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全套文件(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下载本文

两化融合全套文件 (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广东XXXX股份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第A/0版)

文件编号:FY/QM-2017

编 制: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审 核:郑X龙 批 准:柯X龙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01日 实施日期:2017年08月01日

目 录

0前言 0.1颁布令

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3引言 0.4公司概述 0.5两化融合方针 0.6两化融合目标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可持续竞争优势

4.1 总则

4.2 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4.3 以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 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4.3.2

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 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4.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3 文件化信息

5

领导作用

5.1 最高管理者 5.2 两化融合方针 5.3 管理者代表 5.4 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

职责与权限

5.4.2 协调与沟通 6

策划

6.1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6.2 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6.3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 总则 6.3.2 策划的输入 6.3.3 策划的输出

6.3.4 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7

支持

7.1 总则 7.2 资金投入 7.3 人才保障 7.4 设备设施 7.5 信息资源 7.6 信息安全 8

实施与运行

8.1 总则

8.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8.2.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执行 8.2.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监督与

控制 8.3 技术实现 8.3.1 技术方案 8.3.2 技术获取

8.3.3

技术实现的监督与控制

1

8.4 数据开发利用 8.4.1 数据开发利用方案 8.4.2 数据的开发利用

8.4.3

数据开发利用的监督与控制

8.5 匹配与规范 8.5.1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的匹配性调整 8.5.2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8.6 运行控制 9

评测

9.1 总则 9.2 评估与诊断 9.3 监视与测量 9.4 内部审核 9.5 考核 9.6 管理评审 9.6.1 总则 9.6.2 输入 9.6.3 输出 10 改进

10.1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0.2 持续改进

2

0前言 0.1颁布令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依据国家标准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制定的,是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本手册对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范围、方针、总体目标做出了规定,阐述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有关职能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在两化融合各类管理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准则,如有与《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冲突的其它文件,以本手册为准。《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同时代表了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在两化融合管理上的承诺。本手册自2017年8月1日起发布实施,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化融合相关基层单位所有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人:

日 期:2017年08月01日

3

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兹任命:

郑X龙 先生为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职责如下:

1、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2、按照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3、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

4、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变更进行的策划过程进行统筹和协调; 5、负责审核《管理手册》,批准程序文件和制度性文件;

6、协助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公司内部审核,并向总经理汇报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7、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分职能分层次开展体系标准培训、体系文件宣贯、评价并考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8、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提升企业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9、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10、代表公司就管理体系有关事项与外部进行联络。

最高管理者: 日 期:2017年08月01日

4

0.3引 言 当前,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出现的新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事关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应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两化融合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融合,更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管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总结提炼推动工业化向信息化演进的新管理规律、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可有效引导公司以融合和创新的理念推进两化融合,从而加速产业升级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公司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了公司的全部活动,可引导公司强化变革管理、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从而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基于以下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依据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在数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工作所提炼的方法和规律;在推广质量、环境、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基础和应用环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构建了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的战略循环、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要素循环以及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管理循环。这三个循环贯穿和覆盖了整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5

0.4公司概述

。。。。。。。。

6

0.5两化融合方针 ? 方针

生态有机、创新发展、讲求实效、循序渐进、全员参与

生态有机: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有机种植,以两化融合促进全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创新发展:继承传统、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实现两化融合。 讲求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循序渐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不断优化和调整阶段性目标,坚持动态改进,持续提升两化融合的绩效;

全员参与:两化融合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公司的决策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参与并统筹各部门集体协作,带领全体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 ?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1、打造有机茶种植管控能力,实现种植过程与加工包装全过程管控,致力打造放心茶。 2、打造以信息化手段下的茶园种植监控系统,让消费者放心。

批准人:

日 期:2017年08月01日

7

0.6新型能力目标 一、 阶段性目标: ? 2017年

1 有机茶园种植的在线监控可行性。

2 开展凤凰单丛茶有机种植的监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可追溯性,初步实现茶业种植

信息在线监控。

3 茶叶园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茶叶园区情况,茶叶生长过程记录观察和茶叶

园区种植管理操作活动,实现智能化管理茶叶生产活动,进一步建设智能化茶叶全程管理平台,全公司的管理流程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率、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流程管理和监控。

