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civil技术讨论汇总 - 图文 下载本文

有关模型建立的基本问题

1、关于MIDAS截面面输入的讨论

问:请问fem2000兄,为什么只有变截面能导入已定义的PSC截面,必须先定义PSC截面,而其他变截面为什么不能导入(除PSC之外),且手工输入葙梁截面数据似乎太慢了,请问有还有没有其他便捷的输入截面方法,最主要的是解决葙梁截面输入,如桥博的节线输入,坐标输入,我觉得MIDAS的输入法应该不会比其他软件差的(单位新买的正版的MIDAS,小弟在初步学习之中) 答:(1)以在EXCEL里面编辑好,在拷贝到截面表格里面哦

(2)在添加截面时候,有个导入功能,可以导入原先做过截面数据!如以前有相同或类似的就方便了许多。不妨试下。

(3)可以充分利用midas的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及mct文件编辑器,截面的cad图你该有吧?将cad图存成dxf文件,导入截面特性计算器,不过要注意图形文件不能有面域,只能是线,因为他可以进行批量计算,所以你只要将所有截面放到一张图里,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导出mct文件,假若说是变截面,可以用mct的命令流将你得到的mct文件进行编辑,然后就可以导入变截面了。 (4)mct命令窗口中对各项mct命令都有提示,只要点插入命令你就能得到那个命令的命令流格式,如果对各项所代表的意义不明白可以参考在线帮助,相对来说,要比ansys的命令流好学多了,毕竟他有中文帮助。

你从spc导出来的mct文件里面给出的是section里的value格式,你可以参照value跟tapered之间的差别,将你得到的value截面1,2拷贝到tapered形式里作为i,j截面,以此类推,然后修改其中的部分不同内容,就会得到了你想要的。

在编辑的时候推荐你用ultraedit编辑器,主要的方便之处是它可以进行行快和列快的转换,至于说怎么能提高编辑的效率,可以慢慢摸索,只要熟练了,看起来麻烦的事也会变得非常简单。 (5)MIDAS变截面输入可以采用变截面组的方式!一个变截面的梁,可以定义变截面组,变截面组里面包括你所需要的变截面单元,此时把变截面组的所有单元设成一种变截面类型,变截面组的i端就是变截面的i端,j端就是变截面的j端!在变截面组里面i端到j端的截面特性是均匀变化的,可以定义成按线形或者多项式变化!变截面组可以再转换成变截面,此时,每个变截面组里的单元都会赋予不同的截面类型,同时,变截面组也会被删除!

注意:在截面对话框的“数值表单”中定义的变截面不能使用该功能。

(6)用截面特性计算器以后导入的截面默认的都是等效的矩形截面,如果要显示是箱形截面你应该在截面数据\\变截面下选择合适的箱形截面然后输入数值。这样的到的才是箱形截面,如果这里面没有你要的截面你也可以用mct来编辑。 2、建模中如何快速生成单元 问:各位好

想问一个midas中很基础的问题,就是我在建立了大量的节点后,想再生成单元,有没有方便一点的办法,能不能像ansys中一样可以做一些循环什么的,还请指教! 答:(1)midas没有类似的循环,不过想实现批量的编辑也不难,利用mct文件的编辑,你可以先建立了节点然后利用节点重新编号的功能,对建立的节点按一定规律重新排列,然后在ultraedit(一种文本编辑工具,非常方便,可以使用列编辑)里面进行编辑,第一列是单元号,当然是1,2,3,4。。。依次排列,第二列是单元类型,批量输入你的类型,第五列输入i端节点,你直接就把第一列的单元号copy过来就可以了,然后第二列的可以将第一列的内容去掉1,把后面的拷贝过来,至于说其他的参数,如果你的单元都是同类的,都可以批量输入。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没有单元交叉的情况下才适合,不过这样编辑几次应该有的单元都能得到了。以下是mct命令的例子:

*ELEMENT ; Elements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ANGLE, iSUB, EXVAL ; Frame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SUB, iWID ; Planar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iN3, iN4, iN5, iN6, iN7, iN8 ; Solid Element

; iEL, TYPE, iMAT, iPRO, iN1, iN2, REF, RPX, RPY, RPZ, iSUB, EXVAL ; Frame(Ref. Point) 1, BEAM , 1, 1, 1, 2, 0 2, BEAM , 1, 1, 2, 3, 0 3, BEAM , 1, 1, 3, 4, 0 4, BEAM , 1, 1, 4, 5, 0 5, BEAM , 1, 1, 5, 6, 0 (2)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比如你建立了101个节点,要组成一根梁,就要加100个单元。 你可以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个是容易的。 然后选择这些单元,查询-》单元详细表格。 在excel里输入 1 2 2 3 ...

复制,到midas里那个表格中粘贴,ok了

(3)这个办法好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操作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胡乱先建立100个单元”这好像只有对全部单元都在一条直线上很容易,如果不是一条直线上,连接节点也会很麻烦,不过manifold提到的利用midas的表格功能还是不错的,表格也很有用处。 3、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的区别

问: 请教midas中刚性连接与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问题 答:(1)刚性连接=主从节点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

(2)刚性连接的功能是强制某些节点(从属节点)的自由度从属于某节点(主节点)。包括从属节点的刚度分量在内的从属节点的所有属性(节点荷载或节点质量)均将转换为主节点的等效分量。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只是使得被连接的两个节点具有相同的自由度,没有刚性连接的从属关系,一般用于一个节点已经有约束的情况。

再问:谢谢了,不过我还有一些不明白之处,主从约束是什么意思啊?还有当刚臂传递剪力时是不是还要产生由剪力与刚臂长度产生的二次弯矩啊?再问一下如何模拟梁单元的双支座?不好意思啊,我的问题可能很菜! 再答:(1)所谓主从约束,是老的FEM软件里的说法,是指两个或多个节点在特定自由度上其总体矩阵(刚度、质量、荷载)取相同的编号。

主从约束和刚臂有很多区别,在结构分析时要注意区分。

主从约束可以在节点的某个自由度上建立,没有距离效应,而刚臂顾名思义,所有自由度都连接在一起,存在你说的剪力二次弯矩。 (2)如manifold所说: 刚性连接=主从节点

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刚臂

而MIDAS软件常见提问与解答中讲到: 9.刚臂的定义

在主菜单中选择模型>边界条件>刚性连接,定义主从节点间相关关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刚臂?是在刚性连接中还是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按我的理解应该有两种刚臂:一种是考虑主从关系的,应该在刚性连接中定义;另外一种是不考虑主从关系(两者属于平行关系)的,应该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定义! 考虑主从关系的有支座模拟,不考虑主从关系有墩梁固结!

(3)归纳一下大家的看法,在midas中,弹性连接的刚接就是形成刚臂单元(由于刚臂用来模拟共节点但不同坐标,可以认为同编号的节点间形成了一个刚臂单元),主要用来模拟墩梁固结位臵和同位臵左右截面不同的情况。在这里我有一个小问题就是,为什么midas中将墩梁固结处应本共节点的位臵设臵成两个节点,可能是程序中不像平面程序共节点之间自动形成刚臂,不过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在有限元分析中,都应该是加入一个[A]矩阵来处理的,只是midas中需要指定刚臂。而主从约束,是对于两个节点而言的,顾名思义主要是模拟两个节点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在有限元分析中,增加一个自由度方向上的主从约束关系相当于增加一个约束方程,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充0臵1法,也就说,主从自由度改变了总刚的阶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才保留原结构的刚度矩阵阶数不变,这是两者分析上的不同。而且刚臂位臵是一个单元,象m兄说的,有个距离,因此存在二次弯矩,而主从约束一般是同一个位臵的两个节点。 4、MIDAS 坐标系的问题

问:这两天看了下MIDAS,对于它的坐标系定义搞的不是很清楚,单元坐标系是怎么定义的,哪位高手详细指点? 答:(1)参考MIDAS用户手册第二本有介绍;

(2)我用的是MIDAS CIVIL,而不是MIDAS GEN,两者在坐标系的定义上面基本一致,但也有不同,civil有个用户坐标系的概念,即UCS。

按照他们定义的坐标系,对于梁单元x轴是由N1指向N2,我就不清楚怎么确定的N1,N2呢,就是说里面有个方向问题了。

UCS用户坐标系这个概念也让人费解,有什么作用的呢,好像和单元坐标系又不是一回事。

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建模的时候选择截面,怎么确定截面的方向问题呢?举个例子,一个竖直杆,平面上截面的x向和y向不同,那么建模的时候怎么确定了这个截面的x向和y向的方向的呢? (3)你所说的梁单元n1、n2确定x轴的问题属于单元的局部坐标系,具体操作的时候先确定的点为n1,也就是你在连接单元的时候,先点的节点为n1,或者说扩展的时候被扩展的点为n1,这个不难确定,同时在确定了单元局部坐标系的时候默认的局部坐标系的y,z轴也就确定了,如果要修改局部坐标系的y,z轴与整体坐标系y,z轴的夹角,需要更改这里面的一项参数,就是贝塔角,具体的贝塔角的规定可以参考帮助文件。在确定局部坐标系的yz轴的时候,程序默认的是这样的:当局部坐标系x轴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轴,也就是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x轴,那么其他两个坐标轴也分别与整体坐标系的对应两个坐标轴平行,若单元平行于整体坐标系y轴,则单元局部坐标的z轴与整体坐标系z轴平行,以此类推。其它几种形式自己可以建立单元找到规律。

至于说用户坐标系对于作整体计算分析基本上用不上,主要是用于快速建立复杂模型,绝大多数实际结构的平面和立面是比较复杂的,但即使多么复杂的平面和立面也都是有规则的几何体组成的。用户可以为各几何体分别建立坐标系,在各自的坐标系上分别建模,这就是用户坐标系的用处。 最后这个问题,你可以看到,在midas的截面里面只有y,z轴截面的y,z轴默认的与局部坐标系的y,z轴是分别平行的。

另外还有一个节点局部坐标系的概念,你可以定义节点的局部坐标系,这个主要用于弯桥之类的作约束时用,可以用节点局部坐标来确定你所需要的边界条件。 前、后处理中的相关问题 1、拱桥稳定系数的计算问题

问:近日设计一座下承式系杆拱桥(钢管混凝土),用midas进行屈曲分析时发现5阶稳定系数是负数,百思不得其解。按说解刚度矩阵的时候负根是假根,应该去掉的,为何程序里会出现负值呢?请大家帮忙看看。 答:(1)稳定系数出现负值是反向加载地意思,如果你的实际结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只看正值地计算结果就可以了。因为机械上很多情况都是荷载可以反向加的,而这个软件本身又是通用有限元的内核,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2) 拱桥的稳定分为面内失稳和面外失稳,在拱肋的横向支撑不够或拱截面的抗扭刚度不大的情况下,面外失稳一般先于面内失稳(。

系杆拱桥吊杆中的力为非保守力。拱肋发生横向位移时,吊杆也发生倾斜,但是吊杆的下端由于受到桥面系侧向刚度的约束而无法产生与上端同样大小的横向位移。这种情况下,吊杆的拉力会有使拱肋回归原位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能提高拱轴的面外稳定性。 算出来的结果为负,极有可能使吊杆非保向力的影响。 2、civil中有关“荷载组增减系数”和有关施工阶段的讨论

问:MIDAS中移动荷载工况里的子荷载工况中有个“荷载组”增减系数,哪位知道是什么意思? 接上题,如果说两个车道的话,那么加载时,最少为一个车道,最多是两个车道,这个时候是不是系数应为2呢? 答:(1)MIDAS中\分析\里\施工阶段分析控制\默认的\最后施工阶段\是用户定义的第一施工阶段,当我改变最后施工阶段的定位时怎么计算后又回到默认值了? (2)那个系数通常取1就行了,与车道数也没关系,车道折减系数系统也已经默认如他表中所示了,如果你计算时有需要,所用的不同于系统的系数,你可以用这个增减系数来改变。 3、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的讨论

问:如何用midas建立自锚式悬索桥模型?midas的悬索桥建模助手好像只能见地锚式悬索桥,现在想建自锚式的,用midas的索单元如何建模呢?我用cable单元建了个经典算例的模型,即一根无应力索长为100米的索,一端固定(坐标0,0,90),另一端从(0,0,30)沿水平线移动到(100,0,30),且升温100度,线膨胀系数为6.5e-6,弹性模量为3e7KN/m2,面积为1m2,单位长度重量10kn.求任意位臵时索端水平及竖直分力大小。 答:(1)用ansys建立吧,现在midas还没有这个功能,不用建模助手自己建立模型是可以的,不过不能调成桥状态,只能用其他软件调出成桥状态后再将成桥索力导入midas成为几何刚度,所以midas模型只能在别的软件的帮助下建立成桥模型,而且还只能用于活载、屈曲、抗震等成桥后期的计算。总而言之,它不能自己调出成桥、不能模拟施工张拉吊杆的过程,只能算成桥以后的情况。所以建议还是暂时不要用midas做自锚式吊桥

(2)新版本也就是6.3.7版本已经可以了,建模助手里面考虑了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决定自锚式悬索桥形状的精确分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第二个阶段确定包含加劲梁、索塔墩等全部结构体系形成后的状态。悬索桥建模助手用于前面所述的确定整体结构形成前状态(无应力索长状态)的程序,建模助手内部又经历了两个步骤的分析过程。第一个步骤使用Ohtsuki博士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简化的初始平衡分析,在此阶段通过输入的加劲梁的均布荷载和Y、Z方向的垂度确定主缆的水平力和其三维坐标。第二个步骤为精确的初始平衡分析阶段,是使用前一步骤得到的主缆坐标和水平张力,通过非线性分析计算准确的索无应力长状态。 4、有关用MIDAS计算曲线梁的讨论

问;用midas建立曲线梁模型怎么办,是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么?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从模型上看,内弧与外弧自重相等,即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那么对自重情况下的扭转有影响,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 答:(1)如果你的模型中心线是规则的曲线,则可以用单元》建立曲线并分割成线单元》,如果是不规则的,需要先在cad里面划分好单元然后导入节点坐标,如果单元划分的足够细那么外弧侧有空隙内弧侧重叠的现象就不会很明显,我想要想很精确的模拟内外侧的差异如果建立单梁模型好像还没有哪个软件可以模拟得很好,只有建立实体或者板单元的模型,但是一般又没有建立板活实体模型来进行整体计算的,所以大部分还是用另一种近似的方法,梁格法。事实上个人认为如果是等宽的窄曲线桥如果曲线半径不是很小只要单元划分细一些,计算是没有问题的。

再问:难道单元划分细了计算就精确了么?我觉得只是视觉上的效果,对于计算应当一样,对于反力,内弧与外弧自重一样,单元划分详细程度对反力应当没影响的,还请解答?

答:说得没错,所以我才说只要建立单梁模型你就很难实现所谓的内外重力不等,除非你另外加等效的扭矩,如果真要计算自重的扭矩你可以在梁单元上加均布扭矩,加二期恒载的时候同样也要加均布扭矩。如果想比较精确的模拟的话就像上面说得你只能用板单元或者实体单元了,但这又不太实际,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比较麻烦的梁格法,说麻烦主要是他的梁格划分要满足单个梁格的中性轴要保持与原截面的中性轴一致才能计算比较准确,如果计算对象是变宽的的曲线梁要满足个要求将会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 MIDAS地震荷载输入的问题

问:请问一下,在MIDAS中如果要输入地震荷载,一定要手算结构的质量吗?我想,应该不会,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哪个命令可以让程序帮助我完成。所以,请有经验的朋友帮助一下。 答:您好!

