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骨湾煤矿技改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 下载本文

负运料、行人;一条为专用回风井,布置在4号煤层中。

3.通风系统

设计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主扇采用抽出式工作方法,局扇采用压入式通风。选择FBCZ—4—NO12A轴流风机(风量16.5—36m3/s),负压200—1050Pa)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转速1450r/min,N=2337kW。

4.提升系统

主斜井为煤炭提升兼进风井。提升设备为STJ800固定带式输送机,输送量200t/h,带速1.6m/s,带宽800cm,传动滚筒直径500mm,电动机功率90KW,运距498m。

副斜井采用8T柴油卡轨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5.运输系统

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采面运输顺槽采用皮带机运输,工作面煤炭经采面皮带运输顺槽进入煤仓,经转载巷给煤机转运至主斜井皮带运输机出口。

辅助运输:副斜井、采面轨道运输上山、采面轨道运输顺槽采用8T柴油卡轨机车牵引、矿车运输。

矿车选用一吨矿车。 6.供配电系统

(1)电源线路:矿井原主要电源来自阳原县揣骨疃镇10Kv架空专用线路一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还需架设一趟中间线路无任何负荷的专用线路作为备用电源,从而形成双回路电源。导线选用LGJ-95mm2钢芯铝绞线。两路电源线路当一路线路故障时,另一路线路能承担全矿用电负荷。

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28A-12 型 10KV高压开关柜14台,备

5

用手车2台。低压配电开关柜选用PGL型柜10面。系统的无功补偿设在10KV系统,两段母线各一套,选用DBB1/10-150-1型无功补偿装置。为减少接地电流对系统的影响。

(2) 地面供配电系统:地面高压为10KV,采用放射式供电系统,其中主提升两回10KV电缆线路。低压动力及照明采用380/220V。 (3)井下供配电系统:井下供电电压高压采用10KV,采区低压采用1140V,固定照明及煤电钻采用127V,其它用电负荷均采用660V。

井下设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电源由地面10KV配电装置两段母线各引出一路电缆线路经主斜井引入。型号:MYJV32-10Kv 33120 总长度为1500 m。

中央变电所10KV配电装置选用BGP44矿用高压配电装置8 台;所内设两台KBSG-500/10型矿用变压器。电压 660V容量500KVA。变电所高、低压母线主接线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高压直接向采区工作面移动变电站供电,低压主要向泵房、井底车场设备、开拓、掘进供电。

本设计中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均设专用开关,专用电缆,配有风电、沼气闭锁装置。

7.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m3/h。设计采用一级排水系统,泵房设在+1619m水平大巷,排水管经管子巷、回风斜巷、回风井铺设至井口地面。

主、副水仓均设在煤层底板上,有效容量主仓400m3,副仓 350m3,泵房设计配水井一个,吸水井2个。设置防水闸门、防火门等安全设施。水仓容量能满足矿井8小时正常涌水量的要求。

主排水泵选用80D12*5型耐磨水泵3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

6

用,一台备用检修。电压等级660V。

选用内径为ф100mm排水管二趟,装设在风井井筒内,正常情况下,其中一趟管路工作,一趟管路备用。

8.压风自救系统

在地面建压缩空气站,配备二台固定式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其中一台工作,另一台备用。型号为ML160型空气压缩机。

空压机排气量:22m3/min-1、排气压力:0.7(0.8)/MPa、电机功率:160KW、冷却方式:风冷

沿副井井筒、敷设一趟φ114*5mm无缝钢管作为压风主管路,运输大巷及车场敷设φ76*4.5无缝钢管作为压风干管路,其余用风地点的巷道敷设φ60*4.5无缝钢管作为支管路至采、掘工作面及主要硐室,向井下用风地点及风动设备供风,并兼做安全救灾供风管路。

9.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选用KJ7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地面中心站网络及井下现场监控设备两部分组成。具有模拟量、开关量、累计量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用于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声光报警器、电源箱、避雷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

10.供水施救系统

生活用水由附近农村机井供给,管路铺设至矿井地面储水池,担负着矿井地面生活用水,同时用作为消防的备用水池。广场内建一座消防水池和一座沉淀水池,该水源取自井下排水管路,经沉淀过滤后进入消防水池,主要用于井上下生产、消防、防尘、供水施救用水等。

7

消防水池和备用水池有效容量200m3,两水池T型连接。水池需采取防冻措施。

井下消防、洒水、供水施救共用一条供水管路,至各个用水点.主斜井井筒及井底车场、副井井筒、工作面车场轨道联络斜巷设置供水总管,敷设一趟Φ42*3.5㎜无缝钢管作为供水主管路,井下进入采面巷道、采掘工作面、重要硐室及避难硐室设置供水支管。敷设Φ27*3无缝钢管作为支管路至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避难硐室及其它人员较集中地点,设置 “三通”供水阀门,满足供水施救任务要求。

11.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设计安装一套KJ251A型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设备,所有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

12.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建立安装选用C90-EⅡ-64型数字程控调度机作为该井调度指挥通讯系统。生产电话、行政办公电话合二为一的调度指挥通讯系统。本系统井下安装本安型电话19部,地面安装电话18部。各重要岗位、峒室、各工作面,都安装直通调度室的电话。满足井上下及矿内外通信联络需求。

13.紧急避险系统

按照有关标准,永久避难硐室集中运输大巷中的矿井避灾路线上,硐室内按规定配齐为遇险人员提供应急安全避险的设施、设备,并与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所有入井人员佩带隔离式压缩氧自救器。

14.投资概算及建设工期

总投资估算5999.73万元,其中,井巷工程1091.6万元,土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