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下载本文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

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2.(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的是( ) A.Cl2 B.NaOH

C.O2 D.H2

3.(2分)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纯碱、烧碱 B.胆矾、绿矾 C.甘油、丙三醇 D.苏打、小苏打 4.(2分)下列物质不和盐酸反应的是( ) A.锌 B.铜 C.氧化铝 D.氢氧化铁

5.(2分)下列变化中,气体被氧化的是( ) A.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B.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6.(2分)《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

第1页(共28页)

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7.(2分)下列物质变化一定吸热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 C.铁和硫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B.铝片在空气中长毛 D.无色N2O4减压后变红棕色

8.(2分)以下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酸性:H2CO3>H2SiO3>H3AlO3 C.热稳定性:HF>HCl>H2S

B.碱性:CsOH>NaOH>Mg(OH)2

D.沸点:HCl>HBr>HI

9.(2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变为无色透明 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气体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A.A

B.B

C.C

D.D

10.(2分)实验室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验试剂:银氨溶液必须新制

B.所需玻璃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C.银氨溶液的制取: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D.实验现象:出现银镜

11.(2分)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12.(2分)对于铵盐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第2页(共28页)

①都溶于水 ②都是白色晶体 ③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有NH3放出

⑤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NH3放出 ⑥都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1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B.1摩尔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C.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纯水的pH一定等于7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淀粉试纸可以检验碘离子 B.用水可以鉴别NO2和溴蒸气 C.用硝酸银溶液可以检验Cl﹣

D.用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出Fe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 15.(2分)能正确表达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将SO2通入溴水:SO2+Br2+4OH﹣→2Br﹣+SO42﹣+2H2O B.在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HCO3﹣+H+→H2O+CO2↑ C.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Al3++3OH﹣→Al(OH)3↓ D.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16.(2分)把0.01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Ac﹣)>C(Na+)

B.C(H+)>C(OH﹣)

C.C(Ac﹣)=C(Na+) D.C(HAc)+C(Ac﹣)=0.005mol/L

17.(2分)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Cl﹣、Br﹣、I﹣中的一种卤素离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成橙色,再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含有的离子是( )

第3页(共28页)

A.Cl﹣、Br﹣、I﹣ B.Br﹣、Cl﹣、I﹣ C.Br﹣、I﹣、Cl﹣ D.I﹣、Br﹣、Cl﹣ 18.(2分)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a+、SO42﹣、OH﹣ B.Ba2+、K+、CO32﹣、SO42﹣ C.Na+、K+、Cl﹣、SO42﹣ D.Cu2+、H+、S2﹣、SO32﹣

19.(2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d>c>b>a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20.(2分)在50mL18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 A.0.9mol B.0.45mol

C.<0.45mol D.0.45mol<n<0.9mol

二、综合题

21.(15分)硫和氮是人们熟悉的物质,含硫、含氮的物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硫原子核外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种,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氮的单质的电子式是 ,其晶体类型是 。

(2)NH3是氮的一种氢化物,其空间构型是 ,其化学键类型是 。 (3)SO2是工业制硫酸的中间产物,它的转化在接触室中进行,其反应是:2SO2(g)+O2(g)?2SO3(g)+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欲使K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在实际生产中,原料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该步骤的目的是 。

(4)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2molSO2,5min后测得O2减少了0.1mol。则0﹣5分钟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2.(15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

第4页(共28页)

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未配平)Fe(OH)3+ClO﹣+OH﹣→FeO42﹣+H2O+Cl﹣

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Fe(OH)3+ ClO﹣+ OH﹣→ FeO42﹣+ H2O+ Cl﹣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

(2)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产物还有 、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已知铁铵矾的化学式是(NH4)2SO4?Fe2(SO4)3?24H2O,写出检验该固体中SO42﹣的方法。 。

(4)将FeCl3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溶液时常会出现浑浊,得不到澄清的氯化铁溶液,其原因是 ,如果要得到澄清的氯化铁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23.(15分)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在高二时,我们学习了两个定量实验﹣﹣酸碱滴定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酸碱滴定又称中和滴定。中和滴定在科学研究、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室现取未知浓度的盐酸25.00mL,用浓度为0.1200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该实验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是 。

(2)在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前,需在盐酸溶液中先加入 指示剂。滴定时,一手控制活塞,一手 。开始滴定时,溶液滴出的速度要由快到慢,最后要一滴一滴加入,当最后一滴使溶液 ,即为滴定终点。

