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教材知识梳理第一单元第5课时透镜及其应用知能优化训练新人教 下载本文

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选填“靠近”或“远离”)鲜花。 答案会聚 靠近

解析因为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因此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会聚作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要把鲜花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则应使照相机镜头靠近鲜花。

10.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的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光学系统的主要部件,“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倒立 缩小

解析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的,即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11.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答案望远镜 放大镜

解析由题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光轴放置。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AB经凸透镜和平面镜怎样传播?画出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焦点F;射向焦点F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点为

F,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再次折

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3.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14.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如图甲所示那样表示,O点为光心,F为焦点。图乙中A'B'是物体AB经透镜所成的像。请画出图乙中两条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完成成像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于A'是A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所以入射光线A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必通过A',据此可画出折射光线。

15.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

a、b、c、d四点中的 点上(P是该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上。

(3)通过实验,小明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 (选填“大”或“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为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1)11.0 (2)c 投影仪 (3)小 远离 倒立 (4)远离 实

解析(1)根据焦距的定义,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f=41.0cm-30.0cm=11.0cm。(2)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蜡烛应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焦距之间,即图中的c点,图中的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投影仪上。(3)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可知,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是倒立的。(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凹透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于光线发散,会延迟会聚,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所成的清晰像仍为实像。 16.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作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是10 cm处。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文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到10 cm

B.10到25 cm

C.25 cm到极远处 D.10 cm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如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答案(1)D (2)后 甲

解析(1)正常人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到极远处。故选项D符合题意。(2)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