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学习教案 下载本文

(三)德治与教化

第一,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是针对统治者的。

第二,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

孔、孟儒家一派看到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政治功能,因而极力宣扬道德教化,宏扬孝道。他们并没有排除法制刑杀,只是在教化和刑杀两手中,主张教化为主,先教后杀。

第四节 道家无为政治思想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对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治国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一、为无为而无不为

(一)老子的无为政治主张

第一,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率先提出了“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

第二,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的基本政治主张。他们说

无为,就是统治阶级通过某种“无为”的方式达到治理。具体内容有二,其一,君主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其二,使民无为,就是使民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

第三,老子基于无为政治的逻辑,设想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国。

总的看来,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关键,就是要统治者遵循造,按照道的法则办事情。

(二)庄子的无为思想

第一,庄子主张遵循道的自然和谐的本性来看待社会政治。政治上要无为,这才是对事物规律的遵从。

第二、他要求君主无欲,提出无欲而天下足。

第三、他认为圣人、智慧都是祸害,主张绝圣弃知。认为没有了圣人和仁义礼法,人们就能过自然的生活,天下就太平了。

二、关于社会政治的批判性问题

(一)老子的政治批评思想

老子从道的本体性 认识出发,认为道是完美无缺的,相反,人类社会政治弊端重重。他把当权的统治者称为强盗头子,体现了道家在政治认识上的深刻和批评的激烈。

(二)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庄子的社会政治批判思想是以其人性自然说为理论依据的。他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批判,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对政治的批判。君主都是自私自利的。

其二、对心计、知识和智慧。他认为没有这些,就没有尔语我诈、阴谋诡计。

其三,对名利欲望的批判。

其四,对忠孝仁义等道德规范的批判。

在对社会政治的批判上,庄子无疑是激进的,他不仅鄙薄政治、权力、帝王、财富、名利,就是对人的知识、智慧和仁义等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也全面予以否定。

第五节 墨家以尚同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学说以其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在政治思想上,他的重要主张是尚同、尚贤。

一、尚同政体思想

1、他提出尚同主张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

2、他认为,要使人类摆脱混乱状态,就要将义统一起来,为此就要设立“刑政”,设立“政长”,政长之首是天子。他认为设立政长就能够将社会上分散混乱的“义”统一起来,这就叫尚同。在他设计的同的政治体系中,天子地位最高,居于整个体系的顶端。

3、他认为政长系统运作的基本原则是下服从上。在法令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他所设想的政长体系也表现出典型的专制主义。

4、在社会治理政策上,他主张实行富民政策,同时也要利用刑罚,表现出一定的为民务实精神,但也具有鲜明的君主专制色彩。

二、尚贤思想

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贤王、贤臣是同一天下之义,是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1、他提出“使能以治之”的原则,主张要任用有才能的人,在用人上,要效法 古代的圣王。

2、他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准。即要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3、他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即要为贤才置“三本”。

第六节 法家的法、术、势政治思想

法、术、势是法家学说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法家政治思想的概括。

一、法治思想

(一)变法主张

在先秦诸子之中,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最具有现实性。

例如,商鞅认为,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法律制度。法要符合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时而变法”是历史的成功经验。他提出“不法古,不修今”,坚决主张变法,并进行了实践。

(二)法、法治的意义及对人治的批判

法家极力推崇法治,坚决反对人治。他们对儒家的人治主张进行了坚决批判。

其一,人治的随意性大,没有一定的标准。

其二,人治将国家、政治寄托在君主一人的才智上。

其三,人治就要尚贤,而贤人对于统治国家和治理百姓来说使命并不必要的。所以,人治不能保证治理国家,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才是治国之本。

(三)法的作用

1、对于法治的作用,法家思想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慎到和商鞅认为,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定分尚公”。法的定分可以明确公私界限,立公去私。

2、作为政策原则,商鞅认为法的作用在于“利出一孔”,以保证耕战政策的实施。因此,明智的政治家就要利用人的好利本性,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手段,对民“劫以刑”、“驱以赏”。

(四)立法、执法的原则

1、无论立法还是执法,法家思想家都主张要遵照“立公去私”的原则。

2、他们一般都主张严格执法。法令一旦公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以法

令作为个人言行的准则。

二、权势思想

(一)、势的内容

势指权势。韩非对势的内容做了细分,他认为势包括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是指在既定条件下运用权力,人为之势是在可能条件下能动地运用权力。

(二)势的重要性

法家普遍重视势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慎到认为:在权势、法、术等政治要素中,权势最重要,君主之所以能统治全国,靠的不是知识、道德或才能,而是巨大的权力。

韩非认为:君主之所以能使臣民服从,凭借的就是势。商鞅认为:势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凭借。

(三)势的保持和运用

法家在这一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权势须集中; 第二,要善于借助外力。

第三,要发挥君主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要不尚贤。

三、术治思想

(一)术与形名之术

术就是权术,大体上是指统治者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以及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

(二)术对君主的意义

法家重视权术,是基于他们对君臣关系的认识 。术治之所以成为法家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它对于君主控制群臣百官和保有权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术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群臣百官的管理。在官员选用方面,法家主张不尚贤,不用忠臣,在官员的任用上,主任人能而授官。

第二,关于君主决策。主张兼听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