中国规范里地震作用的分析有基底剪力法、振型分解法、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动力弹性时程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等。

在MIDAS程序里的实现:

基底剪力法: 在\荷载>横向荷载>静力地震荷载\中定义. 该方法因为需要层的概念,有些通用有限元程序不提供该方法。

振型分解法: 在\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中定义. 在后处理上MIDAS提供振型参与质量系数,供设计人员判断所取振型数量是否足够。并提供规范规定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剪重比、每层各构件所负担的剪力等。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需要先做结构分析和设计。然后在\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控制\等命令中实现。提供梁、柱、桁架、剪力墙的Pushover分析。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在\荷载>时程分析数据\中定义.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开发完毕。模块增加预计在7~8月份。

定义结构的自重: 在\荷载>自重\中给出Z的系数\。

将结构的自重转化为质量: 在\模型>结构类型\中将自重转化为质量。推荐使用转化为X、Y、Z方向(当不计算竖向地震时,可选转化为X、Y方向)。

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 根据规范要求应将部分活荷载转化为质量。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化成质量\中实现。

另:MIDAS的计算楼板和筏式基础(可自动布桩)的程序MIDAS/SDS正在优惠销售(5000元)。该程序可计算无梁楼盖(包括不平衡弯矩的冲切计算)。楼板配筋计算是按有限元分析进行的,并考虑了梁、柱、剪力墙的刚度协调。还可进行楼板振动分析(可用于居住性能评价-该功能将为结构人员增加新的饭碗)。

MIDAS程序将不断进取,使之更适合于中国的工程设计要求。 MIDAS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Midas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是相当出色的,加上空间分析的能力,是我花很大精力学习和研究的原因。

预应力混凝土桥,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预应力损失,一个是收缩徐变。无论是使用什么软件,一定要彻底详细的搞明白细节。所以我对Midas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做了些验证。 还是用“后张铰接板”的例子,桥博和Midas对比。 首先说明桥博中的设臵: 6中预应力损失

(1)摩擦系数=0.3 偏差系数=0.0066 (2)钢束回缩:各0.006 (3)无

(4)按先1,2,后3,4的顺序张拉。 (5)这个是固定的0.07*1395=97.65

(6)施工阶段设臵为第一阶段10天,安装结构,张拉钢束,第2阶段:收缩徐变1000天

由于在midas里不能象桥博那样分别输出,所以分别考虑这些损失。 首先把所有损失关闭,除了摩阻损失项系数 梁格法研究

问:最近在研究梁格法,看了不少的论文,也看了论坛上不少的贴子,感觉基本上都是汉勃.利那本书上的东西,我有几个疑问:

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对单箱单室,可以对称划分,对单箱双室,顶底板分别在1/3处划开,所以对单箱单室和单箱双室还是好划分的,但对单箱多室就不是蛮好划分了,我看有的论文上有一种说法就是对于多室可以在各相邻两腹板中间划开,行心不需要保证一定要在一线上,但在计算惯性矩时仍按整体结构的主轴计算,不知这样到底行不行?

2.梁格法的截面特性特别是抗扭惯性矩是要按相关公式计算后调整的,因为软件计算不准,现在一般计算采用的就是桥博与midas了,桥博中我看截面特性的调整一般只有一个自设定抗扭惯矩,midas中可以直接修改截面特性的数值,难道在实际计算中真的要一个一个截面去调吗,那样的计算工作几乎很难完成并且很容易犯错的

不知道各位大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是怎么作的,希望一起交流,谢谢!!!

答:1.划分截面后要保证梁格截面与原截面行心保持一致,理论上要求这样,但在MIDAS中出于建模方便,各个纵梁截面形心不一定要在一直线上。

(2)1.划分后的截面中性轴偏离了原整体截面的中性轴,应该对各个截面特性计算完毕后,利用移轴公式换算成整体截面的参数特性。

2.扭转可按照箱梁扭转的相应理论进行计算,但应考虑箱梁约束扭转效应,一般乘1.15系数。 再问:是不是用midas分析箱梁必须使用梁格法建模啊 可不可以直接使用自带的截面形式 直接采用梁单元建模呢?望高手指点

答:选用哪种方式建模只是进行不同的假设而已,取决于结构的特点和你要求的精度。 单梁模型是假设梁的横向是刚性的。当梁的宽度比跨度小很多时适用。 梁格模型考虑了梁的横向弯曲作用和扭转变形作用。

板单元和实体单元考虑了泊松比的影响,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但也最麻烦。 问:在做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时,计算结果中增加了postcs工况,此工况下的内力及位移含义是什么? 解释一下postcs的含义,用法,以及采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1)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 再问:你说的,我早已核实过。模型分析的最后阶段的结果与postcs结果不一样。

例如:我把某桥的施工控制分析模型分了100个工况进行模拟,其中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第100

阶段就是成桥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二期恒载阶段,增加了52kN/m的均布荷载)。

计算完毕后。在后处理模式下,第100阶段的计算结果(主梁内力和位移)与postcs下的结果不一样。不是差的一点。

还是望高手解释一下postcs是什么意思。弄不明白这个含义,就不知道结果的意义。 答:midas帮助中荷载组合里面有说明

Postcs阶段的模型和边界为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定义的“最终施工阶段”的模型,荷载为该最终施工阶段上的荷载和在“基本”阶段上定义的没有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类型的所有其他荷载。

23m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问:最近分析一23m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纵梁加虚拟横梁的方法,截面采用civil 2006的PSC数值型截面,可以显示真实截面形状。分析时横梁采用二型截面,释放横梁之间的弯距约束。具体的约束见模型:遇到的问题:

1.采用模型中的约束,计算第二阶段的支座反力,有些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不合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修改模型中的越束,即将释放梁端部的约束的数值逐渐的修改变化,一直变为1,可以看出支座反力趋向合理,但 不知原因所在?实际上我也见过有人完全释放约束的,但不知道我的模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3.如果修改模型中的支座越束,将每个支座的RX全部约束,结果同2的修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上不知道要不要约束这个RX? 请诸位帮忙看看我得模型,多谢!

答:对铰接空心板,我自己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其内力包括反力的横向分布受横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内力数值对横梁的刚度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计算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建立模型的方法。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传统的办法计算其横向系数,然后进行单梁计算,空间梁格模型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曾经成功模拟过,所以就铰接空心板来说,空间梁格模型是一种代价大而不可靠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铰接空心板的线铰且只传剪力的力学机理,属于力法范畴,根本不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目前狭义上的有限元法能解决的。

当然空间模型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下部,比如盖梁计算的方便,能建立统一模型的话,会让盖梁设计更加经济。

请教: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问:本人属初学者,请教问题如下:

本人所建模型如下如附件(为70+120+70m变截面边续梁),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若不导入合拢段预应力束,则各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均左右对称,但若是在模型中导入合拢段预应力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中的支座支反力不对称。

请问大侠:本模型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否是支座设臵不当吗?

若不是,请教为什么在MIDAS中,合拢段预应力束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支反力产生影 响?这是不合常理的。

答:你首先要保证结构的支座,预应力束的位臵、张拉力、张拉顺序等都是对称的。 另外,预应力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产生影响。

如果结构、预应力都对称的话,按道理,你的支座反力应该对称的,要是有差别应该也很小。 最终整体结果的不对称是由ZD9的钢束错误引起的,而你所说的施工过程中从CS5开始的反力不对称是正常的结果,因为从CS5开始激活的主梁都是与跨中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有关的,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的“截面特征值变化”选项中你选择的是“钢束引起的变化”,所以程序在计算截面特形时会考虑预应力钢束孔道引起的变化,由于这些阶段还没有长拉预应力钢束和注浆,所以计算的时候截面特性是扣除孔道的,如果你选择了“常量”,则结果肯定是对称的。 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问:在建立桥梁结构的计算模型时,会遇到各种类型支座,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模拟的?是不是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同时支座也有一定的高度,具体应该怎么考虑? 请教各位大侠给予回复

答: (1)对于支座的模拟,板式橡胶支座比较容易清楚地模拟,具体的模拟可以采用相应的梁单元,该梁单元的单元长度为板式橡胶支座的橡胶层厚度,需要查表得到总厚度后计算其中钢板的厚度,然后总厚度减钢板厚度,因为钢板起的作用只是限制橡胶的横向变形。支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有形状系数计算得到66s-162就是了。对于其他支座,一般来说就是用约束或者弹性支撑了,如

果该方向是固定的,就输入一个很大的k值,无法准确用梁单元来模拟。 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参考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刚度采用三维弹性连接器来模拟计算: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G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GIz/l 式中:EG为板式橡胶支座抗压、抗剪弹模;A为支座承压面积;Iy,Iz为支座承压面对局部坐标轴y、z的搞弯惯性矩;Ip为支座搞扭惯性矩;l为支座净高。

固定盆式支座以较大的刚度约束板体的位移而放松对转动的约束,故模拟在墩顶设臵一个横、纵、竖三维抗压、抗剪的大值,各方向抗弯的小值,即SDx=SDy=SDz=+∞,而SRx=SRy=SRz=0的弹性连接。

(2)个人觉得如果按楼上所说的用弹性连接器来模拟板式橡胶支座的话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

另外,逐项输入弹性连接的刚度不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假如按楼上所说的l为支座净高的话,模拟是错误的,应该是支座中橡胶层的总厚度,如果了解板式橡胶支座的原理就会知道,钢板的厚度对弹模是没有影响的,钢板只起限位作用,因此不能把钢板也作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 (3)个人观点: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以上三项应该可以这样模拟 但是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E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EIz/l

(4)支座刚度模拟应如wentao8401兄所言!

对于bridgedlut (井中蛙) 兄所提“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 问:midas gen 如何进行大跨度楼板的震动频率计算? 答:(1)个人经验:midas gen的面单元没有内部剖分功能,和线单元的变形协调需要硬剖分、公用节点,所以用起来不方便,不推荐采用,推荐改用Sap2k。 (2)可以看一下附件里的资料。

问:midas gen 如何进行大跨度楼板的震动频率计算? 答:(1)个人经验:midas gen的面单元没有内部剖分功能,和线单元的变形协调需要硬剖分、公用节点,所以用起来不方便,不推荐采用,推荐改用Sap2k。 隔震结构怎样建模?

问:最近单位在做一个砌体结构抗震的课题。

我们想把隔震技术应用到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中,现在先尝试用Midas模拟隔震后的结构,看看效

果怎样。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 1、在墙体下加入橡胶垫隔震支座,应该怎么建模呢?如果是用Midas软件,在“边界条件”下有“节点弹性支承”、“弹性连接”、“一般支承”几种,都具有定义相对剪切刚度等的功能,不知到又什么区别?隔震支座用哪种比较好?

2、建模时候支座地方是建立两个节点,用弹簧单元连接起来;还是建一个节点就行了呢? 3、是不是只能用时程分析法?振型反应谱法不适用呢?(《抗震规范》12.2.2条) 小弟以前没做过隔震方面的计算,很多东西不太懂,多谢指点。 答:

第一个问题,可以查阅Midas手册和隔震垫的产品参数,那里比所有人都能把参数的问题讲得更清楚;

第二个问题,都可以;若你关心隔震层剪力变形等反应值,用线连接;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第三个问题,只能用时程分析 或者等效静力方法\

请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不适用的原因是因为长周期谱缺失吧

因为隔震垫参数里面的有效刚度和有效阻尼都是假定的 所以不能用振型分解法

振型反应谱中是振型线性整体组合的,而时程分析振型是按照时间间隔组合。由于阻尼器产生的阻尼矩阵随着时间及位移变化,属于非线性,因此无法用振型分解法。 MIDAS施工阶段分析的边界问题

问:在用MIDAS做施工阶段分析时,我看到有的模型没有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支架支撑作用,而是直接定义成桥后的边界支座情况,整个施工过程中边界也并未发生变化,直接按成桥边界处理。不知这样做是否合理?像桥博,在施工阶段也是考虑支架的支撑作用的。本人不解,诚请各位高手指教! 答:施工阶段的位移与施工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应该考虑各施工阶段的边界变化。

问:简单的框架模型,内力为何出现异常?请大侠指点!三根次梁,中间的次梁的应力是正的,其余两根应力均为负。一般来说,这三根次梁的应力不会相差这么大吧。至少应该是同正同负的。 答:你显示的应该是组合应力中的最大值,次梁的应力自然有正有负,你显示一下上翼缘的应力会发现次梁的应力全部显示为正值,而显示下翼缘的应力则全是负值。而最大值 则取正负应力的绝对值中最大那个。

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的问题

问:midas混凝土设计配筋时,实配钢筋显示时有钢筋,为什么选择所需配筋时全部为0哪?请各位师兄指教!

答:单位改为cm就看到了 midas怎么考虑离心力加载

答:首先进行一般的移动荷载分析,在后处理利用移动荷载追踪器功能获得某项结果的最不利加载位臵和荷载,然后通过按JTG D60-2004的4.3.3条计算离心力系数,将其与最不利荷载相乘,用梁单元荷载中集中荷载方式(局部坐标系)加载到最不利加载位臵。因为离心力不考虑冲击的影响,而程序中提供的最不利荷载中包括了冲击系数,所以在将离心力与最不利荷载相乘时应除以(1+ )。 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

问:双塔结构中midas能否象sap一样用“刚性连接”模仿刚性楼面,如果能的话,每层刚性连接的主、从结点如何设臵?可以任选每层中一个节点做为主结点么?

在层数据中设臵刚性楼面对双塔结构好像不太好,每层加板单元的话计算量又太大 答:可以\刚性连接\

MIDAS如何考虑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问:请问用MIDAS做过框架结构师兄,框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在哪里调整?

答:使用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在其中设臵相应方向刚度的调整。 连续梁施工阶段支座反力不对称与桥梁预应力的关系

问: 本人所建模型如下如附件(为70+120+70m变截面边续梁),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若不导入合拢段预应力束,则各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均左右对称,但若是在模型中导入合拢段预应力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中的支座支反力不对称。

请问大侠:本模型左右不对称的原因是否是支座设臵不当吗?

若不是,请教为什么在MIDAS中,合拢段预应力束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支反力产生影 响?这是不合常理的。 答:(1)你首先要保证结构的支座,预应力束的位臵、张拉力、张拉顺序等都是对称的。

另外,预应力会对施工阶段的支座反力产生影响。

如果结构、预应力都对称的话,按道理,你的支座反力应该对称的,要是有差别应该也很小。 (2)检查模型要仔细,其实你都已经找到问题所在了,只要在认真一点就找到错误了,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并且对称施工,结果肯定是对称的,既然只有加了合龙段钢束才出现问题,就仔细检查合龙段钢束好了,必然是钢束不对称的,看一下你的ZD9,只定义了一半。 再问:ZD9钢束不对称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奇怪的不是两个墩的支座反力不对称,而是因输入合拢段钢束后导致单个墩的两个支点反力不对称。

即:若在模型中不输入合拢段钢束,则在各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均对称; 若在模型中输入合拢段钢束,则自第四个施工阶段,墩与墩之间、单墩两侧支点间反力开始不对称。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很是奇怪!

再答:最终整体结果的不对称是由ZD9的钢束错误引起的,而你所说的施工过程中从CS5开始的反力不对称是正常的结果,因为从CS5开始激活的主梁都是与跨中合龙段预应力钢束有关的,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的“截面特征值变化”选项中你选择的是“钢束引起的变化”,所以程序在计算截面特形时会考虑预应力钢束孔道引起的变化,由于这些阶段还没有长拉预应力钢束和注浆,所以计算的时候截面特性是扣除孔道的,如果你选择了“常量”,则结果肯定是对称的。 (5)

关于纤维单元输入与结果查看的问题 问:请问,进行非弹性时程分析时, 1、定义了纤维单元后,如何分配啊?

2、能输出钢筋、砼纤维应力-应变曲线吗?

3、如何输出梁柱弯矩-转角关系曲线、及弯矩-转角滞回曲线?

答:1、首先需要定义纤维材料特性,然后在纤维截面分割中把各种特性赋予截面中相应的部分。 3、可以输出弯矩-转角即M-phi曲线。 问一个局部升降温的问题

问:正常情况下,局部升降温引起的上下缘应力应该相反嘛,但是我的一个模型是上下缘相同,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截面输入的有问题?

答:你使用的是什么单元,如果是梁单元,施加单元温度荷载,则无法模拟上下缘应力的真实情况,需要使用温度梯度功能来处理。如果你使用板单元来建模对梁单元做细部分析,可以施加单元温度荷载。

刚架桥整体温变下墩梁固结点弯矩为何无法自平衡?

