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程延园 - 图文 下载本文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一、“投入-产出”模式

?在“投入一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从而把劳动关系调节看成是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程。

?投入一方的冲突。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可能有:新技术的采用、生产规模的变化、工资变动、组织矛盾、效率预期的不确定等商业问题;管理方与下属的对立,竞争、冒险、工作与经济保障方面的危险,以及疾病、受伤、死亡等事件的发生。冲突按照其表现的程度可以分成潜在的冲突和明显的冲突。

一些劳动关系学者认为,明显的冲突包含了暴力之后,所起的作用就是消极的;关于这一点,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冲突是具有职能的,它可以促进受控制的、既定的社会结构的转变,把寻求秩序和稳定作为目标限制了冲突的功能。

?在从“冲突”到“稳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渠道就是双方通过谈判和相互妥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这样就把冲突转化成了规范各种就业组织的规则,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就称为“投入一产出”模式。

?“投入一产出”模式的决策机制包括内容:(1)劳动关系各方单方面做出的决策;(2)劳动关系双方联合做出的决策;(3)管理方、工会和政府三方联合决策。

“产业关系系统”模式

?美国学者邓洛普在其1958年出版的《产业关系体系》一书中提出了产业关系系统理论。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1、主体(actors)

?主体可以划分为三种:雇员方或劳动者以及工会组织,雇主方或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等,政府及其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机构。在产业关系系统内,三种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各种劳动关系行为的载体。2、环境(context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邓洛普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技术环境、行为者面对的市场和预算约束、行为者的权利关系和地位。

、意识形态(role of ideology)

?所谓意识形态,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各成员普遍奉行的思想

观念。

4、规则(web of rules)

?规则是产业关系系统运行的规章,包括薪酬福利、操作规程、

奖惩制度和解雇制度等。规则是主体、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因变量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这种规则的产生机制的研究。

?邓洛普的理论比简单的“投入-产出”模式又进了一步,但

仍过于简略,缺少劳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和行为变化。

?产业关系系统理论又在邓洛普的基础上,经伍德、安德森等

人的修改而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