测定物质的组成,确定其化学式是定量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值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完成后,各次称量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5页(共28页)

质量(g) m1 m2 m3 m4 m4 (3)根据上述数据,求CuSO4?xH2O中的x= 。 (4)下列操作会导致x值偏高的是 (选填编号)。

a.坩埚未干燥 b.加热过程中有晶体溅失 c.灼烧后坩埚在空气中冷却 (4)写出判断恒重的方法 。

24.(15分)已知:①只有在碳链末端的羟基能氧化为羧基;②F和D是同分异构体;③J与天然橡胶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图1)。

(1)写出D与H2加成后的产物的名称 ;有机物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G的结构简式 。

(2)A→D的反应类型 ,E→F的反应条件 。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有机物D可能存在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D,不考虑环) 。

(5)下列是一条以

为原料,并用Br2等其他试剂制备

的合成流程图2.请把缺少部分补充完整。

第6页(共28页)

2018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

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解答】解: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2.(2分)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的是( )

第7页(共28页)

A.Cl2 B.NaOH C.O2 D.H2

2NaOH+H2↑+Cl2↑,以

【分析】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发生2NaCl+2H2O此来解答。

【解答】解: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发生2NaCl+2H2O

2NaOH+H2↑+Cl2↑,

可知NaOH、H2、Cl2均为电解产物,只有O2不属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电解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的放电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3.(2分)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纯碱、烧碱 B.胆矾、绿矾 C.甘油、丙三醇 D.苏打、小苏打 【分析】A.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 B.胆矾是CuSO4?5H2O,绿矾是FeSO4?7H2O; C.甘油、丙三醇均为

D.苏打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二者不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胆矾是CuSO4?5H2O,绿矾是FeSO4?7H2O,二者不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甘油、丙三醇均为

,二者属于同种物质,故C正确;

D.苏打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两者表示的物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物质的组成和俗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4.(2分)下列物质不和盐酸反应的是( ) A.锌 B.铜 C.氧化铝 D.氢氧化铁

第8页(共28页)

【分析】盐酸具有酸性,可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碱等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锌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A不选; B.铜性质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故B选;

C.氧化铝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C不选; D.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5.(2分)下列变化中,气体被氧化的是( ) A.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B.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气体被氧化,则气体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Cl2使FeBr2溶液变为黄色,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气体被还原,故A不选;

B.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气体被氧化,故B选;

C.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没有气体被氧化,故C不选;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没有气体被氧化,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第9页(共28页)

6.(2分)《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分析】“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的过程,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用到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气化、冷凝为固体的过程,为升华操作,没有隔绝空气强热,不是干馏,萃取无需加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常见分离方法,难度不大。

7.(2分)下列物质变化一定吸热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产生气泡 C.铁和硫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B.铝片在空气中长毛 D.无色N2O4减压后变红棕色

【分析】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获得能量在生成物中储存的过程,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氮的氧化物转化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Mg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不选; B.Al在空气中长毛,发生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选; C.铁和硫反应生成黑色固体,为放热反应,故C不选;

D.无色N2O4减压后变红棕色,N2O4?2NO2正向移动,且N2O4?2NO2为吸热反应,故D选; 故选:D。

第10页(共28页)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8.(2分)以下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酸性:H2CO3>H2SiO3>H3AlO3 C.热稳定性:HF>HCl>H2S

B.碱性:CsOH>NaOH>Mg(OH)2

D.沸点:HCl>HBr>HI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B.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D.同类型的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解:A.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CO3>H2SiO3>H3AlO3,故A正确;

B.金属性越强,对应碱的碱性越强,则碱性:CsOH>NaOH>Mg(OH)2,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HF>HCl>H2S,故C正确; D.同类型的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则沸点为HI>HBr>HC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2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变为无色透明 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气体 第11页(共28页)

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A.A

B.B

C.C

D.D

【分析】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 C.乙酸与碳酸钙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D.生成HCl溶于水显酸性,一氯甲烷不溶于水.