4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的产量及品质,进而提升“潮州单丛”原产地的品牌和市场知名度,

依靠农业物联网自动监测系统的先进技术,开展对茶叶园区土壤、小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实时在线监测,实现对茶树及茶叶生长环境的大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和管理,通过分析汇总指导茶叶种植生产管理,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让管理者和消费者能直观的了解茶业种植全过程。

? 2018年

1

总结茶园种植监控系统的试运行成果,讨论扩大使用规模的可行性。

2 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茶园种植、茶业制造生产线的数据信息自动化传递,实现

茶叶种植、生产过程在线实时监控。

3 继续推广普及“FY智慧茶园系统”的使用范围。

4 持续以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二、总体目标:

在FY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统领下,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管控一体化为手段,以风险预控为重点,实现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主要生产业务的整合贯通和主要流程的优化再造,满足信息化形势下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批准人:

日 期:2017年08月01日

8

1 范围 本手册依据国家标准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和本公司两化融合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编制而成,旨在规定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手册描述了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为达到两化融合所采用的管理框架,其直接的目的是: 1.1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本公司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1.2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a)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3000-2017 b)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23001-2017 c)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000-2016

d)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GB/T 23020-2013 e)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2 本手册的支持性程序

2.2.1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2.2.2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2.2.3文件控制程序 2.2.4记录控制程序 2.2.5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2.2.6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2.2.7信息资源管理程序 2.2.8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2.2.9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管理程序 2.2.10 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2.2.11 匹配与规范管理程序 2.2.12 实施过程运行维护管理程序 2.2.13 数据开发和利用管理程序 2.2.14 动态调整管理程序

9

2.2.15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2.2.16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2.2.1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2.2.18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2.19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程序 2.2.20财务管理制度

2.2.21信息化投资项目管理程序

3 术语与定义

本手册采用GB/T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术语和定义。

基础和术语》中所确立的

4 可持续竞争优势

4.1 总则

对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以总经理为主导的公司高层领导团队定期进行识别和评审,按照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 识别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公司领导层集思广益,识别与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并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这些因素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公司制定编制了《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4.3 以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

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公司应围绕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识别和确认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明确这些新型能力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从而确定两化融合的范围和边界。公司采取下列活动以实现“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的目的:

10

a) 公司组建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担任组长,成员由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和公司各职能部门主管组成,共同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a) 总经理每年组织并参与两化融合策划工作,全面、系统掌握和分析公司内外部情况,

围绕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准确界定公司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

b)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过程中所确认的新型能力应具体、可评估、可考核;

c) 总经理以增强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d) 公司围绕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这一主线,并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明确两化融

合相关的职能和层次,并进一步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和边界。 两化融合策划过程具体要求和办法见《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4.3.2

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公司总经办组织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 运行、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公司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公司总经办根据现阶段发展的重点,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确定考虑了公司发展和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公司单元和区域等因素。公司现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与广东FY股份有限公司有机茶园种植管控系统有关的两化融合活动。 4.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公司按照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当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公司将通过评审活动,考虑体系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后果;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4.4.3 文件化信息 4.4.3.1 总则

公司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表述,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文件给出了查询途径;公司在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11

中收录了两化融合方针发布令、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包含了GB/T23001-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所要求的文件;

c)日常工作文件和记录,公司认为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与记录。 4.4.3.2 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时,公司总经办确保文件具备: a)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等);

b)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纸质或电子);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4.4.3.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公司总经办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及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内外部文件予以识别、保护和控制,并得到有效使用。

为控制相关的内外部文件,公司建立了《文件控制程序》对下列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层次图

信息化和工业化e) 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 描述公司战略、方针、职责和组织机构的所有文件 描述公司内各过程所需的程序:谁管 理 者 手册 一层次文件 12

方针 目标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f)

执 行 者 总经理、部门主管

部门主管、管理、 执行和验证人员

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 、现场工作人员

所有管理、执行 和验证人员

5 领导作用

5.1 最高管理者

公司总经理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 动予以落实:

a)在公司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向全员传达本公司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 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公司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c)在公司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公司协 调、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d)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e)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f)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 g)公司管理评审,推动持续改进; h)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2 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是公司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经公司总经理的批准发布。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一致,包括对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

