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公信力的相关问题及提升建议 下载本文

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受个人能力的限制,使最原始的初衷出现偏差。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手段不合理,缺乏效率。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和公众意愿不符,利益分配存在不公正的现象,政府绩效和公众期望有着较大的差距。

四、提升公信力的建议 1、推进法治化建设进程

依法治国是我们多年来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十八大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把依法治国放在可一个很高的地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16 字方针可以说是对依法治国的经典概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法律建设越来越完善,“有法必依”就成了一个紧迫的任务。让法律成为政府部门行动的唯一准绳,就能够减少腐败,清除腐败的土壤。当依法办事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行动指南时,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就有了交集,民众对于政府的认可度也就会逐渐回升,公信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2、树立良好官德,提升官员素质

政府官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影响力,所以要严格把关,树立良好官德,打造一支真正本领过硬、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人员队伍,这无疑是提升政府公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3、进一步促进政府决策公共、透明:

政府权力运行的不透明是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权力运行不透明不公开,就很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出现官员腐败现象,

进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因而,政府要提高公信力,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做到政府活动公开透明。其次,让广大群众监督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放宽心。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首先,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角色应该由全面的管控者转变为指导者、服务者,重点关注民生大事,一切行政行为以公众满意度为目标。其次,简化行政审批。对原有的各类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视,出台和制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标准和规则,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马上去办”。最后,加快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与民众直接对接的窗口,政府要努力将其打造为政务创新的样板、便民利商的平台、全面提升政府形象和信誉度。

5、加强应急管理,提高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能力

要加强政府回应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要求政府及时对民众的诉求做出回应,促进政府回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应对媒体舆论的能力,及时发布重大突发事故的调查进展,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微博等方式将真相第一时间告知民众,实现信息的良性互动;对于事件中涉及的行政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应予以明晰,决不护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味隐瞒真相,只会使民众更加相信不正当途径流传出来的信息,使政府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保持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及时回应热点公共问题,用事实纠正人们的认知偏差,以

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认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形象以及政府信任度的重要体现,政府公信力在公共行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劳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严格把关政府官员招聘,树立良好的官德,完善规整制度,依法行政,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状态下运行,真正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勤政、廉洁、诚信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