【解答】解: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故A正确;

B.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则水中羟基氢活泼,故B错误; C.乙酸与碳酸钙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故C错误;

D.生成HCl溶于水显酸性,一氯甲烷不溶于水,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实验室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检验试剂:银氨溶液必须新制

B.所需玻璃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C.银氨溶液的制取: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D.实验现象:出现银镜

【分析】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到银氨溶液,需要现用现配,防止变质,与含﹣CHO的有机物水浴加热生成光亮的银镜,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银氨溶液检验醛基,银氨溶液必须新制,防变质,故A正确; B.在试管中滴加试剂,且水浴加热可实现,需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故B

第12页(共28页)

正确;

C.不能加过量氨水,应向硝酸银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可,故C错误;

D.﹣CHO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Ag,观察到银镜出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银镜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银氨溶液的配制,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分析】比较酸性强弱,可根据强酸制备弱酸、测定等浓度的pH以及溶液的导电能力判断。

【解答】解: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符合强酸制备弱酸的特点,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A正确;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故B正确;

C.0.10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故C正确;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不能用于比较酸性的强弱,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注意电解质是弱电解质的证明方法的使用是关键,难度不大。

12.(2分)对于铵盐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①都溶于水

第13页(共28页)

②都是白色晶体 ③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有NH3放出

⑤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NH3放出 ⑥都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分析】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加热分解,但是不一定生成氨气;能与强碱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铵盐都易溶于水,故正确; ②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故正确;

③所有铵盐为固体,不具有氨的刺激性气味,故错误;

④大多数铵盐分解生成氨气,部分铵盐分解生成氮气或者其他氮的化合物,故错误;

⑤铵盐中铵根离子能与碱反应,受热放出氨气,故正确;

⑥铵盐不一定显碱性,如氯化铵显酸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铵盐的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把握铵盐的溶解性、稳定性与酸碱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铵盐不稳定,题目难度不大。

1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B.1摩尔水中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C.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纯水的pH一定等于7

【分析】A.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为电解质,如金属单质; B.根据N=nNA计算;

C.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D.纯水呈中性,但溶液的pH不一定为7。

第14页(共28页)

【解答】解:A.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则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氯化钠固体,能够导电的不一定为电解质,如石墨、金属单质等,故A错误; B.1mol水分子含有NA个水分子,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故B正确; C.强电解质的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故C错误;

D.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常温下纯水的pH=7,非常温下纯水的pH不一定为7,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电解质的导电性及电离、物质的量的计算、溶液酸碱性判断等知识,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即可解答,D为易错点,注意纯水的pH不一定为7,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淀粉试纸可以检验碘离子 B.用水可以鉴别NO2和溴蒸气 C.用硝酸银溶液可以检验Cl﹣

D.用硫氰化钾溶液可以检验出Fe3+溶液中是否混有Fe2+ 【分析】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B.N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为无色,而溴水有颜色; C.银离子与氯离子生成白色沉淀; D.硫氰化钾溶液可检验Fe3+。

【解答】解:A.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淀粉试纸不能检验碘离子,故A错误; B.N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为无色,而溴水有颜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银离子与氯离子生成白色沉淀,还需要试剂为硝酸,AgCl不溶于硝酸,选硝酸、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故C错误;

D.硫氰化钾溶液可检验Fe3+,而不能检验是否混有Fe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第15页(共28页)

15.(2分)能正确表达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将SO2通入溴水:SO2+Br2+4OH﹣→2Br﹣+SO42﹣+2H2O B.在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HCO3﹣+H+→H2O+CO2↑ C.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Al3++3OH﹣→Al(OH)3↓ D.用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CO2↑+H2O 【分析】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C.一水合氨为弱碱,应保留化学式; D.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A.将SO2通入溴水,离子方程式:SO2+Br2+2H2O=2Br﹣+SO42﹣+4H+,故A错误;

B.在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故B正确;

C.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D.用醋酸除去水垢,离子方程式:2CH3COOH+CaCO3=Ca2++CO2↑+H2O+2CH3COO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明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离子方程式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电荷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16.(2分)把0.01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Ac﹣)>C(Na+)

B.C(H+)>C(OH﹣)

C.C(Ac﹣)=C(Na+) D.C(HAc)+C(Ac﹣)=0.005mol/L

【分析】0.01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NaAc,Ac﹣水解显碱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0.01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生成

第16页(共28页)

NaAc,

A.醋酸根离子水解,则C(Ac﹣)<C(Na+),故A错误; B.Ac﹣水解显碱性,则C(H+)<C(OH﹣),故B错误; C.醋酸根离子水解,则C(Ac﹣)<C(Na+),故C错误;

