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笔记 下载本文

债证明书;发钞行以同样方式为其他银行提供和收回港元现钞;1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比价只适用于发钞行和外汇基金间、发钞行和其他银行间、银行同业间的港币存款交易,银行与客户间的存款交易按市场汇率进行。

2005.5,香港金管局对港币联系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将美元兑港币区间扩大至7.75~7.85之间,承诺:在1美元兑7.85港币时买进港元,防港币过度走软;在1美元对7.75港币时买进美元,防港币过度走强。 澳币与港元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1.03澳币=1港元。

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引起的,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连续不断的货币转手。 货币流通的形式包括现金和非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直接以现金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运动,主要是同消费资料的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转账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的机制 1.中心机制★

信用货币主体是银行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和支票存款两种。

银行券是主体,其流通的特点是:从一个中心辐射到圆周各点,再由圆周各点回到这个中心。

解释:银行券的发行条件包含着回笼的条件,银行券借助贷款、贴现等形式进行发行;银行券发行集中在央行,其吞吐集中在商业银行。 2.替代机制★

发达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很大程度上被信用经营所替代。 信用经营:权利义务、债权债务的建立与消除。

用信用经营代替货币流通:用转移债务债权关系、或用债权债务相互抵消等办法去替代货币支付——非现金结算。

商业信用领域内,信用经营所代替的货币支付,是相互赊购中被抵消的部分;银行信用领域中,信用经营所代替的货币支付,是通过银行转账相互抵销的部分。 3.扩张机制★

提供货币时,伴随着一种信用关系。

在央行与商业银行间——央行先授予商业银行信用,然后是商业银行授予顾客信用。

央行授予商业银行信用一般是商业银行在其内部所存的款即准备金;商业银行授予顾客信用一般是对其贷款形成的存款或现金。

商业银行具非现金结算功能,实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形成货币流通的扩张机制。

流通机制的制约因素

存款形式人民币流通机制的制约因素:支票存款量的变动;超额准备金量的递减;传递路线;工作效率。 现金形式人民币流通机制的制约因素:现金管理的规章制度;人们对现金的偏好;金融管理与转账的组织;现金出纳业务的质量(现金调运、票面的搭配、柜钞清点、假币防范)。

现金管理规章制度

现实经济生活中,国家常把加强现金管理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先行先进管理制度大致内容有: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不准擅自坐支现金(收入直接用于支出);收入的现金不准作为储蓄存款存储;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按规定开始范围使用现金,超过结算起点,应使

9

用转账;不准编造用途套取现金、差旅费和工资等在基本账户取现支付;企业间不得相互借用现金。

人民币的数量变动规律

支票存款:假定现金漏损一定,银行贷款增加 企业货币资金增加 用于转账结算的存款货币增加——存款货币数量变动规律

现金:消费需求一定时,货币收入增长 现金持有量增加(且边际持币倾向递增) 现金形式的货币增加——现金货币数量变动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必要量规律):一定时期内W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取决于三因素:参加流通的W数量;W价格水平;G流通速度。 货币需要量=W价格总额/单位G流通速度 其中,W价格总额=待售W总量*W价格水平

式中,G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实际上,G还有支付手段职能——还债、支付工资、纳税等,且产生了W赊购赊销和彼此抵消债务的业务等。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赊购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彼此抵消价格支付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纸币发行量限于它象征代表的金或银实际流通的数量。

如果纸币发行量相当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数量,则纸币的购买力与金银的购买力相当。 现实中: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 纸币发行总量

人民币购买力

概念:指单位RMB能够买的W的能力。它以购买到的W数量来实现。 G购买力指数通常是以价格指数的倒数来实现的,其计算公式为

G购买力指数=(1 / 价格指数)*100 居民G购买力——W零售物价指数(R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居民为购买商品付出的价格的变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相比,主要增加了对居住、服务类项目等统计,因而更加完整和科学。CPI是反映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第三章 信用与利息 3.1 信用概述 1.信用的概念

