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行本与帛书异文研究 下载本文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老子》与作者考

1.1 老子其人

“老子”原名李耳(约前575~?),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西周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出生地现有争议,有河南鹿邑和安徽亳州市涡阳县的不同说法。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①按:老子为苦县人,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恰当孔子之卒年(公元前479年),故老子出生于苦县时,尚属陈国所有,故当为陈人。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既现址太清宫镇,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长孔子20余岁。孔子数次问礼于老子,言老子“犹龙”。

1.2 《老子》成书

关于《老子》成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②后世一般认为《老子》是我国第一部私人著作,并认为《老子》成书早于《论语》。然而近代文献学者的研究逐步证明《老子》一书应晚于《论语》、《墨子》,大约与《孟子》同时期。《老子》的用语、句式带有明显的战国时代的特征,如《老子》中常用“王侯”、“王公”、“万乘之君”、“取天下”等词语,均是战国时代开始频繁使用的词。而《老子》中惯用的“夫唯??,是以??”、“以其??,故能??”之类的句式以及自称“吾”、“我”表明《老子》应是一人所著,在此之前的《论语》与《墨子》均是后人辑成的言行录,因此《老子》一书应为后世某道家假托老子之名所著的一部个人思想著作。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

《新编小四库二十五史百衲本》181页 ②

《新编小四库二十五史百衲本》181页

- 1 -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老子》一书后世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版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但郭店楚简损毁严重,仅作为校对参考用途。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由于马王堆帛书保存较好,现已成为研究《老子》的重要版本。而现今市面上流行的《老子》则是假托汉初隐士河上公之名注的《老子章句》,将《道经》放在《德经》之前,此后晋王弼作《老子注》,对河上公本《老子》进行了校改和注释,并收入了《诸子集成》,成为了流传至今的重要的《老子》版本。后世又称王弼本《老子》为《道德经》。历史上为《老子》作注者甚多,最早的注解是《韩非子·解老》,后来重要的有晋王弼的《老子注》、唐傅奕据汉古本所住的《老子注》、南宋范应元的《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均为唐卷和唐碑刻。

- 2 -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历代《老子》研究

2.1 唐以前对《老子》的研究(注释阶段)

历史上研究《老子》者甚多,最早的注解是《韩非子·解老》和《韩非子·喻老》。《喻老》对于《老子》的诠释有两个特色:其一是采用以史解经、以事解经的方式;其二,《喻老》常常脱出《老子》经文的前后脉络之外,只单独地对其中的只言片语加以解释。《解老》间或也采以史解经、以事解经的方式,但大致说来,它能提供一些确定的诠释观点、一定的理据以解经;《解老》间或也脱出《老子》经文的前后脉络之外,而单独地对其中的只言片语加以解释,先秦法家本为极其凌厉的学问,多有真切之处,而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①。故《解老》、《喻老》二文在注解时虽有大量脱出道家思想的诠释,但仍是后世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资料。

汉代因社会流行黄老之学,是研究《老子》的巅峰期,汉初因秦代焚书坑儒之变,古书或亡佚或已有大量讹误,《老子》一书也出现了几个版本。这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假托隐士河上公之名而作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又名《道德经章句》。是目前可考的首部将《道经》置于《德经》之前的注本。《老子河上公章句》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汉初社会尚黄老的思潮。注中反复讲“自爱其身,以宝精气”;“治身者当爱精气而不放逸”②等,特别强调了宝精爱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老子河上公章句》还以“去六情”、“损情去欲”③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条件。认为:“得道之人,损情去欲,五内清静,至于虚极”;“治身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④。《老子河上公章句》将治身与治国相结合,主张身国同一。以人君作为养生之道的施教对象,把养生之道和人君的南面术联系起来。它说:“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圣人治国与治身相同”、“效法道的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

《新编小四库二十五史百衲本》183页 ②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279页、231页 ③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46页 ④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235页、41页

- 3 -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益万民”①。把治身的原则推而广之,扩充到治国当中,则国无不治;反过来说,把治国的道理运用于治身,则身无不治。身与国是相通的,清静无为、知足俭啬是二者共同的原则。这是对老子原有思想的发挥,后世道教徒解老时也继承了这一观点。《老子河上公章句》中多有神仙思想,如注“谷神不死”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 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称:“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②由此可知《老子河上公章句》应是民间隐士以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对《老子》所作之注。

《老子河上公章句》出现后不久便诞生了研究老子思想的著作——汉严遵所著的《老子指归》。《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③严君平即严遵,为西汉中后期著名学者,辞赋家扬雄的老师。《老子指归》旨在阐发《老子》的宗旨,并创立了自己由无生有的宇宙演化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和万物自生化的思想体系。其直接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是对《老子》“微言大义”的深入阐释和充分发挥,同时也对汉代诸子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其基本观点是《老子》“有生于无”的发挥,是《淮南子》天地起源论的改造,可以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对于魏晋玄学以及后世的道教思想都有相当的影响。

继《老子指归》之后,汉代又出现了一部研究《老子》思想的道教名著《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本,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经典。关于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张陵著,如唐玄宗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辨正论》等,都认为张陵曾注《道德经》,是《想尔注》的作者,所世道书多沿此说。另一说认为该书作者是张陵之孙张鲁。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中认为《想尔注》作者可能是张鲁,也可能是汉末荆州牧刘表,不能确定。而明代《正统道藏》中《传授经戒仪注诀》明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35页、11页、173页 ②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49页 ③

《新编小四库二十五史百衲本》514页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