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地理大气运动试卷 下载本文

word格式整理

高一地理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大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比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占21%左右 B.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不足1% C. 二氧化碳占78%左右 D.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表示。读图完成2-6题。

2. 每平方米面积每秒可接收到的①辐射能大约为:

A. 1354焦耳 B. 1534焦耳 C. 3154焦耳 D. 5431焦耳

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4. 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5.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6. 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图2为“全球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11题。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word格式整理

7. 根据图2所示,下列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中,与全球碳循环密切相关的是 ①维持着地表温度

②经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成为矿物燃料 ③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光热 ④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如图2所示,碳循环中,碳的生物循环(不包括形成化石燃料)周期大约: A.20年 B.200年 C. 2000年 D. 200万年 9. 如图2所示,地球中的“碳”主要储存在:

A.绿色植物中 B.大气中 C. 岩石圈中 D. 海洋水体中 10.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结合图2,目前的“碳汇”主要是指:

A.绿色植物 B.化石燃料 C.海洋 D. 碳酸岩 11. 目前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最主要的是 A.大量砍伐森林, 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 B.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快速的排放到大气中 C.破坏海洋环境,影响了碳循环过程 D.破坏地表环境,使碳酸岩被大量溶解侵蚀

读图3,夏威夷蒙娜洛阿(Mauna Loa)气象台观测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1958-2010年),回答11-12题。

12. 关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含量的季节变化是因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季节差异 B.二氧化碳含量的季节变化反映了冬季和夏季光合作用和植物呼吸作用的差异 C. 在北半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夏季多于冬季 D. 二氧化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与生物活动无关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已经接近400PPM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word格式整理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被认为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尤其化石燃料的使用 D. 从数据可以估算,目前二氧化碳的增加速度为10PPM/yr

14.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以1901年-2000年的多年平均气温为参照,图4)表明: ①1880年~2009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②1980年以后全球平均气温持续高于多年平均气温 ③最近20年全球各地的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气温 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 下列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A.青藏高原的隆起 B.亚欧大陆北部针叶林呈带状分布 C.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 D.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鸭嘴兽 16. 下列现象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有:

①研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冻土近100年来温度升高了3—7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升高了2-3摄氏度

②加拿大自然资源部9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50年来,加拿大近北极地区及西部山区的冰川显著减少

③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④生活在东非高地居民长期以来不受疟疾(致病细菌在低温下无法生存)滋扰,但在1998年,因为没有接受任何防疫措施而遭受该疾病袭击。 A.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7.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模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加倍(约2070年左右)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给出了未来中国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5),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中国未来年平均气温将普遍升高B.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的气温升高较少C. 温度的增加趋向大致为南方低、北方高的南北向分布形势 D.青藏高原地区将成为中国最热的地区

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的因素中,气候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必将对农业产生广泛的影响,回答18-19题。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word格式整理

18.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模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加倍(约2070年左右)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给出了未来中国区域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图6),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基本以增加为主 B.我国西部降水百分率增加较多

C.东北南部至华北北部将成为中国降水最少的区域

D. 长江中下游沿岸大部分的降水变化不大,少数地区略有减少 19. 气候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

A.全球的降水量会增加,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B.全球蒸发将会加剧,各地的水资源形势都进一步恶化 C.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将出现变化 D.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将减少

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的因素中,气候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必将对农业产生广泛的影响,回答18-19题。 20.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21.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的状况。为了保证种植业的高产稳产,人们及时、正确、有力地采取行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大量投资。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额外投资,我们把它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因为地表径流和降水量变化而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投资 ②为改善农产品的销售而增加的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因为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增加了农药化肥的投资 ④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2.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其生效的时间是:

A.2006年2月16日 B.2005年2月16日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