13

承诺,遵循两化融合标准所述的原则,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方针将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中对其续适宜性进行评审,总经理通过方针文件的发布和培训,使方针在公司内全面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认同。 5.3 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主要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提出本公司的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b)公司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c)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d)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

e)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f)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4 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

职责与权限

公司总经理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合理划分、规定、沟通和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公司各部门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及权限规定如下: 5.4.1.1 总经理(董事长)

a)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

d)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 e)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 f)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4.1.2 总经理助理

a)协助总经理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进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重要性和

14

必要性; b)协助总经理制定企业战略,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协助总经理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协助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责与协调机制; d)协助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

e)当总经理授权时,主持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5.4.1.3 研发部

a)负责公司产品技术管理、重大技术决策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b)负责新产品的设计。 5.4.1.4 销售部

a) 国内和国外部分别负责向国内和国外的客户销售公司的产品。 b) 负责跟踪订单实施,回笼货款。

c) 开展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的需求,把顾客的要求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相关部门。 d) 主持合同评审,加强对特殊合同的关注度。 e)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大型的合同洽谈和参展工作。

f) 做好对顾客的服务工作(包括售后服务和发票),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实现顾客满意。 g) 及时正确把订单信息录入ERP系统。

h) 收集市场信息,努力实施品牌效应策略,实现品牌经营。 I) 负责在ERP系统中进行生产任务的下达和跟踪。 5.4.1.5 行政部

a) 负责公司所用的原物料、信息化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采购。

b) 做好供应商和外协厂的评价和选择,确保外协件按质、按量、按时供应。 c) 负责产品和物料的库存管理。 5.4.1.6 人事部

a) 对公司总体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人才提供保障。 b)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和控制。 c) 对公司的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 d) 对公司的行政和后勤进行管理。 5.4.1.7 质检部

a) 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15

b) 对两化融合和质量、环境、安全、厂规厂纪出现的问题,认真核查、严肃处理、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跟踪监督实施,重点做好过程控制工作。

c) 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模具进行管理和维护、。

d) 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环保和安全等问题进行协调和控制。 e) 负责监察、维护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正常工作。 f) 对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和处置。 g) 负责生产过程的具体控制。

h) 组织生产工艺条件的编制和流程优化的组织、监控和执行,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i)负责产品实现所需资源(如生产检验设备)的分析、产品工艺试制、监控以及生产线的布局设计,并负责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

j) 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实施质量控制,组织解剖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策划工艺改进方案;对生产过程出现异常质量情况,积极实施工艺技术攻关。 5.4.1.8财务部:

a) 向公司提交财务决、预算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交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报告。

b) 及时、准确为总经理提供财务信息及国家财税政策。 c) 按时做好税务申报工作和完成月度会计报表。 d) 按时向主管部门送出各种报表和开、寄出销售发票。 e) 各种报表资料做到完整、正确、及时,可批性强。 f) 录入ERP数据。

g) 核算固定资产和产品成本。

h) 负责产品鉴定材料汇总,科技项目,技改项目等的申报工作。 i) 计算全体员工工资和补贴等。 j) 监督管理方案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5.4.2

协调与沟通

公司为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部协调和沟通:

a)建立了协调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 b)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了沟通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16

6 策划 6.1 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公司总经办围绕当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对拟打造的新型能力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公司在当前的形式下,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打造有机茶园的种植管理和控制能力,实现透明、高效率和可追溯性;打造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有机茶园种植管控能力,降低茶叶种植过程的污染事故。具体的阶段性能力能力和目标见公司每年度形成的文件。

为充分、稳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公司针对新型能力体系进行了规划和建设。 6.2 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公司根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建立新型能力目标,并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调整、评审和 确定。新型能力目标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目标的规定见发布令。 6.3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

总则

公司总经办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明确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公司结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需求和实现方法,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公司针对两化融合的目标,策划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建立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6.3.2

策划的输入

对两化融合策划的输入应包括但不限于: a)公司的内外部环境; b)业务需求;

c)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d)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e)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 6.3.3

策划的输出

策划的输出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c)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17

e)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职责、方法和进度等。 公司根据策划的输入和输出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6.3.4

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公司总经办按照《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得到管理者代表的批准。 评审的参加者包括与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部门的代表。公司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必要时进行更改,并对更改进行评审和批准。更改、评审、批准和必要措施保留记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