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5最新精编版) 下载本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 : ;

2015年 月 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2014-2015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 科目 班级 每周 节数 时间 单元 教科书 名称及册数 总授课 节数 计划实授 出 入 原 因 教 学 内 容 节数 节数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茶香四溢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 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 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 课前准备: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五、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1) 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

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 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 初步交流 (1) 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

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 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

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 深入探究 (1) 分组讨论 ① 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 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 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 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 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 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 饮茶有哪些好处? (2) 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4、 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

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 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

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 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 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

1、 谈话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

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么? (2) 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

些是什么? (5)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 探究学习 (1) 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文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 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 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饮茶有关 ③ 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 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茶文化卡片的一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

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 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有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有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 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臵也各有不相同,请同学们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 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 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 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 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 尝试创作 (1) 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① 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 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 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

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 作业展评 (1) 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 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说自己的创意及

作品的创作过程 (3) 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古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2、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弄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2: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画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欣赏

(1)从陶盆上看出,三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那个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年有余》,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3、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2、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范例、浅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始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臵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4、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2、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安全标识图片、范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

张贴在什么位臵?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臵

5、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2、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范画、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

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事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 (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进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又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作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6、家乡的桥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2、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陶泥、泥塑工具 五、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 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1、 谈话导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 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 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

零件

2、 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 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 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 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 观(事物特征) ② 寻(局部特征) ③ 用(放大、缩小) ④ 加(排列、组合)

3、 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 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

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 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 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4) 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的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 4、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 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7、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2、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格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欣赏植物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欣赏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 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 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展示评价 10、拓展延伸

8、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版印制或直接绘制

2、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三、课时安排:14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范作、藏书票实物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臵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艺术探究 (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行一吻”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入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柜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②探究学习——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 A、 以方形为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B、 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 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票”的意思,还要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 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解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A、 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 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 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xx藏书”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 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制版拓印的技法演示): ① 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位臵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② 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③ 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 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 (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交流。 ① 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课根据什么确定自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② 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③ 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

来。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 (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 ②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9、奇妙的点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2、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素描纸等

五、教学过程:

1、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臵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是直

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 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 画中橙子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组成的? ③ 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麻麻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第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 色彩方面: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 说一说:这些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1) 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2) 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

(先说一说,再改一改) (3) 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搜集学生优秀的点彩画作品,布臵点彩画作品展

10、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2、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2)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3)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办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教学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11、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灰色的美感

2、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摄影作品,自制色标卡、水粉画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夜色,体验夜晚所带来的美妙,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何感想?(泛谈感想,“走“入学生当中) (2)展示照片——城市的夜景,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高楼大厦。。。。。。这些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生活、去热爱。当最后一轮夕阳归落,夜幕降临,灯火斑斓,我们的家、我们的生活披上了别样的色彩 (3)板书课题:夜色

设计意图:随音乐播放一段从白天到夜晚的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起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2、深入感知

(1)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同一景色的白天与夜晚 了解白天景色与夜色的异同(生机与生动,和谐与对比)

(2)组织“找不同“游戏,展示另一组同一景色白天与黑夜的摄影作品 要求: ① 看谁找到的色彩不同的地方最多 ② 看谁找出最多的色彩

分析夜晚色彩、明暗对比规律:将学生找到的色彩书写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应的色标卡(板书:色调、冷暖) 设计意图:

A、了解更多夜晚景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创作资源

B、找出能表现夜晚的色彩,使学生了解夜晚色彩的特点,了解光赋予美丽的色彩,为学生表现夜景打基础 (3)探索明暗色彩规律(板书:明度)

教师:天空、背景色与前景色有什么不同?如果背景换成浅色,这些明亮的色彩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多媒体演示黑背景与白背景上相同的色彩对比效果 总结:深色背景可以衬托浅的色彩,使它们显得更加明亮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析表现夜晚的颜色特征,引导学生感悟暗色与亮色的相互衬托作用,学会使用亮色与暗色的衬托方法。 (4)欣赏油画作品《夕星》,师生共同感受画家笔下夜色的魅力 ①教师简单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 ②多媒体展示油画作品《夕星》,请学生从色彩、表现内容、技法上谈谈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理解

教师:这件油画作品,从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面是什么色调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技法?有何艺术特色?

小结:作品倾诉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依恋。蓝灰的色调、平衡的构图、细腻的笔触、寂静的表现素材,皆描绘出作者对生命的淡淡伤感。淡雅、静寂、清澄,空灵而又富有东方文化的诗韵,净化着每一位观者的心,这正是东山魁夷的心象风景画。 3、实践探究

(1)展示摄影作品《城市的夜晚》——找灵感,寻创作 教师:遇此夜景,你如何表现? 学生找灵感,谈构思,教师小结: ① 画面如何构图; ② 画面用什么色调; ③ 如何选择适合表现内容题材的表现方法

(2)展示步骤图,教师示范创作《城市的夜晚》。教师示范,点到为止 小结:

用油画棒加水彩的画法 ① 用浅色油画棒景物、灯光、星光等 ② 用水彩(深色、冷色)画天空、远景、大面积近景 ③ 调整、修改画面 ④ 用较厚的暖色画亮光

设计意图:学习教科书中创作的表现方法,丰富创作手段,启迪学生如何创想、创作

(3)引导学生欣赏自己准备的夜色照片(逐步挖掘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这是哪儿的夜景?照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如何表现此夜色?

小结: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法 4、作品欣赏

多媒体展示优秀儿童画作品(引导观察、分析:表达内容、表现方法、色彩运用、技能技巧等) 5、创作表达

(1)临摹教科书范画

(2)根据教科书照片内容进行写生创作

(3)根据记忆想象,构思夜景,表现美丽的夜景 要求: ①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 ② 设色大胆,能表现出夜色所具有的独特韵味、色彩效果 6、作业点评

(1)请学生集体欣赏夜景图,体会由每位同学作品汇集而成的集体大

作品中产生的作用,感悟作品的整体美感

(2)欣赏夜景图,用优美的语言对集体汇集的夜景作品进行描绘 (3)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个人作品 7、课后拓展

(1)用冷色调表现不同的景物

教师:除了用水粉画的工具和颜料,你觉得还能用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来更加完美地诠释夜色的美? (2)陶冶情操,情感教育

播放黑夜隐没、黎明将至、万物苏醒的视频,进行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情感教育

教师:黑夜是黎明前的沉默,是每一个生命成长的沉淀,是人类精彩的历练;没有困难、没有挫折,何来成长?何为成功?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好的夜色中,以饱满的姿态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12、亭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激发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2、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写生台、黑色记号笔、范画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一个亭子

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个顶,下面臵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里。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同的亭子。 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律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 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堆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流畅 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依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