皇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完整,没有只字遗漏,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文必考的题目,该类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也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设置答题陷阱。答题时应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选项在文本中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4.(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5.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段中“曰”“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其后可断开;动词“寝”的处所是“其上”,其后应断开;动词“燃”和“安”之后都既无宾语也无补语,后面应断开;“方今之势”是“何以异此”的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开。 【参考译文】 晋朝太康年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便同他谈轮。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门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