问:我建模计算一个5*20m箱梁,联端为双支座模拟,1-4#独柱墩与梁固结。温度工况均匀升降温,发现在此工况单独作用下,墩梁固结处弯矩无法自平衡。按照结构力学,墩梁固结处两边梁的弯矩与墩弯矩在此节点之和(正负根据弯矩的方向确定)应该为0才对。很是疑惑,烦请精通人士看一下我的模型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非常感谢计算模型

箱梁整体升温25度,结构My

ST:升温25度1号墩墩梁固结处MY的效应

左侧梁单元:15,Amy=2541KNm 右侧梁单元:16,Bmy=2900KNm 墩顶单元:73,Cmy=3500KNm

按照固结点处的弯矩自平衡和三个单元的弯矩方向,A+B=C才对,可是2541+2900=5441远远大于墩顶弯矩3500KNm 部分结果

回答上题:按照结构力学,墩梁固结处两边梁的弯矩与墩弯矩在此节点之和(正负根据弯矩的方向确定)应该为0才对。

首先,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正常的,与结构力学里的概念并不矛盾,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定理和结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都是以一定的假设或规定为前提的,如果不遵循假设或规定而去套用它,结论肯定是错误的。

既然是按照结构力学,那么结构力学里面的共用节点和你有限元计算时的共用节点就要统一,你模型中的主梁截面使用了偏心功能(中下部),midas的偏心功能主要是为建模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理解它的原理,实际上他在计算时将节点和截面上的质心之间用一个刚臂连接,最终计算完成输出结果时仍旧会按质心的连线来输出,所以,你看到的实际结果是主梁质心处的弯矩和墩与梁底交接处墩的弯矩,只要墩有剪力存在,他们当然是不平衡的,由于墩顶和主梁截面质心之间的距离,必然会有产生一个弯矩的作用,你用墩的剪力与这个距离相乘,也就是0.6848x2835=1941,与3500相加,就是5441,相加以后比较的结果就统一在在主梁截面质心那个点了,仍旧符合结构力学里面的概念。

23m预应力空心板梁格分析反力计算的困惑

问:最近分析一23m的预应力空心板,采用纵梁加虚拟横梁的方法,截面采用civil 2006的PSC数值型截面,可以显示真实截面形状。分析时横梁采用二型截面,释放横梁之间的弯距约束。具体的约束见模型:遇到的问题:

1.采用模型中的约束,计算第二阶段的支座反力,有些是正的,有些是负的,不合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2.修改模型中的越束,即将释放梁端部的约束的数值逐渐的修改变化,一直变为1,可以看出支座反力趋向合理,但 不知原因所在?实际上我也见过有人完全释放约束的,但不知道我的模型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3.如果修改模型中的支座越束,将每个支座的RX全部约束,结果同2的修改,应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上不知道要不要约束这个RX?

答:对铰接空心板,我自己做过详细的比较,发现其内力包括反力的横向分布受横向刚度的影响很大,内力数值对横梁的刚度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计算中很难找到确定性的建立模型的方法。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传统的办法计算其横向系数,然后进行单梁计算,空间梁格模型我还从来没见过谁曾经成功模拟过,所以就铰接空心板来说,空间梁格模型是一种代价大而不可靠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铰接空心板的线铰且只传剪力的力学机理,属于力法范畴,根本不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目前狭义上的有限元法能解决的。

当然空间模型可能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下部,比如盖梁计算的方便,能建立统一模型的话,会让盖梁设计更加经济。

下面将江安老师的回复附上,大家可以讨论:

在您的模型是空心板梁,中间是绞接,这样模拟绞接是对的。但是,在安装了横梁后,我们可以看到,中间任何一根梁上面,实际上在Rx方向转动是自由的,从模型上来[$shy]讲,是约束不够;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一般端头设臵二个支座,每个支座都能提供DZ,实际效果就是相当于能提供Rx。而如果用的是橡胶支座,只要有一定的宽度,也[$shy]是能实际上提供Rx的约束的,所以,我认为,这个Rx应该要设臵的。

我原来的模型是T梁,中间用湿接缝连接,所以,用的是刚性连接。刚性的横梁连接二根纵梁后,就能提供Rx方向的约束,所以,约不约束,效果差不多。

感谢您的提醒,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在Rx约束方面注意到:空心板梁及T梁的梁格在建立模型中要考虑Rx,其中空心板梁一定要考虑,而T梁则可以不考虑。 关于midas中从属节点的问题

问:我在用midas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时候,软件提示警告:自动释放从属节点的约束,(如:[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X-位移 [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Y-位移

[警告]自动解除从属节点的自由度。节点=670,自由度成分=绕Z-轴旋转)节点均为柱底支座节点 我该如何处理,还是不用理它,请高手指点

答:节点670有重复约束的自由度,程序已经自动解除了,你可以再检查一下看节点670的约束是不是你想要的约束。

好像是因为我的层数据有问题(因为是体育馆看台节点的标高太多了),现在把层数据删掉就可以了。 关于mct文件导入的问题

由于midas的mct文件的导入导出非常方便,在进行批量修改的时候我经常将模型导出成mct文件,然后利用查找替换,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批量修改,可是在做一个工程的时候发现我修改了一个附加扭矩的荷载然后导入,在恒载下竟然得到了与原模型不同的计算结果,为验证是否是因为我的操作不当造成了结果不同我又重新将原模型导出mct文件,然后原封不动的导入得到另外一个文件,

计算,结果竟然还是得到了与原模型不同的计算结果。具体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我的操作错误。

因此提醒大家最好少用mct得导入,如果要做批量修改,一个比较保险的方法就是:

1、先导出mct文件,然后复制你要修改的那一部分命令跟参数,放到另一个文本,做批量修改。

2、删除模型中你要修改的那一部分,利用工具栏中的mct命令窗口,将修改以后的那部分命令流复制到mct命令窗口,运行。 这样你就能比较保险的计算了。

另外我用的是正版的6.3.5版本的Midas/civil,附上两个结果的对比,从图上可以看出反力的差别。

请帮忙用midas2006将mcb导出mct

问:请哪位兄台帮忙用midas2006将mcb导出mct,我用的是6.7.1版的。 答:midas2006与midas6.7.1的mct的格式是不一样的。 不能直接导过去,如果手动改的话,工程量会很大的。 Midas如何加拱桥吊杆力

问:用初始荷载,还是用预应力中的初拉力荷载?(柔性吊杆) 答:模拟吊杆的方法

(1)可以采用等效节点荷载(可能不太理想)

(2)建立梁单元布臵预应力钢束,张拉预应力钢束,但查看吊杆组合应力时会出现压应力,但内力确是受拉?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忽略? (3)采用初拉力荷载需要转化为桁架单元吧,但是在结果中查看吊杆内力,却与初始加载差别很大,而且计算结果与前面两种方法有较大差别。盼高手解释?

再答:用索单元+初拉力荷载的方法是正确的,至于说结果内力和杆内力不同:本来就应该不同的,

你可以去看看和有关的书籍

再答:初拉力荷载,计算结果中吊杆内力同施加的荷载内力不同,这也是正常的。你可以在一个工况中添加这个荷载,在这个工况中不要加入其他荷载,计算后查看结果,你会发现在这个工况,吊杆内力就是你施加的荷载。但是当你把自重等其他荷载都算在内时,吊杆的内力当然和你施加的荷载不等了啊。如果要相等,也简单,建立几个施工工况,最后一个施工阶段,张拉吊杆,这样计算的吊杆力就是你施加的吊杆张拉力,OK!

再答:吊杆选择只受拉(索)单元时,如果查看组合内力时,吊杆内力肯定与荷载工况不同相关,我原想表达的是:我只建立吊杆这个单独的工况,没有加入其它荷载工况。吊杆内力远远小于初拉力。附上我只加入了吊杆初拉力的模型。模型中吊杆初拉力为4200kN。

至于说索的结果内力与吊杆内力不同,我也承认,可是我单独看结果中加载的索力,总应该一致吧?或者说我加载的初拉力是错误的,对初拉力理解错误?我理解的初拉力就是预应力张拉的张拉力。

再答:大概的看了一下楼上的模型,我想说明几点:

1、你如果想查看吊杆的力应该到施工阶段去看,在成桥阶段查看的时候吊杆的内力并不等于你的初始张拉力。

2、你的定义吊杆的时候直接将吊杆定义为一个直径为116mm的圆形截面,如果转换到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那么应该是75根(每根15.24的钢绞线面积为140mm2),我不知道楼上的是否是想描述里面是钢绞线外面是钢管套护的结构?如果是那么你定义的截面应该是有问题的。

3、而且一般的时候也都是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来模拟,因为只受拉单元在荷载工况组合时会出现如下提示“[警告] 在只受拉/只受压桁架上使用的荷载组合结果无效。”故一般建议将只受拉单元用桁架单元模拟。

楼上说的这三条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好像都没有回答前面提出来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理解midas中索的初拉力的以下含义:

midas中的初拉力分为体内力和体外力,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就有体内力和体外力两种。该选项仅适用于索单元,不适用于预应力钢束。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内力程序中将以一定的变形量的方式加载到单元中,犹如给单元加一温度荷载一样。索内最终张力与索两端的锚固条件有关。当索两端完全锚固时,索内张力为所加初拉力;当索两端完全自由时,索内张力为零(可以类比加温度荷载时的自由伸缩)。在预应力荷载中给索单元加初拉力后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如果选体外力程序中将做为荷载加载在索两端。当该阶段只有该索力作用时,索的张力不变;当该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或下一阶段有其他荷载作用时,索力会有相应变化。非施工阶段分析时,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初拉力程序内部按体内力进行处理。

sunsamuel的模型并没有做施工阶段分析,因此这里的初拉力是按体内力来计算的,而此时的约束相当于弹性约束,因此张拉以后的内力会小于你所赋予的初拉力。要想实现索张力就等于初拉力就应该设定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控制选项选择体外立,并且在在某一施工阶段激活初拉力,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张拉力。 仔细看了

bridgedlut 的回复,实在太精辟了。非常谢谢解答,midas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初拉力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等于张拉力。感觉很像用ansys link10单元降温模拟体外预应力。 xkm:这个是我模型的设臵的问题,是原来采用梁单元+预应力钢绞线残留,见笑了。 继续向bridgedlut兄提问哈:

一般吊杆都需要二次张拉才能达到设计值,比如某一吊杆第一次张拉力为500kN,第二次补张拉至700kN。那么此时如何模拟?

我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两荷载组,第一组张拉力为500,第二组为7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钝化第一组,激活第二组,结果好像不对 ,因为第二组上去以后结果内力、应力变化剧烈(2倍),不符合我的认识。或者不钝化第一组?

另外一种方法是,建立两组荷载组,第一组为500,第二组为200,然后在补张拉施工阶段,激活第二组,不钝化第一组。但这样没办法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体如何处理呢?

记得好像bridgedlut兄以前在论坛上提到添加替换的功能,不过自己没有试过。

可以在荷载组中将不同阶段的索力定义为不同的组。然后加载在不同施工阶段中。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索初拉力选项中选择体外力,然后会出现两个选项,“添加”和“替换”。当选择添加时,索的初拉力为累加;当选择“替换”时,表示将索力调整到某值(该阶段被激活的索力荷载值)。

例如你所说的一个阶段索力是100t,调索后是200t,如果你选择了“替换”选项,你需要分别定义100t,200t两个荷载组,分别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如果你选择了“添加”选项就应该定义两个100t的荷载组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激活。

你可以按照上面说得试试看,不用钝化荷载组,一直用激活命令。选择添加的话个人感觉应该是考虑补张拉施工阶段吊杆内力增量。

疑问=未解决问题为什么我系杆拱拱肋上加很大的力,拱肋上下缘应力不变,弯矩有很大变化。 midas模拟系杆拱(刚性系杆)系梁梁中的预应力用体内束和体外束计算结果相差很大,用体外束计算的结果和手算的差不多,为什么? 谢谢前辈们的指点。还有一些疑惑: 在吊杆张拉阶段(只施加初拉力),CS恒荷载下吊杆内力=初拉力,但此时CS合计是考虑了前面结构变形(荷载作用),那么程序里面实际的吊杆内力我认为应该=CS合计。

后续施工阶段或者成桥阶段,一般是按照施工阶段合计+成桥阶段移动荷载等来查看内力的。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的地方:我们最初给的初拉力并不等于实际张拉时的张拉力,在不考虑预应力损失的情况下以及分批张拉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施工张拉力就应该等于吊杆力。那么如何给定施工时张拉力呢?是否按照相应施工阶段的CS合计?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

对这个问题小弟也很迷惑,假如选择体外力,并选则添加选项,那是否表示在某一阶段激活吊杆力后,吊杆实际的内力为前一阶段吊杆内力与本阶段张拉力的叠加呢(本阶段无其它荷载)?

还有,如不施加张拉力,拱桥自身本可平衡,而施加了张拉力(体外力)后会导致系梁、拱肋的内力重新分配,有时拱肋内甚至弯矩会增加很大,那么就与拱桥的受力原理似乎有些不符,那张拉的目的是什么呢

现在我的理解是,体内力体外力都可以用,只是两种手段而已。体外力就是你在那个阶段加多少,就是实际张拉多少。体内力其实可理解为降温,其值与吊杆实际张拉内力不是等号关系,而需通过结果看吊杆实际内力。体内力的值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吊杆内力。 答: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问:出现下边错误提示一般是哪里的原因? 正在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正在计算结构整体重量。

完成生成分析/后处理用数据。 保存模型数据。 检查模型数据。

[错误] 不能同时执行 特征值分析和 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

答:这个很容易理解,前者是线性分析,后者是非线性分析,在midas里面不能同时执行。 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问:有限元中 单元阶次 的定义是什么?

答:要是单元的节点仅仅是它的顶点,比如4节点四面体,8节点六面体单元都是一阶单元,或线性单元;如果单元的边上还有中间节点就是二阶单元,如10节点四面体,20节点六面体单元;另外还有三阶单元等,这里的阶次其实就是单元插值函数(形函数)的阶次。高阶相对低阶的精度要更高一些。

请教MIDAS中计算斜拉索索力松弛的方法和原理

问:问了MIDAS技术支持答复说是需启用非线性分析(我分析的桥梁跨径较小,原来只进行了线性分析),对此有两个困惑:

1、和线性分析相比,启用非线性分析时还有相应的其余哪些项要设,比如“体内力、体外力”,比如边界条件是否要设为“变形前”。。。

2、MIDAS里对索的松弛计算原理是怎样的?技术支持还没给我答复

答:MIDAS技术支持确认过后答复是MIDAS目前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而国产桥梁分析软件QJX和桥博好像也都不能计算斜拉索的松弛。 midas怎么考虑水平地震力和竖向地震力?

问:竖向地震力在那儿定义?没有找到定义的接口 答:(1)反应谱分析工况里面选择Z方向,注意质量转换的时候要勾选Z方向以及竖向地震力的反应谱调幅系数

(2)在分析工况下面有调幅系数,或者在定义反应谱的时候就定义这个系数

(3)MIDAS好像不可以按《抗规》5.3条计算静力的竖向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到是可以考虑竖向,偶现在试用的结果显示有点奇怪,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 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复制层数据时问题

问:[错误] 在单元 6859 输入的节点不正确。同样的节点号 2456 输入在节点输入区域号 1 和 2。 是什么原因

答:就是同一个节点号,在同一个单元里出现了两次。 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如何保存?

