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全) 下载本文

15-12、【好行小慧】——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论语·卫灵公》(15·17):“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5-13、【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论语·卫灵公》(15·2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14、【以言举人】——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论语·卫灵公》(15·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15、【以人废言】【因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论语·卫灵公》(15·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16、【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论语·卫灵公》(15·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17、【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论语·卫灵公》(15·25):“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5-18、【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论语·卫灵公》(15·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19、【众好众恶】——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论语·卫灵公》(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5-20、【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师,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论语·卫灵公》(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5-21、【敬事后食】——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语出《论语·卫灵公》(15·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5-22、【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论语·卫灵公》(15·39):“子曰:'有教无类。’” 15-23、【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论语·卫灵公》(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5

15-24、【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论语·卫灵公》(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季氏篇第十六》

16-1、【陈力就列】——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论语·季氏》(16·1):“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6-2、【持危扶颠】——扶持危困的局面。《论语·季氏》(16·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6-3、【开柙出虎】——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4、【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5、【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论语·季氏》(16·1):“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6、【既来之,则安之】——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论语·季氏》(16·1):“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6-7、【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论语·季氏》(16·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8、【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论语·季氏》(16·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9、【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论语·季氏》(16·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6

16-10、【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论语·季氏》(16·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1、【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论语·季氏》(16·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16-12、【在色之戒】——指色欲方面的戒忌。《论语·季氏》(16·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6-13、【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论语·季氏》(16·7):“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16-14、【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论语·季氏》(16·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1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论语·季氏》(16·11):“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16-16、【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论语·季氏》(16·11):“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16-17、【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论语·季氏》(16·1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16-18、【诗礼之训】——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论语·季氏》(16·1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阳货篇第十七》

17-1、【怀宝迷邦】——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论语·阳货》(17·1):“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7-2、【岁不我与】——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论语·阳货》(17·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7

17-3、【时不我与】——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论语·阳货》(17·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7-4、【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论语·阳货》(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7-5、【磨而不磷】——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17-6、【涅而不缁】——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17-7、【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17-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论语·阳货》(17·7):“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17-9、【色厉内荏】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论语·阳货》(17·12):“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0、【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论语·阳货》(17·12):“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1、【匏(páo)瓜空悬】——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论语·阳货》(17·7):“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7-12、【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阳货》(17·1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