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本文

研机构关注的重点。科研项目的组织模式主要有线性(职能)式、工作组式、矩阵式三种典型的模式(如下图4所示)。不同的项目组织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项目的管理难度、运作效率和人才培养效率方面有较大区别,并不能简单的判断孰优孰劣。因此,不同的科研机构必须在对项目、机构特性、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详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其合适的项目组织模式。

htpbogmympn图4:典型的研发项目组织模式

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4. 项目绩效评价

项目绩效评价是研发项目管理的主要工具,并能通过高绩效项目的经验推广和项目绩效统计数据的变化等为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当某一时期科研

机构研发项目的绩效数据普遍出现了较大波动,即可作为预警信号,须分析市场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项目选择和评价体系是否有重大缺陷,项目管理体系是否有重大缺陷等。因此,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研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以研发战略为出发点,充分考虑项目特性、项目的组织模式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研发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四大方面的指标,如下图5所示:

图5:研发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三、XX咨询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咨询实施步骤

第一步:内部诊断。

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及要求客户提供资料等手段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客户研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确定客户研发项目管理现状与最佳实践存在的差距及问题,并确定进行研发项目管理体系设计的原则。

htpbogmympn 第二步:方案设计。

在内部诊断基础上,根据客户研发业务特点,按照下述步骤设计研发项目管理体系:明晰研发战略、制定项目选择标准、设计流程管理体系、设计项目组织模式和资源保证体系、设计项目绩效评价体系。XX咨询公司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就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

htpbbmypmn 第三步:方案实施和修正。

在完成方案设计后,XX咨询公司将协助客户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XX咨询公司还将对客户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以上介绍了XX咨询公司对科研机构常见问题的理解、研发项目管理体系解决方案。通过上述方法,XX咨询公司能协助科研机构建立以研发战略为出发点和指导,以流程体系为研发项目运作和管理的手段,以组织和资源保证体系为支撑,以项目绩效评价为管理和优化工具,能实现研发项目的全面系统管理及良性循环的研发项目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有效解决科研机构研发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确保科研机构选择合适的研发项目,提高项目运作效率,控制风险和成本,并提高人才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从而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产品开发管理

作者:beitang 联盟会员:项目管理者联盟 转载 发布时间: 2007-4-19 点击: 3356 PMB: 0 【收藏本

文】

1.1.1 目标通过分析潜在新产

品的技术要素,确定新产品在企业的技术平台中的位置及技术发展进程中的时间位置。

http://blog.mypm.net技术平台分析活动的输出是新产品的技术目录及技术发展进程图等。

1.1.2 基础知识新产品开发项目,轰轰烈烈地启动了,很多人员都加入了产品开发工作中,大家士气高涨,合作无间,项目进展很顺利。突然,某个关键技术活动卡壳了,很多相关活动都因为这个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停滞下来,而这个问题的解决进展却难以预测。随着时间的拖延,一方面是项目没有丝毫进展时,投入费用却在令人不安地攀升;另一方面,人员的士气在滑向低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情绪都在骚动起来。

http://blog.mypm.net

在大型的新产品项目的开发过程的如果遭遇无法控制的技术风险,往往是一场梦魇,即使侥幸挣脱,对于身处旋涡中心的当事人来说,都会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所以,对于新产品开发管理来说,应该坚持一个信条,不让不可控的技术风险进入正式的产品开发项目,应该在正式的产品开发项目之前,通过预研项目的形式,把这些地雷排除掉。而为了评估和控制新产品的技术风险,我们需要引入技术平台分析的概念。

这里还有另一种场景,同一个系列的产品,由于由不同的项目团队开发,虽然部件的功能要求是相同的,但技术实现方案却各不相同,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最后的质量表现和客户满意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研发管理人员可能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而又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如果你已经遭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用过于惭愧,其实这个问题不简单,是一个世界级的重要难题,想当年,IBM、HP等知名企业也是深陷其中,饱受其害。

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技术复用,而建立技术复用机制过程中,一个实用有效的方法也是引入技术平台分析的概念。技术复用是现代新产品开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在满足客户需求和竞争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得提高技术复用程度,可以:

1、 降低开发费用及其技术风险,缩短上市时间;

http://bbs.mypm.net2、 提高原材料、部件的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 有利于质量风险的控制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4、 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