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则以辞让责之。”①《论衡·顺鼓》:“攻者,责也,则让之也。”②李学勤先生据此认为攻指以辞责之,与说不同。③甚是。
这一部分是说周文王不知此梦的吉凶,特请巫师来占卜,经过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后,得知此梦为吉,于是与太子发共同拜受吉命。
三
第三部分则是文王根据梦的预示,对太子发的告诫之言。“发!汝敬听吉梦。”整理者注:“听,《书·洪范》传:‘察是非。’”④由于此梦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周的国运,因此文王命令太子发恭敬地考察、参悟梦的内涵。
“朋棘梓松,梓松柏副,棫覆柞柞,化为雘。”此句是文王对吉梦内涵的进一步阐发,十分关键。整理者注:“朋,《书·皋陶谟》传:‘群也。’,读为‘’,《说文》:‘弃也’。 副,《礼记·曲礼上》注:‘析也。’
,疑读
为‘覆’。以上数句疑有讹误,似应为‘朋棘梓,松柏副,棫柞覆,化为雘。’仍系以棘比喻奸佞朋党,以松柏比喻贤良善人。”⑤黄怀信先生认为:“朋,双贝也,引申谓朋比。(),原考释训弃。副,贰、助。‘棫覆柞柞,化为雘’,疑当读‘棫覆柞,柞化为雘’。覆,谓庇护,或借为‘护’。棫、柞同类,故相护。雘,染红的颜料,赤石指之类。”⑥按此句应从整理者说改为“朋棘梓,松柏副,棫柞覆,化为雘。”“朋棘”,指奸佞之人;“”,弃;“梓”,指代太子发代表的周邦;“副”,辅佐;“松柏副”, 是喻指贤臣辅佐,“棫柞”亦比喻贤臣; “覆”,应从黄先生说,释为护;“雘”, 是染红的颜料,如《尚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艭。”⑦简文此句是说纣王及其 ①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86-1987页。 ②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89页。 ③
李学勤:《竹简卜辞与商周甲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④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7页。 ⑤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7页。 ⑥
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⑦
杨筠如:《尚书覈诂》,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98页。
5
周围奸佞小人不用周邦,周邦有其贤臣辅佐,必能成就大业。这里指出贤臣对太子发的作用,其实是在提醒太子发注意用人问题。下文言“何用非樹?树因欲,不违材。”整理者注:“欲,训‘愿’。
,读为‘材’,材质。”袁莹先生
指出:“‘欲’应读为‘用’”。①这是说用人要量才而用,如此方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天降疾,旨味既用,不可药,時不远。”整理者注:“旨,《说文》:‘美也。’”②袁莹: “药,应该是治疗的意思。”③黄怀信:“药,用药。时,谓病愈之时。”④《逸周书·文儆》:“遂时不远”。⑤按黄说可商。此句是说若天降给商疾患,却要用美味医治,不可救药,灭亡之日不远。接下来“惟商戚在周,周戚在商。”一句是文王告诫太子发商周之间互为忧患,水火不容。这表明文王已经决意灭商,并将其奉为国策,要求太子发贯彻执行。
“欲惟柏梦,徒庶言,矧又毋亡秋明武威,如棫柞亡根。”整理者注:“柏,读为‘白’,《荀子·荣辱》注:‘彰明也’。秋,清母幽部,疑读为喻母之‘由’。”
⑥
黄怀信先生认为:“隹(惟),同‘为’,是。柏,原考释读‘白’。白梦,
白日梦,不着边际之梦想。徒庶,普通徒役。‘言’下一字,疑是妄义。引(矧),何况。亡,读为‘无’。秋,疑借为‘钦’,敬、认真。钦明,指文德,与‘武威’相对。‘女’亦读‘如’,似。亡,无。棫柞亡根,槁木也。”⑦ 按“柏”,当从整理者说,指彰明之义。文王这段话都是围绕吉梦而言,如解释为白日梦,就脱离上下文讨论的主题。徒庶,指普通小民。秋,读为由,《广雅·释诂》:“由、以,用也。”《左传》襄公三十年:“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杜注:“由,用也。” 袁瑩:《清华简<程寤>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月11日。
①②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8页。 ③