D.由物料守恒可知,等体积混合后C(HAc)+C(Ac﹣)=0.005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盐类水解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7.(2分)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Cl﹣、Br﹣、I﹣中的一种卤素离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成橙色,再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含有的离子是( ) A.Cl﹣、Br﹣、I﹣ B.Br﹣、Cl﹣、I﹣ C.Br﹣、I﹣、Cl﹣ D.I﹣、Br﹣、Cl﹣

【分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成橙色,可知甲中含Br﹣,再加入丙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可知丙中含Cl﹣,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新制氯水,溶液变为橙色而不是蓝色,说明甲中含Br﹣,发生2Br﹣+Cl2═Br2+2Cl﹣;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含有Cl﹣,即甲含Br﹣,乙溶液含I﹣,丙含C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卤素离子的性质及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溶液的颜色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8.(2分)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a+、SO42﹣、OH﹣ B.Ba2+、K+、CO32﹣、SO42﹣ C.Na+、K+、Cl﹣、SO42﹣ D.Cu2+、H+、S2﹣、SO32﹣ 【分析】A.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反应;

第17页(共28页)

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

D.铜离子、氢离子都与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反应。

【解答】解:A.Fe3+、OH﹣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Ba2+与CO32﹣、SO4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Cl﹣、SO42﹣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Cu2+、H+都与S2﹣、SO3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2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d>c>b>a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O元素,则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l元素,d与a同族,应为S元素,b可能为Na或M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A正确;

第18页(共28页)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径最小,故B错误;

C.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C错误;

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把握性质的比较角度,题目难度不大。

20.(2分)在50mL18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 A.0.9mol B.0.45mol

C.<0.45mol D.0.45mol<n<0.9mol

【分析】铜与浓硫酸加热时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当成为稀硫酸是此反应停止。

【解答】解:50ml 18mol/L的硫酸中n(H2SO4)=18mol/L×0.05L=0.9mol,假设50ml 18mol/L的硫酸中的硫酸分子全部与铜反应时,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可知,作氧化剂的硫酸为0.45mol,起酸作用的硫酸0.45mol,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当成为稀硫酸是此反应停止,所以作氧化剂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5mol,即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5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作氧化剂的硫酸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稀硫酸与Cu不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二、综合题

21.(15分)硫和氮是人们熟悉的物质,含硫、含氮的物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

第19页(共28页)

关。

(1)硫原子核外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 16 种,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 3s23p4 氮的单质的电子式是

,其晶体类型是 分子晶体 。

(2)NH3是氮的一种氢化物,其空间构型是 三角锥形 ,其化学键类型是 共价键 。

(3)SO2是工业制硫酸的中间产物,它的转化在接触室中进行,其反应是:2SO2(g)+O2(g)?2SO3(g)+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欲使K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降低温度 ,在实际生产中,原料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该步骤的目的是 防止催化剂中毒 。

(4)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2molSO2,5min后测得O2减少了0.1mol。则0﹣5分钟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01 mol/(L?min)。

【分析】(1)原子核外没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有几个电子就有几种运动状态,S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为3s22p4,为3s和3p电子,且3p轨道中应为4个电子,2个单电子;氮气中N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存在N≡N;为分子晶体;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H3空间构型,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3)化学平衡常数,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据此书写;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其他条件无关;在实际生产中,原料进入接触室之前需净化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影响催化氧化的效果; (4)根据v=

计算反应速率。

【解答】解:(1)硫原子质子数为16,硫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原子核外没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有几个电子就有几种运动状态,所以硫原子有1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核外3层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4,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4,氮气中N原子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存在N≡N,则氮气的电子式为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

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

第20页(共28页)

有机盐外)都是分子晶体,氮气为气态非金属单质,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16;3s23p4;

; 分子晶体;

(2)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3+(5﹣3×1)=4,所以采取sp3杂化,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N﹣H之间的键角小于109°28′,所以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存在N﹣H共价键,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共价键;

(3)2SO(+O(?2SO(+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衡常数K=2g)2g)3g)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体系的压强无关,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可使K值增大,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在催化剂表面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应,若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容易使催化剂中毒,所以煅烧黄铁矿形成的炉气必须经除尘、洗涤、干燥,净化处理,二氧化硫在接触室中被氧化成三氧化硫, 故答案为:

;降低温度;防止催化剂中毒;

