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重点难点 下载本文

5、重点、难点质量控制措施

1、道路工程 控制重点与难点1

测量放样质量监理监控措施:

1)、测量监理人员在熟悉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基础上,会同施工单位、勘察单位在现场交接导线桩、中线及曲线的控制桩和国家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并指令施工单位对所有测量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定出攀线桩图,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

2)、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上的坐标资料和水准点高程应与现场交接的资料进行复测和检验,确保主要的原始定线方向点及水准点高程的数据准确无误(国家水准点至少必须移交2个,以资核验)。若发现有超标误差或错误时,必须立即以书面报告反馈给建设单位,由原勘设单位复测鉴定。

3)、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细部放样复测报验单及施工临时水准点的测量资料,对前者进行25%的抽检,对后者进行100%的复测。检测合格的,及时给予书面认可,并签发监理复核单;发现误差超限时,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重测再报,合格后方可使用。

4)、对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的需要,加密的控制点、辅助基线、临时水准点进行检查和复测,但必须考虑这些点的稳定性能长久得到保护,以便随时检测,保证施工放样的细节不出差错。施工临时水准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200m。

5)、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检查其有否近期检定的资料,超过检定期限的仪器,应指令停用,待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测量放样监理工作流程

进行下一道工序 签发监理复核单 审核、复测施工测量放样成果 测量监理工程师 填写测量放样报验单 根据规范要求,自检合格向监理报送测量放样详细资料 主要检测中线,曲线控制点位审查结果 重测

控制重点与难点2 路基挖方监控措施:

1) 路基挖土的开挖程序(方法)、挖至路基顶面时的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超挖或图纸松软路段的处理、压实度及外观质量。

2) 路基填土的基底处理要求、用土质量(控制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填土松厚度、压实度及外观质量。

3) 不填不挖路基在遇有地下水位较高或图纸湿软情况下,应控制处理措施(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设置砂垫层、砂桩等措施)

4) 挖方路基的弃土,若设计中无明确规定,承包人不得随意动用,应按监理工程师指令处理。

5) 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不可乱挖,更不可因开挖方式不当而引起边坡失稳或坍塌。

控制重点与难点3 路基填方的监控措施

1) 路基填筑必须在监理工程师已验收过的地面上进行。

2) 填方路基开始施工前宜做5-100m试验段以确定在所用土质条件下机具设备的合理组合和最佳碾压遍数。

3) 路基填挖土方在接近设计标高时,监理人员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检测路基宽度,标高和平整度,对有缺陷的,应指示施工单位进行整修。

4) 碾压(夯击)完成以后,现场监理人员应立即测定其含水量和湿密度,计算干密度和压实度,并按重型击实标准,判断是否达到压实度标准。合格予以书面认可;不合格,通知施工单位返工,待合格后,再给予书面认可。

5) 每两段路基新、老填土的结合部和构造物台背填土的结合部,均是路基填土中的薄弱环节,填土时应在原填土的端部挖出台阶并检验其密实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填筑。不可将薄层新填土粘贴在原有土层上。

6) 确保路基基底在填筑前达到压实标准。 7) 审批碾压方案。

8) 对施工单位的压实资料进行抽检。

9) 摊铺的松土在未经碾压前切忌被雨水淋湿。对未及时碾压而被雨水淋湿的土在雨后必须翻晾晒干后才能重新摊铺碾压,若雨水过大时,监理工程师应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下层土重新检测压实度。

10) 路基达到顶面标高后,应按规范要求对路线中心线、高程、纵坡、横坡度、平整度、弯沉、宽度及边坡、进行一次验收(或会同路面施工单位联合验收效果更好)。检验合格后,允许进行下到工序施工。若检验不合格,则应由原施工单位负责修正指导合格为止。

控制重点与难点4 路基修整监控措施

1) 路基完工后,监理人员应对道路中线、横断面、高程进行复测。 2) 检查路基是否存在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 3) 检查路基边坡路肩修整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重点与难点5

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监控措施:

1) 审阅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工艺流程,各种混合料配合比,并做对比试验,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人员、机具设备和试验设备的完好情况。各种计量工具是否进行标定。是否已达到开工要求。

2) 配合施工单位对路槽或其它下承层复验,检查验收放样资料和桩志、检查标高、平面位置、横坡度、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目测检验路槽表面是否有坑槽、“弹簧”薄层粘贴等缺陷。对有缺陷部位应令施工单位修整到合格后才能开工。

3) 严格材料质量关,对进入工地的材料监理工程师必须按规定频率抽检。 4)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要求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另外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厚度及标高,不允许超厚超高。混合料集中拌和时,应保持色质一致,没有灰团、灰条、花石等现象,严格控制含水量,防止出现弹簧现象。

5) 水泥稳定的整形和碾压是工序的关键,碾压工作应在整形好的层面上全幅路宽进行。碾压表面要保持潮湿,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水。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