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试卷一模 下载本文

南通、泰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做文章,不仅推出了一系列观众 的活动,还将文物与百柱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一方面给博物馆增加了营收,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群众 的文化需求、提升了观众的文化套养。这种基于优势请就艾记的醋来的你喜要子我的文化建设的推益,赠张了我们文化自信的 。

A. 喜笑颜开 与日俱增 底蕴 B喜闻乐见 与时俱进 底蕴 B. 喜闻乐见 与日俱增 底气 D喜笑颜开坐与时俱进 底气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城城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1)它细密而柔软 (2)不见黄沙不见土 (3)伏在地上如毯如毯 (4)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5)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 (6)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A.(4)(1)(3)(5)(2)(6) B(4)(2)(1)(3)(5)(6) C.(5)(3)(1)(2)(6)(4) D.(5)(6)(1)(2)(3)(4)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他川比响手法的一環是(3分)( )

A. 那晚月儿巨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

B. 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缘都染蓝了。

C. 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

D.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级旺盛。波斯萄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舟传 戴名世

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靡矣,舟独扫除时习而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治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辩,用以立身行己,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示世,意度波洲,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曰:“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来动,二子已知之。”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綮。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数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曰:“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袖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

卒时,自取其文稿烧之,今行世者仅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回:“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爲,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辛,然则百川所言,其果信而非激者夹! (选自《南山集》 .4.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天下文章靡矣 靡:华丽 B.古今治乱之源 治:治理 ...

C.平生所为经画区处 画;谋划 D.其果信而非激者矣 信:真实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反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 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 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 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放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5分)

(1)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5分)

7.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新居 苏轼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②。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③。

【注]国这首诗写于元符元年(1098年)。苏轼被贬海南偷州时寄居在官舍,后被使臣逐出,在友人相助下构筑新居。②永:深,③二顷:即二顷田,诗中提供温饱的田产。

8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出了“新居”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9诗歌的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侯)) (2)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8)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满江虹·和郭沫若同志》)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水 灾 庐隐

丝丝的细雨,从早飘到夜,从夜飘到明。天空黑黝黝的,如同波上了一层谈墨。天地间充塞着非常常沉重的气流,便连呼吸也像是不容易呢。

雨随着时间不断加增它的积量,估苦也更深地剥蚀着村民的心。 忠信村的农大王大闷坐在草棚下,看着被雨打得偃伏在地上的青麦梗和萎黄的嫩麦穗,内心充满着忧苦。

“唉,老天爷!”他讷讷地叫着。 忽然,一张绛红色的小圆脸从草屋的门口现了出来,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不住地看着正在叹气的王大。

“爹爹,我要念书,你得给我买一顶好看的帽子,也要做一件长衫。”黑儿笑嘻嘻的扳着王大的颈子道。

这是一种沁心的甜美的声调,王大的心弦不禁颠动了。 “只要今年有收成,爹爹全给你买。”他拉过孩子,温和地抚弄他的短发。 但是雨滴又一阵急狂地敲在草棚上,王大长叹:“这雨要是还不止,这地方就不用想再有人活了!”

“唉,黑儿的爹,这是天老爷的责罚,还是到村东关帝庙求求关帝爷吧!也许天可怜见,雨不下了呢?”王大的妻在绝望中想出这唯一的办法来。王大觉得妻说得对,于是第二天一星,他洗净了手脸,在关公的法像前脆着,祈祝了许久。

这一天下午,雨像是有住的意思,泼墨似的黑云也渐渐退去,王大虔信关帝爷的灵验,便心里许愿,如能免了这次水灾,他一定买个三牲供祭。同时美丽的幻梦,也在脑子里织起来,他在麦地里绕着圈,虽是有些麦子已经涝了,但若立刻天晴,至少还有六七成的收获,于是一担担的米谷拽到打麦场去,跟着一把把的银圆握在了手里。

半夜里一个晖雷,草房上飞击着急骤的雨点,窗眼里闪着火龙似的电光。王大跳下地来,双手合十念:“救苦救难的关帝爷……”

轰隆,轰隆,一阵霹响。王大借着一道闪电的光亮,看见山那边一团一团的山水向下奔,他失声叫道“老天,这可罢了,快逃命吧!”

王大帮着妻抓了一堆衣服,背起黑儿,一脚高一脚低地奔那高坡去。 轰隆轰隆,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他们看见许多的黑影都向高处狂奔着,凄厉地叫着哭着。王大喘着气,拉着妻子来到了高坡上;这时天色渐亮了,村子已成了茫茫大海,而水势依然狂涨看着离这高坡只有二三尺了。王大的妻把黑儿紧搂在怀里,喊着关帝救命!但是一切的神明都像聋了耳朵,再也听不进这绝望的呼声。这时候,一个高掀的大浪卷过来,土坡瞬间被淹没。于是着三个人影便不见了,只露出那土面上的一株树梢。

恐怖的三天过去了,水渐渐退去,天色也已开晴,有些怀恋着故土的村人,

仍然回来,草草搭个草棚,苦挨着度日。一天早晨,村民阿泉下田时,看见一个老农坐在一个土坡前低头垂泪,他走近细认,原来正是失踪的王大。他站住叫道;“大叔,是你啊!婶子和黑儿兄弟呢?”

王大听到妻子和黑儿,又流下泪来,颤抖着声音道:“完了,什么都完了!

“大叔,你这些日子在什么地方躲着的?”

王大抹了把泪,说起了他被救的经过。大水那天,当一个浪头盖过来的时候,他攀住一块木板,任着它飘了下去,在呛了不知多少口水后就昏迷了过去,后来被冲到一块沙滩上,一位打鱼的老人把他救了过来。

“唉,你看这还像一个村子吗?,我今早看到村边有个大冢,听说里边埋着几十个这次死去的人,妻和黑儿也在里边。唉,阿泉,完了!什么都完了!”

“大叔,你现在打算怎么过活?” “我要去修河堤。”王大说。

“昨天我已经见着县里招募民夫去修河提的告示了!”阿泉停了停,“村里大半的人都要去,这倒是好事,修好了河提,以后就不会再遭殃了。”

“我也这样想。”王大说,“自己受了苦,不忍心后人再受苦。” “大叔,明天河提上见吧!”阿泉说完就走了。王大又向着那大冢滴了些泪,便去应募了。

几个月后,河提完工了,王大在他原先住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屋,寂寞地生活着。第二年夏天,虽仍然接连下雨,但村子里是平安的。(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为水灾的发生提供了背景,暗示了村民们艰难的处境,也烘托了他们愁苦的心情。

B. 小说描写黑儿的可爱与期盼,既使沉郁的氛围变得轻快,也与后文写黑儿被洪水淹死的情节形成反差,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

C. 小说结尾写王大“寂寞地生活着”,一方面表现洪水的残酷无情,另一方面表现王大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命运的奋力抗争。

D. 小说通过写王大从担忧水灾、寄托神灵到修筑河堤、造福后世的变化,表现了村民们思想的转变,为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13. 请筒要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对下文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14. 小说以“水灾”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五、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古琴艺术 吴钊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因琴相知因人绝弦的千古美谈,讴歌了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沟通,在被后世传诵数千年的岁月中,每每会激起“天下谁人能识君”的深深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