问:midas中的菜单快捷键都无法使用?需要自己定义?如果自定义好了,应该如何保存这些自定义?如果重装的话,这些键又需要重新定义一次? 有什么保存的好办法? 答:(1)命令行的快捷命令不错,推荐使用: 如创建单元,只要输入CE即可调出对话框等。 (2)可以保存为文件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

问:MIDAS GEN 中可以进行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但我对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两者的概念有些模糊,想向各位高手请教一下。 答:(1)我觉得中震弹性设计的概念就是计算地震力的时候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按照中震情况下的地震烈度来取,而中震不屈服这个概念很少听到,倒是大震不屈服分析很多

(2)中震弹性设计就是在中震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就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

中震弹性设计与中震不屈服的设计在MIDAS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

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即在定义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3、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在MIDAS/Gen中定义中震反应谱。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2、定义设计参数时,将抗震等级定为四级,即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系数)。内容同中震弹性设计。

3、定义荷载组合时将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

4、将材料分项系数定义为1.0,即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取用材料强度的标准植。 5、其它操作均同小震设计。

(3)中震下弹性与不屈服主要是考虑材料特性与地震作用来说的——

弹性设计时,构件内力取设计值并考虑荷载分项系数计算,材料为强度设计值。 不屈服设计时,构件内力组合值系数取1,材料为标准值。

至于这2种放大内力计算中震,都是按照放大地震作用后评估结构抗震性能。还是值得再商讨的,毕竟仅仅放大了地震力而没有考虑构件的塑性发展。 关于MIDAS细部分析应用的问题

问:用MIDAS分析一个H型钢柱支架。柱子双向受弯,同时还有扭矩作用。

考虑到常用结构分析软件,不能计算这样复杂受力构件。我就尝试用MIDAS板单元分析。建模形式和变形状况如图所示。

计算发现,这样细化分析结果有些问题,好像稳定应力体现不出来,而这样开口薄壁构件在弯扭作用下的扇形应力也没法显现。所以计算结果往往偏小。

而我拿MIDAS的计算结果与SAP2000比较了一下,这两个程序比较接近。是不是用有限元这样分析不妥。

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高手指点,谢谢。

答上:从结果图形看,应力并不是很大,要想效果比较明显应该使用较大的荷载,另外不知道万工建模时用的是薄板还是厚板单元,这个模型尽管也可以用薄板计算,但是相对来说厚板计算更为准确,薄板单元是根据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开发的,而厚板单元是依据铁木辛柯梁理论开发的,厚板单元理论考虑了横向剪切应力的影响。事实上厚板单元不但可以分析厚板,利用降阶积分,也可分析薄板。

再答上:另外,我觉得你想看的应力结果可能不是图中显示的sig-YZ而应该是von-Mises应力和Tresca应力,这两种结果在midas里面分别以sig-eff和Max-shear来表示,也叫做有效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你可以使用具有平面内旋转自由度的厚板单元建立模型查看一下有效应力的结果。 再问:我用的是厚板单元计算的。厚板计算结果中包括上部应力和下部应力,两个应力结果是不同的。

不过,我觉得好像薄板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因为H型钢的板厚只有6mm,8mm。 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些应力的方向和含义。我需要和我自己建立的方法作比较。 用本例进一步分析表明:

1、Midas中,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 2、P-Deta和非线性分析不能同时使用;

3、几何非线性用Newton-Raphson方法可以分析; 4、几何非线性用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

5、Newton-Raphson方法的结果与我采用的双力矩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6、本例中具有较明显的几何非线性特征。

答:1、这个结论下得有问题,对于这个例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相同与Midas无关,跟计算软件无关,因为P-Deta效应本来指的就是结构在横向力(弯矩或剪力)和轴力作用下,轴力对结构刚度的影响造成的结构非线性效应,本例中荷载只有弯矩和扭矩,并没有轴力,所以没有P-Deta效应,无论用什么软件分析P-Deta与线性分析结果均会相同。 2、civil新版本中已经可以同时使用了。

3和4、通常使用NR法计算时比较容易收敛,弧长法和位移控制法,计算出错并不是说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计算,而是与你设定的非线性分析控制参数有关,一般来说这两个方法对计算收敛的条件要求比较高。

5、如果你用其他两种方法,计算也收敛,则结果应该也会非常接近。 再问:说明几点:

1、这个例题,我在用Midas分析的同时,也用sap2000算了一下。用sap2000分析时,线性结果与P-DETA结果相差较多。

2、本例中,在柱顶也施加了一个竖向轴力。

3、我这里的Midas还没有升级。其他两种方法我在抽空试一下。 谢谢。

答:如果是加了竖向力结果肯定是有差别了,不好意思,看上面的模型说只有弯矩和扭矩以为是荷载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原因了:在Midas中,P-Delta效应分析仅限于桁架单元、梁单元(包括变截面梁单元)和墙单元。板单元还考虑不了P-Delta效应,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就用非线性分析吧。 问:对于这个例题,我用Midas和sap2000作了比较: 1、板单元,Midas中P-DETA和线性分析结果一样; 2、sap2000,考虑P-DETA和线性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别。 两个软件有区别。

今天用Midas分析上面的例子。

我改变扭矩做个比较,发现有些结果异常。

减小扭矩,钢柱扭转变形反而大了,柱子转了好几圈,这是不可能的。 而sap2000和双力矩计算都正常。不知道Midas有什么问题?

今天又试了一下Midas,发现出问题的原因了。是程序单位设臵的问题。

采用N,mm单位制,计算结果就不对,迭代次数多,计算时间长,计算变形和应力较大。

采用kN,mm单位制,计算结果比较合理,迭代次数减少,计算时间也缩短了,数值都正常了。 这是不是Midas的一个小bug?

自答:我又试了一下,应该是找到问题关键。主要是我在设臵钢柱顶板厚度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1、如果顶板设臵的太薄,采用线性计算时不会有问题,采用几何非线性计算时,就可能出现变形过大的现象,我把图形放上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在这里,顶板取了0.1mm厚。

2、当我把顶板厚度加大,计算结果就非常理想。下图是我把顶板厚度设为10mm。这个变形就均匀了。就没有上图中的屈曲破坏的形态了。

预应力施加失败!

问:一个简单的简支梁计算,施加预应力钢束,分阶段张拉预应力,但是计算结果标明预应力不起作用,请教其中原因。计算模型见附件,Midas版本是Civil2006(V7.2.0 Release No.2)。

答:楼主预应力荷载就是定义成施工阶段荷载(CS)的,模型的问题在于预应力钢束特性值定义中“管道每米局部偏差的摩擦影响系数”输入的值太大,大于正常值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得到的结果都被摩擦损失掉了,按照规范输入正确的摩擦系数就能得到预应力的作用结果了。 钢束工具问题:

我使用的时候有些复杂的线型可能会无法导出“圆弧”类型钢束的数据,但可以转出“样条”类型的钢束。关于插入点是大家提议较多的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也欢迎不吝赐教啊! 请问一下:提示竖弯钢束及平面钢束长度不一致,错误是怎末会事?还有钢束插入点坐标必须在DXf文件中标出吗?

钢束插入点在dxf文件中不必标出,但在工具中最好给出,否则在导入到civil后钢束虽然形状正确,但位臵错误也不合要求。

钢束坐标确定的是钢束的形状,钢束的插入点则决定了钢束在梁体中的位臵。

关于竖弯和平弯长度不一致的提示:目前的容许误差是2mm,以后计划修改为误差为钢束总长的0.2%。超过此误差,则提示钢束形状不一致。 midas中定义的截面是否可以导出为CAD格式

问:midas中定义的截面是否可以导出为CAD格式的?如果不能导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已经建好的模型中某个截面的尺寸(顶板、腹板、底板等)定义是否正确? 答:导出DXF就可以 选择上截面中心+形状 检查模型 直接看截面特性就好啦 树形菜单关闭后如何恢复

问:刚学MIDAS,不小心把界面左边的树形菜单关闭了,请问怎么显示啊 答:(1)对着菜单栏,点击右键就可以了。偶也是。

(2)点一下选择工具条上的“工作目录树和前次对话框”按钮,就行了 (3)点击工具--用户定制--树形菜单(里面可以像CAD一样设臵) midas中如何模拟各种支座

问:在建立桥梁结构的计算模型时,会遇到各种类型支座,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模拟的?是不是用弹性连接进行模拟?同时支座也有一定的高度,具体应该怎么考虑? 答:(1) 对于支座的模拟,板式橡胶支座比较容易清楚地模拟,具体的模拟可以采用相应的梁单元,该梁单元的单元长度为板式橡胶支座的橡胶层厚度,需要查表得到总厚度后计算其中钢板的厚度,然后总厚度减钢板厚度,因为钢板起的作用只是限制橡胶的横向变形。支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有形状系数计算得到66s-162就是了。对于其他支座,一般来说就是用约束或者弹性支撑了,如果该方向是固定的,就输入一个很大的k值,无法准确用梁单元来模拟。 (2) 具体的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参考一下:

板式橡胶支座刚度采用三维弹性连接器来模拟计算: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G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GIz/l 式中:EG为板式橡胶支座抗压、抗剪弹模;A为支座承压面积;Iy,Iz为支座承压面对局部坐标轴y、z的搞弯惯性矩;Ip为支座搞扭惯性矩;l为支座净高。

固定盆式支座以较大的刚度约束板体的位移而放松对转动的约束,故模拟在墩顶设臵一个横、纵、竖三维抗压、抗剪的大值,各方向抗弯的小值,即SDx=SDy=SDz=+∞,而SRx=SRy=SRz=0的弹性连接。

(3) 个人觉得如果按楼上所说的用弹性连接器来模拟板式橡胶支座的话存在一定问题,就是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

另外,逐项输入弹性连接的刚度不但麻烦而且还容易出错,假如按楼上所说的l为支座净高的话,模拟是错误的,应该是支座中橡胶层的总厚度,如果了解板式橡胶支座的原理就会知道,钢板的厚度对弹模是没有影响的,钢板只起限位作用,因此不能把钢板也作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 (4)个人观点: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竖向刚度计算): SDx = EA/l

单元局部坐标系y、z轴方向刚度(该桥为支座横、纵刚度计算): SDy = SDz = GA/l

单元局部坐标系x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平面内转动刚度计算): SRx = GIp/l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以上三项应该可以这样模拟 但是

单元局部坐标系y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横向转动刚度计算): SRy = EIy/l

单元局部坐标系z轴方向转动刚度(该桥为支座纵向转动刚度计算): SRz = EIz/l

(5)支座刚度模拟应如(4)所言!

对于bridgedlut (井中蛙) 兄所提“无法判断支座是否出现局部脱空,因为支座不但会出现整体脱空还会出现局部脱空,判断是否局部脱空就需要从支座角点是否出现拉应力来判断,但是弹性连接是无法观察角点应力的”,既然无法通过观察弹性连接的角点应力来判断,那不妨通过节点位移来判断支座的受力状态:支座上节点位移向下——受压,支座位移向上——抗拔! 如何输入单箱双室截面中靠中腹板处的倒角?

问:要建立单箱双室截面在MIDAS的PSC截面表单中只有靠边腹板的倒角的输入,而靠中腹板处的倒角不知该如何输入?请指点

答:(1)可以先把顶底板厚度填成倒角根部处的厚度,然后再填负值成倒角实际形状就可以了 (2)单箱双室中腹板的倒角,按照楼上的方法如下图可得出

顶板、底板厚度都输入倒角根部厚度值0.45,0.43,倒角输入负值-0.25,可得出。截面特性值都正确

但郁闷的是

接下来用建模助手PSC桥梁--全桥一次性修改变截面信息,始终报错

比如下翼缘厚度在桥梁长度方向变化值,程序始终报错“[错误] 计算变截面时出现错误. 梁名称 : 30+37+30m连续箱梁, Resize Type : 下翼缘厚度, 位臵 : (X=3.7, Y=0, Z=0)”

各位同行能否帮我看看,这个-设计截面-单箱双室到底哪里有问题,会让程序这样报错呢

如果这样不行,psc建模助手相当于没法使用了,只有按老方法---从SPC中导入截面,再逐段定义变截面

弯矩图问题!

问:第一次用midas,算出来的弯矩图,在框架的四个角点处显示的弯矩不平衡,但是中间节点的弯矩是平衡的,不知道是不是midas显示的问题,还是模型有错误。 答:是刚化的问题。

请问如果过滤掉虚面振动的模态

问:采用了虚面导荷载,但是虚面的面外振动周期相当大,我只想要框架的整体振动模态 那么,如何过滤掉虚面的局部振动呢?

答:钝化掉虚面单元,再看振动模态。就过滤了局部振型。 midas如何模拟面荷载?

问:midas如何模拟面荷载,对与面荷载是在荷载里面还是在弹性支撑里面。需要做辅助的面吗? 答:建立平面单元,可直接利用压力荷载模拟。 截面偏心问题!

问:正在作自锚式悬索桥,在计算时候发现,截面无偏心(中心)和截面有偏心(中心-上)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后来自己做了两个连续梁模型比较有偏心和无偏心的结果,又发现结果没有区别,请高手指教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桥梁纵向坡度的影响? 答:(1)改变偏心的位臵只是改变了建模的基准线,只要模型建立准确,与实际相符,内力不会改变的。改变了偏心位臵但是边界条件没有随之改变的话,结果肯定会有所不同。

无论你的偏心位臵在哪里,最主要的是边界条件要按实际位臵来建立模型,特别是边跨主缆锚固在主梁的位臵,相对位臵必须准确,如果改变了偏心位臵,锚固点的位臵肯定也是需要改变的,否则会由于自锚产生的轴力对主梁型心的位臵改变而造这个轴力对主梁弯矩的改变,总之,模型建立之后,你只要消隐一下,观察一下锚固点位臵以及约束位臵是不是与实桥相一致,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midas一些重要的指标参数是如何来设臵的 问:1 周期折减系数 2 计算振型数 3 梁刚度放大系数 4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5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6 梁扭矩折减系数

7 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的地震力调整 答:(1)计算振型数主要是依据质量参与系数来确定的,一般要求参与系数达到90%以上时的振型数!其他的问题不是很确定,如果楼主知道,希望能共享!

(2)1 周期折减系数:点击“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分析工况”里设臵,这个系数适用于反应谱分析中特征值分析求得的所有自振周期。

2 计算振型数:点击“分析”>“特征值分析控制”里设臵。

3 梁刚度放大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梁扭矩折减系数:点击“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里调幅系数里放大或缩小。

4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点击“设计 ”>\钢筋混凝土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里设臵整体的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此处不设臵的话程序也会默认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系数是0.85;对某个构件进行单独调幅是在“设计”>“编辑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里设臵。 5 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的地震力调整:

我们知道,由于剪力墙的刚度远大于框架部分,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地震力,框架按其刚度分担的地震力很小,若按此进行框架设计,则在剪力墙开裂后很不安全。因此,规范要求当框剪结构中各层框架总剪力(即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小于0.2Vo时,取0.2Vo与1.5Vfmax的较小值。注意:非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不调整。对框架梁弯矩、剪力以及对框架柱的弯矩调整,取用与剪力调整相同的系数,不调整轴力。这个在midas里程序自动考虑了,在“设计”>“计算书”>“楼层地震作用调整信息文件GVO2Q”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

3 梁刚度放大系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梁扭矩折减系数:点击“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截面特性值系数”里调幅系数里放大或缩小。

边框梁和中框梁的放大系数是不一样的,程序自动能识别吗?还是手动指定,如果两梁截面相同,是否还得定义两次?

边框架和中框架应定义两次!

车道荷载为为什么加不上去(计算模型) 问:本人在用midas计算连续梁桥时,计算后发现:车道荷载在桥梁上产生的内力值存在,但是应力值却为0.不知道为什么回产生这个结果。

答:应力输出要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指定,默认情况下是不输出移动荷载产生的应力的。 关于Midas非线性分析方法

问:我看,在midas非线性分析中有几种方法可以选用: 1、Newton-Raphson 2、弧长法

3、位移控制法

用midas分析做几何非线性计算,请问: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答:Newton-Raphson理论成熟,误差较小,一般常用 屈曲分析概念请教

问:屈曲分析中的一阶、二阶、三阶模态是什么,各模态计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随附下载的一篇相关论文)

答:一阶,二阶,三阶模态稳定性系数对应着特征值绝对值最小的三个数,我们把结构稳定性问题转化为求最小特征值问题。我们一般把一阶稳定性系数用于国内公路桥规要求拱桥在其施工和运营阶段的

稳定安全系数,二阶稳定性系数是在一阶达到稳定后算出的 以后以此类推。 midas悬索桥成桥分析

问:最近在做一座悬索桥,用midas建的模型,找形的时候收敛,不过吊杆的内力却有问题,靠近跨中的两根吊杆的索力非常大,而中间吊杆的力却很小,不知道如何解决?前面用的主缆和吊杆的内力采用的是BNLAS计算得到的,不知是不是因为该软件中设臵了预拱度的问题

答:是的,BNLAS里面设了预拱度,是不是这个导致了我midas里面吊杆的内力的不正常。

我是用建模助手做的。主缆和吊索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和单元初始内力可以给出。但再做下一步分析时,平衡单元节点内力不收敛。后来把吊索索单元改为桁架单元能够算出来平衡单元节点内力但是明显不对,要小得多。

问下斜拉桥建模 索 和 粱 是刚接 还是 铰接的? 问:我试了两种连接

刚接时 梁的 应力 要比 铰接时小很多~~ 这两种连接形式 对结构受力影响很大~~ 问下大家是怎么做的 答:(1)我做的时候采用的是索单元,在索与梁相交的实际位臵建立节点,索与梁之间采用刚臂连接。

(2)我的做法与 上类似,不过索节点与梁节点间用的是刚性连接而不是刚臂(弹性连接的刚 性). (3)如果模型是梁格或者鱼刺的话,肯定是刚性连接的。 如果是实体模型的话,那应该可以是铰接。 请问midas中多塔结构如何定义?

问:请问satwe转到midas,自动生成层数据时候,自动计算风荷载时发现不正确,请问该midas怎么处理多塔结构的?

答:将一个塔的全部节点上移2-5mm,使两个塔块的层标高错开,生成层数据,分析计算。在 结果>分析结果表格>层 中定义多塔,就可以输出各单塔的相关结果。

单独建立一个单塔的模型,将程序生成的风荷载记下来,然后在多塔模型中使用附加风荷载功能将单塔的风荷载添加上去,此时要注意在多塔模型中将不再使用程序自动生成的风荷载(基本风压取为零即可)。

连续梁钢束张拉,注浆阶段问题

问:midas里悬臂浇注连续梁钢束张拉,一般情况下注浆阶段是下“0”,还是下“1”个施工阶段 答:一般情况下填下“0”个阶段,即拉完预应力后立即注浆,我个人认为注浆的时间看个人需要达到的目的,注浆时间决定使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间,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就什么时候注浆即可。

悬臂浇注的话,应该是1,即下个阶段,如果填0,那么预应力就被加在了换算截面上. Midas的支座弹性设计怎样假定问题 问:问一下:对于迈达斯软件来设计

在边界条件中的节点弹性支撑中,对应的SDx、SDy、SDz以及SRx、SRy、SRz中的数值是咋样输入的呀?