(4)2SO2(g)+O2(g)?2SO3(g)+Q,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2molSO2,5min后测得O2减少了0.1mol,则0﹣5分钟内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O2)=

==0.01mol/(L?min),

故答案为:0.01。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空间构型、化学键、化学平衡常数、平均速率求算等知识,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空间构型是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22.(15分)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

(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未配平)Fe(OH)3+ClO﹣+OH﹣→FeO42﹣+H2O+Cl﹣

第21页(共28页)

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 Fe(OH)3+ 3 ClO﹣+ 4 OH﹣→ 2 FeO42﹣+ 3 H2O+ 5 Cl﹣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Fe(OH)3 ,被还原的元素是 氯元素 。

(2)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盐酸中,溶液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产物还有 氯化亚铁 、 硫化氢 。过滤,微热滤液,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 (3)已知铁铵矾的化学式是(NH4)2SO4?Fe2(SO4)3?24H2O,写出检验该固体中SO42﹣的方法。 先加入过量HCl酸化,排除干扰离子,然后再向澄清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4)将FeCl3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溶液时常会出现浑浊,得不到澄清的氯化铁溶液,其原因是 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Fe3++3H2O?Fe(OH)3+3H+ ,如果要得到澄清的氯化铁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入盐酸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

【分析】(1)用Fe(OH)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取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

(2)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中,生成H2S和氯化铁,氯化铁可氧化H2S生成S,加入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

(3)先加入过量HCl酸化,排除干扰离子,然后再向澄清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设计验证;

(4)Fe3+易水解,水解生成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可加入盐酸抑制FeCl3水解,防止生成沉淀而导致溶液变浑浊;

【解答】解:(1)用Fe(OH)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取K2FeO4,铁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6价,氯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1价,电子转移总数6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还原剂Fe(OH)3,氧化

剂为ClO﹣,被还原的元素是氯元素,

第22页(共28页)

故答案为:

Fe(OH)3;氯元素;

;2、3、4、2、3、5;

(2)将黑色的Fe2S3固体加入足量的盐酸中,生成H2S和氯化铁,氯化铁可氧化H2S生成S,加入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可观察到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氯化亚铁; 硫化氢;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3)先加入过量HCl酸化,排除干扰离子,然后再向澄清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一定为硫酸钡,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离子, 故答案为:先加入过量HCl酸化,排除干扰离子,然后再向澄清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一定为硫酸钡,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

离子;

(4)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可加入盐酸抑制FeCl3水解,防止生成沉淀而导致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Fe3+易水解,水解生成HFe(OH)3导致溶液变浑浊,Fe3++3H2O?Fe(OH)3+3H+;加入盐酸抑制铁离子的水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物质性质、离子检验方法、盐类水解的应用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3.(15分)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在高二时,我们学习了两个定量实验﹣﹣酸碱滴定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酸碱滴定又称中和滴定。中和滴定在科学研究、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室现取未知浓度的盐酸25.00mL,用浓度为0.1200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该实验过程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是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 (2)在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前,需在盐酸溶液中先加入 酚酞 指示剂。

第23页(共28页)

滴定时,一手控制活塞,一手 摇动锥形瓶 。开始滴定时,溶液滴出的速度要由快到慢,最后要一滴一滴加入,当最后一滴使溶液 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颜色 ,即为滴定终点。

测定物质的组成,确定其化学式是定量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值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完成后,各次称量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 质量(g) 第1次 m1 第2次 m2 第3次 m3 第4次 m4 。

第5次 m4 (3)根据上述数据,求CuSO4?xH2O中的x= (4)下列操作会导致x值偏高的是 ab (选填编号)。

a.坩埚未干燥 b.加热过程中有晶体溅失 c.灼烧后坩埚在空气中冷却 (4)写出判断恒重的方法 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 【分析】(1)根据滴定所需仪器判断;

(2)强酸滴定强碱可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弱碱性溶液中为粉红色;依据滴定操作:左手旋,右手摇,眼盯瓶解答;

(3)依据数据可知,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样品质量为m1,加热分解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m4,则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为m4﹣m1,依据CuSO4?xH2O~xH2O计算解答; (4)依据x=

,分析操作对晶体中含有水的质量的影响进行误差分析;

(5)托盘天平精确到0.1,故当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时,可认为加热至恒重,完全脱水,