信用:简言——人们间的一种社会交往关系。字面理解,信(信用)+用(措施或行动)=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为。信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信用:在社会交往中由承诺的兑现程度所形成的社会联系。这种承诺构成了社会得以有秩序运转的最基本的要素。

狭义信用:只用于经济领域,指人们经济往来过程中由于商品买卖中的预付款或延期付款,以及直接借贷所形成的经济联系。可见,狭义信用是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中的一种经济关系。 经济学上广泛使用信用一词。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指的信用,多为狭义信用。 经济学中信用的概念

经济学中:信用产生于借贷行为,是指以偿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

10

条件;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组成要素:信用主体: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 信用关系:债务债权关系; 信用条件:时间间隔; 信用载体:信用工具

信用与金融的区别

产生的时间:信用先于金融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信用包括所有信用活动,凡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活动都应纳入信用范畴——实物信用与货币信用;金融专指货币融通和资金运动,在外延上仅包括货币信用,不包括实物信用。

人们创造金融之概念,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日益融合;货币融通已成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资金运动与股票买卖等活动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信用最早产生于商品交换中; 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

私有制的产生 社会条件 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 物质基础 贫富差别产生借贷供求 经济条件

信用的发展: 1.信用方式的进化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2.信用领域的扩张

消费领域 生产流通领域 宏观经济各领域 3.信用形态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 现代信用

现代信用

表现:借贷资本的运动——货币资本所有者为获得利息而将货币资本带给职能企业及其他方面使用的信贷活动

产生原因:产业资本的循环 借贷资本的形成;

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 借贷资本信用关系在社会各部门普遍存在。

特点: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态,源于社会各阶层闲置的货币收入;借贷资本一般利率比较低,且利率种类繁多,市场利率由供求双方决定;主要用于生产,创造剩余价值。

4.信用发展趋势

信用方式多样化、信用工具创新化、信用规模扩大化、信用活动国际化。

三、信用的经济功能(考内容) 基本功能主要有: 实现资金的再分配 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大 提高消费的总效用 调节国民经济活动 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11

实现资金的再分配

社会经济单位划分为三种类型:收支相等单位;盈余单位;赤字单位。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信用处于分配环节。

通过信用,完成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间的资金分配或调剂。可由银行信用来完成,也可由金融市场来完成。

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大

原因:1.现代化大生产所需求的有效投入,往往需要一定的规模。

2.信用具有续短为长的作用,能动员更多暂时闲置的资金形成现时投资 迅速的扩大投资规模

提高消费的总效用

信用可以适当安排消费(协调收入与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的总效用;

信用还能够指导消费,引导消费,是消费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消费的总效用——汽车、住房、教育贷款。

调节国民经济活动

1. 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手段很多;

2. 经济杠杆有: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

3. 宏观上,信贷规模的大小与贷款运用的方向——保障房、廉租房。 4. 微观上,金融机构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提高或降低利率。

节约社会流通费用 1. 节约货币流通费用

信用存在,转账结算代替现金结算;汇票、支票等信用工具的出现,节约了G制作、保管、清点、运输各种费用。 2. 节约商品流通费用

信用的存在,加速了W销售,减少了W储存、保管等费用。

3.2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很多,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 以产生信用的主体为标准——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民间信用; 2. 以偿还期长短为标准——短期信用、中期信用、长期信用; 3. 以信用客体为标准——实物信用、货币信用;

4. 以信用目的为标准——生产信用、流通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 5. 以信用活动有否中介机构——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商业信用 1. 含义:指企业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最原始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主要表现形式:赊销商品(康师傅→超市)、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等。 2. 特点:有三个。 3. 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及时融通资金,加速资本周转;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局限性:*规模局限性 *对象局限性 *期限局限性 *方向局限性 *信用链条不稳定性。

商业信用的特点

1. 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商业信用是处于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信用,直接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

12