比如我想得到X、Y方向弹性,Z方向固定。弹性数值直接输入X、Y方向的对话框就可以了。 那么Z方向的固定,里面该怎样填写呢?

答:z方向固定,填一个相对数量级10^6的数即可。 预应力荷载位移和钢束一次位移比较

问:根据MIDAS提供的小箱梁算例,算例中只定义了三种荷载:一恒、二恒,预应力;没有计入混凝土的时间依存效应(不计收缩、徐变),其中将一恒和二恒定义为恒荷载,将预应力定义为预应力荷载。查看位移结果表明:(CS:恒荷载)>(一恒+二恒),(钢束一次)>预应力荷载!

疑问:(CS:恒荷载)为什么大于(一恒+二恒),按照帮助所说,两者应该相等?预应力位移结果和钢束一次位移结果是否也应相等?为何都有差异,而且数量大小并不在可忽略范围,请高手指教! 答:预应力位移结果应该是一次位移结果和二次的结果的累加

自答:钢束二次是没有位移结果的!预应力产生的位移在计算钢束一次时已经计算了,钢束二次只是次内力的计算,MIDAS帮助材料上有讲这些,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准确? 顶推法桥梁的施工阶段分析

问:利用顶推法模型建模助手进行连续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时,当我把顶推法模型数据、顶板束和底板束、腹板束的数据准确输入以后,按确定键后为什么会出现如下提示 [错误]:不能使用的截面形状(项目:偏心点) 答:截面要设臵为偏心下对齐

关于定义单层壳体的计算长度系数的问题? 问:对于单层壳体的杆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在壳体平面内取1.0,平面外取1.6,由于壳体表面的弧形,应此局部坐标显示与壳体外表面法向方向有夹角,那么如何来 判断哪个是平面内与平面外呢? 答:这个是个问题,如果可以最好调整一致,如果觉得繁杂的话就按照保守来取

需要自己结合曲面调整局部坐标后再验算。哪怕是圆钢管截面。虽然对于X、Y轴的惯性矩相同,但是midas输出的内力分量和局部坐标密切相关,导致Mx、My不同。 徐变系数的输入?

问:请问对于变截面连续箱梁,要计算其徐变引起的结构反应,是不是每个截面都要输入一组徐变系数(因为徐变系数的计算中需要考虑体表比,而各变截面的体表比可能不一致)??

答:程序可以自动计算各截面的理论厚度(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修改单元依存材料特性),然后调整徐变系数函数。

自动计算理论厚度对话框中对箱梁的周边长度提供了计算公式,用户可以考虑内部轮廓对周长的影响。不考虑内部轮廓时a输入0。

再问:修改后的徐变系数怎么看是否已经修正了?

如果是自己输入的徐变系数,那是不是非得一个一个截面的输啊?

再答:程序有自动计算的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一个输呢?如果需要一个一个输,也只能一个一个输了。 修改是由程序自动计算的。如果要查看各阶段的徐变系数可在结果分析表格>各阶段单元特性值中查看。

在[添加时间依存性材料] [构件理论厚度]这里厚度值的设定是根据具体构件板单元或者梁单元的性质进行不同考虑.

板单元,不管是等厚度还是变厚度,都需要手动输入实际值,所以在[添加时间依存性材料]选项中直接输入就可以.

对于梁单元来说,可能是变截面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则需要在[添加时间依存性材料中]构件理论厚度里随便输入一个值,然后利用程序提供的自动计算功能进行计算,自动计算的开关在[修改单元的材料时间依存特性],如下图

如何显示桥面板厚度?

问:请问桥面板与主梁之间应如何连接?桥面板是否应扩展成实体单元?

我在做一个钢桥作业,要用板单元,但我没用过。我建出桥面板之后发现在madis中,桥面板无法显示厚度,我想问一下,是不是软件就是这么设臵的,还是我的单元有问题?还有加劲肋应如何加到桥面板上?梁和腹板如何划分网格?

答:是你没有设臵显示厚度而已。视图->显示选项->绘图->消隐选项(模型)->厚度 勾选杆系厚度和板单元厚度 即可

求助:Midas中虚拟梁的含义和具体作用?

问:在学习MIDAS过程中,经常在别人做的例子中看到虚拟梁的应用,对于它的含义和具体作用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用虚拟梁?什么情况下用虚拟梁等等问题希望能得到各位的解答。 答:(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虚拟梁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导荷载或者分割板。比如在板跨中有隔墙,需要加线荷载,这就需要在板跨中增加虚拟梁,导线荷载所用。板柱体系中,在轴线处加虚梁,起到分割板作用。

(2)我也常遇到虚拟梁的问题,我看到虚拟梁是在材料里只定义弹性模量,而把容重设为零,这样对结构的刚度会不会有影响,不知道这样设臵对不对 (3)遇到过两种虚拟梁,一种是为了加强横向连接刚度而定义的虚拟横梁,只有刚度,没有质量(可以在截面特性值调整系数中设W=0),这种虚拟横梁的定义经常在梁格法建模中应用,但对于刚度调整系数到底取多大才能符合实际,据说是一个经验问题,呵呵,头疼;第二种就sparkle_1288说的起传递荷载的作用,为了加载的需要而定义的虚拟纵梁,这种虚拟梁的刚度与结构刚度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设为0的话,会发生奇异),也几乎不承受内力,仅仅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 问:

质量参与系数太小的模型

答:看一下振型图,肯定是结构发生局部振动了。 建模时梁板相交处如何处理?

问:请教一下:建模时梁板相交的地方混凝土截面是不是相当于建了两次啊,这重合的部分怎么解决啊?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答:(1)刚度方面建了两次是可以的,你只要把重合部分的自重去掉就可以了。

再问:在问一下,那是不是要在重合的部分单独建出单元,也就是重合的建一个单元,不重合的在建一个单元啊??

答:不需要,正常方式建就可以了。模型-边界条件-刚域效果里面可以选择考虑或不考虑叠合区刚域

装配式空心板桥铰缝怎么模拟?

问:各位高手:请问装配式空心板板桥铰缝怎么模拟?因为要考虑加横向预应力对空心板桥进行加固,我之前采用实体单元建模,在加横向预应力之前,考虑到铰缝混凝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把铰缝弹性模量设的非常的小,在增加横向预应力之后,铰缝混凝土才发挥作用,或者说是铰缝间的摩擦力增大,所以把铰缝弹性模量设臵的成混凝土正常值,结果是横向分布确实改善了,但是不同的横向预应力对横向分布的影响却反映不出来。

请教各位大侠,怎么样模拟铰缝才能体现不同大小横向预应力的影响呢?

答:铰缝处是不是梁与梁的节点?始果是的话可以试一上梁端约束的功能,里面有一个释放梁端约束的系数可以调整,看看是不是你要的东西

通过释放横虚梁的梁端约束来模拟铰缝来模拟,我也是做加固设计的,也建了个通过施加横向预应力对空心板桥进行加固的模型,

请教怎样设臵实体单元上下面的温度梯度?

问:有梁单元与板单元温度梯度设臵,不知道怎样设实体单元梯度? 答:(1)使用节点温度功能来设定温差

(2)建议你实体表面增加虚面以施加温度及车道等活载 MidasFEA荷载步设臵

问:MIDASFEA里面的荷载步设臵有点问题吗?为什么用自动荷载步就可以看见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形式,而使用用户设臵荷载步时就看不到?

答:我用过自定义荷载步,也可以看到裂缝开裂分布啊,是不是输出选项里面漏掉勾选了 midas能够统计用钢量是多少吗?

问:midas能够统计用钢量是多少吗?如果有具体的命令是在哪里? 答:从主菜单中选择工具 > 材料统计... 梁截面设计中的问题

问:我最近学习刚学习midas,在用midas进行梁截面配筋估算的时候总是提示: 验算结果错误:

不适合的荷载组合,对于 设计截面用 请高手指教下,怎样的荷载组合才能通过! 答:请确认:

1荷载组合中,混凝土设计是否生成了组合?

2混凝土设计参数中,材料选筋,钢筋直径是否定义过? 3请确认截面是否为异形截面? 在算屈曲分析时候遇到点麻烦 问:求助!

我在算拱桥屈曲分析时候 系统提示出这个信息:WARNING : NODE NO. 19 R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09

WARNING : NODE NO. 19 R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08

WARNING : NODE NO. 19 R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07

WARNING : NODE NO. 19 D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06

WARNING : NODE NO. 19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05

WARNING : NODE NO. 19 D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很多节点都是这种提示 ,我只截取了第19节点提示,请问是否我的边界条件设臵有问题,我在吊杆和横梁释放粱端约束 答:警告信息是说明 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奇异,应该是约束的问题,可能是约束不够造成奇异矩阵,你可以再检查下模型!不要释放梁端约束。

如何在MIDAS/CIVIL中实现多点激励和行波输入分析? 问:如何在MIDAS/CIVIL中实现多点激励和行波输入分析?

答:在midas 2006里面时程分析数据下拉菜单里面有多支座激励输入,但是我发现移结果只能显示对于参考点为添加地面运动或其他点的,而不能显示相对地面点的结果。

midas 在做多点激励地震反应分析时中显示的是绝对位移(即参考添加地面运动),要显示相对位移只能指定其他点作为参考点。 求助 MIDAS运行出错

问:我的MIDAS模型在运行过程中,程序提示说出错,强制退出,运行日志里面有如下字样: ENTRY STATIC ANALYSIS FOR NONLINEAR. ITERATION NO. : 1 WARNING : NODE NO. 462 DZ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897

WARNING : NODE NO. 464 DZ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903

WARNING : NODE NO. 465 DX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904

WARNING : NODE NO. 465 DY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905 ......

WARNING : NODE NO. 342 D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267

WARNING : NODE NO. 342 D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265

WARNING : NODE NO. 342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266

WARNING : NODE NO. 342 DX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265

我查看了下模型,可能是节点边界条件有问题,请教各位:应该怎么修改呢? 答:

(1)我以前做一个连续刚构桥的模型时候也出现过类似的提示,

自由度奇异 好像是指在某个施工阶段出现了机动体系,建议您留意哈各个施工阶 段的约束,仔细检查一遍吧,应该能找到。

另:出现这种提示时候,软件计算的预应力信息也是错的,楼主可以看一下预应 损失图表(如果涉及到的话)

(2)我觉得有可能是你的材料定义出了点问题,你检查看看。或者是你释放了梁端约束,这时最好用自定义的材料。

再问:节点的问题貌似解决了,可是这次的问题更加没头绪:

CONSTRUCTION STEP NO. : 9 / 27 STAGE NO : 3 STEP NO : 1 ENTRY PHASE FOR RENUMBERING ENTRY NUMBERING_EQN

ENTRY FORM_STIFF_MASS_LOAD

THE INDIVIDUAL ELEMENT STIFFNESS AND LOAD MATRICES WILL NOW BE FORMED. ELEMENT NO. : 518 OF 518 ENTRY SOLUTION PHASE ENTRY LOAD_BLOCK

ENTRY ASSM_STIFF_LOAD ( FORM GLOBAL EQUILIBRIUM EQUATIONS IN BLOCKS ) ENTRY STATIC ANALYSIS FOR NONLINEAR. ITERATION NO. : 1 INCOMPLETE MULTI-FRONTAL SOLVER IERROR= -1

这是程序最后给出的语句,先前的运行看来是没问题的,可这最后一句不解。望各位高手指教。 答WARNING : NODE NO. 87 R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473

出现过上面的问题时,求出来的内力和位移是不是对的啊? 关于选择荷载工况类型的问题

问:本人用Midas建模算过一个刚构连续梁,但是在反复修改自己的模型时,发现个问题,就是有关荷载工况类型的选择上。就是在做施工阶段分析时,将挂篮荷载和混凝土湿重定义为施工阶段荷

载是正确的,但自重,预应力荷载,还有二期荷载应该定义成什么?是分别为恒荷载,预应力荷载,铺装和设备荷载呢?还是都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因为我在帮助文件中查到说 “在施工阶段中的激活和钝化的荷载一定要定义为施工阶段荷载” 。

还有一个问题,后期分析后要查询结果的时候,里边出现的恒荷载又是包含些什么?我现在有点不是很清楚,希望前辈同行能给指正!

答: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桥梁的状态,可以分为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施工阶段即反映桥梁的形成过程,比如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第一个施工阶段一般为现浇主梁阶段,这就涉及到单元(哪些梁单元需要浇筑),边界条件(支架支撑及永久支座的安装),荷载(自重)。第二个阶段一般是张拉预应力,同样设计到三个对象的设臵,如荷载(此时包括了自重和预应力),其余条件不变。如此类推,直到完成施工。所以楼主上面提得几种作用都是施工阶段产生的,应按实际的施工阶段相应填入。 关于MIDAS输入变截面的一点小问题

问:我在做变截面设计时发现有个问题,那就是MIDAS允许程序自带的截面通过变截面组生成变截面,但通过SPC输入的截面在通过变截面组生成变截面时就很夸张了,生成的截面简直惨不忍睹!!!不知各位大侠遇到过这种情况没?难道遇到特殊截面的变截面就只能一个截面一个截面的输入不成?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如果有办法解决,该怎么做呢?

答:PSC数值形截面指定为变截面组时不能做分析且不能转化为变截面。 再问:MIDAS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软件,存在这样的漏洞不应该啊?

桥梁形式多样化,截面型式更是花样繁多,为了接近实际,建模时肯定要尽可能的建立实际模型进行分析,如果MIDAS连这点功能都不能实现,那它是不是太差劲了点啊!还怎么能宣称桥梁通用软件呢?

答:是的,midas的变截面组应用存在问题,有关的销售人员也提醒设计人员,最好是一个一个截面的输,跟以前的平面干系程序一样。请问,截面赋予单元,可否在一个单元的i、j端输入不同的截面类型呢?

Midas中悬臂法预拱度问题

问:用Midas算的一个五跨连续刚构模型中,利用“结果”中的“悬臂法预拱度”里“查看悬臂法预拱度图形”,相关算出来的“合计”值是否可以直接作为实际施工阶段里的立模预拱度?下面是我的一个模型截图以及相应的预拱度图形,自己觉得好像有些问题,可是怎么改都是这样,修改了有好几回仍然是如此,希望各位高人指点!

答:悬臂法预拱度只适用于用悬臂法建模助手的情况,因此只有对利用悬臂法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后才能看到悬臂法预拱度的图形和表格。自己手动建立施工阶段模型时,应查看结果>一般预拱度,一般预拱度中可以提供施工预拱度和制作预拱度的控制图及表格,制作预拱度控制图只有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中选择了“赋予各施工阶段中新激活构件初始切向位移”才能被激活。如果你是预制装配施工就用制作预拱度的结果,如果事现浇的就用施工预拱度的结果。

谢谢指点。原来如此,我是自己手动建立的施工阶段模型,一直以为是直接用悬臂法预拱度出图,因为帮助文件中也没写说是非得用悬臂法建模助手建模才可以用。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就是有关徐变引起的挠度变形,对于这种连续刚构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有上拱的可能 ,它和哪些因素有关?谢谢。

MIDAS车道的问题

问:请教一下,在midas的用户手册里说,在影响线分析中,所有车辆荷载均作用于车道的中轴线上。那么如果一个26.5米宽的车道,横向布臵为2(人行道)+6*3.75米(车行道)+2(人行道),计算跨径15.55的空心板桥,每块空心板宽0.99米,中心间距1米,我建立一个有26块纵向梁的梁格模型,是不是车道中心线所在处的梁格,计算出来的内力就要比其他离车道中心线远些的空心板内力大些呢。因为MIDAS里面车道没有宽度这个参数,且实际车辆的行驶并不是总是沿车道中心线行驶。所以我想请教以下,它在横向是怎么考虑其车辆分布的。建立总体模型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后建立单块板的模型计算差别有多大。

答:车道是对于单梁模型来说的,你的模型需要进行横桥向的加载,所以不能把车道仅仅加在任何一个纵梁上。有两种方法:1、建立虚拟的桥面单元(采用板单元),使用车道面的方式加载。2、定义若干个工况,把车辆在横桥向的每种布载方式都进行模拟。

-------------------------------------------------------------------------------------------------------------------------------

通常采用横向分布计算得到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然后用单梁计算,有时为了计算的精确性还采用实体或者板单元进行整体模拟,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荷载横向分布的效应。 midas中 sAy、sAx是什么意思?

