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

出卷人: 复核人: 总 分:100分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题号 得分 1、社会理想:

2、个人理想:

3、信 念:

4、人的客观实际:

5、主观能动性: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1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

A、 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这表明( )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1、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2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也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14、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

A、比较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 D、类比法

16、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 A、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17、“饮水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 ) 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

D、崇高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18、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空想和幻想则源于无知 19、理想信念是一种( )想象。

A、精神现象 B、物质现象 C、 经济现象 D、逻辑现象 20、信念是( )等的有机统一体。

3

A、心理和认知 B、认知和情感 C、情感和意志 D、意志和认知 二、理解说明题(每小题10分)

1、人们一生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营造着四种能力,既专业或专门能力、处事或成事能力、支配财富的能力、影响力或公信力,而这四种能力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品位和质量。当然,有了这些能力,不能保证一定能实现人生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那肯定是无法获得人生成功的。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对实现人生成功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增强人生的四种能力?

2、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他满面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仍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结合“三个工人砌墙”的事例,请你谈谈确立目标对我们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四、简答题(共20分)

简述如何坚定信念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答案:1、C 2、B 3、A 4、C 5、A 6、A 7、B 8、A 9、A 10、

4

A 11、A 12、B 13、B 14、D 15、B 16、A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