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必修2 下载本文

城市 乡村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方法技巧] 三大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主要是产生原因及过程不同。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乱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下降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在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

(2)联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通过,环境保护日益引人关注。下表是2014年4月11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54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材料二 下图为2014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位于前列的省区分布。

材料三 目前,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流域水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流域水环境安全受到威胁。珠江流域仍有约25%的断面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12%受到重度污染,水质劣于Ⅴ类。

(1)北京市此日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该地每年春季的大气质量特点,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山西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最多的省份,对其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煤炭开采及利用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B.山西是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C.山西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

9

D.山西的工业技术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

(3)珠江的水污染较为严重,珠江在一年中水质最差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导致珠江水污染严重的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北京市该日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多大风、沙尘天气,导致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质较多。(2)山西是我国产煤大省,因煤炭开采、利用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3)冬季珠江流域降水少,河流的水质最差。(4)导致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

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 该地春季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天气,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较多。

(2)A (3)D

(4)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 农业废水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1.什么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哪几类?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几类?大气污染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5.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1.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人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又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这就要求环境具有能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和容纳废弃物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图示理解四类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微点拨 重点必背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环境问题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环境污染可以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可以引起自然资源的衰竭,同样,自然资源的衰竭也可以引发生态破坏。

10

, [学生用书P81])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产生的

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

D.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只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解析:选C。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以下现象属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 ) ①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酸雨危害呈现出蔓延的趋势

②专家估计,在今后20~30年,全球将有1/4的物种消失

③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④南美洲南部部分岛屿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强,当地居民患皮肤癌的几率增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这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种消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问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也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解析:选D。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均属于环境污染。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

知识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某些资源濒临枯竭的原因是( ) ①人类对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的索取量已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速度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成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生产力下降 ③自然资源不能再生和循环再现 ④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合理利用、保护得当就可以不断再生和循环再现。

5.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①② B.③④

11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C。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6.读下列四幅图,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图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砍伐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