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下载本文

3. 根据对偶原理,写出与下列推理式对应的另一个推理式。 (1)A?A?B (2)(A?B)??B?A (3)(?A?B)??B??A

(4)(?A?B)?(?B?C)??A?C (5)(?A?B)?(?C?D)?(A?C)?B?D (6)(?A?B)?(?C?D)?(?B??D)??A??C 解(1)A?B?A (2)A?(A?B)??B (3)?A?(?A?B)??B

(4)?A?C?(?A?B)?(?B?C) (5)B?D?(?A?B)?(?C?D)?(A?C) (6)

第2章:谓词逻辑

§2.1 个体词、谓词与量词

习题2.1

1. 将下列命题用0元谓词符号化。 (1)小王学过英语和法语。

(3)3不是偶数。

(2)2大于3仅当2大于4。 (4)2或3是质数。

(5)除非李键是东北人,否则他一定怕冷。

Q(x):x学过英语,x学过法语,c:解 (1)令P(x):小王,命题符号化为P(c)?Q(c)。

(2)令P(x,y):x大于y,命题符号化为P(2,3)?P(2,4)。 (3)令P(x):x是偶数,命题符号化为?P(3)。 (4)令P(x):x是质数,命题符号化为P(2)?P(3)。

(5)令P(x):x是东北人;Q(x):x怕冷;c:李键;命题符号化为?Q(c)?P(c)。

b,c},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 2. 设个体域D?{a,(1)?x?y(P(x)?Q(y)) (3)?xP(x)??yQ(y) 解 略

(2)?x?y(P(x)?Q(y)) (4)?x(P(x,y)??yQ(y))

,2,3}。3. 设谓词P(x,y)表示“x等于y”,个体变元x和y的个体域都是D?{1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P(x,3)

,y) (2)?yP(1y) (3)?x?yP(x,y) (4)?x?yP(x,y) (5)?x?yP(x,

y) (6)?y?xP(x,3)?1,所以?x(P(x,3)?1。 解(1)因为P(3,,3)?0,所以?y(P(1,y)?0。 (2)因为P(1,3)?0,所以?x?yP(x,y)?0。 (3)因为P(13)?1,所以?x?yP(x,y)?1。 (4)因为P(3,y)??x(P(x,1)?P(x,2)?P(x,3)) (5)?x?yP(x,?(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 y)??x(P(x,1)?P(x,2)?P(x,3)) (6)?x?yP(x,?(P(1,1)?P(1,2)?P(1,3))?(P(2,1)?P(2,2)?P(2,3))?(P(3,1)?P(3,2)?P(3,3))

?1?1?1?1

4. 设下面所有的个体变元的个体域都是整数集合,用自然语言表达下列各式并确定其

2?n(n?0) (1)

2?n(n?2) (2)

2?n?m(n?m) (4)

真值。

2解(1) 对任意的整数n有n?0。其值为1。

(3)?n(n?n)

22?n?m(n?m) (5)

(6)?n?m(n?m?0)

22?n?m(n?m?5) (8)

(7)?n?m(n?m?m)

22?n?m(n?m?6) (9)

(10)?n?m(n?m?4?n?m?1) (12)?n?m?k(k?(n?m)/2)

(11)?n?m(n?m?4?n?m?2)

2(2)存在整数n使得n?2。其值为 0。 2(3)对任意的整数n有n?n。其值为1。

2(4)对任意的整数n,存在整数m使得n?m。其值为1。

(5)存在整数n使得对任意的整数m都有n?m。其值为0。 (6)对任意的整数n,存在整数m使得n?m?0。其值为1。

(7)存在整数n使得对任意的整数m都有n?m?m。其值为1。

22(8)存在这样的整数n,m使得n?m?5。其值为1。 22(9)存在这样的整数n,m使得n?m?6。其值为0。

2(10)存在整数n使得对任意的整数m都有n?m?4且n?m?1。其值为 0。 (11)存在整数n使得对任意的整数m都有n?m?4且n?m?2。其值为 0。

(12)对任意的整数m,n,存在整数k使得k?(n?m)/2。其值为 0。

5. 令谓词P(x,y)表示“x访问过y”,其中x的个体域是学校全体学生,y的个体域(1)P(方元,www.hziee.edu.cn)。 (2)?xP(x,www.google.com)。 (3)?yP(冯友,y)。

