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下载本文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第1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概述

1.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涵义

2006 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表明,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必须认真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虽然表面或事项或交易形式,但必须深入到企业业务的内在本质。“实质”在这里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需要通过交易或交易处理的经济内容,最后是会计信息;而“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这样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扫除表面现象,为企业及其关系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可靠、更准确的会计信息。

1.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意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表明,中国的会计制度经历了重大改革,表明中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收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制度的发展,业务范围和企业组织结构达到了迄今为止未知的水平;此外,不仅要求企业会计信息用户信息提供有用的信息,更多的需求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的引入,不仅丰富我们的会计理论,也确保会计信息和会计内容相对客观和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丰富了会计准则,与其他原则和发挥作用提供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为企业。这一原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而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现金可以更好地反映业务能力,偿债能力和未来前景的业务。这是一个原因公司仍然使用现金流量表来衡量他们的操作能力。

5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是一个补充一致性的原则。一致性原则的规定,企业可以不改变他们的测量方法和会计政策。然而,如果一个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其操作,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可以做适当的改变。

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相关研究

研究物质的形式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并没有停止,尽管起源于西方国家,而且外国会计理论一致的赞扬,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概念公告,几乎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间的概念框架。在我们国家,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出具财政部1998年,披露关联方关系和交易,首先提到的应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确定有关各方是否形成。

华严(2013)描述具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正确使用这一原则,一个人应该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能过份强调,和与其他会计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加强披露信息的物质形式。张婷婷(2015)分析我国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原因,指出存在的中国上市公司不分红,分红政策不稳定,连续性差,缺乏政策和法律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国内研究现状,我认为国内标准反映的一般理解实质重于形式是相同的:在会计,即经济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的物质,当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反映经济实质,应该按照经济实质反映。从国内研究现状,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上是企业标准的交易和事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

6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第2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1在会计确认实务中的应用

当经济事件或者事务发生在会计系统中,它必须首先承认的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识别中扮演一个重要的基本作用。 2.1.1 会计主体的确认

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能够识别和计量影响自身经济利益的交易或事件,不能识别和计量不影响自己的交易或事件的经济利益。首先,会计主体是明确的,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划定的会计处理;其次,会计主体是明确的,为了更好的掌握会计的地位;最后,会计主体清晰,能够区分经济活动会计与业主之间。一般而言,法律主体通常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当交易的实质或其他事项与法律形式不符时,应当反映其经济实质。 2.1.2 资产的确认

根据标准,资产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交易中已经形成或控制的资源,并期望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真正的资产,并不能期望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有发生的结果;其次,公司的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通过对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出,“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产的所有权,是必然要求会计主体假设。作为一种主要资产,主体应具有所有权或控制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通过所有权或控制权来决定是否属于某一特定主体的资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拥有、使用、取得和处分财产的权利。因此,按照

7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

本标准确定企业的财产、材料等,可以纳入企业资产范围。但是,所有权的法律概念仅仅是会计确认资产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唯一的基础。企业不会拥有,而是把资产的控制权纳入企业会计的范围,体现客观的经济本质,是形式的本质,而不是原则的典型体现。

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资产必须“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是资产的本质特征。因此,资源有能力带来经济利益的市场,即使他们有资产的形式,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资产的性质,必须从资产中消除。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已经走出生产线,虽然实物形式依然存在,但实际上并不是用于生产使用,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它不应该被确认为一种资产,但应该失去它失去了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它将被认定为损失。因此,企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定义资产的会计准则,不仅强调了资产的本质,也体现了尊重客观经济现实。 2.1.3 负债要素的确认

标准规定,负债,是指过去交易和事项的现有义务,履行的义务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我们的会计实践中,长期借款产生的利息计算按实际发生额和包含在“财务费用”“在建工程”和其他相关主题。同时,归功于“长期借款”账户,不管多久贷款利息。如果贷款的利息支付在下一财政年度,应当收取当期利息费用,但利息记入“长期借款”今年年底和兴趣是包含在长期负债。这显然夸大了长期负债,从而减少流动负债,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依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长期借款利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中应该包含在流动负债。

对客户服务的服务产品,企业是否能确认责任的销售产品吗?例如,企业销售的产品提供免费维修时间,企业在销售的时候,再多的修复( 形式上>成本,但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总有一部分销售产品来修复。是企业营销的产品吗

它本质上承担经济责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这些条件下企业应该认识到责任。 2.1.4 收入的确认

从销售货物标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确认:一,企业货物的所有权上的主要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