问:midas中 截面计算器结果表中sAy、sAx是什么意思? 答:

(1)midas的用户手册和联机帮助上的说明:

有效剪切面积(Asy、Asz : Effective Shear Area)

当截面沿单元坐标系的y轴或z轴方向上承受剪切荷载(Shear Force)时,可以利用有效剪切面积(Effective Shear Area)计算截面的抗剪刚度(Shear Stiffness)。如果没有输入有效剪切面积,意味着忽略该方向上的剪切变形。

要注意的是截面计算器中的sAy、sAx分别对应midas程序中的Asz、Asy。

(2)sAy、sAx是指两个方向的有效剪切面积而非静矩。具体的计算公式在midas或者sap2000的相关帮助资料中都有介绍。像工字梁这种简单结构的有效剪切面积就是腹板面积,此时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把握准与剪力方向对应的剪切面积。 矮塔斜拉桥建模问题?

问:不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可以计算,但在进行施工阶段分析时,总是提示下面的错误信息,斜拉索与梁、塔采用弹性连接(刚接),望各位帮忙解决。

ENTRY STATIC ANALYSIS FOR NONLINEAR. ITERATION NO. : 1 MULTI-FRONTAL SOLUTION HAS BEEN PERFORMED 20 % .

WARNING : NODE NO. 356 R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110

WARNING : NODE NO. 356 R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9

WARNING : NODE NO. 356 R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8

WARNING : NODE NO. 356 D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7

WARNING : NODE NO. 356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6

WARNING : NODE NO. 356 RX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8

WARNING : NODE NO. 356 DY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106

WARNING : NODE NO. 280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704

WARNING : NODE NO. 280 D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705

WARNING : NODE NO. 280 R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706

WARNING : NODE NO. 280 RZ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 708

WARNING : NODE NO. 280 RX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706

WARNING : NODE NO. 280 RZ DOF MAY BE SINGULAR. 计算过程还会出现以下错误信息:

DISPLACEMENT ERROR NORM .. : 0.00000E+00 CONVERGENCE TOLERANCE .. : 0.10000E-01 DISPLACEMENT/FORCE/STRESS OUTPUT. ELEM. : 260 OF 449

答:如果只是在施工节段计算出现问题,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你的施工节段的边界条件设臵有问题 检查了一下你的模型,发现你在桥塔的施工节段上,塔梁的连接没有激活,激活后再计算就没问题了。

另外,我有个疑问,你的拉索单元采用的是拉压桁架,是否和施加情况相符?你可以看看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结果对不对。

再问:在桥塔施工阶段,的确没有激活塔梁连接,现在可以计算了,欣喜。

1 模型中将施工阶段和移动荷载同时计算了,考虑到移动荷载分析针对线性,而拉索采用索单元则引入非线性特性,分析将出错,故采用了桁架单元。在此也想问一下,对于含有索单元的斜拉桥、悬索桥施工阶段和移动荷载是不是应该分开来计算?即施工阶段分析时,斜拉索(主揽)采用索单元,以考虑非线性影响;移动荷载分析时,斜拉索(主揽)采用桁架单元,以满足移动荷载分析只针对线性的情况?

2 个人认为温度作用下应力是正确的。

再答:没有仔细看你的结果,但是提出一些问题,只为探讨,因为前段时间我碰到了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如果说的不对,请指教

从道理上来讲,应该采用索单元,或者只受拉桁架单元,因为索为只受拉结构,但是非线性问题比较麻烦,不好解决。

你采用的是普通的桁架单元,那么在系统升温的时候,斜拉索就会伸长,因为建模的原因,其为拉压桁架,会给主梁一个斜向下的压力,这个会否与实际情况不符。

查看了一下你温升工况的桁架内力,每根索都有二三十吨的压力,这是否和实际工程当中拉索只受拉力,不受压力不符合。

当然,你的结构以主梁受力为主,斜拉索比较少,所以拉索的作用表现的也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普通的拉索比较多的斜拉桥的话,温度的影响就会很大。

我前段时间计算一个斜拉桥,采用的是只受压桁架(不是拉压桁架,因为按照常理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系统升温25度的时候,主梁的下缘拉力非常的大,后来查其原因,是索造成的,现在问题还在搁臵当中,呵呵

个人觉得,系统升温时,索有压力是没有考虑索初始拉力而言,若加上索初始拉力(相对升温时压力很大),斜拉索还是受拉的。

采用桁架单元,系统升温下斜拉索给主梁一斜向下的压力,会对主梁受力产生影响,与实际不符,期待达人给予更好的解决办法。

再问:模型中桥塔与主梁的连接是怎样设臵的?

我也建了一个矮塔斜拉桥的模型,施工阶段分析中也出现了和你一样的问题,我的模型中桥塔与主梁是共用节点,这样做是不是不对?

再答:桥塔与主梁的连接要看结构是什么体系,对于塔梁固结,梁墩分离的采用共用节点是正确的。 验算先张法板梁的疑问

问:最近想按新规范验算一下以前的空心板梁,有以下几点疑问:

1.一般图纸上注明的钢束有效长度的概念不清楚,它包括了锚固长度和传递长度?输入时按多少? 2.传递长度内的应力由0至控制应力,在MIDAS中如何体现?

3.我是用SEC截面导入的.在输入钢束布臵插入点时,相对与哪一点的位臵? 答:(1)设计里的有效长度就是传递长度吧。 Midas是不能模拟先张法的。

不管是用什么办法导入,都要输入截面偏心的,就是按照你定义的偏心点定义钢束 (2)传递长度内的应力由0至控制应力,在MIDAS中如何体现? midas预应力输入里面有选项,应该是指无应立场长度吧

但是中国规范里面计算预应力损失时不考虑这一块所以按照规范应该选0。 疑问:对钢绞线的失效(隔离)长度还是不怎么明白? 某钢束按计算不需要该钢束的截面至梁端距离为l1 钢束传递长度67d 钢束锚固长度130d

失效(隔离)长度=l1-0.5ho-67d-130d.对吗?如果是这样,对支点处的截面,根本不能考虑下部的预应力钢绞线了.望指点.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

问: 时程分析时候地震波 如何选取 有什么要求 或者是经验

答:有规定阿,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的波数都有要求,具体可参看抗震规范

地震波三要素,频谱特性主要用特征周期来反映,持时考虑是作用时间还是作用过程中峰值超过一定值的时间等,有效峰值我们国家基本上就是最大峰值修正 形截面

问:我在建一个箱形变截面桥梁模型,可是我在PSC-单室,双室中输入数据后,结果会显示无法计算刚度,结果就定义不了箱形截面,到后边不能用变截面组,因为我知道数值输入不能用截面组,敢问那是怎么回事?是版本问题吗?

答:如果分别定义可计算,而变截面不能计算,需要检查一下变截面的i,j端是否是相似截面(程序只能定义相似截面的变截面)。

如果还是不能计算,就检查一下两个拐点距离是否输入得过小了(好像不能小于1mm)。还是不行的话,你只能求助midas的技术支持了。

是的,有时采用midas自带的空心板截面的数据也定义不了截面,不知道是不是D的问题! 模态分析时如何考虑预应力的影响

问:在进行模态分析时,如何考虑预应力的影响,我通过“将荷载转换为质量”和“初始荷载”,都没有什么变化? 答:(1)模态分析是线性的结构自振特性分析,任何非线性的都将被忽略

(2)对于模态分析来说,预应力影响的只是结构的几何刚度,并不改变其质量状态,因此不能将荷载转化为质量,要考虑其对刚度的影响应该添加小位移的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也就是初始荷载里的初始单元内力。事实上这个刚度的改变对模态结果的影响对于大部分结构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请教斜拉桥建模的拉索问题?

问:我在做一个三塔斜拉桥的成桥计算 ,单索面双排索 每排横向间隔1m 请问建模时可以把双排索合成一条索吗 ?

答:合理的简化应该是可以的,采用桁架单元时,截面面积和拉力都采用双倍。 如何用实体单元建模

问:在用MIDAS建模时,当采用的是实体单元,该如何建呢

我在建模时,是先建立节点,再通过节点一个一个将单元连接起来,可是这样很麻烦,特别是当模型比较大时,不知道有没有像ANSYS一样可以用命令流什么的 ,单元连接时比较方便 答:(1)节点扩展为线单元,然后线单元扩展成平面单元,最后由平面单元扩展为实体单元 (2)也可以在CAD做成实体的,直接导进去就可以了! (3)可以直接在ansys里建模然后导入midas! (4)1。FX+里面直接用实体建模,很方便 2。cad里面做成线,然后导入,生成实体

3。其它有限元软件建模导入

4。midas里面建模,但是如果不是很规则得很麻烦。可以直接拓展生成实体

(5)midas建模实体还是欠水平的包括那个fx+,建议去专门有限元建模导入,建议你用ansys,个人觉得比较方便!

midas计算不同材料组合结构的问题 问:听说midas能计算不同材料组合结构,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而这两种材料的阻尼比是不同的,不知midas在计算中如何考虑。能否得到这种混合材料结构的整体阻尼比? 答:

(1)采用应变能因子的方法,计算。比如下部混凝土、上部钢结构的可以分别定义,混凝土阻尼比0.05,钢结构0.02,然后程序会计算出一个整体结构的阻尼比。 MIDAS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Midas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是相当出色的,加上空间分析的能力,是我花很大精力学习和研究的原因。

预应力混凝土桥,两个问题最重要,一个是预应力损失,一个是收缩徐变。无论是使用什么软件,一定要彻底详细的搞明白细节。所以我对midas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做了些验证。 还是用“后张铰接板”的例子,桥博和midas对比。 首先说明桥博中的设臵: 6中预应力损失

(1)摩擦系数=0.3 偏差系数=0.0066 (2)钢束回缩:各0.006 (3)无

(4)按先1,2,后3,4的顺序张拉。 (5)这个是固定的0.07*1395=97.65

(6)施工阶段设臵为第一阶段10天,安装结构,张拉钢束,第2阶段:收缩徐变1000天

由于在midas里不能象桥博那样分别输出,所以分别考虑这些损失。 首先把所有损失关闭,除了摩阻损失项系数 在施工阶段控制中:关闭收缩徐变和弹性回缩。

然后在钢束特性里: 关闭松弛和钢束回缩

也就是说,只保留摩擦系数=0.3 偏差系数=0.0066

计算后结果如图,结果显示为内力,转换为应力为1227MPa

打开钢束回缩,因为这项数值与摩擦有关,所以摩擦系数不要关。损失最大的是在锚下。 设臵为两端各0.006m,计算,下面我只叙述过程,后面有最终结果对比表。 建立两个施工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满顺序张拉1,2然后是3,4。打开弹性压缩。损失1,2不要关!。计算,我们对比桥博和midas的钢束1的应力。

然后关闭弹性回缩,打开松弛选项,增加时间依存材料如下图:

还有下图中参考

计算!可以看出这项的差别很大。

关闭松弛。下面是最后一项,收缩徐变,先打开施工阶段控制选项的收缩徐变,用默认的设臵就可以。

然后在施工阶段里定义收缩徐变1000天的施工步骤: 注意不要忘了,把施工步骤的选择勾上。不然的话……

最后是所有损失全部打开,计算最终结果。

下面是对比的计算结果:

桥博的损失 Midas当前应力 Midas损失 1 164 1227 164

2 315(锚下) 1078 317 3 0 0 0

4 36.6 1189 1227-1189=38 5 97.7 1200 1227-1200=27 6 94.3 1080 1227-1080=147 最终永存预应力 998 1038

结论:首先,midas的松弛损失要比桥博小的多,这是因为midas使用的的公式的缘故,公式可以见理论手册:在excel中我进行了试算,如下:

以上问题:正好1200

而桥博则完全按照规范来的,所以当然要采纳桥博的做法。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关闭midas的松弛,在锚下应力里直接扣除!,但这个应力要直接影响其他损失的,而且如果检算施工应力,松弛应该只考虑一半。

另外的重要问题,就是收缩徐变,显然midas的收缩徐变损失大了一些。这个应该是与收缩徐变的设臵选择有关,毕竟我设臵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关于MIDAS收缩徐变的问题,以后再讨论吧,但不管如何,现在我们知道midas的松弛损失问题实在是很难处理啊。

经过以上分析,我感觉midas里的计算方法还是可靠的,也比较灵活,不象桥博都在幕后,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桥博的优点了。遗憾的是,松弛计算有问题,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答:在旧规范中没有随时间变化计算松弛的公式,规范中给出的也是终极值,各软件处理施工阶段的松弛时的方法不同。MIDAS的旧规范版本中采用了Magura公式.

在旧规范版本中收缩和徐变损失的计算,在公路年会论文集上有篇文章介绍过,大家可参考一下.

新规范中提供了松弛损失随时间变化的表格,MIDAS中也加了进去,用户可选择。(参见下图)

另外,个人觉得收缩和徐变与应力时程相关,首先空间分析(包括轴向、弯剪扭)的应力准确,随之计算的收缩和徐变的结果也会更准确一些。

后续讨论:

(1)MIDAS中的28天抗压强度应该填标号值(这里为50000)。

原来是松驰系数的计算方法不一样啊!怪不得老是有人说预应力对不上。不过,新规范中也采用了松驰系数发展曲线,看来还是MIDAS先行一步啊,呵呵。 (2)两位说的都对。

我把强度值改正过来了,然后在开始的控制应力里扣除松弛值,收缩徐变的效果明显降低。最终值和桥博的对比差不多。在升级新规范版本前,只好这样处理了。

(3)那么对于徐变计算时,若使用CEB-FIP规范或ACI规范,对于C50混凝土其28天抗压强度应填多少呀?按中国公路规范查得fck=32400kn/m^2填写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填多少? (4)应该是50000kn/m2

新版本里怎么处理的,细节还不清楚,不过等下星期就能收到v6.7了。

现在正在研究桥博3.0,可以自动调束了,真希望midas在刚束的处理上也能前进一步。

(5)首先非常感谢你把学习经验拿出来共享,我也一直在对比这两个软件对于预应力的计算。 我照你所说步骤做了一个简直梁模型,对比发现摩擦损失(即第一项损失)两个软件吻合较好,但是在两个软件中都设臵锚具内缩值为6mm,比较第二项损失发现,差别挺大的,不知道原因为何?不知道大侠你是否可以将你的模型发给我(主要是比较第二项损失的模型),

(6)我大概知道哪里出问题了,我建模时预应力筋为两端张拉的方式,但是我以前在桥博中设臵锚具内缩值合计:6mm,但看了桥博中自带的例子,发现桥博中的锚具内缩值对于两端张拉而言,应该设臵为两端锚具内缩值的和(应为12mm),这样两个软件对于第一、二、四项的损失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第五项由于两个程序计算方法不同,结果自然不同,第六项与很多参数设臵有关,较难吻合。

(7)如果不设定施工阶段,是否就不能计算预应力的松弛损失,也不能计算由于徐变、收缩引起的损失? 谢谢

答: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收缩徐变的效应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函数,因此必须定义施工阶段,因此要算好预应力的损失就必须加施工阶段。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不设臵施工阶段,则预应力损失第一、第二项即摩擦损失和锚具回缩损失还是

被扣除了

但其余几项损失均不能计算,

问:预应力松弛系数对松弛损失影响很大,同一个例题,取10时损失46MPa,取45损失214MPa,请问高手,应怎样取值?

答:关于这个问题,新版本已经有了重大的修改了,和新规范能对应起来,但是我还没进行过详细对比。

问:我计算了一个简单的预应力梁模型,有一个疑问想请教各位。

模型中预应力采用单端张拉,计算得到的结果是磨阻结果完全吻合,松弛和收缩徐变损失MIDAS比桥博大10MPa,但对于弹性回缩这一项却怎么也对不起来。桥梁博士仅锚具回缩一项即损失的第二项就比MIDAS的结果大很多。想请教一下,因为弹性回缩一项跟摩阻有关,所以弹性回缩的结果你们是如何得到的,并且锚具回缩和弹性压缩这两项能单独得到吗?

