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呼吸系统习题 下载本文

(3)此病人该如何用氧?其依据是什么?

9.一位68岁男性病人有吸烟史30余年,慢性咳嗽、咳痰史20余年,近5年来明显加剧,咳嗽、咳痰常年不断,伴有喘息和呼吸困难,以冬春季节更甚。3天前因受凉感冒,致发热、剧咳、咳大量黄脓痰,伴气急、发绀。今晨起出现神志模糊,躁动不安,故急送来院就诊。 .

体检:体温39.2℃,脉搏122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l40/90mmHg。半卧位,意识模糊,唇颊发绀;球结膜充血,皮肤温暖,有杵状指;桶状胸,双侧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到哮鸣音及湿嗲音。心尖搏动不明显,心律尚齐,心尖部听到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触及2cm,质软;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白细胞l3×109

/L,中性粒细胞92%;Pa02 42mmHg,PaC02 80mmHg。

病人入院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塞性肺气肿;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 脑病,给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1)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如何配合医生插管? (2)病人机械通气期间,护士应监护哪些项目?

呼吸系统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肺循环支气管循环2.壁

3.潮气量(VT) 呼吸频率 4.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 5.15s 3min

6.>500ml/d >300ml7.鼻病毒

8.大叶性 小叶性 间质性 9. 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10.局部炎症程度 肺部炎症的播散 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11.<145mmol/L <1.020 12.万古霉素 13.肺炎支原体

14.吸人性 厌氧菌

15. 2mm 近端 慢性咳嗽 咳大量脓性痰 16.干性

17.高位 向下

18. 患病率 死亡率 耐药率 年递减率 19.2 直接焚烧 20.飞沫

21.曾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22.强化 巩固

23.联合 规律 适量 24.肺功能 完全可逆

25. 缩唇 呼气时间 气道压力 气道塌陷

26. 慢性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7. 变态反应 气道炎症 气道反应性增高 28.可逆

29.呼气性呼吸困难 哮鸣音 30.肺功能 4

31.速发型哮喘反应 迟发型哮喘反应 双相型哮喘反应 32.?2受体激动剂 支气管平滑肌

33.口腔念珠菌感染 声音嘶哑 用清水充分漱口 局部反应 34.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35. 肺性脑病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36.缓慢 间歇

37. 吸人氧浓度(%)=21+ 4×氧流量(L/min) 38.50%

39.15 24~28% 60mmHg 40.15

41.胸痛 咯血 42.左心功能不全 43.14

44.维生素K 45.获得性 46.血管穿刺处

47.渗出液 乳糜液 48.500ml

49.半卧位 患侧卧位

50.闭合性气胸 交通性气胸

51.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 52.生理盐水 53.胸片

54.水面下l~2cm 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 保持胸膜腔内压力恒定 55.半坐位

56.缺氧 二氧化碳 1~2 57.0.8 58.1/20

59.1/5~1/4 4~5min

60.反射性兴奋作用 直接抑制作用

61.呼吸急促 呼吸窘迫 顽固性低氧血症 62.37%

63.无重复呼吸面罩 64.肠道菌群异位

65.定压 定时

66.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67.2 15s

(二)名词解释

1.下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为下呼吸道。 2.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参与气体交换的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3.咯血:是指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社区获得性肺炎:也称院外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人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6.医院获得性肺炎:简称医院内肺炎,是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住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h内发生的肺炎。

7.大叶性肺炎: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病变累及单个、多个肺叶或整个肺段,又称肺泡性肺炎。

8.小叶性肺炎:指病变起于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继而累及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又称支气管性肺炎。

9.问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间质组织及肺泡壁。 10.血源性肺脓肿:因皮肤外伤感染、疖、痈、骨髓炎所致的感染中毒症,病原菌、脓栓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 11.支气管扩张:指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慢性异常扩张。 , 12.原发综合征:肺结核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13.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现象。 14.外源性重染:继发性结核病是由于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称为外源性重染。 15.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质不能排出,凝成球形病灶,称结核球。

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17.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18.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9.气胸: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20.张力性气胸:破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空气越积越多,内压持续增高,使肺脏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心脏血液回流。

21.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肺栓塞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I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当栓子为血栓时,称为肺血栓栓塞症。

22.肺梗死:肺动脉发生栓塞后,如其所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

23.静脉血栓栓塞症: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24.胸腔积液: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液体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任何原因使胸腔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液异常积聚,称为胸腔积液。

25.自发性气胸: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6.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2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外或肺内严重疾病侵袭后,引起广泛性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型呼吸衰竭(I型),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 28.C02麻醉:当C02潴留使脑脊液H+浓度增加时,可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称为C02麻醉。

29.反比通气:为机械通气的一种特殊的通气模式,即在设置呼吸机的吸、呼比例时,使吸气相长于呼吸相,与正常吸、呼比例相反,以改善氧合。

30.容积伤:机械通气时,如潮气量过大可使肺泡过度充气而造成肺泡破坏,称为容积伤。 31.机械通气:在病人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主要是呼吸机)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

32.触发机制:指启动呼吸机进入吸气状态的方式,以压力触发和流速触发最常用,另外还有时间触发和容积触发。

33.通气模式:指呼吸机在每一个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吸气触发方式、吸一呼切换方式、潮气量大小和流速波形。

34.气压伤:是指机械通气时由于肺泡内压明显升高,导致肺泡壁和脏层胸膜破裂而出现的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等。

(三)选择题

A题型

1.C 2.E 3.B 4.E 5.D 6.B 7.D 8.E 9.C l0.C ll.D l2.E l3.C l4.B l5.C l6.D 17.E l8.E l9.B 20.A 21.C 22.C 23.D 24.D 25.A 26.D 27.B 28.D 29.E 30.C 31.E 32.D 33.B 34.E 35.D 36.E 37.E 38.E 39.A 40.D 41.D 42.C 43.A 44.C 45.E 46.B 47.B 48.B 49.B 50.D 51.E 52.C 53.C 54.C 55.C 56.B 57.B 58.B 59.C 60.E 61.C 62.A 63.E 64.D 65.B 66.B 67.E 68.D 69.E 70.C 71.C 72.C 73.B 74.C 75.E 76.C 77.A 78.B 79.D 80.D 81.B 82.A 83.C 84.B 85.D 86.B 87.C 88.B 89.A 90.D 91.B 92.C 93.E 94.D 95.B 96.D 97.D 98.B 99.A l00.C l01.D l02.E l03.E l04.C 105.E l06.C l07.A l08.C l09.B ll0.A lll.D ll2.C 113.D ll4.A ll5.E ll6.D ll7.E ll8.B ll9.D l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