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与《诗经》语言艺术比较研究 下载本文

- 12 –

爱情是直接而快速的,好像只要有感觉就会迅速相爱。无论男女都很直接表达对对方的爱,故事中的第一场战争赫克耳托就对他的士兵们说:“爱你们的国家,爱你们的妻子,所以要拼命作战!”总之,两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有着很大的反差。

三《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与《荷马史诗》英雄主义的表现。 1,《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孔子曾对《诗经》多次做出很高评价,“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何为!”由此可见《诗经》的现实意义中的实用功利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孔子关于诗的社会作用作出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达。”

《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泛的,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社会状况、政治状况、统治者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礼仪、习俗等。既有对农业生活的关心,对宗族国家的热爱,有征人的忧伤,也有弃妇的哀怨,有男女相知的欢乐喜悦,也有失恋相思的辗转徘徊。这些在直面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在一首首短小的抒情诗中得到表现。那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在:第一,《诗经》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农耕、蚕桑、采摘、纺织、染色、建筑、狩猎、捕鱼、缝纫、搓绳、修缮、畜牧等等,第二,《诗经》反映了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第四,《诗经》反映了周人的政治生活。第五,《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宗教生活。第六《诗经》记载了贵族的燕飨生活。 2,《荷马史诗》英雄主义的表现。

我们在《荷马史诗》中可以感受到荷马笔下创造的是“追求卓越,渴望荣誉”的英雄。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中,直接就写到了“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致命的愤怒吧”点明了全诗的描写重点和基本主题。史诗中的阿喀琉斯选择了追求

12 12

- 13 –

卓越,是不惧死亡,渴望荣誉的典范。在阿咯琉斯诞生之初,他的母亲就对他预言了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医生碌碌无为但是可以获得长寿,亦或是投身战争成为卓越的人而英年早逝,无法安享天年。阿喀琉斯违背了母亲的旨意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上集中展现了英雄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在整个史诗中都贯穿了这一英雄的思想,在后续的奥德赛中,阿喀琉斯的父亲阿基琉斯在天国唯一关心的他的儿子是不是很卓越。

伊利亚特中, 阿喀琉斯的“愤怒”除了阿伽门农对其“荣誉礼物”的不公正的剥夺,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阿伽门农对他作为“希腊最高尚的英雄”的地位和价值的蔑视, 他就是要用拒绝出战来证明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阿喀琉斯是率性的,义气的。他可以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奴而罢战;也可以为了一个知心朋友而开启战火奋不顾身的战斗;为了他的愤怒,他可以成为一个嗜杀的魔王;也可以生出怜悯之心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赫克托耳的老父亲普利阿莫斯。阿喀琉斯不是一个单一的坏人,他为了荣誉,为了爱人,为了朋友,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英雄的行为;阿喀琉斯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好人,他为了泄愤而嗜杀成性,冷血而且自私。我们无法定性的认为他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在那样一个时代,阿喀琉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一个具有鲜明,丰富,复杂性格的伟大英雄。这个英雄的表现是合乎常理的,是有血有肉的,是贴近大众的,就是这样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得阿喀琉斯成为荷马史诗中塑造十分生动和成功的英雄形象,他体现了古希腊英雄人物的主要特征。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人们在谈到希腊文化时往往认为它是一种荣誉感文化, 可见《荷马史诗》所赞颂的英雄荣誉精神对其影响之深远。

三《诗经》与《荷马史诗》修辞相似但语言形式和风格不一

致的原因。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我们研究作品,首先要注意产生该作品的历史社会基础。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13 13

- 14 –

古希腊处于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山多水长、岛屿密布,而《荷马史诗》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由此,《荷马史诗》展现了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

中国文化自古发生于亚洲东部大陆。内陆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也是华夏文明最早发祥的地带。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我们的祖先就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由此,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我们的祖先创作了诗歌,创造了文字。诗歌通过文字的记录,越记越多,整理成书于是就有了中国的第一本诗歌《诗经》,成为了华夏文明不朽的文化宝藏。

一个是“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一个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两者不同的地理环境为文学的产生奠定了不同的基础。 二不同政治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产生的影响。

对《荷马史诗》产生的政治背景我们无法找到真实的资料,大多是通过古希腊的史诗中的描述去了解的。但是通过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有着商业性的经济形态,人与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形成贸易关系,所以导致了他们思想的开放、政治的民主。并且通过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能够了解:特洛伊之战后锡尼文明衰落,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摧毁了迈锡尼文明,此后的几百年间,希腊历史出现了短暂倒退的现象,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一时期没有了文字,由于《荷马史诗》的出现我们也称其为“荷马时代”。但从史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时的人民生来是自由的、并没有被某个君王统治从而为君王服务。所以《荷马史诗》中的人民是渴望战争、渴望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好斗、喜欢挑战、在战斗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与《诗经》表达出来的“渴望和平”是截然不同的。

而《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诗经》的成书时代我国正实行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社会正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时期。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对独

14

14

- 15 –

立,难以形成对外贸易关系,形成了百姓封闭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巩固政权。因此,人民无论是生活或是思想都容易受到君王的制约,人生来就不是自由的,他不仅要为国家、为君王服务还要承担家庭责任,于是国家的安定、社会的繁荣、家庭的和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诗经中的人民是渴望和平、渴望稳定、渴望家庭幸福。在“服务于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与《荷马史诗》中“极力追求自由,肯定自我”是背道而驰的。

三不同文化环境下东西方不同的人民意识的影响

1、《荷马史诗》产生时,没有文字,只能口语相传。由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诗是口语化的。但也正是这种口语化的自由,使《荷马史诗》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成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创作”。 这部史诗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史诗也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价值,《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

2、《诗经》产生时,我国不仅有了文字,还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诗经》的产生源于对殷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殷文化艺术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进步的。殷代由于牲畜业及冶炼工业技术的发展,奴隶主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而奴隶主为了祭祀和享乐,音乐歌舞也极为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必有不少诗歌配合演唱。西周文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长期积累和损益前代的基础上得到空前提高,为《诗经》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服务的。这一点在《荷马史诗》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笔者认为以上三点是《诗经》与《荷马史诗》修辞相似但语言形式和风格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结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将一种细腻的感情或详尽的事件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荷马史诗》作为一种思想开放的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的奔放,在言辞方面多通过直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因此,《诗经》是简而精,而《荷马史诗》则是细而腻。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