【解答】解:(1)滴定前需进行赶气泡、调零等操作,用烧杯盛液体,滴定中用锥形瓶盛待测液,用滴定管盛标准液,故所需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2)强酸滴定强碱可以选择酚酞做指示剂,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在弱碱性溶液中为粉红色,所以盐酸溶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滴定过程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颜色,即可说明达到滴定终点;进行滴定实验时,左手旋转活塞或者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瓶

第24页(共28页)

中颜色变化;

故答案为:酚酞;摇动锥形瓶;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颜色; (3)依据数据可知,第一次称量的是坩埚的质量,第二次称量的是坩埚与硫酸铜晶体的质量,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样品质量为m4﹣m1,物质的量为:

mol,结晶水的质量为:m2﹣m4,物质的量为:依据CuSO4?xH2O~xH2O可知: CuSO4?xH2O~xH2O~CuSO4

x 1

mol,

mol mol

解得x=故答案为:

(4)a.坩埚未干燥则坩埚中含有水,相当于硫酸铜晶体中水含量增大,则x值偏高,故a选;

b.加热过程中有晶体溅失,导致计算出结晶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选;

c.灼烧后坩埚在空气中冷却,导致无水硫酸铜吸收空气 中水蒸气,计算出的结晶水质量偏小,测定x偏小,故c不选; 故选:ab;

(5)托盘天平精确到0.1,故当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时,可认为加热至恒重,完全脱水,

故答案为: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题目较难,明确中和滴定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数据处理方式是解题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15分)已知:①只有在碳链末端的羟基能氧化为羧基;②F和D是同分异构体;③J与天然橡胶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图1)。

第25页(共28页)

(1)写出D与H2加成后的产物的名称 2﹣甲基丁烷 ;有机物H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 碳碳双键 ;G的结构简式 (CH3)2CBrCHBrCH3 。

(2)A→D的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 ,E→F的反应条件 NaOH/乙醇、加热 。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CH3CH(CH3)CH2CH2OH+CH3CH(CH3)CH2COOHCH3CH(CH3)CH2COOCH2CH2CH(CH3)2+H2O 。

(4)写出有机物D可能存在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D,不考虑环) (CH3)2C=CHCH3、CH2=C(CH3)CH2CH3、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 。

(5)下列是一条以

为原料,并用Br2等其他试剂制备

的合成流程图2.请把缺少部分补充完整。

【分析】A可氧化生成B,二者反应生成的C具有果香味,应生成酯类,则A为醇,B为酸,由D可知A为CH3CH(CH3)CH2CH2OH,E为CH3CH(CH3)CH2COOH,C为CH3CH(CH3)CH2COOCH2CH2CH(CH3)2,F和D是同分异构体,应为(CH3)则2C=CHCH3,

E为(CH3)由转化关系可知G为(CH3)2CHCHBrCH3,2CBrCHBrCH3,

H为CH2=CH(CH3)CH=CH2,化合物J为

(5)以

为原料,并用Br2等其他试剂制备

,可先发

第26页(共28页)

生加成反应生成,然后水解生成,氧化反应生成

,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目标物。

【解答】解:(1)D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为CH3CH(CH3)CH2CH3,名称为2﹣甲基丁烷,H为CH2=CH(CH3)CH=CH2,含有碳碳双键,G为(CH3)2CBrCHBrCH3, 故答案为:2﹣甲基丁烷;碳碳双键;(CH3)2CBrCHBrCH3;

(2)由官能团的转化可知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E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且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 故答案为:消去反应;NaOH/乙醇、加热;

(3)A+B→C的化学方程式CH3CH(CH3)CH2CH2OH+CH3CH(CH3)CH2COOHCH3CH(CH3)CH2COOCH2CH2CH(CH3)2+H2O,

故答案为:CH3CH(CH3)CH2CH2OH+CH3CH(CH3)CH2COOHCH2COOCH2CH2CH(CH3)2+H2O;

(4)D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CH3)CH2CH3、CH2=CHCH2CH2CH3、2C=CHCH3、CH3CH=CHCH2CH3,

故答案为:(CH3)2C=CHCH3、CH2=C(CH3)CH2CH3、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

CH3CH(CH3)

(5)以

为原料,并用Br2等其他试剂制备

,然后水解生成

,可先发

生加成反应生成,氧化反应生成

,最后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目标物,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较高的要求,明确各物质的结构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易错点为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推断可能具有的结构特点,题目

第27页(共28页)

难度中等。

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