袁瑩:《清华简<程寤>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1年1月11日。 ④
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⑤
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李学勤审定:《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第248页。
⑥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8页。 ⑦
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6
①
这是说太子发要彰明此梦,必须教化民众,争取庶民的支持,使民明晓武威,
用命于王,否则就算有贤臣辅佐也如同无根之木,不能成功。
“惟梓敝不义, 于商,俾行量亡乏,明明在向,惟容纳棘,億亡勿用,不,使卑柔和顺,生民不灾,怀允。”整理者注:“敝,《左传》僖公十年注:‘败也’。
,读为‘芃’,《诗·棫朴》传:‘木盛貌’。量,疑训为界限,
句谓所行之处无所困乏。惟容纳棘,‘内’即‘纳’,喻对小人亦予包容。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度也。’億亡,度其将亡。,字原作‘’,疑为‘’,《说文》:‘毒也。’《说文通讯定声》云:‘憎恶也。’或疑‘恶’字之省。读为‘烖’(灾),《尔雅·释诂》:‘危也’。 怀,《说文》:‘念思也’。 允,《尔雅·释诂》:‘信也’。” ②黄怀信先生认为:“梓,材也。敝,败也。义,宜也。芃,茂盛。卑(俾),使。行,用。行量,量材而用。亡,无。乏,缺少。言不应使周之梓材败敝而盛于商,使商量材无乏。隹(惟),犹能。容内(纳),包容。棘,商庭之朋比小人。意(億),揣度。亡,灭亡。勿用,不任用。,即“惎”,借位“忌”,恨也。思,读为‘使’。卑柔,谦卑柔和。和顺,和谐恭顺。眚(生)民,百姓。不灾,不受灾殃。怀,心思。允,信,诚实。”③按黄先生解释“不应使周之梓材败敝而盛于商,使商量材无乏。”笔者以为欠妥。梓指代太子发,不义指代商王纣。这是说太子发代表的周击败不义的商,就像梓树在商庭茂盛地生长,周的影响力扩大到任何角落。要明察于上,包容小人,使他们度其将亡而不用于商,不忌恨周。使他们谦柔和顺,不祸害百姓,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这是交代太子发注意用人,明白水至清而无鱼的道理,对那些小人要引导他们不要危害小民。
“呜呼!何监非时,何务非和,何非文,何保非道,何爱非身,何力非人。”整理者注:“读为‘褢’,《说文》:‘藏也’。此云韬光养晦。何爱非身,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72页。
①②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8页。 ③
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7
何力非人,身与人相对举。人即民,《荀子·富国》:‘守时力民’注:‘力民,使之疾力’。”①黄怀信先生指出:“监,视。时,时机。务,求、致力。褢,借位‘怀’。文,文德。保,守持。道,正确的处事方针。爱,爱惜。身,身体。力,犹任。”这是在提醒太子发要抓住时机,团结内部各种力量,韬光养晦,保守正道,爱惜自身,善用民力。“人谋强,不可以藏。后戒,后戒,人用汝谋,爱日不足。”②李学勤先生指出:“强”和“竞”则是音通互训,《诗·桑柔》毛传:“竞,强(强)也。”③整理者注:“
,从丬声,读为‘藏’。潘振《周
书解义》云:‘兢,力也。藏,不行也??言我后人即此谋而用力焉,不可以不行也。’”④这是说后人对此谋划尽力执行,不能放弃。后戒,要让人都用太子发的谋划,珍惜时间。
综上所述,本篇简文是周文王借吉梦告诫太子发要树立灭商的壮志,广纳贤才,揣摩用人之道,善用百姓,使民敬顺王命,韬光养晦。梓与太子发密切相关,代表周;松、柏、棫、柞指周的贤臣。此梦的内涵是太子发将会率周的贤臣推翻商朝,占领商都。
①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9页。 ②
黄怀信:《清华简<程寤>解读》,《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李学勤:《<程寤>、<保训>“日不足”等语的读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③④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139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