答:单独的锚具变形引起的损失和单独的摩擦引起的损失通过设臵不同的预应力计算系数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得到,而反摩阻对锚具变形的影响需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到――同时考虑摩擦和锚具变形引起的短期损失-仅考虑摩擦引起的损失-仅考虑锚具变形引起的损失。

关于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要仔细核对每个参数――普通钢筋配臵情况、预应力钢筋张拉顺序及间隔时间等都是我们经常容易忽略的因素。

这是我在学习预应力损失计算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愿意和大家交流!

受教了.挺长时间没用MIDAS了,前段时间去工地看施工单位张拉预应力时,监理单位提出张拉完预应力后(100%应力)应回油(即将千斤顶的拉力松开)后记录一个数值作为最终的预应力张拉伸长量。。。不知此种提法是否正确。。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持荷一段时间后记录的数值就已经可以作为最终伸长量。

MIDAS简支变连续梁桥抗震计算中的问题

问:20*5一联的简支变连续梁桥,做下部结构的抗震分析,上部和下部整体建模,是否要考虑施工阶段,预应力荷载也要加吗?

我是想,上部结构的荷载是通过支座传到下部的,考虑变连续的过程和不考虑是不一样的,这个对下部结构有影响吗?还有预应力也是一样。

有哪位朋友做过这种桥型没有呢,麻烦给解答一下! 答:抗震设计的重点 是质量和阻尼 所以 只要质量和阻尼的 输入正确的话 别的影响不是很大 所以说施工过程 预应力 不太重要

要考虑,提取最后施工阶段构件内力做为初始单元内力采用时变静力荷载考虑恒载影响,或是直接把恒载都定义为时变静力荷载不考虑施工累加效应 MIDAS特征值分析

问:MIDAS特征值分析中,如何把自重和二期恒载转化成质量的?在把荷载转换成质量的对话框中,二期恒载转换的荷载种类是否选择梁单元荷载?自重的荷载转换种类选择什么类型呢?我没有选择自重的转换荷载种类的时候,运行分析说“[错误]没有输入特征值分析中要求的质量数据”。应该是没有加上质量吧

答:自重是在“模型”-“结构类型”-选择“集中质量转换”或“一致质量转换”,二期是在“模型”-“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你要是二期是加载在梁单元上,选择梁单元荷载就可以了,其实那里都勾选完全没问题。 MIDAS中多支座模拟的注意事项

问:在MIDAS中进行单支座模拟时,我们在支座实际位臵建立节点,定义约束内容,然后用刚性弹簧(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连接主梁节点和支座节点。但在模拟多支座时,尤其是支座数量多于2个时,这样的模拟方法就不对了,会出现靠近主梁的支反力特别大的情况。多支座时正确的模拟方法如下:

1、要求模拟出支座的高度情况,在支座底部采用一般支承进行全约束(D-ALL,R-ALL);

2、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注意弹性连接的刚度是按照弹簧的局部坐标输入,输入支座的各个自由度的实际刚度);

3、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各支座顶部节点为丛属节点建立主从约束刚性连接。

4、额外的操作:对于弯桥建模时,支座的约束方向通常是沿桥的径向和切向,可以通过修改弹性连接的beta角来实现。 欢迎指正,讨论。

答:支点处支反力的分布,更近似于各个腹板位臵集中力作用下的杠杆原理的分布 而且

支座的竖向刚度并不是很好求,比如球形刚支座的 多支座最好用梁格模拟

用单主梁模拟多支座的宽箱梁不合适

楼上说的极是。对于宽箱用单梁模拟的确不好,但对于弯梁来说,即使桥面很窄,因为弯桥的空间作用,通常也要将其实际支座模拟出来,因此就涉及到多支座模拟的问题。支座的竖向刚度的确不好确定,这方面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各位桥梁同行的指点。多谢! 我作过一个验证,在单梁多支座使用刚臂(弹性连接的刚性类型)的情况下,支座反力与其到梁节点水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就我的经验:应该按shirre说的1,2来建模,尽量用输入支座刚度.曲线梁的话,宽跨比<1/4且半径大与350m且单跨圆心角<120度,就可以用单梁模型,如果只半径比较小,其他两个条件满足,那么混凝土桥的话只要考虑自重扭矩的作用,也可以用单梁,不必搞梁格,当然类似边主梁形式的很宽的斜拉桥和拱桥,还是用梁格比较好.

多支座的时候,建议用一般弹性支撑模拟支座,而每个弹性支撑(即弹簧)的局部坐标方向都是可调的(通过beta角调整)。因此这里不涉及节点局部坐标的调整。 对于楼上两位的观点 又有两个疑问:

一.致shirre:

2、用一般弹性连接模拟支座(注意弹性连接的刚度是按照弹簧的局部坐标输入,输入支座的各个自由度的实际刚度);

3、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各支座顶部节点为丛属节点建立主从约束刚性连接。

以上这两点是个并列关系还是顺次关系?

1.假如是顺次关系,支座的刚度问题就值得说道说道,当支座的刚度可以认为是无穷大的时候,可以采用你第三点里谈到的主从节点的概念来处理,因为这样就使得总体刚度矩阵里主、从节点相互协调的自由度组合到一起。但是假如支座的刚度为有限值,那么就肯定不能用主、从节点的概念来模拟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两个节点根本就不存在说位移一致的关系。

2.假如是并列关系的话,那么应该说明何时是刚性支承,何时是弹性支承。

二、致mainfold:

曲线梁的话,宽跨比<1/4且半径大与350m且单跨圆心角<120度,就可以用单梁模型,如果只半径比较小,其他两个条件满足,那么混凝土桥的话只要考虑自重扭矩的作用,也可以用单梁,不必搞梁格,当然类似边主梁形式的很宽的斜拉桥和拱桥,还是用梁格比较好.

对编辑以上观点我不反对,但是很想知道这等纯熟的经验之谈是编辑您自己做过相应的分析比较后得到的结论性意见还是出自于别处。

假如是前者,能否给个您大致分析的经过,假如是后者,能否推荐您得到该信息的源头(论文或者书籍)

因为毕竟曲线桥的分析还是相当复杂的,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这些基本就是我自己的经验了.对这些条件下,用单梁和梁格,我进行过算例的对比.

就设计来说,也不是模型越复杂越好,事实上很多设计人员对梁格理论很难理解.很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只要是讨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谈不上得罪,有时候意见尖锐一些更好.

关于2、3点是要同时满足的,我想wentao8401可能对我的说明有误解的地方,首先要说明,我的说明里是用弹性连接模拟了实际支座的高度、刚度,因此存在支座顶点和底点,而且默认没有下部结构模拟,所以对于支座底点采用的是固结,所有的约束刚度由弹性连接刚度来体现。主梁和支座顶点的连接关系通过主从约束来体现。

wentao8401所说的直接用刚性连接连接主梁和支座点的方法适用于模拟下部结构的刚构桥中很方便。

另:在多支座模拟时,单节点模拟支座不太合适。因为不好处理支座和主梁的关系。

附件是我自己做的一个小模型,不是实际结构。模拟了支座,并且通过调整弹性连接的beta角模拟了支座的约束方向。

弹性连接的反力在结果表格中可以查看。

我觉得计算支座各方向的刚度有点麻烦,如果简化一下的话感觉用如下的方法好像也可以。如果支座就在模型的墩顶的话,复制墩顶节点向上支座的高度,该点与墩顶点用弹性连接里的刚性连接,与梁上节点主从连接,梁上节点为主节点,主从连接时释放支座允许的自由度;如果支座不在墩顶时,在支座实际位臵建节点,与墩采用刚性连接,墩节点为主节点,与梁同上。不知道以上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敬请指点。

楼上说的非常有道理,通常在不考虑支座刚度,且同时模拟了下部结构时可以这样做。但是一个从属节点是只能属于一个主节点的,不能同时属于梁、墩顶两个主节点。因此当模拟了下部结构时这个问题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

1、单支座:没必要建立支座节点,直接主梁节点为主节点,墩顶节点为从属节点用刚性连接约束相应的自由度。

2、多支座:建立实际的支座节点,主梁为主节点,各支座节点为从属节点用刚性连接约束相应的自由度,墩顶节点和支座节点用弹性连接的刚性来处理。 支座

1.单、双支座模拟。

在实际支座位臵建立节点,利用弹性连接(刚性)连接支座节点与主梁节点,然后利用一般支承来定义支座节点的约束条件。

2.多支座模拟。对于多支座的情况利用单、双支座的方法会导致反力结果误差较大。

因弹性连接(刚性)在程序中是一种刚度较大的梁单元,传递荷载时,也会发生微小变形,与平截面假定不符。此时,应在实际支座的顶、底位臵分别建立节点,支座底部节点采用一般支承约束(约束D-ALL),利用弹性连接(一般)来模拟支座(输入支座刚度),支座顶节点和主梁节点通过刚性连接来连接。

MIDAS里面车道荷载的宽度应该去多少?

问:在MIDAS里进行斜拉桥计算时,车道荷载的计算宽度应该取多少?加载时,考虑不考虑车轮的轴距,是按照一条线荷载加载还是按照两条线荷载加载?

答:如果没有更详细的要求的话,可以取实际车道的宽度.左右两轮的间距,是可以考虑的. 应该按一条线荷载加载.

如果是人行桥,即人群荷载定义为车道荷载,人行道宽度是不是应该确定?没有相关规范规定城市桥梁的人行道宽度吧?不确定的话,人群荷载大小该怎么加呢?

车道荷载的应按一条线荷载施加,宽度应该是3m,即两车道的线荷载间距应为3m

人群荷载实际上midas默认不能修改的是1m跨度,所以如果是大于一米的话就要布臵多条车道了 可以自定义人群荷载,里面可以自定义人行道宽度。 或者在活载工况里面填放大系数以模拟人行道宽度。

请解释一下“车道荷载宽度取车道宽度(3m)情况下,左右两轮的间距如何考虑?”

两轮的间距在车道定义里,而不是在车辆类型定义里.两轮的间距要2006以上版本才有.不过就我的看法,如果不是采用横向联系梁法的话,两轮的间距并没有什么意义,只要不是0就可以了. 连续梁钢束张拉,注浆阶段问题

问:midas里悬臂浇注连续梁钢束张拉,一般情况下注浆阶段是下“0”,还是下“1”个施工阶段 答:一般情况下填下“0”个阶段,即拉完预应力后立即注浆,我个人认为注浆的时间看个人需要达到的目的,注浆时间决定使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间,你什么时候需要用包括钢束的换算截面时就什么时候注浆即可。

悬臂浇注的话,应该是1,即下个阶段,如果填0,那么预应力就被加在了换算截面上. midas里怎样进行非线性稳定分析? 乱论未整理:

midas里怎样进行非线性稳定分析?

谁会拉索的非线形分析,比如幕墙方面的拉索分析,希望高手能传了例子! 据我所知目前midas里的稳定分析是线弹性稳定分析。

我正准备用SAP2000和MIDAS/GEN做单层索的非线性分析.有机会大家探讨一下

我是二楼的,对于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进行稳定分析的问题midas是可以实现的,之前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回答有误。

可以将要进行稳定分析的荷载定义在同一个荷载工况名称下,然后定义非线性分析,考虑按步骤加载,分析后在结果中查看阶段步骤时程结果的变形曲线,然后查找变形突变点及相应的加载系数即可得到极限荷载。

我按楼上的方法试了一下.有一些疑问,请教大家:

1.怎么查看非线性失稳的模态?

2.非线性分析控制对话框中选择位移控制法时,位移步骤数量和荷载工况中的加载步骤数量有什么关系吗?一般怎么取值? 计算过程中好像还是按荷载工况的分步迭代的吧? 谢谢!

对于楼上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

当不设臵荷载工况中的加载步骤数量,系统统一对各个荷载工况按非线性分析控制对话框中位移控制法的参数来计算。

我有如下问题:

1.如何设臵参数能够比较好的收敛?

我的参数是这样设臵的,我感觉不合理,但是如果把收敛精度调得小一点,计算又会不收敛,请高手指点

2.我求得的荷载系数是负的,请问是怎么回事?

有资料这样说:“屈曲分析中出现负值,表示反力与作用的荷载工况或荷载组合的方向相反时,结构发生屈曲。因为很少会出现作用相反方向的荷载,用户可忽略负值的特征值。” 但是,我自重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啊?怎么求得的荷载系数反而向上呢?

阶段\\步骤图表中的荷载系数是这样的:

1.实际上,2类稳定就是一个考虑非线性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所以最后肯定只有一个位形,如果想查看特定位形下的稳定系数就要把该位形激发出来,方法是加一定荷载,比如横向力,该荷载能产生你感兴趣的失稳位形,作为初始缺陷,先一步加载该工况,再分级加后面的自重.

2.有两个可能,一个是没有收敛,一个是控制方法不正确,这种方法我也没用过,但时候和控制位移的正负有关呢,你自己试一下吧.

我最近也在关注这个问题,查了midas好多资料,方法就如上面各位兄弟说的那样,用非线形分析中的位移控制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好象说的过去可以操作的. 但是!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查看\阶段/步骤时程图\只能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去寻找,我建了个劲性骨架拱桥的空间模型,节点就有1500多个,从\屈曲分析\结果来看失稳的区域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问题就出现了.在考虑几何非线性稳定问题时,要将1500个节点的时程图一一查看吗?一直没想明白该如何处理,望高手给予指点!

还有个问题,说明中midas可以进行材料非线性分析,可是没见到在哪里输入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呀?莫非系统自己默认?

屈曲分析主要分为:材料非线性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几何非线性分析,一般无索等柔性构件的结构失稳均是材料非线性的失稳,材料非线性的考虑在MIDAS中又可考虑两种方法:微观的,利用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做板或实体分析,宏观的,利用PUSHOVER,采用定义构件塑性铰的方法来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做一般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失稳分析时,可采用PUSHOVER分析,在梁、柱、杆单元中设臵塑性铰的方法来做,找到通过荷载-位移曲线(或别的曲线)找到构件极限状态,即为该结构的失稳状态

请教:连续钢构桥底板预应力钢束露出问题

问:本人在建模时,将底板预应力钢束输入进去后,发现1/4跨部分有部分钢束外漏,不知这样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最好,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检查钢束的输入以及截面的输入,设想施工时假如也让钢束露出一部分行不行呢?

答:露筋就是钢束布臵的有错误,本身就是设计错误,如果按照设计图施工,就有楼上说的施工无法进行的情况发生,单纯就程序来说,钢束的布臵是和钢束一次、二次的大小以及产生的效应密切相关的,露筋的情况结果会和不漏筋相差很大。

谢谢了,主要是设计的导线点太少,钢束长了之后还要自己增加导线点。 我建立的连续梁桥模型,可分析时总是出错!

问:我刚建立了一个连续梁桥的模型,欲模拟其施工阶段,可是刚模拟到0#块施工后计算就报错了,显示应该是边界条件有问题,可是我实在找不出原因,请高手帮忙!

0#块有桥墩和两个临时支撑,桥墩与梁之间施工阶段时使用固定铰,体系转换后采用活动铰(保留一个墩的固定铰),临时支撑与梁之间使用单向支座,如图,不知道我这样处理对不对。 报错如下:

WARNING : NODE NO.91 R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0.000 WARNING : NODE NO.94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29

WARNING : NODE NO.94 D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0.000 WARNING : NODE NO.88 DY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0.000 WARNING : EQUATION NO.8

WARNING : NODE NO.88 DX DOF HAS A SINGULAR DIAGONAL =0.000

2.jpg (30.76 KB)

这是我设臵的边界条件。

答:

(1)临时墩与主梁的连接最好采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接进行模拟。

(2)在弹性连接中的刚度模拟是不好处理的。实际计算中刚接进行模拟,在不同的施工过程采用钝化处理效果更好 (3)(1)你采用的弹性连接,注意一下弹性连接的方向。 (2)结构组 边界组 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4)弹性连接有问题,将88,91,94复制到梁底,再将复制的点与249,239,252建立弹性连接试试。

(5)警告是说自由度奇异,主要是因为你的约束施加不合理造成的。

(6)你的哪个约束施加错了,检查一下主梁与墩之间的哪个约束的方向,不行的话我就不知道了,最好是所有刚性约束的方向都一样,也就是他们跟单元的方向构成统一的关系. (7)249与252那两个连接处怎么会是断开的呢? Midas反应谱选项代表什么意思?

问:Midas在计算反应谱的时候,反应谱工况中的模态控制组合选项卡里中,振型组合类型可以选SRSS,CQC等,还有考虑振型的正负号,以及两个方向:沿着主振型最大方向和沿着绝对值最大方向,这些选项均为什么意思? 所用版本为Midas/Gen V712

振型组合类型的SRSS,CQC等还好理解,就是不知道考虑振型的正负号和沿着主振型方向和沿着绝对值最大的振型方向对计算单元内力和位移有什么影响?

