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7 质量与密度(讲练)(解析版) 下载本文

2.(2018·德阳)小华随意选取其中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密度是______kg/m3。

【答案】(1)零刻度线;(2)38.4; 2.56×103。

【解析】(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石子的质量m=20g+10g+5g+3.4g=38.4g,由图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水的体积为30ml,水和石子的体积为45ml,所以石子的体积为V=45ml-30ml=15ml=15cm3;

石子的密度ρ=m/V=38.4g/15cm3=2.56g/cm3=2.56×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2)38.4; 2.56×103。

【点睛】此题是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考查了有关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考查了有关密度的计算,特别是注意密度的单位及换算。(1)掌握天平的调平,在调平前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在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根据公式ρ=m/V计算石子的密度。

3.(2018?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答案】C。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4.(2019·辽阳市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小华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托盘天平平衡。(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1,则他的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华称得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4.8g,然后将一部份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2,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3.由此可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 cm3,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是 g,酱油的密度是 g/cm3。

(4)如果小华将酱油倒入量筒时发生了飞溅,有少许酱油残留在量筒内液面上方筒壁上,一直未流下去,则他所测得的酱油密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右;(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32;31.2;1.05;(4)偏大。

【解析】(1)调节平衡螺母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即若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3)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10g,游码刻度1.2g,共20g+10g+1.2g=31.2g;根据题意,量筒里酱油的质量是:m=64.8g﹣31.2g=33.6g。

由图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v=32cm3,则酱油的密度ρ==

=1.05g∕cm3。

(4)往量筒倒进酱油时若不小心有少量酱油粘挂在量筒壁上,所以酱油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体积偏小,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右;(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32;31.2;1.05;(4)偏大。

5.(2019·保定市莲池区中考一模)小明利用一根木筷、物体M、托盘和烧杯自制简易密度秤,主要制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将烧杯放入A端的托盘中,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静止; ②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0的水,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C,使木筷在水平位置再次静止,在C点标注水的密度值为1.0g/cm3;

③在A端的烧杯内注入体积为V0的其它液体,重复步骤②,在密度秤上标注刻度。 (1)从制作的步骤上分析,小明制作密度秤的原理是 ;

(2)B点所标密度值为 ;要在该密度秤上标出密度为0.5g/cm3的刻度线,则所标刻度线 (选填“在”或“不在”)BC的中间位置;

(3)小明发现他所制成的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增大物体M的质量; B.换长些的木筷制作密度秤

C.换更轻的木筷制作密度秤;D.标密度秤的刻度线时,适当增大装入烧杯的液体的体积V0 (4)小明最终所制成的密度秤,OA的长度为4cm,OB的长度为2cm,OD的长度为10cm,物体M的质量为100g,每次测量时,在A端烧杯内均倒入体积为100cm3的液体,则该密度秤所能测量的液体的最大密度为多少?

【答案】(1)F1L1=F2L2;(2)0;在;(3)D;(4)该密度秤所能测量的液体的最大密度为2×103kg/m3。 【解析】(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F1L1=F2L2;

(2)烧杯中没有放水时,即所装液体的密度为零,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使木筷在水平位置静止,故此时B点所标密度值0;

设液体密度为ρ液,OB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得:(ρ液V0g+G烧杯)×AO=GM×L, 所以,ρ液=

×

,V0、g、G烧杯、AO、GM为常数,

故得到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与OB的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关系,由函数关系知:液体密度与提钮到秤舵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密度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因为B为0刻度线,C为1.0g/cm3,0.5g/cm3在0和1.0g/cm3之间,故0.5g/cm3的标刻度线在BC的中

间位置;

(3)要想密度秤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即增大动力臂的长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阻力或减小秤砣的质量,故选D;

(4)由图可知,当所装液体的密度为零,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在B,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G烧杯×AO=mMg×OB,即:G烧杯×4cm=0.1kg×10N/kg×2cm, 所以,G烧杯=0.5N;

当物体M挂在杠杆上的D点时,该密度秤测量液体的密度最大,则

(G液+G烧杯)×AO=GM×OD,即:(G液+0.5N)×4cm=0.1kg×10N/kg×10cm, 解得G液=2N, 由G=mg=ρgV可得: 液体的最大密度:ρ液最大=

=2×103kg/m3。

故答案为:(1)F1L1=F2L2;(2)0;在;(3)D;(4)该密度秤所能测量的液体的最大密度为2×103kg/m3。 【点睛】(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2)不放物体时物体 的位置就是零刻度线的位置;分析OB的长度L与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关系可知密度称的刻度是否均匀;(3)(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即可。

6.(2019·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两个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验过程中都采用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用图(a)装置可以“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时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块的 ,实验中V2﹣V1表示 。用图(b)装置可以验证“ ”的实验,实验中V2﹣V1表示 。

【答案】故答案为:相同;不同;质量;金属块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解析】(1)①测密度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求出密度,原理是密度的计算公式;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