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习题集(附答案)全 下载本文

究中,这一理论有不适于当代现实的地方,应加以完善、补充,使之多因素、动态化、数量化。对于我国而言,比较利益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4、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何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 答:(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差别:亚当·斯密主张各国应当参与国际分工并生产和输出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到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大卫·李嘉图主张:各国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就是说,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较大的产品,而在各个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当集中生产其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开展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有指导意义的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解释了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这种贸易模式只能建立在两个在不同产业互有优势的国家之间,无法解释一个在各个产业都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要参加国际分工的问题。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可能在各个领域的生产方面都是没有优势的,但是却存在劣势最小的产品部门;与之相对应,一个国家可能在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存在优势,但是可能有的产品的优势最大,这样各国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分工生产,即劣势国家应该生产劣势较少的产品,而优势国家应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从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贸易,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中,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优势,但是仍然可以分工生产进行国际贸易。

综上所述,比较优势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拓宽了国际分工的范围,为更多的国家加人全球分工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具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5、答(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与贸易的国家应该选择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进口本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可以获得比封闭条件下更多得利益。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与贸易的国家应该选择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进口本国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可以获得比封闭条件下更多得利益。

6、答(1) 郝克歇尔 俄林

(2)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性;各国家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各国家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各国家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7、答: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但最终的结果将是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此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也就停止。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8、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引入模仿时滞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在创新国和模仿国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著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创新国逐渐失去该产品的出口

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9、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劳动技能说和劳动效率说,里昂惕夫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他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

人力资本说--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就自然破解。

自然资源说---经济学家范尼克认为里昂惕夫在计算时只考虑了劳动和成本两种生产要素,而忽略了自然资源这一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在美国进口的自然资源产品中大部分为其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对这些资源的加工等过程中又大量的投入资本,故这些产品在美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样一看就容易解释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较多的现象。

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的逆转

10、答: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T=1-|X-M|/(X+M) 式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T的取值范围为0到1。

11、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8分) 答:(1)定义及假设条件;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的再配置,最终达成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虽然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地区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地区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这是因为两地在实行分工和发生贸易之后,各自经常大量地使用本地区丰裕要素进行生产,从而使这类要素价格日趋上涨;同时,由于各自不断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外国产品,将使本国这类要素价格不断下跌。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导致两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和利息差异的缩小,并使要素价格趋向均等化。它假设: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在所有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应量都是固定的,在各国之间没有生产要素的移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两个国家不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能完全自由流动。(2分)

(2)分析;本题中,之所以美国国内价格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仅是从理论上来讨论价格均等化存在的可能性,但现实的环境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理论假定,这样的结果可能阻碍要素价格的均等化,这也可以从美国国内要素价格存在差异可

以看出。①首先,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可能存在问题。虽然美国是世界上发展程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要素在国内流动就非常顺利的矿由于障碍的存在,导致美国国内要素价格的差异。②其次,运输成本的存在阻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实际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国际间商品流动的成本为零,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对美国国内而言,也存在这种情况,即使同一种商品,由于运输问题,在不同的地域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要素价格的不一致。③最后,国际贸易利益在区域间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可以知道,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种收入在不同国家的重新分配,但是在不同的地域,这种分配是不平衡的。以美国为例,美国出口和进口的商品较多采用东海岸的港口,这就导致这些口岸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金融口岸,这样在收人分配中,这些口岸的利润分配必然较高。东海岸由于贸易量较少,导致收人分配的利润转移量就必然较少,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该地区的经济,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计算与分析题

1、答:按照绝对优势理论,A国应专业生产具有高劳动生产率的X产品,B国应生产具有高劳动生产率的Y商品,进行专业分工后:

A国将全部劳动用于生产3个单位的X产品,不生产Y产品,B国用全部劳动生产3个单位的Y产品,不生产X产品。很清楚,在全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与分工前相比,总产量增加了2单位,各国的消费在保持1单位X产品、1单位Y产品时,按照1X:1Y的比率进行交换,A、B两国和全世界都因此而获得利益,即消费了更多的商品。 2、答:(1)中国小麦,美国计算机

(2)美国分工生产计算机并出口,中国生产小麦并出口 3、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交换后 国家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美国 葡萄牙 酒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1 1 2 2.125 1 1.125 120 80 200 1 1 2 2.2 1.2 1 100 90 190

保护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保护关税论主张以( )措施来保护本国的( )产业。

A、关税,农业 B、非关税,制造 C、关税,制造 D、关税,幼稚

2、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 )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提高福利水平 3、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理论关税,农业 B、超保护理论

C、战略性贸易理论 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4、当一国将所增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投资倾向 5、李斯特认为,处于农工阶段的国家应采取的贸易政策是:(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管理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 6、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保护对象包括:( )

A、幼稚工业 B、成熟工业

C、衰落工业 D、以上三项都包括 7、“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贸易“的主张是( )提出的。

A、李斯特 B、亚当·斯密 C、休谟 D、大卫·李嘉图 8、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

A、保护幼稚工业 B、保护成熟工业 C、保护垄断工业 D、保护衰退工业 9、重商主义属于( )

A、自由贸易理论 B、保护贸易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 D、管理贸易理论 1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 )

A、凯恩斯 B、大卫·李嘉图 C、托马斯·孟 D、威廉·斯塔福 11. 主张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是( ) A.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B.战略贸易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

12.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 A.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B.商品出口战略 C.技术转让战略 D.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3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 A.保持贸易顺差 B.保护幼稚工业

C.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 D.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14现代超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

A.李斯特 B.汉密尔顿 C.凯恩斯 D.亚当·斯密 15.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是( ) A.垂直型国际分工 B.交叉型国际分工 C.水平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16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协调管理贸易 二、多项选择题

1、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 B、强调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