(4)?y(P(吴笛,y)?P(钱华,y))。

是所有网站的集合。用自然语言表达下列各式。

(P(黄帅,z)?P(y,z)))。 (5)?y?z(y?黄帅?(6)?x?y?z((x?y)?(P(x,z)?P(y,z)))。 解(1)方元访问过www.hziee.edu.cn。

(2)至少有一个学生访问过www.google.com。 (3)冯友至少访问过一个网站。

(4)至少有一个网站是吴笛和钱华都访问过的。 (5)有另外一个学生访问过黄帅访问过的所有网站。 (6)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学生访问过的网站完全相同。

6. 令谓词P(x)表示“x说德语”,Q(x)表示“x了解计算机语言C++”,个体域为杭电全体学生的集合。用P(x)、Q(x)、量词和逻辑联接词符号化下列语句。

(1)杭电有个学生既会说德语又了解C++。 (2)杭电有个学生会说德语,但不了解C++。 (3)杭电所有学生或会说德语,或了解C++。 (4)杭电没有学生会说德语或了解C++。

假设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谓词M(x)表示“x是杭电学生”。用P(x)、Q(x)、M(x)、

量词和逻辑联接词再次符号化上面的4条语句。

解 个体域为杭电全体学生的集合时: (1)?x(P(x)?Q(x)) (2)?x(P(x)??Q(x)) (3)?x(P(x)?Q(x)) (4)??x(P(x)?Q(x))

若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谓词M(x)表示“x是杭电学生”,则:

(1)?x(M(x)?P(x)?Q(x)) (2)?x(M(x)?P(x)??Q(x)) (3)?x(M(x)?(P(x)?Q(x)))

(4)??x(M(x)?(P(x)?Q(x)))

7. 令谓词P(x,y)表示“x爱y”,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全世界所有人的集合。用

P(x,y)、量词和逻辑联接词符号化下列语句。

8. 令谓词P(x,y)表示“x给y发过电子邮件”,Q(x,y)表示“x给y打过电话”,其中x和y的个体域都是实验班所有同学。用P(x,y)、Q(x,y)、量词和逻辑联接词符号化下列语句。

(1)周叶从未给李强发过电子邮件。

(2)方芳从未给万华发过电子邮件,或打过电话。 (3)实验班每个同学都给余涛发过电子邮件。 (4)实验班没有人给吕键打过电话。

(5)实验班每个人或给肖琴打过电话或给他发过电子邮件。 (6)实验班有个学生给班上其他人都发过电子邮件。

(7)实验班有个学生给班上其他人或打过电话,或发过电子邮件。 (8)实验班有两个学生互发过电子邮件。 (9)实验班有个学生给自己发过电子邮件。

(10)实验班至少有两个学生,一个给另一个发过电子邮件,而另一个给这个打过电话。 解(1)?P(周叶,李强)

(2)?(P(方芳,万华)??Q(方芳,万华)) (3)?xP(x,余涛) (4)?x?Q(x,吕键) (1)每个人都爱王平。

(2)每个人都爱某个人。 (4)没有人爱所有的人。 (6)有个人人都不爱的人。 (8)成龙爱的人恰有两个。 (10)有人除自己以外谁都不爱。 (2)?y?xP(x,y)。 (4)??x?yP(x,y)。 (6)?y?x?P(x,y)。

(3)有个人人都爱的人。 (5)有个张键不爱的人。

(7)恰有一个人人都爱的人。 (9)每个人都爱自己。 (3)?y?xP(x,y)。

解(1)?xP(x,王平)。

(5)?y?P(张键,y)。

(7)?y(?xP(x,y)??v((?uP(u,v))?v?y))(每个人都爱这个人)或

?x(?yP(x,y)??u((?vP(u,v))?u?x))(这个人爱每个人)

(10)?x?y(P(x,y)?x?y)。

(8)?x?y(x?y?P(成龙,x)?P(成龙,y)??z(P(成龙,z)?(z?x?z?y)))。 (9)?xP(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