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浅释 定弘法师讲述 下载本文

更为完善。弘一大师说,蕅益大师这部《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是沙弥戒法书里最完善的本子,「初学之人讲解沙弥律者,宜用此书」。所以,我们学习沙弥戒律就选用蕅益大师的这部教材。《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本身不是经典,不是佛从头到尾讲的,但是每句话都有原经文的出处,这是一部会集本,也等于是经典。所以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莲池大师的《沙弥律仪要略》是会集本,蕅益大师的《沙弥十戒威仪录要》也是会集本。我们学习这部教材是把它当作经典来学,所以按照讲经的规矩,首先介绍经题,再介绍人题,就是作者,然后再进入正文的学习。 【沙弥十戒威仪录要】

『沙弥』是刚刚剃度出家,只受了沙弥十戒,还没受比丘戒的出家人。沙弥按照年龄分为三品,三种类型,第一品是从七岁到十三岁,这是虚岁,实龄是六岁到十二岁,叫驱乌沙弥。一个人出家后,首先要在寺院里干活,为常住服务,这是修福。这么小的孩子什么活都不会干,但也不能让他白吃饭。如果白吃僧团的饭,福享尽了就完了,福报消不起,所以必须让他干点活。干什么好?让他在晒谷埸赶乌鸦,赶鸟。古时候的道场都是自己耕种,自给自足,收成之后要将这些谷物晒干,这时会有乌鸦等鸟来吃,这些小沙弥就专门负责赶鸟。所以出家修行首先要贡献,必须发心为常住做事,在道场里要尽量多干活、多修福,不是来享受、消福的。第二

品沙弥是从十四岁到十九岁,叫应法沙弥。在为常住、道场做事的同时,开始修习禅诵。禅是禅定,诵是课诵,要背书,譬如五堂功课要背下来。年纪小,背书很容易,上了年纪,记忆力退失就很难了。佛法的经典很多,如果能把《华严经》背下来,将来可以专学华严;把《法华经》背下来,将来专宗法华,把基础打好了,长大以后学哪门都能开悟。第三品沙弥是二十岁以上到七十岁,叫名字沙弥。按照佛的戒律,年满二十就可以受具足戒,就是比丘戒,做大僧,沙弥是小僧,男众受四分律二百五十条戒律,女众受四分律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戒律。不仅要把这些戒律背得烂熟,还要都做到,这种人是佛法真正的优秀人才。如果二十岁刚出家,要先受沙弥十戒,落实沙弥戒律,将来有因缘再受比丘戒。受比丘戒才是真正的僧人,属于僧种,沙弥不算真正的僧人。另一种分为两类,形同沙弥和法同沙弥。形同是剃了头,穿上了僧衣,形相上等同沙弥,但是没受十戒,只有形相,没有实质,不是真正的沙弥。受了沙弥十戒,就叫法同沙弥。其实还有一层深义,受了沙弥十戒,如果没做到,还是形同沙弥,只有真正得戒才叫法同,在法上同沙弥,才对得起沙弥这个名号。《沙弥十戒威仪录要》这部书有两个部分,第一是十戒门,第二是威仪门。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着香华鬘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八关斋戒是前面九条。威仪门不属于戒律,属于规矩,共有二十四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讲得很细致;第二十五、二十六两门属于常识,不属于威仪。这二十四门与莲池大师《沙弥律仪要略》讲的二十四门威仪非常相像,怎么敬大沙门、怎么奉事师长、怎么随师父出行、怎么与大众相处、怎么吃饭、怎么礼拜、怎么听法、怎么学经典、怎么上厕所、怎么洗澡等等,非常详细,与中国古代礼的教育很像,所以这是生活教育。儒家注重礼,佛家注重戒,没有礼就没有儒,没有戒就没有佛,有真持戒的人,才真正有佛法。《沙弥十戒威仪录要》是蕅益大师依据律藏精挑细选,把戒律和威仪节录出来,删繁取要,编辑成册,做为出家人修行的准则。每一句都是精要,一点不囉嗦,如果很繁杂,就不方便记诵,更不好受持,大师真的是用心良苦。第四节 介绍人题「人题」是编辑这部书的作者,就是蕅益大师,大师的操守、行履令我非常敬重。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祖,他为《阿弥陀经》做的注解叫《阿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最为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做个注解,也超过不了蕅益大师的《要解》。换句话说,蕅益大师的境界完全是佛的境界。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祖,相传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蕅益大师的身分当时没有暴露,不知道他的本迹是何许人,但是从印光大师这样赞叹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说古佛再来都超过不了,我们相信蕅益大师不是

阿弥陀佛,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要特别留意蕅益大师的著作。蕅益大师生于一五九九年,距现在四百多年,明末清初人。大师俗姓锺,名际明,江苏人,他先世是汴梁人,后来移居到江苏古吴。大师的父母为了求子,父亲持「白衣大悲咒」十年,梦到观音大士送子,后来就生了蕅益大师,那时父母都已经四十岁,所谓中年得子。蕅益大师的天资很高,十二岁就通儒,喜欢程朱理学,受朱熹朱夫子的影响很深。他从小就有特别的志向,发愿传承圣贤千古道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当时都梦到与孔子、颜回对话,这种感应确实不得了。大师从小吃素,但是学儒后觉得佛法不如儒家好,于是开始喝酒吃肉,写了几十篇辟佛论,据理争辩,毁谤佛法。十七岁时他读了莲池大师的《自知录》、《竹窗随笔》后,知道自己谤佛是错误的,是造罪业,立刻觉悟,把以前写的几十篇辟佛论全部烧毁。我们相信这是佛菩萨在做示现。蕅益大师二十岁时诠释《论语》,读到第十二篇第一章「颜渊问仁」,孔子告诉颜回,「克己复礼为仁」,能够克己,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处处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能符合礼,这就是仁。仁是圣贤的境界。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就是行仁道、行圣贤之道,全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所以只要求自己,自己克己复礼,天下都归仁。蕅益大师当时就参孔子这句话,他是真用功,废寝忘食,连续三昼夜不吃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