答:考虑振型的正负号:给振型组合结果添加正负号,使最终结果(弯矩、位移等)的相对性(比如各节点的弯矩符号,各节 点 间的相对位臵)具有连贯性。

沿着主振型方向:主振型是指在该方向质量参与度最高的振型。在每个方向,按主振型的符号(+, -)给各组合结果(节点位臵)添加正负号。

沿着绝对值最大的振型方向:按所有振型结果中绝对值最大的振型的符号(+, -)添加正负号。 MIDAS对框架箱涵(地下通道)建模中的结构与土的约束 问:在进行整体框架箱涵(或地下通道)建模时

1.涵底与土的模拟,采用弹性连接,输入弹簧刚度吗,这个刚度系数应该如何取值呀? 2.侧墙与土的约束又是如何考虑的呀?希望给位老师指点,谢谢! 答:(1)这个问题是个问题,平时都把土压力按压力(三角型)输入,但只考虑了对墙体结构的压力,没考虑土体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希望有人能指点做法

(2)应该是一致的吧,既然对底板进行弹簧约束,侧墙也应该进行弹簧约束。荷载作用与约束是两码事。如果取一延米宽计算,按土的压缩模量除以单元长度即为弹簧约束吧。

(3)那就是在模型/边界条件/面弹性支撑下可以解决这土对档墙的约束问题了,也就是定义个只受压的弹性连接

midas\\civil中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材龄问题

问:由于初学midas\\civil,其中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与材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理解,下面是从网上收集的两个此类话题,贴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希望大家能发表意见,把自己的见解分享一下,共同学习,谢谢!

1、问:在MIDAS中施工阶段定义的时候,有一个概念我老是搞不明白,就是这个施工持续时间和激活材龄。施工持续时间是指什么,是不是指从支架搭设开始一直到浇注完混凝土的时间啊?还是指一直到结构拆模的时间啊?这个激活材龄我就搞不懂,MIDAS在线帮助文件中说“该材齡为该结构组的初始材齡,即该施工阶段开始的时候结构已经具备的材齡”。

个人认为,这个初始材齡就是指结构组从浇筑混凝土开始养护到拆模之后,结构开始受力的这段时间。施工持续时间为从搭设支架浇筑结构混凝土一直到拆模的这段时间为持续时间。举个例子:比如悬臂法施工,0号块施工持续时间为7天,即从开始建立0号块的模板开始计算,一直到对0号块拆模的时间为7天。在施工开始的第2天开始浇筑混凝土,即,混凝土的初始材齡为7-2=5天。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答:结构组激活材龄是独立于施工持续时间的一个概念,即在施工前构件已经具有的材龄。材龄的计算初始时间为开始浇注时间,拆模时间为收缩材龄,开始受荷载为徐变材龄。 2、问:施工阶段持续时间是否包含构件的材龄?如果包含预制拼装构件如何处理?

答: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不包含在该施工阶段激活的构件的初始材龄.但应包含在该施工阶段绑扎,浇注在下一个施工阶段准备激活的单元的(初始材龄)时间. 答:

二楼:原先没注意这个问题,现在也有点糊涂了

在线帮助里面说“该施工阶段开始的时候结构已经具备的材齡”。从这句话理解为该施工阶段持续时间不应该包括在该施工阶段激活的构件的初始材龄,那我就不明白了,该结构的初始材龄时间计到哪个阶段呢?如果计到上一阶段,那总有个头啊,第一个构件初始材龄计到那里去呢?

楼主举的第一个例子我认为有道理,即该施工阶段持续时间是7天,初始材龄是5天,施工阶段持续时间包括该阶段激活单元的初始材龄。 请大家指教一下。

三楼:关键是对施工阶段的时间起始点的理解。

常规理解:挂蓝到位后,立模作为施工阶段的起始点。 MIDAS理解:以混凝土张拉灌浆后作为一个节段的起始点。

加入第N个节段,张拉灌浆完后施工过程为:挂蓝移动到位--立模--绑钢筋--浇混凝土--养生--张拉--灌浆--移挂蓝。

对于第N个节段(模型的第N施工阶段),此时外力为:1自重,2预应力荷载,3挂蓝,3砼湿重(第N+1节段的)。这样分析后,就不难明白了,初始材龄就应该是浇筑完砼到张拉结束的时间。施工持续时间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节段周期减去初始材龄。

四楼:对于第N个施工阶段的材龄时间应该计入到前一个施工阶段的持续时间里 已经建好的双曲拱桥模型问题求诊

问:该桥上部结构为5孔净跨径34m,净矢高5.67m,矢跨比1/6等截面悬链线无铰双曲拱桥。主拱圈全宽6.3m,由4肋3波外加2个悬半波组成,拱肋间设臵横系梁,沿纵向共设臵13道;拱肋分3段预制,采用湿接法进行连接;拱波为素混凝土预制构件。主拱上共设6个腹孔,腹孔墩和腹拱圈均为素混凝土构件。由于该桥年代久远,图纸遗失,拱轴系数不知,根据实测的拱轴线建立的模型。 在横向我把主拱圈分为7个单元,分别是半悬波、拱肋和拱波,然后通过弹性连接,不考虑填料,实腹段考虑主拱圈和桥面谈型连接。由于初次接触该桥型,对建立的模型没有一点把握,觉得问题很多,希望各位能帮忙看看。 答:(1)我大概看了一下你的模型,在你的模型中,主要受力构件拱肋以及次要受力构件拱波你都是用梁单元建的,我个人觉得不妥,双曲拱桥中,主要承重构件是拱肋,而拱波主要还是起到横向传递荷载的作用,他承受的桥纵向的弯矩不能说没有,其实是很小的,所以,对于拱波,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用梁单元建立,你可以试一试采用板单元建立拱波,将板单元的节点与拱肋梁单元的节点共用,板单元在这里主要起到横向连接拱肋的作用,你再对比看一看!以前见到过一高手建的ansys双曲拱模型就是这样处理的!

三楼:恩,感谢yanling820901,我去试试看,个人认为横向刚度的模拟有点难度,本来都想放弃了,看了你的建议,觉得这样处理在横向连接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四楼:可否在建模的时候考虑拱波作用,拱波在承受轴力方面还是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对拱肋的刚度取值,及截面取值似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拱肋的受力有很大影响,请各位高手指点下在拱肋刚度取值方面是否有好的方法! 斜拉桥的索梁温差怎么模拟

问;请问斜拉桥的索梁温差在模型里应该怎么模拟,是否就是在单元温度荷载上面选中主梁或索单元施加单元荷载即可? 答:(1)我认为就是直接在选中单元上添加温度荷载.

反问:那么就是说是添加温度荷载中的单元温度荷载,对否? (2)可以先设定系统温度,

然后再填加斜拉索单元温度荷载,此温度须在系统温度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3)将系统温度设定为零度,然后在温度荷载下的单元温度荷载中选中索单元,将温差值填入最终温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温度荷载在跟其他结果组合的时候一定要将升温和降温荷载做一个包络,作为一种荷载工况与其它荷载载工况叠加,而不能直接叠加。

反问:请问什么叫把系统温度设定为零度?一般都会有均匀升降温的荷载,我已经有了整体升温35和整体降温荷载25。系统温度中只能填入最终温度,我现在好像知道了,是不是先定义一个工况A,在系统温度中定义一下,将其对应的系统最终温度设臵为零,然后再在单元温度中设臵。

答:还有就是对于bridgedlut前辈所说的“对于温度荷载在跟其他结果组合的时候一定要将升温和降温荷载做一个包络,作为一种荷载工况与其它荷载载工况叠加,而不能直接叠加。”,我觉得能不能升温和降温分别和其它荷载工况直接叠加后在取包罗也可以。只不过没有bridgedlut前辈说所的那样简便。

对了,我刚才试了一下,好像不用设臵像我之前说的先在系统温度中设臵最终温度为0,这样不设臵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不知道bridgedlut前辈有没有做过测试,还是我自己模型的问题。敬请指教。

首先,我说的设成零度不是最终温度而是结构类型下的初始温度,其次你所说的分别叠加再包络也可以,结果是一样的,我强调的是要将两者包络,不能升降温叠加,可能大部分人都了解,所以只是个提醒,可能有些多余,另外以后发帖的时候最好想好了发,尽量不要分成多个帖子,我注意到你6楼和7楼的帖子时间间隔只有六分钟。

未解问题:对于bridgedlut前辈所说的“对于温度荷载在跟其他结果组合的时候一定要将升温和降温荷载做一个包络“

中“做一个包络”指的什么意思? 混凝土湿重的考虑

问:现在在使用一般功能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想请教下混凝土湿重的问题。已经考虑了混凝土的自重,不清楚混凝土湿重模拟的是什么力。该湿重怎么加呢? 答:(1)竖向集中力加弯矩(也是集中力)

(2)个人认为,混凝土湿重是对还未参与结构整体受力的刚浇注的块件的模拟,由于它还未参与结构受力,这时它是作为外荷载加载在前面的结构上的。我觉得湿重可以大致认为就是块件的重量。 (3)悬臂施工计算我觉得可以参考桥梁博士的计算,桥博在挂兰这方面采用子系统,挂兰编组和阶段挂兰操作做的很明了,这也是桥博做的比midas,gqjs等其他软件好的地方吧

(4)使用一般功能模拟悬臂浇注施工是没有办法自动考虑混凝土湿重的(使用建模助手时程序会自动考虑),midas里建议是将混凝土的湿重模拟为一个集中力和弯矩作用于梁端(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力的大小即为混凝土的湿重,作用位臵近似考虑为节段中央,应该说这样模拟是不太准确的,但也不会相差太大。这方面桥梁博士采用子结构的形式来模拟湿重,确实要准确,由于它对混凝土的湿重是采用线荷载来考虑,不仅能准确考虑湿重大小,也能准确考虑湿重合力的作用位臵。在midas里其实比较困难的是自己确定湿重合力的作用位臵,如果能确定,同样可以可以采用梁单元荷载的形式,模拟湿重荷载,这就和桥博没有什么区别了。

(5)在变截面梁时, 梁的重心位臵怎么确定?湿重是以节点荷载的形式加上的,可作用点的位臵我计算不出来啊

(6)变截面梁重心位臵不相同,每个截段单独计算很麻烦,可以施加在阶段中心处,这样对梁底为一般二次抛物线的截段其结果虽不精确但差别也不会很大。

(7)利用CAD中3D模型可以求出其重心位臵,建好CAD的3D模型,可以很准确的求出其重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idas考虑受压区混凝土的抗拉么

问:midas考虑受压区混凝土的抗拉么 ,对MIDAS的计算原理没有理解?

答:MIDAS/Gen里面考虑了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在定义材料的时候用的是规范中的数值的话在MIDAS/Gen分析阶段是不需要定义材料强度的,因为内力和位移计算只和材料弹性模量等参数有关。在设计阶段才涉及定义材料的抗拉或抗压强度,在钢构件设计参数或钢筋混凝土设计参数中编辑材料的抗压、抗拉承载力数值即可。 “midas考虑受压区混凝土的抗拉么”,是不是应该是“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MIDAS2006之前的版本是不能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截面验算的,所以一般的混凝土截面,它会考虑截面受拉边缘的混凝土拉应力。2006后的版本还不清楚,据说是可以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截面验算。 疑问:用过MIDAS的梁柱配筋计算

对于MIDAS强度计算的原理不理解 用起来觉得不顺手

在MIDAS强度计算里钢筋混凝土截面还是非全截面参与工作么? 用midas做成桥检测的问题

问:用midas做五跨连续钢构(110+3*200+110)的成桥荷载试验。

1:在移动荷载分析控制中,结构基频该怎样输入?只有连续梁没有连续钢构的基频!如果是用户输入,该怎样确定这个值?

2:用设计标准活荷载(是车道荷载吗?)计算出了中跨跨中的挠度,现在我要在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范围内将其等效换算为30吨的汽车荷载,midas能不能直接导出汽车作用的具体位臵和需要几两汽车? 答:(1)1、将结构的自重、二期等荷载转换成质量,再做特征值分析,求出结构的基频,填到里面就可以了。

2、可以考虑采用移动荷载追踪器来实现。 再问:问题1我们现在能理解了!

问题2我们还不能理解!我们所理解的移动荷载追踪器,只能追踪已经加上去的移动荷载!而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做成桥静载试验时汽车加载的数量和位臵,也就是静载工况下跨中的挠度和设计标准活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满足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移动荷载追踪器能给出这写数据吗?能的话怎么做?

也就是怎样来选择30吨车辆的数量和车辆的布载具体位臵,从而满足静载试验的要求!midas有没有这个功能?

答:你直接根据经验加加载车就完了,大体就按影响线加

\:用设计标准活荷载(是车道荷载吗?)计算出了中跨跨中的挠度,现在我要在静力试验荷载效

率系数范围内将其等效换算为30吨的汽车荷载,midas能不能直接导出汽车作用的具体位臵和需要几两汽车?\

从上可以看出,此兄对桥梁荷载试验较为陌生。

用静力荷载效率系数是来反映所加试验荷载与设计标准活荷载之间大小关系的,即:效率系数=试验荷载/设计标准活荷载=0.85-1.05,或者系数满足其它特定的范围。

试验荷载、设计标准活荷载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则转化为试验荷载、设计标准活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关(心)键截面内力或应力进行比较,而是转化为挠度进行比较。

试验荷载所需车辆载重和数量、位臵可根据关心截面内(应)力项影响线进行布臵,并计算效率系数,使之满足特定的范围即可。

midas是个比较好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工具),它现在还不可能直接满足布臵试验荷载的需求,但借助midas,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以上目的。

我们做桥梁检测的时候是,先写好桥梁检测的方案,在做方案的时候要计算该桥的加载效率,主要是该桥的弯矩要达到加载效率。再就是要求出,在相应的加载效率的情况下该桥的变形。在midas里面只能根据影响线加静载,使该桥的弯矩或剪力达到加载效率。 收缩徐变计算一经典算例

问:用2006计算时发现与书中的结果不一样.请指点.

算例:3X30连续梁,P=100Kn/m,详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范立础)P291 或<梁桥>(下册)

答:你这个题最大的问题是在支座的地方出现问题在于你选择的是 模型>结构类型>3-D但是你支座的处理上考虑的是2-D所以需选择你计算结构平面

1、结构组的材龄为该结构组初时受荷时间,即在该施工阶段开始时,结构组已经具备的材龄。程序将按输入的材龄计算徐变和收缩。一般输入从浇筑混凝土后到拆模直到该单元开始发生作用(拆除了脚手架)的时间,你没有考虑。

2、你的构件理论厚度自己计算的?和采用程序自动计算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错误信息是什么意思?谢谢

问:请问以下错误信息是什么意思?谢谢

WARNING : NODE NO. 39 RZ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192

WARNING : NODE NO. 75 RY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401

WARNING : NODE NO. 75 RZ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402

WARNING : NODE NO. 46 RY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233

WARNING : NODE NO. 46 RZ DOF MAY BE SINGULAR. WARNING : EQUATION NO. 234

WARNING : NODE NO. 83 RY DOF MAY BE SINGULAR

答:是发生了奇异,记得midas出过发生奇异时的处理方法。。。

是约束的问题吧!估计你的结构类型是3d的,但是约束时不是按照3d来约束 是自由度的问题,重新建模,修改约束,就行。

随问:我做的是一个用悬索吊装管线的结构,类似于悬索桥,有索和主塔,但没有加劲梁.我直接在索上加了荷载,计算时就发生了奇异问题,都是索结构位臵.我把索结构换成梁结构奇异就没有了.不知道这个奇异如何发生的,是不是索结构一定要与梁结构等多自由度结构连接才不会发生奇异?

答:其实,我觉得还是自由度的问题,我在模拟钢结构张弦梁拉索时,采用了桁架,给它初拉力,结果还是很理想。

用梁格法时 虚拟横梁的刚度 怎么取

问:本人在做多片梁的桥梁时,用虚拟横梁来模拟,各个主梁的横向联系,但是不知道这个虚拟梁的刚度应该取多少,还有要不要给这个虚拟梁定义截面 答:定义刚度就可以了吧?可以参考汉伯利或戴公连的书。 三跨连续梁 组问题

问:学习迈达斯,根据最近正在干的三跨连续梁建了一个模型,到添加荷载组时老是添加不上,提示要在 base stage状态下添加,搞了N久了没弄明白base stage状态在那里。

同时,那个预应力荷载本来想输入预应力荷载0——预应力荷载10(10个块件的顶板束)结果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