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试题选编附答案 下载本文

继发性肺结核的 X 线特点:病灶好发部位 , 病灶的多形性 , 慢性病程。 3.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X 线表现:直接征象:肺门肿块;间接征象:阻塞性肺不张、肺炎、叶裂及纵隔、膈肌的移位 , 远处转移的征象。 (2)体层摄影的表现: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 管壁不规则增厚 , 管腔不规则狭窄 , 管腔鼠尾状狭窄 , 支气管截断征。

(3) CT 表现:支气管壁增厚 , 支气管腔狭窄 , 肺门肿块 , 侵犯纵隔结构 , 纵隔淋巴结 转移。 (4)MRI 表现:支气管受侵及阻塞性改变 , 肺门肿块 , 侵犯纵隔结构 , 纵隔淋巴结转移。 4. 良、恶性肺肿瘤的鉴别如表 1 。

表 1 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学鉴别 形状 包膜 边缘 肿瘤坏死无 生长 良性肿瘤 多为球形 有包膜 锐利、光滑 无 慢 ,周围浸润 恶性肿瘤 不规则 无包膜 不锐利 , 有短细毛刺、分叶或脐样切迹 有, 部分可形成空洞 快 , 呈浸润性生长 5. 纵隔淋巴结接受纵隔、双肺、胸壁及膈的淋巴引流,右侧汇入支气管淋巴干,左侧汇人胸导管。

(1) 前纵隔淋巴结:包括前胸壁淋巴结和血管前淋巴结。

前胸壁淋巴结:位于胸骨后两侧胸膜外,在肋软骨与胸骨联合部后方,沿内乳动脉分布。接受前胸壁、上腹壁、膈前部及乳腺内侧的淋巴回流。正常时 CT 上难以显示。

血管前淋巴结:位于两侧大血管前方,沿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肺动脉弓之间及颈总动脉前方排列,接受心包、胸腺、膈、纵隔胸膜及部分心脏、双侧肺门前部的淋巴引流。 (2) 中纵隔淋巴结:多数沿气管、支气管分布。主要接受脏层胸膜、气管下部、支气管、部分心脏及食管的淋巴回流。可分为以下几组: 气管旁淋巴结:沿气管两侧排列,以右侧较多。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位于气管下部与主支气管外侧夹角处,右侧较多。位于奇静脉旁者为奇静脉淋巴结。此组淋巴结除接受气管、主支气管引流外,还接受支气管肺和隆嵴下组淋巴结引流,并与前、后纵隔淋巴结有交通。

支气管肺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分布于肺门的叶。段支气管及肺动、静脉的分叉处。接受肺及脏层胸膜的淋巴回流。

隆嵴下淋巴结:沿隆嵴不前方及两侧主支气管分布。

(3) 后纵隔淋巴结:沿食管及降主动脉分布,与隆嵴下淋巴结交通。接受心包、食管及其后部的淋巴引流。少数后肋间淋巴结位于椎旁肋间隙的内侧,接受肋间隙及壁层胸膜的淋巴引流。

6. 在肺结核进展期 , 可能发生下列变化。

(1) 病灶范围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如:支气管播散灶及血行播散灶。 (2) 空洞较前增大,增多。

(3) 临床症状加剧,出现咯血、发热等。 (4) 痰菌培养转阳。

7. 气管异物X线检查方法:颈部后前位显示纵行条状异物影,颈部侧位显示异物宽面。直接征象:气管内不透X线异物影;间接征象:阻塞性肺气肿,两肺透亮度增高,吸呼气时肺透亮度改变不明显,无纵隔摆动。

支气管异物X线检查方法:后前位胸片、 CT。直接征象:不透X线异物影;间接征象:肺不张,纵隔摆动,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

8. 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诊断的疾病,凡慢性咳嗽、咳痰,伴有(或无) 哮喘发作,1年累计发病超过3个月,连续2年即可确立诊断。

(1)X 线检查目的:①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慢性肺部疾病,例如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②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程度和发展演变过程;③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慢性支气管炎疾病本身更为重要。

(2)慢性支气管炎的胸部 X 线表现有:①早期可无异常改变;②以后出现两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肺纹理增粗增多,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呈“车轨征”; ③局限性、瘤性或弥漫性肺气肿改变,伴有桶状胸、滴状心和扁平膈等表现;④并发症表现可有肺部感染、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心病。 【论述题】

1. 肺部基本 X 线病变及其病理基础和X 线表现有如下。

(1) 渗出病变:为急性炎症反应,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致肺实变。X 线表现为大小、数目不一的斑片状模糊影,可融合发展成大叶实变,并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消散吸收快且完全。 (2) 增殖病变: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X线上呈密度增高的斑点状阴影,排列为腺泡或梅花瓣状,边界清楚,无融合趋势。

(3) 纤维病变:为炎症修复期表现。X线上呈索条状影,排列不规则;广泛肺纤维化呈大片不均匀高密度影;弥漫间质性肺纤维化,两肺广泛分布纤维索条、网织状或蜂窝状阴影。 (4) 钙化病变:在组织坏死变性基础上有钙盐沉积。X线上呈边缘锐利的致密影,大小形状不一,呈斑点、片状、结节、大块或弧形影。

(5) 肿块病变:由肿瘤增殖或炎性肉芽肿所致。X线上良性肿块的边缘光滑,生长缓慢;恶性肿瘤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征,生长快;转移瘤呈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

(6) 空洞与空腔:肺部病变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便形成空洞;肺内腔隙病理性扩张,称为空腔。空洞和空腔 X线上均表现为大小和形状不一的透亮区,可分为无壁、薄壁和厚壁空洞,后者壁厚 3mm 以上;空腔壁菲薄。空洞或空腔内如有液体潴留,可见液平面。

2.(1) 胸腔积液: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肺尖可稍淡,肋膈角和膈肌面被遮盖,胸廓增大,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对侧移位。

(2) 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变窄,纵隔向患侧牵引移位,对侧代偿性肺气肿。 (3) 大叶性肺炎:患侧肺均匀或者不均匀性密度增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见肺气囊,可并发脓气胸。纵隔一般无移位。 (4) 肺硬变:系晚期肺结核大量肺纤维化和肺萎缩所致破损肺。X 线表现大片不均匀浓密影,伴多个纤维性空洞,患侧胸廓塌陷,气管、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可见结核播散病灶。 (5) 胸膜肥厚:有胸膜炎、外伤或手术史,患侧肺野密度不均匀性增高,胸膜钙化,膈肌变平固定,胸廊塌陷,纵隔向患侧移位。

(6) 肺发育不全:自幼开始发病,肋骨细小,肺野密度一致性增高,胸廓萎陷。纵隔向患侧移位,对侧肺代偿性肺气肿。肺动脉和支气管造影显示该侧肺血管和支气管发育不良。 3.(1) 原发型肺结核(I 型):系初感性肺结核,X线上有两个亚型:①原发综合征:由原发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构成的哑铃状或双极征;②胸内淋巴结核:表现为肺门肿块或肺门增大模糊,或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